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考及文物考古船开工建造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434.shtm 6月25日上午,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在广州南沙龙穴岛制造车间正式开工建造。 据了解,该船舶是一艘可进行深海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夏季可进行极区海域考察的新型多功能科考船舶。设计船长约103米,设计吃水排水量约9200吨,最大航速16节,可艏艉双向破冰,冰区加强达到PC4级,续航力15000海里,可载员80人。 船舶具备无限制水域航行、载人深潜、深海探测、综合作业支持、重型安全载荷等标志性功能,可为深远海地质、环境和生命科学相关前沿问题研究提供所需的样品和环境数据,为深海考古提供相关学科指导与水下作业支撑,同时,支持深海核心技术装备的海上试验与应用。 在船舶系统研发方面,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重点突破极区船舶总体设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低温精确补偿技......阅读全文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考及文物考古船开工建造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434.shtm 6月25日上午,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在广州南沙龙穴岛制造车间正式开工建造。 据了解,该船舶是一艘可进行深海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夏季可进行极区海域考察的新型

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开工建造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702.shtm6月25日,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联合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出资建造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广州正式开工建造,可进行深海科学考

中国首艘深远海科考及文物考古船,在广州开工

6月25日,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在广州开工,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厂区建造。  船舶预计2025年完工交船,投入海上作业。设计船长约103米、设计吃水排水量约9200吨,最大航速16节、艏艉双向破冰,冰区加强达到PC4级、续航力15000海里,可载员80人。  海洋

高光谱成像技术助力文物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

2020年8月11日,易科泰SpectrAPP光谱成像应用创新项目技术人员,携高光谱成像设备前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就高光谱成像技术在文物保护及考古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交流和现场演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成立于1935年,是国家文物局直属的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机构,承担完成

移动考古实验室:文物保护的“航母”

未来城一辆改装过的乳白色厢式卡车停在今年8月在重庆举办的中国首届智能博览会场馆里,车身上的黑色大字格外醒目——考古现场文物保护移动实验室。在此排队的参观者们络绎不绝。这便是被称为“文物保护航母” 的移动实验室,它多次出现在全国各地的考古发掘现场,为考古工作提供系统的技术支持,并在第一时间对出土文物进

光学显微镜在文物考古活动中的应用

 在古代文物的结构和工艺研究中,显微结构分析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方法和手段,它提供的显微结构信息,可以为人们提供直观的、细微的观察。体视显微镜可用于观察纸张、丝绸、陶瓷等各类文物,是文物研究的理想工具之一。 (1)金相显微镜  金相显微镜是进行金相分析(金属显微组织)的zui基本的仪器之一。所谓金相分析

光学显微镜在文物考古活动中的应用

(一)体视显微镜  体视显微镜是分析鉴定和保护文物工作zui常用的分析工具之一。由于其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实用性强、操作简单等特点,在多数博物馆的保护实验室中都有配备。通常体视显微镜由物镜、目镜、镜筒、载物台和一个附加的照明灯等部分构成,可通过旋转物镜调节放大倍数。体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一般为 14~

“深蓝”号远洋渔船入列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科考船队

   11月24日,“深蓝”号远洋渔船入列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深远海科学考察船队仪式在广州举行。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立新院士、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主任蔡文炬、深蓝渔业工程联合实验室主任徐皓,上海崇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董事长盛纪纲,青岛蓝谷管理局局长肖焰恒,及中国

“多功能文物保护移动实验平台”首次前往考古现场

  手拿洛阳铲和刷子,眼戴厚镜片,这是很多人眼中的考古学家形象。其实,现在高科技渗透至各个领域,考古学家也洋气着呢!近日,一个贴着“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的白色加长厢式货车停靠在了湖南澧县余家牌坊,众多路人的目光被它吸引。24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该台实验车是国家正式下线的第一台针对考古发

震撼!中国科学院科考团队发现南海大型古代沉船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1090.shtm5月21日,国家文物局、海南省、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在海南三亚举办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我国首次在深海发现大型古代沉船文物遗址,文物数量巨大,保存相对完好,年代为明代弘治—正德年间,

古脊椎所和浙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建旧石器考古工作站

  6月3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高星研究员应邀与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鲍贤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徐新民研究员等出席了“浙江旧石器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由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李仁国主持,近50家新闻媒体参加。会后,古脊椎所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建了浙江长

2022年度南海大深度联合科考取得重大成果

  近日,记者从中科院深海所获悉,由“探索一号”“探索二号”科考船组成的联合航次在南海北部取得重大成果,共发现文物标本66件。  科研人员介绍,本次科考在2000-3000米深度的海底发现1处水下文物点和3处船体以及多个单体酱釉罐,在考古深度上,我国的水下考古深度首次突破2018年的1000米。据了

水下考古“潜”向深海:中国深海考古零突破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器布放入水 ▲提取水下文物标本 1987年3月,国家文物局牵头成立了国家水下考古协调小组,成为中国水下考古诞生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30多年来,我国的水下考古基本集中在40米以内的浅海。今天,中国载人深潜技术与水下考古“联姻”,终于实现了中国深海考古“

X荧光光谱仪分析在考古和文物保护中应用

1、手持式光谱仪文物无损鉴定的数据库建立    目前文物鉴定的方法主要是靠“眼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眼学”就是借助考古和实践经验,用目测、手摸等方法来鉴定文物,这种方法经常会夹杂主观的因素。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文物鉴定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例如周伟强, 杨军昌对陕西西周遗址的一个清代墓

中国水下考古将首次突破深海“空白区”

