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关于库克萨基病毒的简介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是一种肠病毒(enterovirus),分为A和B两类,是一类常见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体的病毒,感染后人会出现发热、打喷嚏、咳嗽等感冒症状。 柯萨奇病毒为1948年Gillbert Dalldorf博士和他的同事在寻找治愈脊髓灰质炎疾病的过程中在粪便样品中首次获得,因在纽约柯萨奇小镇发现而得名。同其他类型肠道病毒相同,柯萨奇病毒可通过粪——口途径和口——口途径传播。其中,接触感染者粪便污染的水、食物及土壤可以导致粪——口途径传播。一般情况下,婴幼儿大多隐性感染;而5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排毒时间可长达一个月。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心肌炎等疾病,对婴幼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1] 。......阅读全文

关于库克萨基病毒的简介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是一种肠病毒(enterovirus),分为A和B两类,是一类常见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体的病毒,感染后人会出现发热、打喷嚏、咳嗽等感冒症状。  柯萨奇病毒为1948年Gillbert Dalldorf博士和他的同事在寻找治愈脊髓灰质炎疾病的过程中在粪

关于库克萨基病毒的预后介绍

  一般预后良好。即使病情较严重的脑膜炎、脑炎,大多数病例也于数日内迅速康复,仅少数患者的病程迁延数周之久。肌力减退虽较多见,但也迅速恢复。只有约5%的脑膜炎病例可有肌紧张和智力低下的后遗症。婴幼儿的全身性感染心肌炎、肺炎等,预后较差,病死率也较高。新生儿严重感染的病死率可达80%~90%。年长儿及

关于库克萨基病毒的诊断介绍

  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可为正常减少或增多,分类正常或轻度核左移 [6] 。  脑脊液检查有重要参考意义,细胞数一般为(100~300)×106/L,都不超过500×106/L。B5病毒引起的病例细胞数常较多。部分病例可

库克萨基病毒的概述

  库克萨基病毒(Coxsackie virus)是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一种。因最初于美国的库克萨基地区被分离到而得名。库克萨基病毒引起的感染,表现复杂多变。1948年美国纽约州库克萨基镇发生脊髓灰质炎流行﹐研究人员将肌松弛性瘫痪病儿的粪液接种新生小白鼠﹐分离出一种病毒(A组库克萨基病毒)。

关于库克萨基病毒的致病性介绍

  柯萨奇病毒对乳鼠的敏感性很高,根据它们感染乳鼠产生的病灶,柯萨奇病毒可以分为A、B两组。A组有23型病毒,B组有6型病毒。通过型特异性抗原,经中和试验、elisa方法等可以对各型进行鉴定。所有的B组及A组的第9型有共同的组特异性抗原,在B组内病毒之间有交叉反应,但是A组病毒没有共同的组特异性抗原

预防库克萨基病毒的相关介绍

  妊娠不同时期柯萨奇病毒隐性感染对胎儿畸形、新生儿心脑疾患、母-婴垂直传播及剖宫产率无明显差异,这可能和应用干扰素及抗病毒药物有关。同时也提示孕妇产前定期柯萨奇病毒的筛查,对控制此病毒的发展及传播有重要意义 [7] 。  患者应予隔离2周,管理传染源的重点应放在托幼机构和产房;怀孕妇女患有肠道病毒

治疗库克萨基病毒的相关介绍

  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应强调一般及支持疗法,可试用利巴韦林或干扰素。新生儿心肌炎的进展迅速,应给氧及保持安静,出现心力衰竭时及早采用快速洋地黄疗法。给予适当的抗菌药物以防止继发细菌感染。有惊厥及严重肌痛者给予镇静剂或普鲁卡因局部封闭,麻醉剂如吗啡、哌替啶等不宜轻易采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考虑用于

库克萨基病毒的临床表现

  该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先在肠道繁殖﹐后经血液循环传至各脏器。多数人受感染后无症状﹐发病者的临床表现随病毒侵犯的器官不同而异﹐病情轻重缓急也相差甚大。主要表现如下类型:  1、无症状的感染:最常见﹐无症状或仅有轻度疲倦。  2、夏季轻病:在夏季或秋季发生短期发热﹐幼儿可伴有皮疹。  3、无名热:

库克萨基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库克萨基病毒形小﹐直径在30nm以内。抵抗力较强﹐能耐乙醚﹑70%乙醇和5%煤酚皂液﹐但对氧化剂较敏感。库克萨基病毒分A﹑B两组﹐A组分24个血清型﹐B组分为6个血清型。本病毒易侵犯婴幼儿。人受感染后多数不出现症状。一般说A组易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皮疹﹑胃肠炎和手足口病。A7型尚可引起麻痹型脊髓灰

