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关于凝溶蛋白的基本释义介绍

凝溶蛋白 [1] 又称本周蛋白(BJP)、本琼氏蛋白、本斯·琼斯氏蛋白(Bence-Jones protein),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由Bence Jones于一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液中发现。 分子量约4万,在pH4.9的酸性环境中加热至40℃~60℃凝固,温度上升到90℃~100℃时溶解,冷却至40-60℃又出现凝固现象,故称凝溶蛋白,分子量小,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进入原尿。当血浆中凝溶蛋白大量增加,滤入原尿中的凝溶蛋白超出肾小管的重吸收阈值,即形成凝溶蛋白尿。......阅读全文

关于凝溶蛋白的基本释义介绍

  凝溶蛋白 [1] 又称本周蛋白(BJP)、本琼氏蛋白、本斯·琼斯氏蛋白(Bence-Jones protein),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由Bence Jones于一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液中发现。  分子量约4万,在pH4.9的酸性环境中加热至40℃~60℃凝固,温度

关于凝溶蛋白的基本信息介绍

  凝溶蛋白又称本周蛋白,是游离的免疫球蛋白轻链,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当浓度增高超过近曲小管重吸收的极限时,可自尿中排出。  酸性尿加热至40℃~60℃凝固,温度上升到90℃~100℃时溶解,冷却至40-60℃又出现凝固现象,故称凝溶蛋白。尿凝溶蛋白阳性可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原发性淀

关于凝溶蛋白的检测方法介绍

  1、加热沉淀  凝溶蛋白在pH4.9的条件下,加热至40℃~60℃时出现沉淀,继续加热至90℃后又重新溶解。故可根据这一特点,用化学方法进行检测。这种加热沉淀法简便易行,但敏感度较低,也不能确定轻链的型别。 [2-3]  2、免疫电泳  用抗κ和λ型轻链抗血清进行免疫电泳分析。为提高检出率,尿标

本周蛋白的基本释义

  凝溶蛋白又称本周蛋白(BJP)、本琼氏蛋白、本斯·琼斯氏蛋白(Bence-Jones protein),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由Bence Jones于一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液中发现。  分子量约4万,在pH4.9的酸性环境中加热至40℃~60℃凝固,温度上升到90

简述凝溶蛋白的临床意义

  【阳性】多发性骨髓瘤(约占70%)、淀粉样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成人型Fanconi综合征(家族性全骨髓萎缩综合征)、良性单细胞系丙种球蛋白病等。  【假阳性】约占20%,见于结缔组织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肌炎、肉芽肿)、慢性肾功能不全、淋巴瘤、白血病、肿瘤骨转移等。

关于血蓝蛋白的凝作用介绍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血蓝蛋白及其裂解片段具有多种免疫功能。章跃陵以采自汕头的南美白对虾为研究对象,采用亲和层析、PAGE、SDS­PAGE、Western blot、血细胞凝集试验和糖抑制试验等方法探索南美白对虾血蓝蛋白的血细胞凝集活性。结果发现,血蓝蛋白对试验所选用的鱼、鸡、鼠和人等4种红细

关于溶菌作用的基本介绍

  由细菌所免疫的动物体液中存在的抗体,在抗体存在下破坏相应细菌菌体的现象称为溶菌作用。1894年R.F.J.Pfeiffer发现,如果在经痢疾菌免疫的豚鼠腹腔内注射痢疾菌,则该细菌发生特异的裂解,并已将这种作用用于细菌鉴定中(Pfeiffer现象或Pfeiffer溶菌现象)。如加入健康动物的新鲜血

关于颗粒溶素的基本介绍

  颗粒溶素(granulysin,GNLY)是存在于人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Tlympocytes,CFLs)和自然杀伤细胞(NKCells)胞浆颗粒中的细胞毒性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其与NK溶素和阿米巴溶素(抗微生物蛋白)同源,为脂结合蛋白一皂素样蛋白(saposin-lik

关于细胞溶素的基本介绍

  细胞溶素,是由大颗粒淋巴细胞和活化的Tc细胞的胞浆颗粒释放出来,能杀伤的靶细胞范围较宽,杀伤作用较NKCF快,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孔洞。所以细胞溶素可称为穿孔素。细胞溶素的分子量为60000。有报道,细胞溶素与NKCF之间有共同的抗原性存在。

