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关于家族性ALZHEIMER病的病理生理介绍

1、AD的神经病理 脑重减轻,可有脑萎缩、脑沟回增宽和脑室扩充。SP和NET大量出现于大脑皮层中,是诊断AD的两个主要依据。 (1)大脑皮质、海马、某些皮层下核团如杏仁核、前脑基底神经核和丘脑中有大量的SP形成。SP的中心是β淀粉样蛋白前体的一个片断。正常老人脑内也可出现SP,但数量比AD质患者明显为少。 (2)大脑皮质、海马及皮质下神经元存在大量NFT。NFT由双股螺旋丝构成的。主要成分是高度磷酸化的tau蛋白。 2、神经化学 AD患者脑部乙酰胆碱明显缺乏,乙酰胆碱酯酶和胆碱一酰转移酶活性降低,特别是海马和颞叶皮质部位。此外,AD患者脑中亦有其他神经递质的减少,包括去家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谷氨酸等。 3、AD的分子遗传学 已发现AD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有痴呆家族史者,其患病率为普通人群的3倍。近年发现,三种早发型家族性常染色体显著性遗传(FAD)的AD致病基因,分别位于21号染色体、14号染色体和1号染色......阅读全文

关于家族性ALZHEIMER病的病理生理介绍

  1、AD的神经病理  脑重减轻,可有脑萎缩、脑沟回增宽和脑室扩充。SP和NET大量出现于大脑皮层中,是诊断AD的两个主要依据。  (1)大脑皮质、海马、某些皮层下核团如杏仁核、前脑基底神经核和丘脑中有大量的SP形成。SP的中心是β淀粉样蛋白前体的一个片断。正常老人脑内也可出现SP,但数量比AD质

关于家族性ALZHEIMER病的病理变化介绍

  肉眼观察脑萎缩明显,脑回窄,脑沟宽,病变以额叶、顶叶及颞叶最明显,侧脑室及第三脑室扩张,继发性脑积水。小脑及脊髓结构正常。  镜下本病主要组织学病变为:  (1)老年斑为细胞外结构,直径为20~150μm,多见于内嗅区皮质,海马CA-1区,其次为额叶和颞叶皮质。其中心为淀粉样蛋白,周围由银染色阳

关于家族性ALZHEIMER病的诊断检查介绍

  AD患者的脑电图变化无特异性。CT、MRI检查显示皮质性脑萎缩和脑室扩大,伴脑沟裂增宽。由于很多正常老人及其他疾病同样可出现脑萎缩,且部分AD患者并没有明显的脑萎缩。所以不可只凭脑萎缩诊断AD。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可显示AD的顶-颞叶联络皮质有明显的代谢紊乱,额叶亦可能有此现象。AD病

关于家族性ALZHEIMER病的疾病描述

  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病理改变主要为皮质弥漫性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扩大,神经元大量减少,并可见老年斑(SP),神经原纤维结(NFT)等病变,胆碱乙酰化酶及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减少。起病在65岁以前者旧称老年前期痴呆,

关于家族性ALZHEIMER病的病因分析

  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病理改变主要为皮质弥漫性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扩大,神经元大量减少,并可见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结)等病变,胆碱乙酰化酶及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减少。起病在65岁以前者旧称老年前期痴呆,或早老性痴呆,多

家族性ALZHEIMER病的简介

  Alzheimer病是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大脑变性疾病。过去认为多发生在60岁以前,故称其为早老性痴呆,而将60岁以后发病者称为老年性痴呆。但两者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均相同,实属同一疾病。

家族性ALZHEIMER病的概述

  家族性ALZHEIMER病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患病率研究显示,美国在2000年的家族性ALZHEIMER病例数为450万例1。年龄每增加5岁,家族性ALZHEIMER病病人的百分数将上升

概述家族性ALZHEIMER病的症状体征

  AD通常起病隐匿,为特点性、进行性病程,无缓解,由发病至死亡平行病程约8-10年,但也有些患者病程可持续15年或以上。AD的临床症状分为两方面,即认知功能减退症状和非认知性精神症状。认知功能障碍可参考痴呆部分。常伴有高级皮层功能受损,如失语、失认或失用和非认知性精神症状。认知功能障碍可参与痴呆部

概述家族性ALZHEIMER病的治疗方案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较多,但临床疗效均不确切。AD患者大脑的胆碱乙酰基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比常人降低。有证据显示这类神经生化改变与AD无患者的记忆损害有关系,所以AchE抑制剂可改善患者的记忆障碍。此类药物如多那培佐,副作用较少,并无明显肝功能异常。约1/3的

关于感染性腹泻病的病理生理介绍

  消化功能紊乱 因肠蠕动亢进,肠道消化功能减低而致脂肪、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呕吐、腹泻使大量的水和电解质丢失,引起脱水,酸中毒及低钾血症等。  消化功能紊乱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1.脱水:脱水的性质分为三种:  ①等渗性脱水,约占40-80%,主要是细

关于糖尿病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介绍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病理改变特点如下:  1、 心肌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达(100~110)×10-9m[一般为(63~95)×10-9m];  2、 心肌纤维化,包括间质纤维化血管周围纤维化和局灶性瘢痕状纤维化3种;  3、 心肌纤维间隙有较多的PAS染色阳性物质沉着和脂质集聚,可影响心肌的顺应性;

关于帕金森病病理生理介绍

  帕金森病突出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以及黑质残存神经元胞质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即路易小体(Lewy body)。出现临床症状时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至少在50%以上,纹状体DA含量减少在80%以上。除多巴胺能系统外,帕金森

