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冰湖水下冰损失被低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761.shtm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第二次青藏科考“亚洲水塔动态变化与影响”科考分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变化与多圈层过程团队张国庆研究员等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2000年到2020年,喜马拉雅地区约27亿吨水下冰质量损失被低估。该研究成果北京时间4月3日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期刊在线发表。 水下冰质量损失估算示意图 张国庆研究员等联合奥地利格拉茨科技大学、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和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多个年份冰湖遥感数据,对喜马拉雅地区冰湖进行了详细制图和分类,结合典型冰湖的水下地形测量数据,详细估算了喜马拉雅冰湖的水量变化,量化了由于气候变暖引起的冰湖水面下的冰川质量损失。 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至2020年......阅读全文

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冰湖水下冰损失被低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761.shtm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第二次青藏科考“亚洲水塔动态变化与影响”科考分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变化与多圈层过程团队张国庆研究员等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200

27亿吨!喜马拉雅冰湖水下冰损失严重低估

  第二次青藏科考“亚洲水塔动态变化与影响”科考分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变化与多圈层过程团队研究员张国庆等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2000年至2020年,喜马拉雅地区约27亿吨水下冰质量损失被低估。4月3日,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  喜马拉雅地区分布着数以万计的冰湖。在全球

27亿吨!喜马拉雅冰湖水下冰损失被低估

  全球气候变暖,喜马拉雅冰湖水下冰损失如何?  4月3日晚,《自然-地球科学》在线发表了第二次青藏科考“亚洲水塔动态变化与影响”科考分队、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环境变化与多圈层过程团队研究员张国庆等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2000年至2020年,喜马拉雅地区约27亿吨水下冰质量损失被低估。  该论文的第

27亿吨!喜马拉雅冰湖水下冰损失被低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778.shtm 全球气候变暖,喜马拉雅冰湖水下冰损失如何?4月3日晚,《自然-地球科学》在线发表了第二次青藏科考“亚洲水塔动态变化与影响”科考分队、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环境变化与多圈层过程团队研究员张国

研究揭示喜马拉雅冰湖接触冰川质量损失被低估

  数字高程模型(DEM)被广泛用于估算全球冰川质量损失。传统的基于DEM的大地测量法只能观测到冰川表面和水面,无法揭示发生在冰前湖泊水面以下的冰川质量损失。喜马拉雅地区分布着数以万计的冰湖。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川正在加速消融与退缩,与冰川相连的冰湖迅速扩张。前人研究更多聚焦冰湖面积和水量变化以及由

我国科学家查明喜马拉雅山区冰湖扩张特征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湖南科技大学的科研人员基于遥感的最新数据调查了喜马拉雅山区冰湖的数量、类型、分布。研究发现,该区的冰湖总体呈“数量减少、面积增大”的特征。   冰湖是由冰川挖蚀成的洼坑和水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一类湖泊。现有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冰川处于退缩状态,冰川退缩

喜马拉雅山中部冰湖近40年演化曲线获揭示

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波曲河流域是冰川和冰湖集中区,是研究全球变暖下的冰川冰湖巨变的典型区域。以往研究揭示了区域尺度的冰川冰湖分布和演化趋势,但缺少对单个冰湖的演化机制的定量分析。日前,中科院成都山地所苏鹏程博士研究团队还原了流域内重要冰湖近40年的演化曲线,为冰湖演化研究提供了的新的研究路线。相关研究近

成都山地所在喜马拉雅山中部冰湖演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波曲河流域是冰川和冰湖集中区,是研究全球变暖下的冰川冰湖巨变的典型区域。已有研究揭示了区域尺度的冰川冰湖分布和演化趋势,但缺少对单个冰湖的演化机制的定量分析。近期,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博士苏鹏程团队还原了流域内重要冰湖近40年的演化曲线,为冰湖演化研究提供了新

