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可呼吸式”的电池

近日,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和朱凯月副研究员团队在碱性镍锌电池研发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了一种新型正极的设计策略,通过在氢氧化镍正极上负载氧还原催化剂(例如Pt、MnO2等),制备出“可呼吸式”氢氧化镍正极,显著提高了镍锌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和循环稳定性。 碱性镍锌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功率密度高、安全性好、成本低等优点,在便携电源和动力电池领域极具潜力。Ni(OH)2是最为理想的镍锌电池正极之一,其具有成本低、氧化还原电位高等优点。然而,在充电过程中,Ni(OH)2被氧化后生成NiOOH,后者是良好的氧析出(OER)催化剂,容易在电极表面发生析氧副反应,导致电池能量转化效率低和稳定性差等问题。 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制备了“可呼吸式”氢氧化镍正极,提高了镍锌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稳定性。团队发现,在采用“可呼吸式”正极的镍锌电池(Ni-ZnAB)中,充电过程中产生的......阅读全文

大连化物所制备新型“可呼吸式”电池正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258.shtm电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物品之一,从计算机、移动电话、电子手表等都离不开它的“身影”。而便携电源和动力电池领域中,碱性镍锌电池因其具有能量密度大、功率密度高、安全性好、成本低等

大连化物所氢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游艇通过试航

  近日,应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燃料电池电堆的燃料电池游艇“蠡湖”号经过半个多月的海上调试,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通过试航,标志着我国燃料电池在船舶动力上的实船应用迈出关键一步。该艘游艇由大连海事大学建造,采用了大连化物所开发的70kW氢燃料电池电堆。  近年来,大连化物所氢燃料电池技术

大连化物所“甲醇燃料电池系列”项目通过验收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醇类燃料电池及复合电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公权担任首席专家的某部项目“甲醇燃料电池系列”通过验收。  该项目于2012年12月立项,2014年12月研制的DMFC-25-R-12型、DMFC-50-U型和DMFC-200-U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产品通过正样确认,2

大连化物所参与欧洲液流储能电池标准制定

  11月26日,欧洲液流储能电池标准会启动大会在德国柏林召开。20余家欧洲液流电池的研究机构、生产和应用及配套设备企业的代表,以及作为国际液流电池标准提案国的中国和美国两个非欧盟国家代表参加会议。国际电器工业协会(IEC)标准专家组专家、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液流电池标准委员会(筹)主任、

大连化物所锌碘单液流电池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李先锋、张华民领导的研究团队在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锌碘单液流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能源环境科学》(Energy Environ. Sci.)上。  大规模储能技术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的关键技术,液流电池具有安全性高、

大连化物所锂离子微型电池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与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具有多方向传质、优异柔性和高温稳定性的平面集成化全固态锂离子微型电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纳米能源》(Nano Energy)上。  随着柔性可穿戴化、微型化、集成化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

大连化物所新源动力燃料电池技术取得新突破

  样机测试现场  日前,新一代燃料电池电堆模块样机完成性能测试。该样机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产业化投资公司——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开发,模块额定输出功率45kW,额定工作点0.66V@1A.cm-2,实际运行功率密度达到1.3kW /L,电堆一致性良好。相对于十一五期间

兰州化物所等在锂空气电池正极研究中取得进展

  锂空气电池因具有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而被认为是电动汽车的潜在动力电源。锂氧电池的放电产物过氧化锂(Li2O2)具有绝缘、不溶的特性,因此,随着放电的进行,电极表面会逐渐被其钝化而导致放电终止。大尺寸Li2O2的生成有助于延缓正极表面的钝化、延长放电时间、提高电池容量。然而,大尺寸Li2O2在电极表

大连化物所溴基液流电池电极材料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张华民、李先锋团队利用“孔径筛分效应”固溴,设计、制备出兼具高活性和固溴功能的笼状多孔碳材料,并实现了其在锌溴液流电池中的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DOI:10.1002/adma.20160

大连化物所发表锌基液流电池研究综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李先锋、张华民带领的团队发表了题为Advanced Materials for Zinc-Based Flow Battery: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 的综述文章。  储能技术是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以金

大连化物所钠离子电池超高面载量电极获进展

  钠离子电池具有原材料丰富、易得,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优点,在中低速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储能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钠离子具有较大的相对原子质量及粒子半径,钠离子电池较锂离子电池比能量和比功率偏低。开发高面容量电极是提高电池比能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先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制备新型“可呼吸式”电池正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285.shtm中新网大连4月11日电 (记者 杨毅)记者11日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获悉,该所研究员杨维慎和副研究员朱凯月团队近日在碱性镍锌电池研发方面取得新进展。

大连化物所发表锌基液流电池研究综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李先锋研究员、张华民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发表了题为“Advanced Materials for Zinc-Based Flow Battery: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的综述文章。  储能技术是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

大连化物所锌溴液流电池关键材料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张华民、李先锋领导的研究团队在锌溴液流电池电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锌溴液流电池具有高理论能量密度、电解液成本低的优势,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其Br2/Br-反应活性较低,导致其工作电流密度较低(~20mA/cm2),造

