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简述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一般起病急,90%病例的首发症状为发热,大多在390C以上。有严重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明显,且常伴有意识障碍,如:木僵、谵妄等,亦可发生抽搐。重症者可在24~48小时内昏迷。少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而有反复。如果病变累及脑实质则可有脑炎和脑脓肿的表现。个别发生脑干炎而呈复视、发音和吞咽困难、面神经瘫痪和偏瘫等。有基础疾病存在或全身抽搐和昏迷者,病死率高。后遗症有肢体瘫痪、共济失调、失语、眼球运动麻痹、面肌麻痹和括约肌功能紊乱等。 病人周围血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并不增多。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至数百或数千,以多核细胞为主,少数为单核细胞增高,蛋白质增高,糖降低。脑脊液涂片可发现小的革兰阳性杆菌。血和脑脊液培养阳性可确诊。 李斯特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最为敏感。治疗时一般联合应用氨苄西林及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的婴儿剂量每次为1OOmg/kg,每日3次;成人每次为50mg,每日6次,疗程......阅读全文

简述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一般起病急,90%病例的首发症状为发热,大多在390C以上。有严重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明显,且常伴有意识障碍,如:木僵、谵妄等,亦可发生抽搐。重症者可在24~48小时内昏迷。少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而有反复。如果病变累及脑实质则可有脑炎和脑脓肿的表现。个别发生脑干炎而呈复视、发音和

关于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脑膜炎的简介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脑膜炎多见于婴儿和老年人,也常伴发于免疫缺损的成人患者。  一般起病急,90%病例的首发症状为发热,大多在390C以上。有严重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明显,且常伴有意识障碍,如:木僵、谵妄等,亦可发生抽搐。重症者可在24~48小时内昏迷。少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而

关于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脑膜炎的基本介绍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脑膜炎多见于婴儿和老年人,也常伴发于免疫缺损的成人患者。  一般起病急,90%病例的首发症状为发热,大多在390C以上。有严重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明显,且常伴有意识障碍,如:木僵、谵妄等,亦可发生抽搐。重症者可在24~48小时内昏迷。少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而

简述李斯特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与其他细菌性脑膜炎相似一般起病急90%病例的首发症状为发热,大多在39℃以上。有严重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明显,且常伴有意识障碍,如木僵、谵妄等亦可发生抽搐。重症者可在24~48h内昏迷。少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而有反复。如病变累及脑实质则可有脑炎和脑脓肿的表现。个别发生脑干炎而呈复

李斯特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与其他细菌性脑膜炎相似一般起病急90%病例的首发症状为发热,大多在39℃以上。有严重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明显,且常伴有意识障碍,如木僵、谵妄等亦可发生抽搐。重症者可在24~48h内昏迷。少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而有反复。如病变累及脑实质则可有脑炎和脑脓肿的表现。个别发生脑干炎而呈复

简述李斯特菌脑膜炎的发病机制

  本病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但显然与宿主免疫状态有关该菌感染早期,非免疫巨噬细胞缺乏杀灭该细胞的活力,但可以限制它在淋巴网状系统的增生。感染2~3天后,在T细胞激活下,更多的巨噬细胞被吸引到炎症部位,导致炎症清除。体液免疫对该菌感染无保护作用,故在细胞免疫低下和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该病的发病率相对较

简述李斯特菌脑膜炎的预后预防

  预后:有基础疾病存在或全身抽搐和昏迷者,病死率高。后遗症有肢体瘫痪,共济失调、失语、眼球运动麻痹、面肌麻痹和括约肌功能紊乱等。  预防:凡是免疫功能障碍的人群应避免与李斯特菌病患者接触,高危易感者免喝生奶重视饮食卫生不吃生蔬菜及未经煮透的肉类食品。

韩国召回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氏菌超标的炸猪皮产品

  7月19日,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MFDS)发表消息称: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对在京畿道市面上流通的肉制品进行了检查,结果显示:某食品企业(位于京畿道华城市)生产销售的炸猪皮产品中检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氏菌超标,命令其停止销售并召回该产品。  该产品中检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氏菌,在韩国,该类产品中

