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太空电梯是“跳一跳就够得着”的美梦吗

目前人类空间运输主要依靠火箭。虽然相关技术已足够成熟,但其回收和燃料成本仍然太高。如果使用太空电梯,运输费用会降至每公斤几百美元。另外,如果太空电梯计划能够实现,人类太空旅行的成本也将降低,其中蕴含的巨大市场潜力将得到释放。近日,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赵廷凯团队对半导体性单壁碳纳米管的可控制备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多循环生长工艺,为大规模合成高纯度半导体性单壁碳纳米管提供了新方法。4月15日,相关论文发表于《化学工程杂志》。 碳纳米管听来陌生,然而实际上,你可能早与它打过照面——电影《流浪地球2》里的太空电梯、《三体》中提到的纳米飞刃都与它有关。 想建成科幻迷们心向往之、津津乐道的太空电梯,少不了碳纳米管。太空电梯是个多少有些古老的梦。近半个世纪前,科幻巨匠阿瑟·克拉克在小说《天堂的喷泉》中描绘了太空电梯。传说中,在很久以前,人类说着同一种语言。为了宣示自己在地球上的主宰地位,他们打算合力建造通天的巴别塔,最终未能......阅读全文

太空电梯是“跳一跳就够得着”的美梦吗

目前人类空间运输主要依靠火箭。虽然相关技术已足够成熟,但其回收和燃料成本仍然太高。如果使用太空电梯,运输费用会降至每公斤几百美元。另外,如果太空电梯计划能够实现,人类太空旅行的成本也将降低,其中蕴含的巨大市场潜力将得到释放。近日,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赵廷凯团队对半导体性单壁碳纳米管的可控制备进行

坐电梯去火星 数十年后或变成现实

  进入电梯,按上升按钮就到了太空,是不是很拉风?在11月18日至20日召开的2022空间技术和平利用(健康)国际研讨会上,国际太空电梯联盟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彼得·斯旺提出,未来太空电梯作为永久性物流基础设施,可将物资和人员运到太空,成为进入太空的新通道。  有了太空电梯 去火星或许只要61天

日本测试太空电梯,百年“天梯”梦要实现了?

  太空电梯给航天活动带来的收益是充满了诱惑的,人类将来从地球静止轨道起飞进入深空,或将带来未来航天模式的改变。  日前有媒体报道,日本静冈大学工学部的科研团队与日本建设公司大林组合作开发了迷你版太空电梯,将视天气情况在本月进行实验。  负责研发的日本静冈大学教授能见公博表示,实验在国际空间站进行,

纳米科技畅想:从清除肿瘤到太空电梯

  据国外媒体报道,今天一些最伟大的科学创新正在极小的尺度上发生着。纳米技术(1纳米等于1米的10亿分之一)描述的是一些从分子甚至原子尺度上能够完成复杂任务的技术。具体来说,纳米管就是直径1纳米的管状结构,这比人类头发直径还要小大约10万倍。  借助纳米技术,工程师们可以为你的智能手机设计出体积更小

亚太空间合作组织访问空间中心

  4月12日,亚太空间合作组织(Asia-Pacific Space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简称APSCO)张伟秘书长一行15人访问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并与中心主任吴季、副主任王赤、主任助理刘和光及史建魁研究员等举行了富有建设性的友好会谈。  

月球建电站靠谱不?专家称条件具备但需破解技术关

  日企称2035年开建月球太阳能电站   11月28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日本清水公司计划在月球表面铺设太阳能电池板,以此缓解能源危机。消息中指出,日本一家建筑业巨头建议沿月球赤道带铺设长约合400公里的太阳能电池板带,并通过激光和微波将电能传送回地球,从而将月球变成一座巨大的太阳能发电站

中国空间站:“太空,我们来了!”

