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野甘草的简介

野甘草Scoparia dulcis在全球分布范围广泛,被多个国家的民族药收载且应用历史悠久。在国外(尤其是日本、印度)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而我国对其研究、关注较少,致使其资源日益减少。对野甘草药用历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论述,并对其未来在药品与食品方面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充分发掘其药用潜力,又可以丰富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宝库。......阅读全文

野甘草不是甘草

  野甘草也叫假甘草,顾名思义,它有别于中药常见的甘草。甘草是豆科、甘草属的植物,入药历史悠久,《本草纲目》中有详细叙述。而野甘草属于玄参科、野甘草属,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约有20种。到了19世纪,有一个种类先入侵到中国沿海,继而进入内陆地区。现今,它已遍布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在国内则主要分布在台

野甘草的简介

  野甘草Scoparia dulcis在全球分布范围广泛,被多个国家的民族药收载且应用历史悠久。在国外(尤其是日本、印度)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而我国对其研究、关注较少,致使其资源日益减少。对野甘草药用历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论述,并对其未来在药品与食品方面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充分发掘其药用

野甘草的形态特征

  直立草本或为半灌木状,高可达100厘米,茎多分枝,枝有棱角及狭翅,无毛。叶对生或轮生,菱状卵形至菱状披针形,长者达35毫米,宽者达15毫米,枝上部叶较小而多,顶端钝,基部长渐狭,全缘而成短柄,前半部有齿,齿有时颇深多少缺刻状而重出,有时近全缘,两面无毛。花单朵或更多成对生于叶腋,花梗细,长5-1

野甘草的分布范围

  【原产地】:美洲热带  【入侵地】: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香港,澳门,海南,云南,上海  【入侵时间及地点】:19世纪在香港归化。  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原产美洲热带,现已广布于全球热带。喜生于荒地、路旁,亦偶见于山坡。

野甘草的生长习性介绍

  直立草本或为半灌木状。一般性农田和草坪杂草,多生长于荒地、山坡、路旁,喜生于湿润环境,海岸沙地也能生长。  一般性杂草。为常见农田和草坪杂草。  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野甘草的化学成分

  全草(地上部分)含生物碱1.6%、野甘草醇(Dulciol)和抗糖尿病成分阿迈灵(Amellin)。根含甘露醇(Mannitol)约1%,并含鞣质等。根皮合廿六醇(Hexacosanol)。B-谷甾醇(B-Sitosterol)、D-甘露醇。全草含α-香树脂醇(α-amyrin)、野甘草酸(du

野甘草的主要价值是什么

  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黄酮和二萜等。阿迈灵、薏苡素、scopadulcic acid B和scoparic acid A等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压、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野甘草的生长习性及化学成分

  生活习性  直立草本或为半灌木状。一般性农田和草坪杂草,多生长于荒地、山坡、路旁,喜生于湿润环境,海岸沙地也能生长。  一般性杂草。为常见农田和草坪杂草。  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化学成分  全草(地上部分)含生物碱1.6%、野甘草醇(Dulciol)和抗糖尿病成分阿迈灵(Amellin)。

野甘草的化学成分及主要价值

  化学成分  全草(地上部分)含生物碱1.6%、野甘草醇(Dulciol)和抗糖尿病成分阿迈灵(Amellin)。根含甘露醇(Mannitol)约1%,并含鞣质等。根皮合廿六醇(Hexacosanol)。B-谷甾醇(B-Sitosterol)、D-甘露醇。全草含α-香树脂醇(α-amyrin)、野

炙甘草和甘草的区别

  甘草其实指的是生甘草,和炙甘草的是不一样的。首先是制作的方法不一样:生甘草是甘草生而入药,而炙甘草是生甘草经过加工而成的中药。其次是二者的功效不一样,而且两者不可以相互的代替,在服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混淆。

野芝麻的介绍

  野芝麻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有长地下匍匐枝。各地常见野生,生荫湿的路旁、山脚或林下。该种民间入药,5-6月采收全草,阴干或鲜用。花用于治子宫及泌尿系统疾患、白带及行经困难,全草用于跌打损伤、小儿疳积。《中华本草》将其功效分类为凉血止血药;利尿通淋药。

野脚板的介绍

  紫花前胡紫花前胡又名:土当归、鸭脚七、野辣菜、山芫荽、桑根子苗、鸭脚前胡、鸭脚板。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伞形科,在中国境内分布广泛,多生长在山坡草地或稀疏树林下,紫花前胡化学成分特殊,在医学上有特殊的研究应用价值。紫花前胡的醇提物具有祛痰解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炎作用,及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代谢作用。

野脚板的简介

  紫花前胡紫花前胡又名:土当归、鸭脚七、野辣菜、山芫荽、桑根子苗、鸭脚前胡、鸭脚板。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伞形科,在中国境内分布广泛,多生长在山坡草地或稀疏树林下,紫花前胡化学成分特殊,在医学上有特殊的研究应用价值。紫花前胡的醇提物具有祛痰解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炎作用,及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代谢作用。

野生稻并不“野”

  近日,我国科学家对野生稻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基因组学研究》杂志。他们发现,野生稻并不“野”,颠覆了之前科学家对野生稻的认知,很多相关理论都要重新思考和修订,对野生资源的科学保护也已刻不容缓。  普通野生稻一直被认为是亚洲栽培稻的野生祖先,也是水稻改良过程中的重要种质资源。普通

甘草的介绍

  甘草(学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蝶形花科甘草属植物,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其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等地有分布。  甘草属于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外皮松紧不一,表