   18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考古工作者在三亚搭乘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探索一号”科考船,启程前往西沙群岛北礁海域进行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本次调查计划下潜的深度将突破我国以往水下考古工作的深海“空白区”,个别潜次深度或将超过千米。 据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

新一代静音科考船“东方红3”交付

  昨日,我国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3”(下图)在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交船。这是我国自主创新研发和建造的新一代科学考察实习船,是国内第一艘、世界第四艘获静音科考级证书(船舶水下辐射噪声控制最高等级)的科考船,是世界上获得这一等级证书的排水量最大的海洋综合科考船。  挪威船级社向

我国深海考古“首航”胜利归来

  这是4月20日拍摄的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执行第一次下潜任务(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施雨岑 摄  新华社三亚4月27日电(记者施雨岑)在顺利结束7个潜次的深海考古调查后,6名水下考古工作者从西沙群岛北礁海域返航,并于27日抵达三亚。这是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按照预定计划完成了所有工作内容,这

显微镜在考古、博物馆、文物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四)

 三、偏光显微镜:   偏光显微是鉴定物质细微结构光学性质的一种显微镜。凡具有双折射性的物质,在偏光显微镜下就能分辨的清楚,当然这些物质也可用染色法来进行观察,但有些则不可能,而必须利用偏光显微镜。主要用于研究透明与不透明各向异性材料。一般具有双折射的物质都可以用这种显微镜进行观察。双折射性是晶

显微镜在考古、博物馆、文物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二)

 一、体视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又称为实体显微镜、立体显微镜,是一种具有正像立体感的目视仪器,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农林等。它具有两个完整的光路,所以观察时物体呈现立体感。主要用途有:①作为动物学、植物学、昆虫学、组织学、考古学等的研究和解剖工具。②做纺织工业中原料及棉毛织物的检验。③在电子工业,做

显微镜在考古、博物馆、文物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三)

二、倒置生物显微镜   生物显微镜是最常见的一种显微镜,在很多实验室中都可以见到,主要是用来观察生物切片、生物细胞、细菌以及活体组织培养、流质沉淀等的观察和研究,同时可以观察其他透明或者半透明物体以及粉末、细小颗粒等物体。生物显微镜供医疗卫生单位、高等院校、研究所用于微生物、细胞、细菌、组织培养

显微镜在考古、博物馆、文物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六)

五、三维视频显微镜   厂家:德国徕卡型号:DVM6   如果您从事质量控制/保证、故障分析、研发或取证工作,在显微镜下搜寻细节可能会占用您大量时间。徕卡最新视频显微镜LeicaDVM6快速、可靠且使用方便,适合所有用户。它结合了出众的光学器件、直观的操作和智能化的软件,是一项为您节省时间的

229万!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采购科研仪器设备项目

项目概况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企业信息采购科研仪器设备项目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 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网(网址:http://jxsggzy.cn/web/) 获取招标文件,并于 2022年09月29日 09点30分 (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JXTC202206109

显微镜在考古、博物馆、文物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五)

 四、金相显微镜   设备用途和基本要求:该设备用于各种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组织分析,用于研究金属中合金生成、冶炼、浇铸以及加工工艺等信息。同时观察样品的微观形态,表面结构,为文物保护提供帮助。   厂家:德国徕卡型号:DM4000M   *1、主机:智能型正置式全进口金相显微镜主机,

显微镜在考古、博物馆、文物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一)

   随着近几年来经济与社会的告诉发展,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对于这方面的科学研究的特别是博物馆文物修复及文物保护方面的仪器设备也在不断增加,呈现出大好的发展气象。对于很多出土文物的鉴定与修复工作:比如陶器、瓷器、石器、金属、古文典籍等等,有很多大型分析仪器可以实现研究。比如体视显微镜、偏光

载人潜水器开辟我国深潜科研新领域

认识海洋、保护和开发海洋,深海科考及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必不可少。目前,我国已拥有“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三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记者日前从“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用户科学指导委员会2022年度会议上获悉,“深海勇士”号和“奋斗者”号2022年分别完成了100潜次、75潜次作业,这

载人潜水器开辟我国深潜科研新领域

  认识海洋、保护和开发海洋,深海科考及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必不可少。目前,我国已拥有“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三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记者日前从“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用户科学指导委员会2022年度会议上获悉,“深海勇士”号和“奋斗者”号2022年分别完成了100潜次、75潜次作业

现代海洋牧场,深远海养殖

  6月19日,农业农村部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全国深远海养殖工作会议。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加快发展深远海养殖,是向海洋要食物的重要途径、现代化海洋渔业建设的重要方向、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手段。2017年以来,我国深远海养殖加速推进,目前养殖水

我国最先进科考船“科学”号交付使用

  9月29日,青岛奥帆中心港口,红白两色的“科学”号披着朝霞,静静停泊在岸边。  这艘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目前最先进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总吨位4471吨,续航力1.5万海里,造价5.5亿元,当日由武船集团交付给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使用。  “‘科学’号交付使用,标志着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能力上了

湖南汨罗市出土两件商代青铜器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1月26日透露,湖南汨罗市屈子祠镇永青村村民近日在拓宽一条乡村公路时挖出两件商代青铜器,该所获讯后随即派员对铜器出土地点进行调查和勘探,确认两件商代青铜器分别为铜觥和铜壶。    出土的铜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图  据介绍,过去,湖南地区曾出土过数量较多的商周青铜器,

科学家在滇西北发现一系列重要古人类活动线索

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通过2022年度的联合科学考察,考古人员在滇西北地区发现了一系列重要的古人类活动线索。 据介绍,滇西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区域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气候环境的区域变化和垂直变化表现显著,长期以来是地质构造、地貌演化、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关键地区。此外,区域内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