关于抗凝疗法的基本信息介绍

  抗凝疗法是防治血栓形成的一种治疗方法。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血液在一定的压力下不停地循环,加上体内的生理抗凝作用,血液是不会在血管内自行凝固的,只是当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或淤滞、血液成分改变或生理抗凝机制改变,方会引起血液凝固,血栓形成,阻塞血流,而需采取抗凝措施。  应用及研究较多的抗凝剂有肝素和

关于狼疮抗凝物的基本介绍

  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C)是一种作用于磷脂的IgG或IgM抗磷脂抗体,在体内和体外凝血试验中,磷脂对凝血酶原酶复(合)体活化起模板作用的。狼疮抗凝物是抗磷脂成分的抗体,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液中存在。LAC可以干扰依赖磷脂的凝血或抗凝血反应,如干扰FⅫ、FⅨ

关于萜类的词语释义介绍

  萜类是概括所有异戊二烯的聚合物以及它们衍生物的总称,通式(C5H8)n。萜类是普遍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类化合物,在动物界为数甚少。它们除以萜烃的形式存在外,数目众多的是形成各种含氧衍生物,包括醇、醛、酮、羧酸、酯类以及甙的形式。其次尚有含氮的衍生物,少数含硫的衍生物存在。根据分子中包括异戊二烯单位的

关于玉米醇溶蛋白的组成介绍

  根据Mckinney分类,玉米醇溶蛋白的组成分为α-Zein和β-Zein两类。α-Zein可溶于体积分数95%的乙醇,β-Zein溶于体积分数60%的乙醇而不溶于体积分数95%的乙醇。α-Zein的组氨酸(His)、精氨酸(Arg)、脯氨酸(Pro)和蛋氨酸(Met)含量少于β-Zein,但β

玉米醇溶蛋白的基本信息介绍

  玉米醇溶蛋白(Zein),旧称米朊,日本称醇溶谷蛋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食物蛋白,在80%~92%乙醇或70%~80%丙酮中易溶,在水或无水乙醇中不溶,食品、医药和化工行业多作为成膜材料。  玉米醇溶蛋白几乎占胚乳蛋白总量的一半,对整个玉米蛋白的营养特性有决定性作用。在玉米醇蛋白里缺乏赖氨

光通量的基本释义

光通量是指按照国际规定的标准人眼视觉特性评价的辐射通量的导出量,以符号Φ(或Φr)表示。光通量与辐射通量的关系为,式中Km为光谱光视效能的最大值,等于683lm/W;V (λ)为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的标准光谱光视效率函数;Φeλ为辐射通量的光谱密集度。光通量的单位是lm(流明);λ为光谱光视

光通量的基本释义

光通量是指按照国际规定的标准人眼视觉特性评价的辐射通量的导出量,以符号Φ(或Φr)表示。光通量与辐射通量的关系为,式中Km为光谱光视效能的最大值,等于683lm/W;V (λ)为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的标准光谱光视效率函数;Φeλ为辐射通量的光谱密集度。光通量的单位是lm(流明);λ为光谱光视

透凝蛋白聚糖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透凝蛋白聚糖英文名称hyalectan定  义一个位于细胞表面能与透明质酸相互作用的蛋白聚糖家族。其核心蛋白质C端区包含凝集素样结构,是细胞和细胞外基质间的分子桥。其成员有多能蛋白聚糖、聚集蛋白聚糖、神经蛋白聚糖、短蛋白聚糖等。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糖类(二级学科)

关于核蛋白的基本介绍

  核蛋白(nuclear protein)是指在细胞质内合成, 然后运输到核内起作用的一类蛋白质。如各种组蛋白、DNA合成酶类、RNA转录和加工的酶类、各种起调控作用的蛋白因子等。  核蛋白一般都含有特殊的氨基酸信号序列, 起蛋白质定向、定位作用。

关于肌联蛋白的基本介绍

  肌联蛋白是骨骼肌纤维中第三类丰富蛋白质,它的分子量为2700kDa(25,000多个氨基酸),长度为1μm,约占肌节的一半。肌联蛋白源自M线,并沿肌球蛋白纤维伸展,通过肌节的A带,最后到达Z线。肌联蛋白是高度弹性的分子(伸展时比原长度多出3μm),因此在肌收缩和舒张时保持肌球蛋白纤维位于肌节的中

关于γ球蛋白的基本介绍

  丙种球蛋白能预防传染性肝炎,预防麻疹等病毒性疾病感染,治疗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 ,与抗生素合并使用,可提高对某些严重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感染的疗效。  注射丙种球蛋白是一种被动免疫疗法。