概述库克萨基病毒的临床表现

  人类感染柯萨奇病毒易引起疱疹性咽峡炎和非麻痹性类脊髓灰质炎等改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心包炎、流行性胸肌痛、疱疹性咽峡炎等,有的病情类似脊髓灰质炎 [4] 。  感染后人会出现发热、打喷嚏、咳嗽等感冒症状。妊娠期感染可引起非麻痹性脊髓灰质炎性病变,并致胎儿宫内感染和致

简述库克萨基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本病毒的生物学性状与脊髓灰质炎相似,病毒体直径为28nm,核酸为单股RNA。该病毒可在多种组织细胞中增殖,并引起细胞病变。新生乳鼠有较高的敏感性。根据病毒在乳鼠细胞内的致病特点不同分为A、B两组。A组有23个血清型,能使新生乳鼠产生广泛性骨骼肌炎,导致弛缓性麻痹;B组分为6个血清型,引起新生乳鼠

库克萨基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及临床表现

  生物学特征  库克萨基病毒形小﹐直径在30nm以内。抵抗力较强﹐能耐乙醚﹑70%乙醇和5%煤酚皂液﹐但对氧化剂较敏感。库克萨基病毒分A﹑B两组﹐A组分24个血清型﹐B组分为6个血清型。本病毒易侵犯婴幼儿。人受感染后多数不出现症状。一般说A组易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皮疹﹑胃肠炎和手足口病。A7型尚可引

关于柯萨奇病毒A型感染的简介

  柯萨奇病毒A型感染儿童多见,成人感染占21.7%。潜伏期1~3天,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起病急,流涕、咳嗽、咽痛、发热,全身不适。典型症状为疱疹性咽峡炎,即在鼻咽部、会厌、舌和软腭部出现小疱疹,粘膜红肿,淋巴滤泡增生、渗出,扁桃体肿大,伴吞咽困难,食欲下降。据调查伴有口咽部疱疹和皮疹的急性热病中,7

关于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简介

  柯萨奇病毒,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孕妇感染后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可引起胎儿畸形甚至死胎。柯萨奇病毒又可分为A型和B型两类,它们对人体的影响及所致症状都不相同。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分布于多种器官引起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同一种病毒可引起不同临床表现,而同一临床表现可由不同病毒所致。

关于柯萨奇病毒A16型的简介

  柯萨奇病毒是一类常见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体的病毒,感染后人会出现发热、打喷嚏、咳嗽等感冒状。柯萨奇病毒对乳鼠的敏感性很高,根据它们感染乳鼠产生的病灶,柯萨奇病毒可以分为a、b两组。  a组有23型病毒,b组有6型病毒。通过型特异性抗原,经中和试验。elisa方法等可以对各型进行鉴定。所有的b

关于小儿埃可及柯萨奇病毒感染的简介

  肠道病毒包括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等。自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广泛应用后,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明显下降,而其他两种肠道病毒感染相对地增多而引起注意。该两种病毒感染流行临床可引起脑膜脑炎、脑脊髓炎、心肌-心包炎、呼吸道感染、肌炎、腹泻等全身各系统、各脏器的损害。

柯萨奇病毒性肠炎的简介

  柯萨奇病毒性肠炎又称胃肠型感冒,主要是由一种叫“柯萨奇”的病毒引起的,同时伴有细菌性混合感染。胃肠型感冒在医学上又称“呕吐性上感”,它的发病症状主要是:胃胀、腹痛、呕吐、腹泻,一天排便多次,身体感觉乏力,严重时会导致肌体脱水、体内电解质紊乱,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这时如果以止泻药物进行治疗,不但不会

关于柯萨奇A组病毒疹的概述

  柯萨奇A组病毒疹包括两种病毒:  1、柯萨奇A9 :是一种常见致病病原体,常在夏季流行,常伴发脑膜炎及肺部损害,皮疹常见,但无特异性,可为散在性红斑、斑丘疹,初起于面颈部,后逐渐蔓延到躯干及上肢及掌跖。  2、柯萨奇A4 :可发生鼻塞、咽炎、流涎等前驱症状,且常有疱疹性咽炎性发疹,可持续1~10