10年前,有人在网上发帖问:“国际空间站何时轮到中国人上去?”下面一条回复霸气十足:“中国人要上就上自己的空间站!” 如今,这个梦想实现了。2021年4月29日,随着“天和”核心舱发射,中国空间站正式进入组建阶段。按照计划,2021年至2022年,我国会通过11次航天发射完成空间站建设,包括4次

科学家称“天梯”梦30年后或可实现

 81岁高龄的Yuri Artsutanov  1960年,苏联工程师Yuri Artsutanov提出了一个疯狂的概念——“通向宇宙的电力火车”,他估计人类需要两个世纪才能实现这个梦想。50年后的今天,81岁高龄的Artsutanov有理由相信,再过30年,通往太空的电梯就可能变成现实。有“天梯”

19点直播|一说《三体》:能造出无工质火箭吗

直播时间:2022年4月19日(周二)19:00直播地址:科学网微博新浪直播间https://weibo.com/l/wblive/p/show/1022:2321324759895999381753扫码进入科学网新浪微博直播间观看直播科学网视频号将同步直播科学网B站将同步直播科学网抖音将同步直播报

中国空间站“太空变形”如何实现?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3日9时32分,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向着建成空间站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那么,中国空间站的“太空变形”是如何实现的? 梦天实验舱此次转位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包括转位准备、两舱分离、舱体转位、侧向捕

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在北京成立

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首个空间合作组织,在经过了长达16年的酝酿之后终于在北京正式成立。 12月16日,亚太空间合作组织(APSCO)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成立仪式,这也标志着该组织将在位于北京的总部正式开始运行。 目前,已有七个亚太国家正式成为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除了作为发起成员国的中国,还包括伊

探访模拟太空的“地面空间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427.shtm 造型新奇的设备、炫酷的“刷眼”识别……近日,记者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在约50个足球场大小的园区内,外表看似普通的实验楼,却十分

中国空间站:“太空之家”遨游苍穹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207.shtm

我国科学家研发新材料:可穿上身发电

  在只有头发丝十万分之一的纤维上实现既发电又储能,还能把它织成衣服穿上身?  近日,原创性研究领域权威期刊《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碳纳米管纤维:可以穿上身的充电电池

  在只有头发丝十万分之一的纤维上实现既发电又储能,还能把它织成衣服穿上身?   近日,原创性研究领域权威期刊《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的封面文章刊登了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教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   2006年,彭

我国制备出世界最长碳纳米管 或实现太空"天梯"

  爬上“梯子”摘星星,坐着“电梯”去月亮,这些科幻的场景,将有可能成为现实。近日,在北京市科委支持下,清华大学魏飞教授团队成功制备出单根长度达半米以上的碳纳米管,创造了新世界纪录,这也是目前所有一维纳米材料长度的最高值。相关内容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美国化学会纳米》上。   碳纳米管是迄今

空间中心等在北极上空发现“太空台风”

  近日,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建设团队之一——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教授张清和带领的国际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王赤团队合作,首次在北极上空发现类似台风的“太空台风”,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并被Nature选为

筑梦“太空之家”——中国空间站建设记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内,一个悬浮在空中的小小陀螺快速旋转。“同学们,你们好!大家还记得我吗?”熟悉的声音响起,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太空教师”王亚平与翟志刚、叶光富出现在镜头之中……12月9日,“天宫课堂”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这是继2013年以来,中国航天员进行的第二次太空授课。  天地合力保障

筑梦“太空之家”——中国空间站建设记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内,一个悬浮在空中的小小陀螺快速旋转。“同学们,你们好!大家还记得我吗?”熟悉的声音响起,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太空教师”王亚平与翟志刚、叶光富出现在镜头之中……12月9日,“天宫课堂”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这是继2013年以来,中国航天员进行的第二次太空授课。  天地合力保障

昆明电梯安全物联网设备实现电梯管控

在当下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技术发展中,实现万物互联,在不同的场景收集痕迹,获取到更多电梯信息。电梯安全物联网设备对电梯的运行情况、承受的能力和电梯故障信息以及电梯配件更换次数等将海量信息分析以及监测,实现对电梯的管控。电梯安全物联网设备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连接方式,利用在传统电梯上安装传感器(也就是信

