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大连化物所卿光焱团队开发超精准内毒素分离材料

近日,大连化物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研究组(1824组)卿光焱研究员团队开发了一种超精准内毒素分离材料。该团队通过“量体裁衣”的材料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基于噬菌体展示筛选和血液相容性肽基聚合物设计的策略,实现了在血液中对特定内毒素的原位、快速、精准清除。 脓毒症是ICU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疗成本的危重病症,每年造成全球超1100万患者死亡。基于内毒素清除的血液净化策略,在脓毒症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然而,内毒素的结构复杂性、血液成分的复杂性以及内毒素在血液中的低丰度,导致血液中的特异性内毒素清除极具挑战。针对当前血液净化材料特异性不足所导致的内毒素清除效率低、活性药物在血液净化过程中大量流失等问题,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超精准内毒素分离材料的研发策略。 在本工作中,团队以大肠杆菌内毒素为模型,通过噬菌体表面展示迭代亲和筛选和内毒素解毒活性筛选,发现了一种对靶标内毒素具有高亲和力、高特异性和高解毒活性的内......阅读全文

大连化物所卿光焱团队开发超精准内毒素分离材料

  近日,大连化物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研究组(1824组)卿光焱研究员团队开发了一种超精准内毒素分离材料。该团队通过“量体裁衣”的材料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基于噬菌体展示筛选和血液相容性肽基聚合物设计的策略,实现了在血液中对特定内毒素的原位、快速、精准清除。  脓毒症是ICU高发病率

大连化物所卿光焱团队开发出酪氨酸磷酸化监测新方法

  近日,大连化物所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创新特区研究组(18T7组)卿光焱研究员团队在前期工作(J. Am. Chem. Soc.,2020;Anal. Chem.,2021)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无标记、通用、实时、高通量监测酪氨酸磷酸化的新方法。该研究为激酶抑制剂筛选、癌症靶向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

大连化物所卿光焱组精确识别区分唾液酸糖链连接异构体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创新特区组(18T7组)研究员卿光焱团队,通过构筑基于生物分子响应性聚合物的仿生离子通道,实现了对唾液酸糖链连接异构体的精确识别与区分,同时揭示了一种基于“博弈”的转变机制。  唾液酸糖通常以α2-3或α2-6方式连接在糖链末端。唾液酸糖链

“量体裁衣”开发超精准血液内毒素分离材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450.shtm脓毒症是ICU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疗成本的危重病症,每年造成全球超1100万患者死亡。基于内毒素清除的血液净化策略,在脓毒症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

新研究开发出超精准内毒素分离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研究组(1824组)卿光焱研究员团队开发了一种超精准内毒素分离材料。该团队通过“量体裁衣”的材料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基于噬菌体展示筛选和血液相容性肽基聚合物设计的策略,实现了在血液中对特定内毒素的原位、快速、精准清除。

我国学者在超精准内毒素分离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基于噬菌体展示筛选和血液相容性肽基聚合物设计精准内毒素分离材料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922411、22174138)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卿光焱研究员团队开发了一种超精准内毒素分离材料。该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噬菌体展示筛选和血液相容性肽基聚合物设计的策略,实现了在

卿光焱团队制备基于光子纤维素纳米晶的柔性汗液传感器

  近日,大连化物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研究组(1824组)卿光焱研究员团队设计并制备了一种用于汗液中钙离子传感的可持续、不溶性和手性光子纤维素纳米晶体贴片。该研究为纤维素纳米晶(CNC)的功能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在低碳循环经济的倡导下,CNC作为一种生物基材料被迅速地开发,

大连化物所储氢材料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研究员陈萍、吴国涛团队在储氢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多组分氢化物复合,显著改善了Mg(NH2)2-LiH储氢材料的吸脱氢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实现了100℃以下可逆吸脱氢,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

大连化物所膜分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维慎研究员和李砚硕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题为Metal-organic framework nanosheets as building blocks for molecular sieve membranes (Science

大连化物所纳米碳材料催化研究获进展

  采用廉价和储量丰富的非贵金属替代稀有的贵金属作为催化剂,实现重要能源和化工过程的高效转化是当今催化科学和化学化工研究的热点。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邓德会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带领的研究团队在长期深入研究纳米碳材料催化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二维纳米碳材料(类石墨烯

大连化物所开发出单原子合金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太阳能研究部太阳能制储氢材料与催化研究组研究员章福祥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种单原子铋修饰铜合金催化剂,用于电催化CO2还原。该催化剂展现出优异的C-C偶联功能,显著提高了多碳(C2+)产物的法拉第效率。太阳能光催化技术是实现太阳能至化学能转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而高效助催化剂

大连化物所热电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姜鹏、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团队(502组)在热电材料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采用高熵合金提高晶体结构对称性的策略,成功调控GeSe晶体结构,大幅度提高GeSe材料的热电性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大连化物所制备出新型手性光子防伪薄膜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卿光焱团队设计并制备了一种环境友好、多模式、可转换的手性光子薄膜。该研究为先进防伪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早在中国古代,防伪标签(如水印、指纹和笔迹)就已广泛应用于文化、经济等领域。创新的防伪技术对于市场的稳定、医疗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科学家实现对唾液酸糖链连接异构体的精确区分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创新特区组(18T7组)研究员卿光焱团队,通过构筑基于生物分子响应性聚合物的仿生离子通道,实现了对唾液酸糖链连接异构体的精确识别与区分,同时揭示了一种基于“博弈”的转变机制。  唾液酸糖通常以α2-3或α2-6方式连接在糖链末端。唾液酸糖链