关于柯萨奇病毒疹的基本介绍

  柯萨奇病毒疹是指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斑疹及丘疹等皮肤损害。柯萨奇病毒常见A组及B级,分别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  与常见皮肤病有关的病源有以下几种:  1.柯萨奇病毒A组  病毒疹常由柯萨奇病毒A9、柯萨奇病毒A4和柯萨奇病毒A16引起。  2.柯萨奇病毒B组  病毒疹常由柯萨奇病毒B1、柯萨奇病毒

柯萨奇病毒

柯萨奇病毒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是一种肠病毒(enterovirus)分为A和B两类,是一类常见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体的病毒,感染后人会出现发热、打喷嚏、咳嗽等感冒症状。妊娠期感染可引起非麻痹性脊髓灰质炎性病变,并致胎儿宫内感染和致畸。基因结构    病毒为单股正链小

关于柯萨奇病毒疹的检查治疗介绍

  1、检查  可采取脑脊液、心包液、胸腔积液、疱液、血液作病毒分离,也可做活检标本、咽拭子、直肠拭子、粪便等进行细胞培养,还可以乳鼠接种分离鉴定病毒。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稍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2、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病毒检查结果,可做出诊断。  3、治疗  本病主要采取对症

柯萨奇病毒的诊断

  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可为正常减少或增多,分类正常或轻度核左移。  脑脊液检查有重要参考意义,细胞数一般为(100~300)×106/L,都不超过500×106/L。B5病毒引起的病例细胞数常较多。部分病例可

关于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检查诊断介绍

  一、检查  1.体液检查  患者体液(脑脊液、疱疹液、心包液、胸水等)分离出病毒即可确诊。  2.血清学检查  恢复期血清出现抗体,或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  二、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关于柯萨奇病毒性肠炎的病因分析

  柯萨奇病毒性肠炎的发病诱因主要是来自外部刺激等因素,天气冷暖变化时发生较多。这是由于冷空气对肠胃刺激,再加上生活习惯不正常,不良饮食等。柯萨奇病毒性肠炎和胃肠炎不一样,主要区别在于,急性胃肠炎患者以前常有不洁饮食史,恶心、呕吐较为剧烈,呕吐物常有刺激性气味,但一般没有发热症状。而许多人在柯萨奇病

关于柯萨奇A组病毒疹的症状体征介绍

  1、柯萨奇A9 是一种常见致病病原体,常在夏季流行,常伴发脑膜炎及肺部损害,皮疹常见,但无特异性,可为散在性红斑、斑丘疹,初起于面颈部,后逐渐蔓延到躯干及上肢及掌跖。一般持续1~7d,可有短期发热,在出疹时则热退,并可发生水痘综合征,即高热3~4d,然后在红斑基础上发生1~2mm大小的水疱,呈向

关于柯萨奇病毒感染的检查方式介绍

  1、血清学检查  只有属于以下情况之后的血清型才适合:  (1)用于某一特定血清型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时。  (2)已发现特征性临床表现如流行性胸痛,明显指示采用某些特定抗原(如B组病毒)来检测抗体时;或手、足、口腔病通常由柯萨奇A16型病毒所引起时。  (3)已分离出病毒,作为确定血清型时。  

关于柯萨奇病毒性肠炎的诊断检查介绍

  根据症状及相关检查确诊。  1.呕吐  胃内容物反入食管,经口吐出的一种反射动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恶心、干呕和呕吐,但有些呕吐可无恶心或干呕的先兆。呕吐可将咽入胃内的有害物质吐出,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大多数并非由此引起,且频繁而剧烈地呕吐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关于柯萨奇病毒A16型的病因分析介绍

  一、病原体 柯萨奇病毒据其生物学特点分为两类:A类和B类。分属肠病毒类的埃克病毒(Echovirus)和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myelitis virus)。现称“微细病毒(picoviruses)”。  二、流行病学 Dalldorf及Sickles(1948)首先于纽约柯萨奇(Coxsa

简述柯萨奇病毒的治疗

  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应强调一般及支持疗法,可试用利巴韦林或干扰素。新生儿心肌炎的进展迅速,应给氧及保持安静,出现心力衰竭时及早采用快速洋地黄疗法。给予适当的抗菌药物以防止继发细菌感染。有惊厥及严重肌痛者给予镇静剂或普鲁卡因局部封闭,麻醉剂如吗啡、哌替啶等不宜轻易采用 。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考虑用

柯萨奇病毒的基本介绍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是一种肠病毒(enterovirus),分为A和B两类,是一类常见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体的病毒,感染后人会出现发热、打喷嚏、咳嗽等感冒症状。  柯萨奇病毒为1948年Gillbert Dalldorf博士和他的同事在寻找治愈脊髓灰质炎疾病的过程中在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