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清华大学加大仿生医学研究

近日,清华大学揭牌成立“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研究院”(简称“移植仿生院”),由著名肝胆外科和肝脏移植专家董家鸿院士担任院长,将推动器官移植临床医学与清华优势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建设临床驱动型与超学科融合式卓越器官移植中心。同日举行了“清华大学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国际论坛”,400多名海内外专家围绕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的国际前沿问题展开深入学术研讨。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高战军表示,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再生医学是当今医学研究的重点前沿领域,清华大学引领性地提出临床驱动型医工结合式的新医科发展模式,希望移植仿生院的建设能推动产出系列重大创新性成果,惠及我国众多终末期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董家鸿介绍,移植仿生院汇聚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医疗管理和医学法学等多个交叉融合的学科群,将以临床驱动型与超学科融合式新医科发展模式,着力攻克制约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发展的重大理论和技术瓶颈问题,打造引领全球的移植与仿生科技创新高地以及国家行......阅读全文

清华大学加大仿生医学研究

近日,清华大学揭牌成立“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研究院”(简称“移植仿生院”),由著名肝胆外科和肝脏移植专家董家鸿院士担任院长,将推动器官移植临床医学与清华优势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建设临床驱动型与超学科融合式卓越器官移植中心。同日举行了“清华大学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国际论坛”,400多名海内外专家围绕器官移植

清华大学成立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研究院

中新网北京4月13日电 (韩冬野 李牧 汤睿 于里涵)清华大学建校112周年之际,清华大学揭牌成立“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研究院”(简称“移植仿生院”),由著名肝胆外科和肝脏移植专家董家鸿院士担任院长,将推动器官移植临床医学与清华优势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建设临床驱动型与超学科融合式卓越器官移植中心。400

清华大学成立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研究院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410.shtm 中新网北京4月13日电 (韩冬野 李牧 汤睿 于里涵)清华大学建校112周年之际,清华大学揭牌成立“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研究院”(简称“移植仿生院”),由著名肝胆外科和肝脏移植专家

加大仪器研发投入 精准医学实现“弯道超车”

  伴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革新、生物医学分析技术的进步、以及大数据分析工具的应用,精准医疗的时代已经到来,将为病人提供更精准、高效、安全的诊断及治疗。“目前我国精准医疗计划已经启动实施,包含5大任务、25个方向,预计投入资金16亿元。”在近日由贝壳社等主办的第六届Bio4P精准医疗创新论坛暨20

加大仪器研发投入 精准医学实现“弯道超车”

  我国属于出生缺陷高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达4%-6%,每年大约有80万-120万缺陷患儿出生,每年仅因神经管畸形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2亿元。  “精准医学的干预有望降低高危目标新生儿死亡率。如新生儿单基因疾病单例模式全外显子测序(singletonWES)作为一线分子检测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新生儿

仿生人工肌肉研究获进展

   仿生人工肌肉材料是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的一类新型智能材料,正不断地掀起全球科学家的研究热潮,在航空航天、仿生机器人以及生物医疗等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s, IPMC),也称为电化学驱动器,是一

投资45亿元!清华大学,发力医学!

  据地方媒体报道,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清华青岛医院已全面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12月竣工。  11月11日下午,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主任、区长周安做客民生在线。有网友咨询“清华大学附属青岛医院的最新进展”,周安透露,该项目已于2020年9月开工,正在按计划进度建设,预计2024年12月竣工。  据

清华大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成立

  清华大学干细胞前沿论坛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成立大会于3月18日上午在京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康克军、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施一公在会上致辞。耶鲁大学干细胞中心主任林海凡、中国科学院动物所主任研究员周琪和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等多名海内外专家在会上作了学术交流。海内外干细胞科研领域专家

