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创制广谱抗病基因绿色稳产防控“水稻癌症”

华中农业大学牵头多家科研单位,通过基因编辑创制了一个新基因RBL12,可在稳产基础下,显著提高水稻稻瘟病抗性等级,对推动作物抗病育种、植物病害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意义。RBL1工作模型相关研究成果于14日晚发表于国际期刊Nature(《自然》)。论文通讯作者之一、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李国田15日在学术成果报告会上,介绍了该研究成果。作为全球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在生产上常受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等病害威胁。其中,稻瘟病被称为“水稻癌症”,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稻区,是一种毁灭性的真菌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控稻瘟病的主要措施。”李国田介绍,多年前,其团队曾联合相关研究团队,筛选到一个对稻瘟病菌和白叶枯菌均具有良好抗性的抗病基因RBL1,但是RBL1基因存在产量低的缺陷。团队继续深入攻关,通过对RBL1进行编辑优化,创制了新基因RBL12。在湖北、江西和海南等地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RBL12基因可显著增强......阅读全文

科学家创制广谱抗病基因 稳产防控“水稻癌症”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934.shtm华中农业大学牵头多家科研单位,通过基因编辑创制了一个新基因RBL12,可在稳产基础下,显著提高水稻稻瘟病抗性等级,对推动作物抗病育种、植物病害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RB

科学家创制广谱抗病基因 绿色稳产防控“水稻癌症”

华中农业大学牵头多家科研单位,通过基因编辑创制了一个新基因RBL12,可在稳产基础下,显著提高水稻稻瘟病抗性等级,对推动作物抗病育种、植物病害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意义。RBL1工作模型相关研究成果于14日晚发表于国际期刊Nature(《自然》)。论文通讯作者之一、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

水稻广谱抗病的免疫代谢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12月16日,Natur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何祖华研究组题为NLRs guard metabolism to coordinate pattern -and 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的研究论文,揭示出一条新的广谱免疫代谢调控网络。研究

Nature杂志发表新型作物广谱抗病基因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939.shtm6月14日,《自然》(Nature)杂志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李国田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研究成果。该团队克隆到一个广谱抗病类病斑突变体基因RBL1,并通过基因编辑创制了增强作物广谱抗病性且稳

上海交通大学陈功友教授开辟水稻广谱抗病育种新途径

  2019年10月16日是第39个世界粮食日,主题是“行动造就未来健康饮食实现零饥饿”。上海交通大学15日发布消息称,该校陈功友教授带领植物与病原菌分子互作研究团队通过多年研究,揭示了病原菌效应蛋白这个“间谍”与植物感病基因“接头人”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提出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阻断两者之间的协同进化进

Science | 全球首次鉴定出水稻除草剂广谱抗性基因

  水稻(Oryza sativa L.)是> 35亿人的主食。通过表征Oryza属的基因组(包括驯养和野生物种)揭示的遗传变异已经允许鉴定可用于作物育种的基因。大规模农业中生产取决于除草剂的杂草控制,但长期使用这些试剂可导致出现抗性杂草。因此,作物育种需要新的除草剂和除草剂抗性基因组合。粳稻BBC

Nature Materials:新型纳米颗粒可能广谱抗病毒

  世界上成百上千万的人每年因为病毒感染而死亡。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往往只能够针对单一的或者某一类病毒。现在仅有的几种广谱性的抗病毒药物,需要持续服用来抵抗病毒,且病毒成熟后导致的抗药性也持续存在。图片来自:pharmaceuticalintelligence.com  一个由美国、新西兰、意大利等国

植物如何抵抗病毒?他们发现植物干细胞广谱抗病毒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赵忠团队通过发育生物学和植物病毒学两个领域的交叉研究,找到植物干细胞免疫病毒的关键因子——WUSCHEL(WUS)蛋白,揭示了植物干细胞广谱抗病毒机制,为多种作物抗病毒防治提供了新思路。该成果10月9日发表于《科学》。  目前,植物病毒病害已成为农业生产中的第二

