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关于放射性核素脑血管造影的正常影像介绍

放射性核素脑血管造影分为三个时相。 ①动脉相:自颈内动脉同时对称性显影起,到两侧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及颅底Wi11is环陆续显影,呈两侧对称的五叉影像,经历时间约为4秒。 ②毛细血管相:从五叉影像消失起,放射性在脑实质呈弥漫性分布,历时约2秒。 ③静脉相:自上矢状窦显影起,脑实质放射性逐渐减少,至再循环放射性又有所上升,历时约7秒。 应用计算机ROI技术可测定不同时间颈动脉、大脑和小脑半球的放射性,绘出时间-放射性曲线,通过两侧的血流速度和峰值进行半定量分析,两侧之差小于均值的l5%为正常。......阅读全文

关于放射性核素脑血管造影的正常影像介绍

  放射性核素脑血管造影分为三个时相。  ①动脉相:自颈内动脉同时对称性显影起,到两侧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及颅底Wi11is环陆续显影,呈两侧对称的五叉影像,经历时间约为4秒。  ②毛细血管相:从五叉影像消失起,放射性在脑实质呈弥漫性分布,历时约2秒。  ③静脉相:自上矢状窦显影起,脑实质放射性逐

关于放射性核素脑血管造影的影像分析

  正常所见:脑血管造影可分为三个时相:动脉相、脑实质相、静脉相。  临床意义  1.脑动静脉畸形(AVM):多为先天性畸形,常称为动静脉瘘(AVF),单发或多发。常以癫痫或颅内出血的症状就诊。显像中可见动脉相局限性异常过度灌注,静脉相放射性消退迅速,硬脑膜窦提前出现。  2.烟雾病:颈总动脉和颈内

关于放射性核素脑血管造影的原理介绍

  肘静脉"弹丸"式注射TcO4-后立即用γ相机在头颈部以每秒1帧的速度连续采集40~60秒,可显示出显像剂在脑血管内充盈、灌注和流出的情况,从而了解脑血管的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本法简便、易行且安全,同时可进行半定量分析,故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显示的脑血管影像远不如X线脑血管造影清晰。

放射性核素脑血管造影的相关介绍

  放射性核素显(成)像方法之一。静脉团注99mTcO4-后10分钟,用γ照相机或SPECT在头颈部以每秒一帧的速度连续采集40秒,显示显(成)像剂在脑血管内充盈灌注和流出的影像,从而了解脑血管的形态及血液动力学变化。放射性核素脑血管造影分为三个时相,即动脉相、脑实质相(或称微血管相)和静脉相。在

放射性核素脑血管造影的方法介绍

  肘静脉"弹丸"式注射Tc或Tc-DTPA740~925MBq(20~25mCi)立即启动γ相机或SPECT在头颈部以每秒1帧的速度连续采集40~60秒,获得放射性药物在脑内经动脉灌注到静脉流出的过程。多采用前位,若双探头SPECT可同时采集前位和后位影像。

脑血管造影的正常值

  可以具体了解血管的形态学变化,如走行、分布、移位、粗细及循环时间的变化等。最终确定病灶是血管本身,还是颅内其他部位病变引起血管变化。

简述放射性核素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1.颈动脉狭窄颈内或颈总动脉狭窄表现为两侧动脉显影不对称,病侧显影缓慢,影像变细。若狭窄越重,阳性率越高。当出现两侧对称性病变时,诊断较困难。(图6-22-1、图6-22-2、图6-22-3)  2.脑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的影像特征为动脉相出现一过性放射性增高,较快地消退,伴有静脉相提前出现。动脉

简述放射性核素脑血管造影的适应症

  1.颈动脉狭窄的诊断   2.脑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烟雾病等)   3.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如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4.脑死亡的诊断