医工结合新范式,破解器官移植难题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368.shtm4月8日,清华大学揭牌成立“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移植仿生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担任院长,将推动器官移植临床医学与清华优势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建设临床驱动型与超学科融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中心成立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6月15日在清华大学宣布成立,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郭启勇教授与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岑章志共同为中心揭牌。该中心是在清华大学985学科建设项目支持下的集研究、教学与临床合作于一体的多模态医学影像中心,中心主任由清华大学医学院从美国

美学者呼吁加大核能研究力度

专家认为,美国有足够的时间来研制新型的核反应堆。图为快堆示意图。  一份9月16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在全世界有丰富的铀能够为大量增加的传统类型的高效新核反应堆提供动力。这些储备使美国有足够的时间来研制新型的核反应堆,后者通过烧掉更多的燃料来减少长期储存核废料的压力。  发表该项研究

苏州纳米所仿生驱动研究取得进展

  离子对于生物体生命活动起着核心作用,参与神经信号传递、肌肉收缩调控等生命过程,是器官组织执行复杂而有序微观运动和宏观变形过程的重要基础。因而,研究具有类生物活性的离子响应型智能人工肌肉材料,通过调节离子传输和材料微观结构(分子构象、孔结构、晶格等)应变,实现仿生驱动功能,成为功能仿生材料领域的重

OpenSPR助力仿生递药系统研究

西南大学药学院李翀教授课题组致力于具有生物活性的功能性多肽设计、筛选及优化,围绕多肽介导药物靶向递送开展工作。继2018年10月在Nano Letters(IF:12.08)上发表经口服途径实现靶向抗真菌感染递送系统的高水平研究论文后(Nano Letters杂志快报---OpenSPR分子互作助力

仿生超浸润界面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仿生超浸润界面材料体系的构筑及其应用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叶、翩翩起舞的水黾以及捕虫能手猪笼草等都是大自然的精妙创造,是具有“超浸润特性”的自然界杰出代表。作为超浸润领域的“掌舵手”,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江雷通过近二十年的潜心研究,总结规律,提出了二元协同理论,即将两个具有相反性质的

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举办建院五周年座谈会

近日,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精准院”)建院五周年座谈会在京举办。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精准院管委会主任王希勤出席座谈会并讲话。王希勤表示,精准院要建成更加开放的学术平台,实现由“治病”向“健康”发展模式转型,进一步拓宽医工结合的广度和深度,整合全中国和世界的优质学术资源,把精准院建成国际一

清华大学医学院程功研究组Nature子刊报道蚊媒黄病毒进展

   2016年6月20日,清华大学医学院程功研究组在《自然 微生物学》 (Nature Microbiology)以长文 (Article) 形式发表题为“Flavivirus NS1 protein in infected host sera enhances viral acquisition

清华大学医学院与厦门长庚医院成立过敏性疾病研究中心

  8月31日,清华大学医学院与厦门长庚医院共建“过敏性疾病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联合研究中心”)合作签约仪式在厦门长庚医院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医学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清华大学医院、厦门长庚医院、台湾长庚医院等数十位专家共同出席签约仪式和联合研究中心学术研讨会。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刘云才介绍联合研究

仿生可排汗生物电极研究获进展

柔性电生理电极用于举重平衡训练以及投篮肌肉精准控制训练。胡川团队 供图受到皮肤排汗和自然界中水定向传输现象的启发,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教授胡川团队在仿生可排汗生物电极研究方向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先进材料技术》(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可穿戴

天然生物与仿生梯度材料研究获进展

  自然界中的生物体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与进化过程中,其组成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得到了持续优化与提高,从而利用简单的矿物与有机质等原材料很好地满足了复杂的力学与功能需求,使得生物体达到了对其生存环境的最佳适应。大自然是人类的良师。天然生物材料的优异特性能够为人造材料的优化设计,特别是高性能仿生材料的发展