大连化物所锂硫电池电解液材料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张华民、李先锋、张洪章团队研发出一种含大体积阳离子的锂硫电池电解液,并证实其能够有效提高多硫化物稳定性,延长锂硫电池的循环寿命。  锂硫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环境友好的优势,是国际储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由于锂硫电池存在多硫化锂飞梭、多

大连化物所锂硫二次电池技术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剑带领的科研团队在锂硫二次电池技术研发中取得新进展。经第三方权威机构测试,新研制的能量型锂硫二次电池的比能量达到609Wh/kg,刷新了二次电池比能量的记录。该电池也展示出了优异的环境适应性:在-20℃的环境中,放电比能量达到400Wh/kg;在-60℃

大连化物所碱性锌铁液流电池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李先锋和张华民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碱性锌铁液流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储能技术是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近年来,该研究团队开发的碱性锌铁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具

大连化物所:AI技术预测全钒液流电池性能和成本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先锋研究员、张华民研究员带领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全钒液流电池电堆性能和系统成本的预测与优化策略,运用AI技术提高全钒液流电池研发效率、缩短研发周期,为全钒液流电池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有望加速其产业化进程。科研成果发表在《能源与环境科学》上。

大连化物所液流电池非氟多孔离子传导膜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研究员张华民、李先锋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液流电池非氟多孔离子传导膜成膜机理和膜微观结构调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大幅度提高了膜的选择性和离子传导性,提高了液流电池性能。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Energy &Environmental Scie

大连化物所平面化锌锰微型电池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发展了低成本、规模化的丝网印刷技术,制备出优良的二次水系平面化锌锰微型电池。相关进展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在同期期刊上,韩国蔚山国家科学技术究院(UNIST)微型储能专

大连化物所液流电池非氟多孔离子传导膜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研究员张华民、李先锋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液流电池非氟多孔离子传导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该团队通过研究证实:构建交联网络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膜的选择性和稳定性(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5, 25(1

大连化物所ZL许可的氢燃料电池电堆产品成功下线

  10月1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专利技术实施许可的氢燃料电池电堆产品在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天氢能公司”)六安工厂成功下线,标志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不锈钢金属板氢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成功投产。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六安市政府、国内多所院校、氢

大连化物所邵志刚团队研发的氢燃料电池投入应用

   近日,安徽省六安市首批氢燃料电池公交301路正式上线,该车搭载的燃料电池系统采用了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邵志刚研究员团队ZL许可、安徽明天氢能公司生产的金属双极板电堆产品。该金属双极板电堆具备结构紧凑、可维修性强、耐久性能好等优势,体积比功率为3.0kW/L,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该电

兰州化物所二维MXene材料用于镁电池电极研究取得进展

  二维Ti3C2Tx MXene材料因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中表现出优异的导电性和高体积容量而备受关注。镁离子电池因价格低廉、安全性能好且理论体积能量密度大,已成为最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代替品之一。理论预测纯Ti3C2有较强的Mg2+存储性能。但迄今为止,实验上还不能合成不带表面官能团

大连化物所液流电池非氟多孔离子传导膜研究获新突破

  2月24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华民、李先锋研究员带领团队在液流电池非氟多孔离子传导膜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将交联网络结构引入到非氟多孔离子传导膜孔结构中,大幅度提高了非氟多孔离子传导膜在液流电池运行环境下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开发的膜材料在液流电池环境下连续运行超过6000循环,性能保

大连化物所液流电池非氟离子传导膜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研究员张华民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液流电池非氟离子传导膜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通过在非氟离子传导膜内部构建交联网络,大幅度提高了非氟离子传导膜在液流电池运行环境下的选择性和稳定性,为高性能非氟离子传导膜的研发提供了一条新思路。相关结果在

大连化物所参与国内外液流储能电池标准制定工作

  在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发展的强劲推动下,储能技术将逐渐进入市场化和产业化阶段。国内外有关机构已将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提上日程。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作为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液流储能电池研究机构之一,被推荐为国家电工行业液流电池标委会(筹)主任委员单位,张华民研究员任主任;同时作为中国

大连化物所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低铂电极材料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燃料电池系统与工程研究组研究员邵志刚团队设计制备了开管式PtCo合金纳米管阵列,并将其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纳米能源》(Nano Energy,DOI:10.1016/j.nanoen.2017.02.038)上。  质子交换膜燃料

大连化物所燃料电池催化剂的贵金属替代研究取得突破

  将氢气直接高效转化为可广泛应用的电能,同时产生对人类生存环境友好的水分子,是未来先进可持续能源体系发展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作为重要能量转换装置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将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关研究和开发受到了越来越高度的重视。然而,该类燃料电池中用于将空气中氧分子高效还原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制全球比能量最高锂硫电池组

  近日,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陈剑团队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比能量、大容量锂硫二次电池及电池组”在京通过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锂硫电池是一种原料储量丰富、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的高比能量二次电池,也是最接近实用化的下一代二次电池技术。  陈剑团队攻克了一系列锂硫电池工程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