水稻与病原菌争夺的重要装备,上海科学家研究上《自然》

  水稻作为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受到多种病原菌的威胁。其中,稻瘟病作为水稻的“癌症”会造成水稻的减产甚至绝产,是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   全球范围内每年因稻瘟病造成的损失高达水稻总产量的10%。中国不同稻区均是稻瘟病的易发区,每年因稻瘟病发病直接损失稻谷约30亿公斤。   而

意大利广谱抗病毒药物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意大利米兰国立大学化学系、医疗外科病理生理学系和都灵大学化学与生物科学系的研究团队,在广谱抗病毒药物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科学报告》上。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的大分子物质,这种物质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能够抑制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单纯疱疹病毒(HSV

研究揭示稻瘟病防卫“士兵”被激活机制

  水稻病害中最让农民头疼的一种“顽症”是稻瘟病。该病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甚至导致颗粒无收。近日,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何祖华团队在广谱和持久抗稻瘟病机制研究中又获新突破。4月9日,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分子细胞》。  防治稻瘟病最好的办法是发掘新的抗病资源并选育广谱

川农大首篇Cell论文,研究团队和个人获1350万重奖!

  6月30日,四川农业大学发出重奖鼓励科研创新,因水稻所陈学伟研究团队发现了对稻瘟病具有广谱持久抗性的水稻天然变异位点,为防治稻瘟病提供了全新路径,学校对其进行了表彰,发出共计1350万元的奖励支持经费,并特聘李伟滔副研究员为教授二级岗,这是继80后教授李明洲之后学校里又一个搭上“连升三级”职称特

水稻抗瘟“秘密武器”提供持久抗瘟新策略

在与病原菌长期的“军备竞赛”中,植物进化出基础抗病性免疫反应(PTI)和专业化抗病性免疫反应(ETI)两层免疫系统作为防卫武器。这两种武器各有优劣,PTI具有广谱性,但是杀伤力弱;ETI虽然战斗力强,但是杀伤范围比PTI小。  12月16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

香港中文大学破解水稻基因G蛋白 提升水稻抗病害能力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稻米也要提升抗逆力,香港中文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首次破解水稻基因中“YchF类G蛋白”结构及功能,揭破水稻其中一项抗病害及对抗不良生长环境的能力。领导研究团队的教授林汉明表示,团队将会进一步研究G蛋白的运作机制,希望将有关发现实用化。   中大农

科学家在水稻中找到天然多抗基因

 稻曲病为害情况。受访者供图   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长期受到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主要病害的威胁,而穗部病害稻曲病近年来也上升成为我国主要水稻病害之一。 目前,能同时抗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多种病害的基因资源十分缺乏。 1月17日,四川农业大学西南作物基

中科院何祖华研究组发表Science文章

  2017年2月2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何祖华研究组题与合作者完成的关于水稻持久广谱抗病的最新研究成果为“Epigenetic regulation of antagonistic receptors confers rice blast resista

VQ蛋白平衡水稻抗病性与生长分子机制获揭示

  8月1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和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精准育种技术创新团队合作,报道了VQ蛋白OsVQ25通过OsPUB73-OsVQ25-OsWRKY53层级调节机制平衡水稻广谱抗病性和生长的分子机制。相关论文发表于《细胞报告》(Cell Reports

Cell:植物免疫抑制与广谱抗病机理研究取得重要发现

  9月30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何祖华研究团队与国内外研究者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水稻钙离子感受器ROD1精细调控水稻免疫反应,从而减低广谱抗病引起的生存代价,平衡生殖生长-产量性状。  作为世界近一半人口的主要粮食来源,

中国科学家发现植物干细胞广谱抗病毒机制

 植物如何抵抗病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忠教授团队研究发现,一种植物干细胞免疫病毒的关键因子,揭示了植物干细胞的广谱抗病毒机制。      这一研究成果9日发表在著名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     据介绍,科研团队通过发育生物学和植物病毒学两个领域的交叉研究,找到了植物干细胞免疫病毒的