野芝麻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植物;根茎有长地下匍匐枝。茎高达1米,单生,直立,四棱形,具浅槽,中空,几无毛。茎下部的叶卵圆形或心脏形,长4.5-8.5厘米,宽3.5-5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心形,茎上部的叶卵圆状披针形,较茎下部的叶为长而狭,先端长尾状渐尖,边缘有微内弯的牙齿状锯齿,齿尖具胼胝体的小突尖,草质,两面

野脚板的形态特征

  伞形科植物紫花前胡Peucedanumdecursivum(Miq.)Maxim,多年生草本,高1-2m。叶1回至近2回羽状分裂,小叶柄的边缘翅状延长,最终裂片椭圆形,长圆状披针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5-13cm,宽2.5-5.5cm,边缘有细而规则的锯齿;茎上部叶片成膨大的紫色叶鞘。复伞形花序,

野脚板的理化鉴别

  取粉末1g,加乙醚10ml浸渍2小时后,取乙醚浸出液2滴,分别滴在两张小滤纸片上,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淡天蓝色荧光。然后在其上面滴加15%氢氧化钠数滴,2分钟后荧光消失。将1张滤纸片避光保存,另一张滤纸暴光,约3小时后,在紫外光灯下观察,暴光者,天蓝色荧光加强,避光者,不显荧光。取粉末

野养麦的介绍

  野养麦别名:金养麦、苦养麦、养麦三七、万年养、铁石子、金锁银开、开金锁、铁甲将军。野南养、黄养麦。  金荞麦别名:苦荞头、荞麦三七、万年荞

野绿麻的介绍

  野绿麻,中药名。为荨麻科植物珠芽艾麻Laporteabulbifera(Sieb. et Zucc.) Wedd.的全草。分布于东北、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西藏等地。具有健脾消积之功效。用于小儿疳积。

多花野牡丹的介绍

  多花野牡丹,别名:酒瓶果、催生药、野广石榴、乌提子、瓮登木、山甜娘、老鼠丁根、基尖叶野牡丹,拉丁文名:Melastoma affine D. Don.野牡丹科、酸脚杆属灌木,高约1米;茎钝四棱形或近圆柱形,分枝多,密被紧贴的鳞片状糙伏毛,毛扁平,边缘流苏状。叶片坚纸质,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近椭圆

甘草的繁殖方法

  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均可(生长快),秋天地深翻30~45厘米,翻后耙平,种子繁殖。第二年春天4月份播种,磨破种皮,或者用温水浸泡,沙藏两月播种。再者用60℃温水浸泡4~6小时,捞出种子放在温暖的地方,上盖湿布,每天用清水淋2次,出芽即可播种。7~8月份播种,不催芽,可条播和穴播,行距30厘米开1.

甘草的形态特征

  直立属,叶互生,奇数现状复叶,小叶7~17枚,椭圆形卵状,总状花序腋生,淡紫红色,蝶形花。长圆形夹果,有时呈镰刀状或环状弯曲,密被棕色刺毛状腺毛。扁圆形种子。花期6~7月,果期7~9月。

炙甘草的简介

  解表,消暑,利湿,解毒,活血。治感冒,中暑,发热,咳嗽, 咽喉肿痛, 暑湿 泄泻, 痢疾, 疮疡脓肿,跌打,蛇伤。  ①《广西中药志》:"煎水洗疮,有去腐生新之效。"  ②《泉州本草》:"治 跌打损伤、瘀血作痛,散恶疮肿毒。"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表。治流感,感冒,中暑,支气

粗毛甘草的简介

  粗毛甘草(学名:Glycyrrhiza asperaPall.)是豆科、甘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根和根状茎较细瘦,直径3-6毫米;茎多分枝;叶长2.5-10厘米,托叶卵状三角形;无毛,下面灰绿色,沿脉疏生短柔毛和刺毛状腺体。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花;花萼筒状,疏被短柔毛;子房几无毛。荚果念珠状,常弯曲

水甘草的简介

  水甘草,拉丁学名:Amsonia elliptica (Thunb. ex Murray) Roem. et Schult.。基部直径2毫米,喉部直径4毫米,内面被长柔毛,花冠裂片向左覆盖,长圆状披针形,长5毫米,宽2毫米;雄蕊着生在花冠筒近喉部,花药长圆形,钝头;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无毛;

山甘草的介绍

  山甘草,是一种中药名称,别名野白纸扇,白纸扇、凉茶藤、白头公等。全年可采集,性味甘微苦,凉。生于山坡或灌木丛中。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主要功能有解表,消暑,利湿,解毒,活血。治感冒,中暑,发热,咳嗽,咽喉肿痛,暑湿泄泻,痢疾,疮疡脓肿,跌打,蛇伤。

甘草的形态特征

  直立属,叶互生,奇数现状复叶,小叶7~17枚,椭圆形卵状,总状花序腋生,淡紫红色,蝶形花。长圆形夹果,有时呈镰刀状或环状弯曲,密被棕色刺毛状腺毛。扁圆形种子。花期6~7月,果期7~9月。

灸甘草的作用

  灸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灸甘草可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 “蜜炙”之别。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1、灸

甘草的理化鉴别

  1. 取本品粉末置白瓷板上,加80%(V/V)硫酸数滴, 显黄色, 渐变橙黄色(甘草甜素反应)。  2.薄层层析  样 品 液: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40ml加热回流1小时,过滤,药渣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 过滤, 滤液蒸干, 残渣加水4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