简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培养特性

  该菌营养要求不高,在20-25℃培养有动力,穿刺培养2-5天可见倒立伞状生长,肉汤培养物在显微镜下可见翻跟斗运动。该菌的生长范围为2-42℃(也有报道在0℃能缓慢生长),最适培养温度为35--37℃,在pH中性至弱碱性(pH9.6)、氧分压略低、二氧化碳张力略高的条件下该菌生长良好,在pH3.8

简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传播途径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主要以食物为传染媒介,是最致命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造成二至三成的感染者死亡,其致死率甚至高过沙门氏菌及肉毒杆菌。人主要通过食入软奶酪、未充分加热的鸡肉、未再次加热的热狗、鲜牛奶、巴氏消毒奶、冰激凌、生牛排、羊排、卷心菜色拉、芹菜、西红柿、法式馅饼、冻猪舌等而感染。约80%

简述李斯特氏菌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健康成人个体出现轻微类似流感症状,新生儿、孕妇、免疫缺陷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呕吐、出血性皮疹、化脓性结膜炎、发热、抽搐、昏迷、自然流产、脑膜炎、败血症直至死亡。  控制  单增李斯特氏菌在一般热加工处理中能存活,热处理已杀灭了竞争性细菌群,使单增李斯特氏菌在没有竞争的环境条件下易于存

概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致病性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它能引起人、畜的李氏特菌病,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症。 [3]  单增李斯特菌一般导致肠道感染,通常潜伏期为8~48小时。患者会出现发热、肌肉酸疼、恶心、呕吐等症状,几天即可痊愈。它也能入侵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潜伏长达2~12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鉴定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土壤、水、人和动物粪便中均可存在,常伴随EB病毒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也可引起脑膜炎、败血症等。近年在发达国家常因污染奶制品引起食物中毒。该菌可通过眼及破损皮肤、粘膜进入体内而造成感染,孕妇感染后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胎儿或新生儿,也会引起女性阴道、子宫颈的感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5~15天,一般为10天。起病缓急不一,近半数有前驱症状,如全身不适、头痛、头昏、畏寒、鼻塞、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稀便等。病程自数日至6个月不等,但多数为1~3周。偶有复发,复发时病程较短,病情也较轻。少数病例病程可迁延数月,甚至数年,称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本病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李斯特菌脑膜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本病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但显然与宿主免疫状态有关该菌感染早期,非免疫巨噬细胞缺乏杀灭该细胞的活力,但可以限制它在淋巴网状系统的增生。感染2~3天后,在T细胞激活下,更多的巨噬细胞被吸引到炎症部位,导致炎症清除。体液免疫对该菌感染无保护作用,故在细胞免疫低下和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该病的

李斯特菌脑膜炎的诊断

  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并不增多。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至数百或数千以多核细胞为主,少数为单核细胞增多,蛋白质增高糖降低。脑脊液涂片可发现小的革兰阳性杆菌。血和脑脊液培养阳性可确诊。血清学检查,双份血清抗体效价递升可协助诊断,但该菌抗原与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有共同

李斯特菌脑膜炎的鉴别

  本病应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鉴别。脑脊液细胞分类以单核为主者。需注意与结核性脑膜炎或真菌性脑膜炎鉴别。病情轻,脑脊液细胞数不太多者应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

李斯特菌脑膜炎的病因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病为革兰阳性杆菌兼性厌氧,无芽孢。长1~3μm,有鞭毛及动力。在多种培养基中生长耐碱不耐酸。最适宜的培养温度为35~37℃,低于4℃生长较差,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不产气,过氧化氢酶阳性,甲基红及V-P反应阳性。在含血清的葡萄糖蛋白胨水中能形成粘多糖荚膜。在血琼脂平板上可产生

李斯特菌脑膜炎的概述

  李斯特菌为革兰阳性短小杆菌大小为(1~2)μm×0.5μm,通常成双排列,不产生芽孢,一般不形成荚膜在含血清的葡萄糖蛋白胨水中能形成黏多糖荚膜。鞭毛染色可见鞭毛。本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在3~45℃均能生长,但最适温度为30~37%。在血琼脂平板上于35℃经18

