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简述利斯特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与其他细菌性脑膜炎相似,一般起病急,90%病例的首发症状为发热,大多在39℃以上。有严重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明显,且常伴有意识障碍,如木僵、谵妄等,亦可发生抽搐。重症者可在24~48小时内昏迷。少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而有反复。如病变累及脑实质则可有脑炎和脑脓肿的表现。个别发生脑干炎而呈复视、发音和吞咽困难、面神经瘫痪和偏瘫等。......阅读全文

简述利斯特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与其他细菌性脑膜炎相似,一般起病急,90%病例的首发症状为发热,大多在39℃以上。有严重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明显,且常伴有意识障碍,如木僵、谵妄等,亦可发生抽搐。重症者可在24~48小时内昏迷。少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而有反复。如病变累及脑实质则可有脑炎和脑脓肿的表现。个别发生脑干

利斯特菌脑膜炎的介绍

  利斯特菌脑膜炎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简称利斯特菌)所引起的脑膜炎,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功能缺陷的成人患者,本菌除引起脑膜炎外,还可引起妊娠感染、新生儿败血性肉芽肿,败血症及病灶性感染.如皮肤脓疮,化脓性结膜炎、淋巴结炎、心内膜炎(左心损害

利斯特菌脑膜炎的检查

  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并不增多,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至数百或数千,以多核细胞为主,少数为单核细胞增多,蛋白质增高,糖降低,脑脊液涂片可发现小的革兰阳性杆菌,血和脑脊液培养阳性。  并发脑脓肿患者,脑电图可见异常。

利斯特菌脑膜炎的鉴别

  本病应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鉴别,脑脊液细胞分类以单核为主者,需注意与结核性脑膜炎或真菌性脑膜炎鉴别,病情轻,脑脊液细胞数不太多者应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

利斯特菌脑膜炎的症状

  与其他细菌性脑膜炎相似,一般起病急,90%病例的首发症状为发热,大多在39℃以上,有严重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明显,且常伴有意识障碍,如木僵,谵妄等,亦可发生抽搐,重症者可在24~48h内昏迷,少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而有反复,如病变累及脑实质则可有脑炎和脑脓肿的表现,个别发生脑干炎

利斯特菌脑膜炎的诊断

  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并不增多,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至数百或数千,以多核细胞为主,少数为单核细胞增多,蛋白质增高,糖降低,脑脊液涂片可发现小的革兰阳性杆菌,血和脑脊液培养阳性可确诊,血清学检查,双份血清抗体效价递升可协助诊断,但该菌抗原与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有

利斯特菌脑膜炎的概述

  利斯特菌脑膜炎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简称利斯特菌)所引起的脑膜炎,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功能缺陷的成人患者,本菌除引起脑膜炎外,还可引起妊娠感染、新生儿败血性肉芽肿,败血症及病灶性感染.如皮肤脓疮,化脓性结膜炎、淋巴结炎、心内膜炎(左心损害

如何诊断利斯特菌脑膜炎?

  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并不增多。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以多核细胞为主,少数为单核细胞增多;蛋白质增高,糖降低。脑脊液涂片可发现小的革兰阳性杆菌。血和脑脊液培养阳性可确诊。血清学检查,双份血清抗体效价递升可协助诊断,但该菌抗原与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有共同抗原,可

利斯特菌脑膜炎的发病机制

  本病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但显然与宿主免疫状态有关,该菌感染早期,非免疫巨噬细胞缺乏杀灭该细胞的活力,但可以限制它在淋巴网状系统的增生,感染2~3天后,在T细胞激活下,更多的巨噬细胞被吸引到炎症部位,导致炎症清除,体液免疫对该菌感染无保护作用,故在细胞免疫低下和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该病的发病率相

治疗利斯特菌脑膜炎的简介

  利斯特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喹诺酮类、利福平、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恶唑)等均敏感。青霉素或氨苄西林为其治疗药物,但体外均不具有杀菌作用,如病情较重,常用两种抗生素联合治疗,氨苄西林或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氨苄西林,分次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疗