脑血管造影的相关介绍

  脑血管造影是9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崭新的X线检查新技术,是应用含碘造影剂注入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动脉,经连续DSA造影在不同时期显示脑内动脉、回流静脉和静脉窦的形态、部位、分布和行径的一种显影技术。脑血管造影分为常规脑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具有简

关于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简介

  脑血管造影是自1990年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X线检查技术,它是先选一入路动脉,一般选用右股动脉,通过右股动脉放置一动脉鞘,通过该动脉鞘管选用不同导管,在导丝引导下,选进所要显示动脉,注入含碘对比剂。对比剂所经过的血管轨迹连续摄片,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为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  可以

关于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注意事项介绍

  禁忌证:  (1) 老年性动脉硬化者需慎重。  (2) 有严重心、肾、肝功能不全者。  (3) 碘对比剂过敏者。  (4) 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造影前:应禁食,禁水,避免术中恶心呕吐。  造影时:保持安静,不要随意转动头部,造影结束后需平卧,并保持穿刺下肢制动不少于8小时,多喝水以利对比剂排出

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正常值

正常值 正常所见   脑血管动态影像    分为三个时相:   (1) 动脉相:双侧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及中动脉、颅底Willis环陆续显像,呈两侧对称的五叉形影像,历时约4s。   (2) 脑实质相:Imaging agent进入微血管,放射性弥漫性分布于脑实质,历时约2s。   (3) 静脉

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的正常值

  正常所见  脑血管动态影像  分为三个时相:  (1) 动脉相:双侧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及中动脉、颅底Willis环陆续显像,呈两侧对称的五叉形影像,历时约4s。  (2) 脑实质相:Imaging agent进入微血管,放射性弥漫性分布于脑实质,历时约2s。  (3) 静脉相:上矢状窦等静脉窦

脑血管造影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正常值  可以具体了解血管的形态学变化,如走行、分布、移位、粗细及循环时间的变化等。最终确定病灶是血管本身,还是颅内其他部位病变引起血管变化。  临床意义  适应症:  ①颅内血管性疾病,如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动脉栓塞等。  ②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脓肿、囊肿、血肿等。  ③

关于脑梗死的脑血管影像学

  1.颈部血管超声和经颅多普勒(TCD)  目前脑血管超声检查最常用的检测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无创手段,亦可用于手术中微栓子的检测。目前颈动脉超声对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可达80%以上特异度可超过90%,而TCD对颅内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也可达70%以上,特异度可超过90%。但由于

脑血管造影检查前准备介绍

  1.向患者及家属交待造影目的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意外,签订造影协议书;  2.常规术前检查:包括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  3.术前8小时禁饮食,特殊情况,如急诊可经麻醉师酌情适当缩短。  4.碘过敏试验:造影拟使用的造影剂1ml,静脉推注,无心慌、气短、荨麻疹

脑血管造影的概述

  脑血管造影是9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崭新的X线检查新技术,它是先选一入路动脉,一般选用右股动脉,通过右股动脉放置一动脉鞘,通过该动脉鞘管选用不同导管,在导丝引导下,选进所要显示动脉,注入含碘造影剂。造影剂所经过的血管轨迹连续摄片,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为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

关于CT造影扫描的正常值介绍

  为了定量衡量组织对于X光的吸收率, Hounsfield定义了一个新的标度“CT值”。 不同组织的CT值各异,各自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骨骼的CT值最高,为1000HU,软组织的CT值为20-70HU,水的CT值为0(±10)HU,脂肪的CT值为-50--100以下,空气的CT值为-1000HU。

放射性核素脑血管造影对短暂性脑缺血的诊断价值

  对5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用放射性核素脑血管造影观察,报告了造影所见,并就核素对TIA脑血流异常的阳性发现率、TIA核素造影的主要表现及方法学进行了讨论。