成都山地所等在喜马拉雅冰湖溃决灾害研究中取得进展

  冰湖溃决洪水是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掌握冰湖溃决洪水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对冰湖溃决风险评估和灾害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重建历史冰湖溃决灾害的演变过程及影响,是揭示冰湖灾害溃决机制、开展冰湖灾害风险建模的基础。由于低可达性与数据的匮乏,重建历史冰湖溃决灾害典型案例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冰湖溃决的链式效

森林野火频发或加剧喜马拉雅山冰川不稳定性

我国科研人员近日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的一项最新成果表明,近期森林火灾等野火频发可能会加剧喜马拉雅山冰川的不稳定性。卫星资料显示,喜马拉雅山地区森林火灾主要集中在春季发生,森林火灾产生的烟尘气溶胶包含大量吸收性碳质气溶胶成分,在大气环流携带下能够被传输至喜马拉

寒旱所喜马拉雅山北坡冰碛湖库容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喜马拉雅山北坡冰碛湖库容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此项研究为龙巴萨巴湖溃决洪峰流量估算及洪水演进模拟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也为该区域其他冰碛湖库容量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提高了人们对冰碛湖溃决灾害的认识水平。  据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青藏高

中科院:喜马拉雅山区30年来已有294个冰湖消失

  记者5月2日从中科院寒旱所了解到,该所和湖南科技大学科研人员合作研究的一项最新成果显示,喜马拉雅山区冰湖总体呈“数量减少、面积增大”的特征,在过去30年中,喜马拉雅山区有294个冰湖消失,但冰湖面积扩张了58.96平方千米。   据介绍,冰湖是由冰川挖蚀成的洼坑和水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一

加科学家开发新型水下机器人 有助探寻南极洲冰融情况

 子弹型水下机器人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新近研制出了新型高科技水下机器人,这只子弹形状的金色机器人被取名为Gavia,它可以帮助人类探寻南极洲附近水下冰融情况。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为不能探知被冰封的水底资料而烦恼,特别是在厚度100米的伊里布斯冰川舌(Erebus Glac

长沙首创“水下立交”

南湖路湘江隧道方案图和营盘路湘江隧道鸟瞰图(左下)。     一条8.5公里水下“互通式立交桥”不仅连通着湘江两岸,更使湘江两岸的和谐协调与整体性被很好地保留下来。在日前举行的“水下立交隧道修建技术交流会暨院士行”活动中,我国首个“水下立交”——长沙营盘路湘江隧道项目受到院士们的一致好评

助力水下化学污染监测,水下原位质谱仪的快速定量

  随着我国海洋科学的蓬勃发展,海洋物质分布和循环过程等研究成为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水下原位质谱(UMS)是一种将膜进样技术与质谱技术结合的水下溶解气体原位检测技术,相较于原位光谱仪和原位色谱仪,UMS可实现海水中多组分的同时连续分析,具有检测周期短、响应延迟低等独特优势,是原位检测水中溶解

青藏高原所:喜马拉雅冰川消融对汞输出变化的影响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山地冰川分布区,是“亚洲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喜马拉雅冰川退缩对亚洲众多河流水资源和水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明晰喜马拉雅冰川融水径流汞的输移变化,对深入理解高山冰川消融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及区域汞循环变化都至关重要。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

科西河流域水灾害和区域经济研究获进展

  近日,喜马拉雅地区“科西河流域跨境项目”国际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来自中国、尼泊尔和印度的20多名专家围绕流域水灾害、水环境和区域社会经济、生物多样性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旨在加强流域的协调管理,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科西河发源于喜马拉雅中部,流经尼泊尔、印度,是南亚地区极为重要的跨境河流之一。该

俄罗斯将现独特水下房屋 打造舒适水下栖息地

  据俄罗斯“百事通”新闻网9月15日消息,俄罗斯圣彼得堡建筑师将在水下8米深处,建成一座奇特的水下房屋。   据报道,这座独特的水下房屋将配备舒适的工作及生活用品,并提供一个稳定的空气供应站,且会保证供电,还配备音频和视频设备。这座房屋是利用一辆废弃的油罐车改造而成。经过三年半的改