利斯特菌脑膜炎的发病原因

  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菌病为革兰阳性杆菌,兼性厌氧,无芽孢,长1~3μm,有鞭毛及动力,在多种培养基中生长,耐碱不耐酸,最适宜的培养温度为35~37℃,低于4℃生长较差,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不产气,过氧化氢酶阳性,甲基红及V-P反应阳性,在含血清的葡萄糖蛋白胨水中能形成粘多糖荚膜,在血琼脂平板上可

关于利斯特菌脑膜炎的基本介绍

  利斯特菌脑膜炎是由利斯特菌所引起的脑膜炎,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功能缺陷的成人患者。本菌除引起脑膜炎外,还可引起妊娠感染、新生儿败血性肉芽肿、败血症及病灶性感染,如皮肤脓疮、化脓性结膜炎、淋巴结炎、心内膜炎(左心损害较多)、骨髓炎等。  根据菌体及鞭毛抗原的不同,将其分为四个血清型,1型、3

关于利斯特菌脑膜炎的病因分析

  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菌病为革兰阳性杆菌,兼性厌氧,无芽孢,有鞭毛及动力。在多种培养基中生长,耐碱不耐酸。最适宜的培养温度为30~37℃,低于4℃生长较差。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不产气,过氧化氢酶阳性,甲基红及V-P反应阳性。在含血清的葡萄糖蛋白胨水中能形成黏多糖荚膜。在血琼脂平板上可产生溶血环。在

关于利斯特菌脑膜炎的检查方式介绍

  1.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并不增多。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以多核细胞为主,少数为单核细胞增多,蛋白质增高,糖降低。脑脊液涂片可发现小的革兰阳性杆菌。血和脑脊液培养阳性。  2.其他辅助检查  并发脑脓肿患者,脑电图可见异常。

关于利斯特菌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介绍

  本病应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鉴别。脑脊液细胞分类以多核为主者,需注意与结核性脑膜炎或真菌性脑膜炎鉴别。病情轻,脑脊液细胞数不太多者应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

简述李斯特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与其他细菌性脑膜炎相似一般起病急90%病例的首发症状为发热,大多在39℃以上。有严重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明显,且常伴有意识障碍,如木僵、谵妄等亦可发生抽搐。重症者可在24~48h内昏迷。少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而有反复。如病变累及脑实质则可有脑炎和脑脓肿的表现。个别发生脑干炎而呈复

李斯特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与其他细菌性脑膜炎相似一般起病急90%病例的首发症状为发热,大多在39℃以上。有严重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明显,且常伴有意识障碍,如木僵、谵妄等亦可发生抽搐。重症者可在24~48h内昏迷。少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而有反复。如病变累及脑实质则可有脑炎和脑脓肿的表现。个别发生脑干炎而呈复

简述李斯特菌脑膜炎的发病机制

  本病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但显然与宿主免疫状态有关该菌感染早期,非免疫巨噬细胞缺乏杀灭该细胞的活力,但可以限制它在淋巴网状系统的增生。感染2~3天后,在T细胞激活下,更多的巨噬细胞被吸引到炎症部位,导致炎症清除。体液免疫对该菌感染无保护作用,故在细胞免疫低下和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该病的发病率相对较

简述李斯特菌脑膜炎的预后预防

  预后:有基础疾病存在或全身抽搐和昏迷者,病死率高。后遗症有肢体瘫痪,共济失调、失语、眼球运动麻痹、面肌麻痹和括约肌功能紊乱等。  预防:凡是免疫功能障碍的人群应避免与李斯特菌病患者接触,高危易感者免喝生奶重视饮食卫生不吃生蔬菜及未经煮透的肉类食品。

简述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一般起病急,90%病例的首发症状为发热,大多在390C以上。有严重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明显,且常伴有意识障碍,如:木僵、谵妄等,亦可发生抽搐。重症者可在24~48小时内昏迷。少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而有反复。如果病变累及脑实质则可有脑炎和脑脓肿的表现。个别发生脑干炎而呈复视、发音和