大连化物所:动态共价化学精确捕获唾液酸糖链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卿光焱团队和本草物质组与组分中药研究中心研究员梁鑫淼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席夫碱水解的动态共价化学方法,实现了对唾液酸糖链的精确捕获。  唾液酸糖链在细胞膜表面分布众多,如同一层“糖被”覆盖在细胞表面。唾液酸通常位于糖

大连化物所研发出柔性相变储能材料膜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热化学研究组(DNL1903)研究员史全团队,与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合作,通过简单易行的合成策略,开发出一种柔性相变储能材料膜,并将其与柔性石墨烯膜相结合应用于可穿戴热管理器件。该相变

大连化物所多孔吸附材料合作研究取得新进展

超疏水的微孔共轭高分子及其选择性吸附、分离性能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1T4组邓伟侨研究员与兰州理工大学李安副教授合作,开发出具有超疏水的特性的共轭微孔高分子吸附材料,能用于水体中非极性有机溶剂和油的选择性吸附与分离。该成果发表在Energy & Environmenta

大连化物所发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研究综述文章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孙立贤研究员应邀为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杂志撰写了题为Mesoporous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Design and Applications的综述文章。该文详细介绍了中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大连化物所天邦公司千万级膜分离项目成功开车

  大连化物所天邦公司为中石化天津分公司130万吨/年蜡油加氢处理装置提供的膜分离单元于近日成功开车运行。   此项目为天邦公司首个千万元级项目,在天邦公司的经营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自2007年11月13日天邦公司在同国内外多家知名膜公司的激烈竞争中中标此项目以来,经过紧张的设计施工,装置于20

神华集团访问大连化物所

  11月9日至10日,神华集团副总工程师、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秀章一行人访问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吴秀章以报告的形式向大连化物所领导和科技人员介绍了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的工业化历程及总体运行情况。吴秀章表示,大连化物所开发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DMTO工业技术作为包头

大连化物所研发出柔性复合相变材料膜并应用于可穿戴光-热管理器件

原文地址:http://www.cas.cn/syky/202104/t20210409_4784221.shtml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热化学研究组研究员史全团队在柔性相变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通过简单易行的策略合成了石墨烯基的复合相变材料膜,并将其应用于可穿戴的光-热管理器件。该复合

大连化物所发现全新AIEE分子及动态共价键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卿光焱团队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聚集诱导发光增强(AIEE)分子:2-氨基苯硼酸二聚体,并基于该二聚体的分子结构及荧光性质,进一步发现了一种新型的B–N和B–O动态共价化学键。该研究拓展了对AIEE分子结构特点的认识,为AIE

大连化物所纳米孔晶体材料传质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叶茂、中科院院士刘中民团队在纳米孔晶体材料传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工作以通讯的形式发表于《自然》出版集团的新刊《通讯-化学》(Communications Chemistry)上。  纳米孔晶体材料在非均相催化和化学品分离等过程中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热电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姜鹏研究员、包信和院士团队在热电材料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采用高熵合金提高晶体结构对称性的策略,成功调控GeSe晶体结构,大幅度提高GeSe材料的热电性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热电技术能够实现热能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作为一种洁净能源

大连化物所发表二维材料催化研究综述文章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团队在二维材料及其杂化结构的催化系列研究方面的工作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近日,该研究团队的副研究员邓德会、研究员傅强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受邀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厦门大学教授田中群和郑南峰一起在Nature Nanotechn

大连化物所溴基液流电池电极材料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张华民、李先锋团队利用“孔径筛分效应”固溴,设计、制备出兼具高活性和固溴功能的笼状多孔碳材料,并实现了其在锌溴液流电池中的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DOI:10.1002/adma.20160

大连化物所在海洋生物多糖材料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医用材料工程(1802)组在海洋生物多糖材料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在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2014,18,1606-1610. DOI: 10.1002/marc.201400

大连化物所揭示碳化钼催化材料的结构演化过程

近日,大连化物所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研究组(DNL1905组)孙剑研究员、俞佳枫副研究员团队与我所电镜技术研究组(DNL2002组)刘岳峰副研究员、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Grunwaldt教授等合作,利用多维度表征手段揭示了碳化钼催化材料的碳化过程和形成机理,从原子尺度观察到了晶相结构的动态演化过

大连化物所物理吸附储氢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Li-CMP(0.5 wt% Li)和CMP在77K的氢吸附、脱附等温线   氢能源作为一种零污染、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洁净能源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和热点。储氢问题是氢能源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储氢研究包括化学储氢和物理储氢两个领域。物理吸附利用微孔材料物理吸附氢分子,因

大连化物所多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孙立贤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多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已发表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DOI: 10.1039/c1ee01380g)上,并将于11月作为封面文章正式发表。此前,孙立贤还受邀撰写了三篇关于储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