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正常值  正常所见  脑血管动态影像  分为三个时相:  (1) 动脉相:双侧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及中动脉、颅底Willis环陆续显像,呈两侧对称的五叉形影像,历时约4s。  (2) 脑实质相:Imaging agent进入微血管,放射性弥漫性分布于脑实质,历时约2s。  (3) 静脉相:上矢状

临床物理检查方法介绍--脑血管造影介绍

脑血管造影介绍:  脑血管造影是9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崭新的X线检查新技术,它是先选一入路动脉,一般选用右股动脉,通过右股动脉放置一动脉鞘,通过该动脉鞘管选用不同导管,在导丝引导下,选进所要显示动脉,注入含碘造影剂。造影剂所经过的血管轨迹连续摄片,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为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

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相关疾病和症状介绍

  1、相关疾病  老年人脑出血,脑瘤,烟雾病,老年人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下丘脑疾病,偏头痛,垂体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枢神经系统肉芽肿性血管炎等。  2、相关症状  角弓反张,颅内头痛,颅内感染,颅内钙化,颅内出血,持续颅内杂音,颅内压增高,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高压等。

脑血管造影的注意事项

  禁忌症: ①老年性动脉硬化者需慎重。②有严重心、肾、肝功能不全者。③造影剂过敏者。④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造影前:应禁食,禁水,避免术中恶心呕吐。  造影时:保持安静,不要随意转动头部,造影结束后需平卧,并保持穿刺下肢制动不少于8小时,多喝水以利造影剂排出,24小时内尽量不吃高蛋白饮食。

脑血管造影的检查过程

  首先在接受造影前,病人必须先作药物(碘剂)敏感试验。无不良反应时,方能接受造影。但造影前必须安排病人禁食、禁水,避免恶心呕吐。随后用肥皂水把患者的颈部洗净。造影时让病人平卧,将颈部稍垫高,保持安静,不要转动头部,局部麻醉后,在病变侧颈部用穿刺针,刺入颈动脉,快速(1秒钟)注入药液,拔针后压迫10

脑血管造影的临床意义

  适应症:  ①颅内血管性疾病,如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动脉栓塞等。  ②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脓肿、囊肿、血肿等。  ③颅脑外伤引起的脑外血肿。  ④手术后观察手术效果及脑血循环状态。  脑血管造影术是检查脑血管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将含碘造影剂注入到颈内动脉或椎动脉,使

脑血管造影术的前世今生

   脑血管造影术的前世    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可以提供脑部血管影像的血管造影术,因此可以探知到诸如动静脉畸形和动脉瘤等脑部血管异常。它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把血管造影片上的骨与软组织的影像消除,仅在影像片上突出血管的一种摄影技术。1927年由葡萄牙医学家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发明,他同时也发明了

简述脑血管造影的临床意义

  因为DSA不但能清楚地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颅内大血管及大脑半球的血管图像,还可测定动脉的血流量,所以,目前已被应用于脑血管病检查,特别是对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定性定位诊断。其不但能提供病变的确切部位,而且对病变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亦可清楚地了解,为手术提供较可靠的客观依据。另外,对于缺血性脑

脑血管造影是怎么回事

  血管造影,简称DSA,即血管造影影像。是指通过计算机数字化处理,把不需要的组织影像去除掉,只保留血管影像,这种技术叫做数字减影技术。DSA通过导管、导丝等介入材料,将非离子碘水对比剂,根据血管正常血流速度注入脑血管,也是目标脑血管。根据脑部血液循环特点,采集相应动脉期、静脉期以及毛细血管期图像。

临床物理检查方法介绍--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介绍

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介绍:  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弹丸”式静脉注射不通过血脑屏障的显像剂后行快速动态显像,可观察到显像剂在脑血管内充盈、灌注和清除的全过程影像,并可见颈内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的走行和形态结构影像。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正常值:  正常所见  脑血管动态影像  分为三个时相:  

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检查作用

  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可观察到显像剂在脑血管内充盈、灌注和清除的全过程影像,并可见颈内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的走行和形态结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