关于整联蛋白的基本介绍

  整联蛋白(integrin)又称整合素,整联蛋白属整合蛋白家族,是一类普遍存在于脊椎动物细胞表面,依赖于Ca2+或Mg2+的异亲型细胞黏附分子,介导细胞和细胞之间以及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识别和粘附,具有联系细胞外部作用与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

关于脂蛋白的基本介绍

  脂蛋白(lipoprotein)是一类由富含固醇脂、甘油三酯的疏水性内核和由蛋白质、磷脂、胆固醇等组成的外壳构成的球状微粒。脂蛋白对于昆虫和哺乳动物细胞外脂质的包装、储存、运输和代谢起着重要作用,脂蛋白代谢异常(通常伴随着脂质组分和蛋白质组分的改变)与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肥胖症以及肿瘤发生密切相

关于角蛋白的基本介绍

  角蛋白是纤维结构蛋白家族之一,它是构成头发、角、爪和人体皮肤外层的主要蛋白质。角蛋白可保护上皮组织细胞免受损伤或压力。角蛋白单体组成束以形成中间纤维蛋白(intermediate protein, IP)。

关于弹性蛋白的基本介绍

  弹性蛋白是弹性纤维(elastic fibers)的主要成分。弹性纤维主要存在于韧带和脉管壁。弹性纤维与胶原纤维共同存在, 赋予组织以弹性和抗张能力。  尽管弹性蛋白只占真皮总蛋白的2%,但它对皮肤弹性起着重要作用。弹性蛋白是皮肤老化产生松弛、下垂和细皱纹的主要原因,随着皮肤自然老化,弹性纤维分

关于黄素蛋白的基本介绍

  黄素蛋白(flavoproteins)种类很多,其辅基有两种,一种为黄素单核苷酸(FMN),另一种为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两者均含核黄素(维生素B2),此外FMN尚含一分子磷酸,而FAD则比FMN多含一分子腺苷酸(AMP)。  在FAD、FMN分子中的异咯嗪部分可以进行可逆的脱氢加氢反应

关于黄素蛋白的基本介绍

  黄素蛋白(FP)是由一条多肽结合1个辅基组成的酶类,不是脂溶性。结合的辅基可以是FAD或FMN,它们是维生素B2的衍生物,每个FMN和FAD可接受两个电子和两个质子。呼吸链上具有FMN为辅基的NADH脱氢酶。  黄素蛋白是由一条多肽结合1个辅基组成的酶类,不是脂溶性。结合的辅基可以是FAD或FM

关于骨桥蛋白的基本介绍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糖基化蛋白,广泛存在于细胞外基质中.最初认为OPN是一种重要的骨基质蛋白,与骨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   骨桥蛋白(OPN活性蛋白,osteopontin)在母乳的含量甚高(平均约138 mg/L),是母乳中重要的免疫活性蛋白。OPN的糖基化修饰以

关于玉米醇溶蛋白的溶解性的介绍

  玉米醇溶蛋白具有独特的溶解性。它不溶解于水,也不溶解于无水醇类,但可以溶解于体积分数为60%~95%的醇类水溶液中。玉米醇溶蛋白具有特殊的氨基酸组成,其分子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疏水性氨基酸,而且分子中还缺乏能带电的酸性、碱性和极性基团的氨基酸,同时还含有较多的含硫氨基酸。玉米醇溶蛋白质还可溶于强碱

关于玉米醇溶蛋白的成膜性的介绍

  玉米醇溶蛋白也具有独特的成膜性。玉米醇溶蛋白中富含含硫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间以较强的二硫键、疏水键相连,这是玉米醇溶蛋白易于形成薄膜的基础,当成膜液涂布以后,随着溶剂的挥发,薄膜脱水、干燥使得膜形成液中蛋白质浓度增大。当浓度超过一定值时,蛋白质凝聚,分子间形成维持薄膜网状结构的氢键、二硫键及疏水键

关于甲基化的释义

  甲基化是指从活性甲基化合物上将甲基催化转移到其他化合物的过程。可形成各种甲基化合物,或是对某些蛋白质或核酸等进行化学修饰形成甲基化产物。在生物系统内,甲基化是经酶催化的,这种甲基化涉及重金属修饰、基因表达的调控、蛋白质功能的调节以及核糖核酸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