预防儿童腹泻: 新型抗病毒转基因水稻问世

  根据近日发表在《临床研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成果,一种能够预防腹泻的转基因水稻为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儿童提供了一条划算的途径。   通过在水稻基因组中添加一种最初在美洲驼中发现的能够抵抗轮状病毒的抗体,研究人员用遗传手段培育了一种名为MucoRice-ARP1的水稻。   根据世界卫生组

我国3项研究成果同日登上《自然》杂志

北京时间6月14日,武汉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的《液态金属用于高熵合金纳米颗粒的合成》,武汉大学教授何光存为通讯作者的《三蛋白互作自我调节寄主植物抗虫性》,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李国田团队博士研究生沙干、孙鹏为共同第一作者的《基因编辑磷脂合成酶赋予水稻广谱抗病性》,在《自然》杂志发表。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

我国三项研究成果同日登上《自然》杂志

光明日报武汉6月15日电 北京时间6月14日,武汉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的《液态金属用于高熵合金纳米颗粒的合成》,武汉大学教授何光存为通讯作者的《三蛋白互作自我调节寄主植物抗虫性》,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李国田团队博士研究生沙干、孙鹏为共同第一作者的《基因编辑磷脂合成酶赋予水稻广谱抗病性》,在《自然》杂志发表

中科院多项成果入选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1月24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公布“2017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人Piwi基因突变致男性不育”、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m6A甲基化修饰调控脊椎动物造血干细胞命运决

一种进化保守的蛋白模块可赋予水稻广谱抗性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在《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一种进化保守的免疫调控模块,并系统解析了其介导的广谱抗病分子机制。水稻是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主要食物来源。水稻病害是制约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挖掘新的广谱抗性基因从而培

植物免疫受体激活机理为农作物广谱抗病提供新思路

  植物同人类一样具有识别病原微生物并激发免疫反应的能力。认识其中的关键机理对改良农作物抗病、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的周俭民实验室通过与清华大学的柴继杰实验室和英国Sainsbury Laboratory的Cyril Zipfel实验室密切合作,揭示了植

外源性RNA的转录反应预测RNA病毒的广谱抗病毒药

  所有RNA病毒都通过与正常运输细胞RNA转录本不同的过程将其基因组传递到目标宿主细胞中。来自正常的细胞RNA转录的运输。病毒RNA的传递最多。进入大多数细胞的病毒DNA的运输因此触发了先天的抗病毒防御机制,将病毒RNA识别为异物。反过来,病毒已经进化出了破坏这些防御的机制,让它们在其中茁壮成长。

继Science Cell Res后 何祖华团队登Mol Cell

  2019年4月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Molecular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何祖华研究组完成的关于水稻广谱抗病的最新研究成果 “RRM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teract with NLRs and Regulate

何祖华团队揭示广谱和持久抗稻瘟病机制

   2月6日,记者从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获悉,该所何祖华团队在广谱和持久抗稻瘟病机制研究领域获重大突破,相关研究成果2 月2 日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杂志《科学》。  稻瘟病由真菌引起,广泛侵染水稻、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于2012年被列为十大真菌病害之首,我国乃至全球所有水稻产区都受这个病害危害

Nature:水稻对稻瘟病真菌广谱抗性的遗传和分子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何祖华(He Zuhua)课题组报告了一个新的免疫-代谢调控网络,并在赋予水稻对稻瘟病真菌广谱抗性的遗传和分子机制方面取得了突破。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2月15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  水稻生产对全世界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然而,

Molecular Plant: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广谱抗白叶枯病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物与病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通常用“红皇后假说(the Red Queen’s hypothesis)”或者“军备竞赛(arms race)”来描述。“魔鬼”病原菌产生毒性蛋白作用于植物的感病基因,使植物发病(ETS);同时“神道”的植物变异感病基因从而逃逸病原菌毒性蛋白的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