天然生物与仿生梯度材料研究获进展

  自然界中的生物体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与进化过程中,其组成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得到了持续优化与提高,从而利用简单的矿物与有机质等原材料很好地满足了复杂的力学与功能需求,使得生物体达到了对其生存环境的最佳适应。大自然是人类的良师。天然生物材料的优异特性能够为人造材料的优化设计,特别是高性能仿生材料的发展

柔性仿生纳米传感器研究获进展

  仿生电子皮肤、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        日前,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张珽课题组报道了一种新型柔性可穿戴仿生触觉传感器——人造仿生电子皮肤。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于最近一期《先进材料》,并被选为封面文章。   柔性仿生传感器是一种用于实现仿人类感知功能(触觉、

核医学的研究

  早在1913年,海韦希就应用放射性元素作为化学及物理学的示踪剂。1923年他利用Pb在豆类植物进行生物示踪实验;1934年用氘水测全身含水量,第一次在人体应用稳定性核素;1935年他首次用P于生物示踪研究;同年,又创立了中子活化分析法,所以,在核医学界,海韦希被称为“基础核医学之父”,1943年

Nature:中国承诺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李克强总理在上周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承诺对基础科学的支持      上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Li Keqiang)发布了其上任一年后的第一份预算报告,让中国科学界了解到了他们取得的一些重大成果。但一些观察人士则谨慎地表示为了鼓励创新,国家应该将更多的支持放到基础研究上来,远离急功近

清华大学成立基础医学系和药学系

  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药学系11月10日成立,新成立的科系将有利于推动清华大学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  据清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施一公介绍,基础医学系已获得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该系将按照转化医学的发展趋势,布局安排膜蛋白与重大疾病、表观遗传与癌症、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神经科

清华大学建临床医学院 董家鸿任院长

  2016年12月29日,清华大学医学院在其官方网站发布通知:《医教研三位一体,清华大学在医学院成立临床医学院》。通知中称,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英文名称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英文缩写SCM。医学中心相关职能转入临床医学院。董家鸿担任临床医学院院长,徐沪济担任临床医学

加大伯克利分校李嘉诚生物医学健康科学中心落成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李嘉诚生物医学和健康科学中心十月二十一日揭幕,为致力解开致命疾病谜团的生物医学研究,展开新的一页。   新落成的二十万平方英尺大楼,将成为校园内的跨学科研究基地,联系不同领域的医学研究,除研究病征外,更探讨如何防范如癌症、老年痴呆症、爱滋病、肺结核等疾病的致病根源。   来

研究团队在纯无机仿生润滑水凝胶研究中取得进展

  无机物通常不具备构筑生命体所需的良好柔韧性、可塑性和响应性。大多数情况下,具有可调机械强度或摩擦学性能的类生命材料(如自适应水凝胶)必须建立在轻而软的有机分子上。如果能够成功利用无机基元实现仿生软材料的构筑,将是对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的有力补充,因其不仅可为创造全新的“无机生命体”提供可行性,还能

清华大学团队连发重要研究成果

  在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从DNA、RNA最后流向蛋白。RNA的成熟需要经过复杂的转录后加工,其质量控制在多种细胞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真核细胞具有大量识别和调控RNA降解的生物大分子,比如exosome复合体。  Exosome复合体通过外切酶方式从3′端对RNA进行水解。人们发现,

清华大学Natur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来自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康奈尔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成功揭示出了分辨率达到3.8埃近原子水平的真核生物MCM复合物结构。这一重要的研究结果发布在7月29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高宁(Ning Gao)研究员、香港科技大学的Yuanliang Zhai助理

微流控芯片在仿生研究中的应用

  沿着仿生模拟的研究方向和思路,使得微流控芯片技术对于细胞与微环境时空控制方面的能力在动物细胞生物相关性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HO等[30]设计制备了一种细胞捕获芯片,可以通过芯片底层同心电极阵列的电场诱导实现肝细胞在微腔内的辐射式串珠状排列,然后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灌注人间隙,用以模拟肝脏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