美《大众科学》杂志评出七大最有前途技术

据美国《大众科学》杂志报道,2009年再过一个月就要来临了,在新年来临之即,我们期待机器人军队听候我们的命令,核聚变为我们的房子供电,太空电梯让我们直冲大气层。几十年来,科学家期待改变生活的一些技术随时将会实现。如今,七大最有前途的技术虽然还没有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它们已经涌现甚至开始实行。从核

NASA:国际空间站收获了太空白菜

  据外媒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月17日表示,国际空间站考察组首次在轨道上收获白菜。飞行工程师佩吉·惠特森收获了6棵小白菜,她抵达空间站后除其他事务外还负责看管“菜园”。NASA指出,考察组可以品尝这些植物,但大部分收成将被发回地球,进行进一步研究。名为Tokyo Bekana的白菜

太空垃圾变身阿里“糖果罐号”迷你空间站

  10月22日,有媒体报道了阿里将向太空发射“糖果罐号”迷你空间站和“天猫国际号”通讯卫星的消息。  23日,阿里“一站一星”项目组人士向科技日报记者透露,“一站一星”将首先应用到“双十一”期间的全球用户互动中。后续还将通过“一站一星”计划,和多家科研单位合作,共同探索相关空间技术及无人驾驶技术的

空间引力波探测: 在太空中捕捉引力波“音符”

  日前,一条有关空间引力波探测的消息在天文圈被刷屏。  据欧洲太空局(以下简称欧空局)官网报道,其下属科学项目委员会在6月20日举行的会议中一致决定,将探测引力波的激光干涉空间天线(LISA)正式确定为欧空局第三大型空间任务(L3)。根据时间表,LISA将在2034年开始从空中探测引力波。  事实

三种“翅膀”助力中国空间站翱翔太空

随着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中国空间站T字构型即将亮相。有趣的是,大大小小不同的三种“翅膀”——太阳翼,助力中国空间站翱翔太空。 其中,神舟载人飞船采用刚性太阳翼,天舟货运飞船采用半刚性太阳翼,天和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采用柔性太阳翼。 中国空间站这三种不同的太阳翼覆盖了目前世界航天所有太阳翼的种类

超长碳纳米管束拉伸强度秒杀所有纤维

  记者16日从清华大学化工系魏飞教授团队获悉,该团队与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李喜德教授团队合作,在超强碳纳米管纤维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接近单根碳纳米管理论强度的超长碳纳米管管束,其拉伸强度超越已知所有其他纤维材料。  碳纳米管被认为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几种材料之一,理论计算表明,其是

国际空间站微生物在太空“就地测序”

  据美国太空网2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宇航员第一次在国际空间站上对在此发现的微生物进行了DNA测序,这标志着未知微生物首次在太空被“验明正身”。  NASA官员在一份声明中说,以前,微生物必须送回地球进行分析,而新测序工作的实施,标志着科学家朝着为宇航员诊断疾病,甚至未来某一天对

国际空间站上打造出太空最低温

  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最新报告说,他们利用一个叫冷原子实验室的设备,成功在国际空间站上制造出仅比绝对零度(零下273.15摄氏度)高100纳开尔文的极端低温。这是太空中迄今已知存在的最低温度。  据喷气推进实验室官网介绍,在最近的一次实验中,冷原子实验室成功让铷原子的温度降至100纳开尔文。开

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直播课不掉线的”秘密“

  12月9日15时40分,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正式推出,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面向全球进行直播。直播大家并不陌生,但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的太空“直播间”是如何将内容从空间站传回地球呢?  让直播不“掉线”,离不开中国电科第十研究所的智慧——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3星高速数传

国际空间站为躲避太空垃圾降低轨道高度

  据俄罗斯联邦航天署消息,为躲避一块俄“微风-M”加速器碎片,国际空间站23日降低轨道高度。  联邦航天署消息说,借助国际空间站“星辰”舱发动机的推力,国际空间站23日将轨道高度降低800米。  据俄地面飞行控制中心此前消息,一枚“微风-M”加速器碎片预计在莫斯科时间23日下午与国际空间站接近,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