简述李斯特氏菌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健康成人个体出现轻微类似流感症状,新生儿、孕妇、免疫缺陷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呕吐、出血性皮疹、化脓性结膜炎、发热、抽搐、昏迷、自然流产、脑膜炎、败血症直至死亡。  控制  单增李斯特氏菌在一般热加工处理中能存活,热处理已杀灭了竞争性细菌群,使单增李斯特氏菌在没有竞争的环境条件下易于存

李斯特菌脑膜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本病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但显然与宿主免疫状态有关该菌感染早期,非免疫巨噬细胞缺乏杀灭该细胞的活力,但可以限制它在淋巴网状系统的增生。感染2~3天后,在T细胞激活下,更多的巨噬细胞被吸引到炎症部位,导致炎症清除。体液免疫对该菌感染无保护作用,故在细胞免疫低下和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该病的

简述铜绿假单胞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当伴有败血症时,患者出现高热、畏寒、寒战,伴有头痛、食欲减退及神志淡漠等毒性症状;精神症状常见,表现为激动、精神错乱;发热,发热常呈弛张或稽留热,常伴有休克;皮肤出现坏疽性深脓疱为其特征性表现,周围环以红斑,皮疹出现后48~72小时,中心呈灰黑色坏疽或有溃疡。患者高热不退及毒血症持续症状,中枢神

李斯特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临床表现  与其他细菌性脑膜炎相似一般起病急90%病例的首发症状为发热,大多在39℃以上。有严重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明显,且常伴有意识障碍,如木僵、谵妄等亦可发生抽搐。重症者可在24~48h内昏迷。少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而有反复。如病变累及脑实质则可有脑炎和脑脓肿的表现。个别发生

李斯特菌脑膜炎的诊断

  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并不增多。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至数百或数千以多核细胞为主,少数为单核细胞增多,蛋白质增高糖降低。脑脊液涂片可发现小的革兰阳性杆菌。血和脑脊液培养阳性可确诊。血清学检查,双份血清抗体效价递升可协助诊断,但该菌抗原与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有共同

李斯特菌脑膜炎的鉴别

  本病应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鉴别。脑脊液细胞分类以单核为主者。需注意与结核性脑膜炎或真菌性脑膜炎鉴别。病情轻,脑脊液细胞数不太多者应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

李斯特菌脑膜炎的病因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病为革兰阳性杆菌兼性厌氧,无芽孢。长1~3μm,有鞭毛及动力。在多种培养基中生长耐碱不耐酸。最适宜的培养温度为35~37℃,低于4℃生长较差,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不产气,过氧化氢酶阳性,甲基红及V-P反应阳性。在含血清的葡萄糖蛋白胨水中能形成粘多糖荚膜。在血琼脂平板上可产生

李斯特菌脑膜炎的概述

  李斯特菌为革兰阳性短小杆菌大小为(1~2)μm×0.5μm,通常成双排列,不产生芽孢,一般不形成荚膜在含血清的葡萄糖蛋白胨水中能形成黏多糖荚膜。鞭毛染色可见鞭毛。本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在3~45℃均能生长,但最适温度为30~37%。在血琼脂平板上于35℃经18

李斯特菌脑膜炎的治疗

  李斯特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喹诺酮类、利福平、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等均敏感。青霉素或氨苄西林为其治疗药物,但体外均不具有杀菌作用,如病情较重,常用两种抗生素联合治疗,氨苄西林或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氨苄西林150~200mg/(kg·

如何诊断李斯特菌脑膜炎?

  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并不增多。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至数百或数千以多核细胞为主,少数为单核细胞增多,蛋白质增高糖降低。脑脊液涂片可发现小的革兰阳性杆菌。血和脑脊液培养阳性可确诊。血清学检查,双份血清抗体效价递升可协助诊断,但该菌抗原与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有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