生态系统趋好 潜在风险增加 青藏高原科考首期成果发布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趋好的同时,潜在风险增加;亚洲水塔失衡,冰崩等新灾、巨灾频发;喜马拉雅山与冈底斯山隆升历史存在明显差异,导致新的生物演化模式——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9月5日在拉萨发布了首期成果。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姚檀栋说,过去50年来,青

科学家称喜马拉雅山脉部分冰川近年来未减反增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4月15日报道,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的最新研究发现,与全球变暖引发的全球冰川消融趋势相反,1999年到2008年期间,喜马拉雅山脉的部分冰川不但没有减小,反而有所增长。  全球变暖正导致冰川、冰帽、冰盖消融,造成海平面上升,威胁低地和岛屿上的居民安全。然而

电子能量损失TEM

电子能量损失        通过使用采用电子能量损失光谱学这种先进技术的光谱仪,适当的电子可以根据他们的电压被分离出来。这些设备允许选择具有特定能量的电子,由于电子带有的电荷相同,特定能量也就意味着特定的电压。这样,这些特定能量的电子可以与样品发生特定的影响。例如,样品中不同的元素可以导致射出样品的

特征能量损失峰

光电子经历非弹性散射,会损失固定能量,这样在主峰高结合能端形成伴峰,称为特征能量损失峰。对于固体样品,最重要的此类峰是等离子损失峰。

等离子损失峰

任何具有足够能量的电子通过固体时,可以引起导带电子的集体振荡,产生能量损失。在谱图上产生一系列等间距的能量损失峰。

电子能量损失谱

电子能量损失谱( Electron energy-loss spectroscopy, EELS)入射电子穿透样品时,与样品发生非弹性相互作用,电子将损失一部分能量。如果对出射电子按其损失的能量进行统计计数,便得到电子的能量损失谱。由于非弹性散射电子大都集中分布在一个顶角很小的圆锥内,适当地放置探头

微小设备帮助提高水下听力

  虽然声波能很好地穿过地球大气层,但一旦进入水中,它们便很难被听到。 图片来源:iStock.com/ alexaranda   这是因为仅有约1/1000的声音能量成功穿过水和空气边界。如今,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可被放置在水面上的新材料。这种材料能极大地减少能量损失,从而使声音被传送的效率

微小设备帮助提高水下听力

  虽然声波能很好地穿过地球大气层,但一旦进入水中,它们便很难被听到。这是因为仅有约1/1000的声音能量成功穿过水和空气边界。如今,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可被放置在水面上的新材料。这种材料能极大地减少能量损失,从而使声音被传送的效率提高160多倍。研究人员将在本月底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报告这一成果

沈阳自动化所“北极ARV”在第四次北极科考中再显身手

  近日,在我国第四次北极科考中,由沈阳自动化所主持研制的“北极ARV”水下机器人在北纬86度50分首次从冰洞下放,开展冰下调查工作并取得成功,刷新了我国水下机器人在高纬度的作业记录。   在参加我国第三次北极科考的基础上,沈阳自动化所“北极ARV”水下机器人经过了一系列改造,于20

复杂冰-洋交互对南极思韦茨冰川的未来至为关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3945.shtm 中新网北京2月16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两篇气候变化论文,研究人员提出了可能影响思韦茨冰川崩塌的潜在因素,而思韦茨冰川崩塌可能会让全球海平面升高超

可燃冰试采成功:奏响深海“冰与火之歌”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将“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列为2017年我国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成果之一,并饱含深情地说:“我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  过去一年,中国科技创新鼓点铿锵。上天入地下海,一系列“中国震撼”卷起科技进步的“中国浪潮”,定义世界新的未来。有

“章鱼手套”实现水下操纵物体

  受章鱼吸盘启发而设计的人造吸盘,可以让人们精细地抓取通常拿不起来的物体。这项技术在可穿戴手套上进行了演示。研究人员表示,类似的设备有朝一日可能会用于机器“肢体”。7月13日,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进展》。  章鱼可以很好地控制8条腿上的大约2000个吸盘,从而灵活地抓取和操纵物体。美国弗吉尼亚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