李斯特菌脑膜炎的治疗

  李斯特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喹诺酮类、利福平、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等均敏感。青霉素或氨苄西林为其治疗药物,但体外均不具有杀菌作用,如病情较重,常用两种抗生素联合治疗,氨苄西林或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氨苄西林150~200mg/(kg·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增菌检测方法!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增菌检测方法1、在225mL的Fraser基础肉汤中分别加入2.25mL无菌氯化锂溶液、0J3mL尤菌萘啶酮酸钠盐溶液、1.12mL无菌吖啶黄溶液和2.25mL无菌柠檬酸铁铵溶液(详见附 录1中培养基及其无菌添加物)。混合后制成50%的Fraser肉汤,加人样品后置于30C 培

李斯特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临床表现  与其他细菌性脑膜炎相似一般起病急90%病例的首发症状为发热,大多在39℃以上。有严重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明显,且常伴有意识障碍,如木僵、谵妄等亦可发生抽搐。重症者可在24~48h内昏迷。少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而有反复。如病变累及脑实质则可有脑炎和脑脓肿的表现。个别发生

关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不定,多为10天,儿童为4~15天,青年可达30天。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波动于39℃左右,偶有40℃者。发热持续一周左右,但中毒症状较轻。淋巴结肿大是本病特征之一,故又称“腺热病”。全身浅表淋巴结均可累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一般第1周就出现,第3周渐缩小。淋巴结一般分散

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4~15天,一般为9~11天。成人可更长。起病急缓不一。约40%患者有前驱症状,历时4~5天,如全身不适、乏力、头痛、纳差、恶心、稀便、畏寒等,本病的症状虽多样化,但大多数可出现较典型的症状。  (一)发热体温高低不一,多在38~40℃之间。热型不定。热程自数日至数周,甚至数月。可伴有寒战

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4~15天,一般为9~11天。成人可更长。起病急缓不一。约40%患者有前驱症状,历时4~5天,如全身不适、乏力、头痛、纳差、恶心、稀便、畏寒等,本病的症状虽多样化,但大多数可出现较典型的症状。  (一)发热 体温高低不一,多在38~40℃之间。热型不定。热程自数日至数周,甚至数月。可伴有寒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简介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简称单增李斯特菌,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大小为(0.4-0.5)μm×(0.5-2)μm,直或稍弯,多数菌体一端较大,似棒状,常呈V字型排列,有的呈丝状,偶尔可见双球状。在22℃-25℃环境可形成4根鞭毛。本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

如何诊断李斯特菌脑膜炎?

  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并不增多。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至数百或数千以多核细胞为主,少数为单核细胞增多,蛋白质增高糖降低。脑脊液涂片可发现小的革兰阳性杆菌。血和脑脊液培养阳性可确诊。血清学检查,双份血清抗体效价递升可协助诊断,但该菌抗原与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有共同

关于李斯特菌脑膜炎的概述

  李斯特菌为革兰阳性短小杆菌大小为(1~2)μm×0.5μm,通常成双排列,不产生芽孢,一般不形成荚膜在含血清的葡萄糖蛋白胨水中能形成黏多糖荚膜。鞭毛染色可见鞭毛。本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在3~45℃均能生长,但最适温度为30~37%。在血琼脂平板上于35℃经18

李斯特菌脑膜炎的发病机制

  本病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但显然与宿主免疫状态有关该菌感染早期,非免疫巨噬细胞缺乏杀灭该细胞的活力,但可以限制它在淋巴网状系统的增生。感染2~3天后,在T细胞激活下,更多的巨噬细胞被吸引到炎症部位,导致炎症清除。体液免疫对该菌感染无保护作用,故在细胞免疫低下和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该病的发病率相对较

简述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措施

  本病的治疗为对症性,疾病大多能自愈。急性期特别是并发肝炎时应卧床休息。抗生素对本病无效,仅在咽部、扁桃体继发细菌感染时可加选用,一般以采用青霉素G为妥,疗程7~10天。若给予氨苄青霉素,约95%患者可出现皮疹,通常在给药后1周或停药后发生,可能与本病的免疫异常有关,故氨苄青霉素在本病中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