关于粘多糖病的病理生理介绍

  粘多糖实名为氨基葡聚糖,是骨基质和结缔组织细胞的主要成分,它是由糖醛酸和N-乙酰己糖胺或其硫酸酯组成的双糖单位的重复序列大分子,是多阴离子多聚体的糖胺多糖,其中的主要成分有硫酸皮肤素(DS)硫酸类肝素(HS)流散角质素(KS),硫酸软骨素(CS)和透明质酸(HA)等。这些多糖的降必须在溶酶体中进

关于弯曲菌病的病理生理介绍

  空肠弯曲菌感染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细菌经口摄入后,通过胃酸屏障到达小肠增殖,借系把本身的侵袭力(包括鞭毛和细菌表面蛋白质)侵犯肠粘膜,引起肠粘膜损伤。细菌产生的系把毒素和肠毒素也可能与腹泻有关。空肠弯曲菌主要引起肠粘膜局部病变。一般不侵入血流。肠道病变可发生于空肠、回肠和结肠,主要为非特异性炎症

关于重链病的病理生理介绍

  α-重链:发病机制可能为肠道微生物长期慢性刺激,使分泌IgA的免疫活性细胞增殖,最后发生突变形成恶性增殖的单克隆细胞,导致有缺陷的IgA重链合成和分泌而发病。也有人提到肿瘤病毒在本病的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认为病毒影响了基因IgA合成的控制,造成缺陷的IgA重链和轻链合成不协同。γ-重链病:可能由

关于获得性弓形虫病的病理生理介绍

  弓形虫主要经消化道侵入人体。首先子孢子或滋养体侵入肠粘膜细胞并在其中繁殖,引起肠粘膜细胞破裂,滋养体经血流或淋巴播散,造成虫血症,进一步侵犯各种组织器官,在组织细胞内迅速分裂增殖引起宿主细胞破坏,再侵犯临近细胞,如此反复,引起局部组织细胞坏死,形成坏死病灶和以单核细胞侵润为主的急性炎症反应。  

关于炎症性肠病性关节炎的病理生理介绍

  1.本病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有人提出携带HL-B27 的个体,其肠上皮细胞与肠内厌氧菌具有共同的抗原性。本病与溃疡性结肠炎一样,对厌氧菌抗原处于过敏状态,作为抗原的细菌突破防御屏障侵入机体,即可产生自身抗体,同时还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致敏的淋巴细胞。自身抗体与自身抗原形成自身抗原抗体复合物,激

关于中枢性眩晕的病理生理介绍

  前庭分析器通过传导束与小脑、脊髓、植物神经系统、动眼系统等有着广泛的联系。在静止情况下,两侧前庭感受器不断向同侧的前庭神经核对称地发送等值的神经冲动,通过一连串复杂的姿势反射,维持人体的平衡。前庭系统和其与中枢联系过程中的任何部位受生理性刺激,特别是病理性因素的影响,都可能使这种信息发送的两侧对

关于毛囊角化过度病的病理生理介绍

  表皮下陷形成由高度角化过度和部分角化不全细胞组成的角栓,角栓可发生在毛囊或汗腺导管口,角栓内具有嗜碱性细胞物质碎片,角栓的角化物质至少在一个区域侵犯表皮全层而使角质细胞与真皮接触。如角栓贯穿真皮,则可致真皮炎症细胞和异物巨细胞组成的肉芽肿反应,胶原纤维轻度变性,而弹性纤维无改变,藉此可与匐行性穿

关于马拉色菌病的病理生理介绍

  浅表感染皮肤角质层浅部和中部可见孢子,圆形、卵圆或弧形。GMS、PAS或甲苯胺蓝染色可更清楚。真皮内可有淋巴细胞浸润。毛囊炎取毛囊性丘疹检查,PAS染色在扩大的毛囊腔内有圆形或卵圆形的孢子和芽生孢子,呈深玫瑰红色,聚集成堆,毛囊上部及附近真皮血管周围有炎细胞浸润。系统性感染主要表现为中、小血管炎

关于曲霉菌病的病理生理介绍

  曲霉菌最常侵犯支气管和肺,可侵犯鼻窦、外耳道、眼和皮肤,或经血行播散至全身各器官。病变早期为弥漫性浸润渗出性改变;晚期为坏死,化脓或肉芽肿形成。病灶内可找到大量菌丝。菌丝穿透血管可引起血管炎、血管周围炎、血栓形成等,血栓形成又使组织缺血、坏死。

统性硬化病的病理生理

  关于PSS的发病机制有四种假说:微血管假说、免疫假说、胶原假说,后病毒病因假说。这几种学说可能结合在一起,通过免疫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其他介质组成的网络系统共同发挥作用。  1.微循环假说本假说认为PSS继发于微血管病变,原发性内皮损伤导致血管痉挛,损伤部

肝性脊髓病的病理生理

  肝性脊髓病由于严重肝病时肝功能明显受损,尤其当门腔或脾静脉吻合术或自然门体侧支循环形成后,来自肠道的许多有毒物质包括氨、硫醇、短链脂肪酸、氨基丁酸等代谢产物不能经过肝脏转化、清除而直接进入体循环,引起脊髓慢性中毒而变性。其中血氨增高是肝性脊髓病的重要因素,因长期高血氨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对氧的利用

关于乙醇性肝硬化的病理生理介绍

  乙醇性肝炎为肝硬化的前过程,肝细胞的坏死和炎症,能促发胶原纤维的形成和增生,并致瘢痕化而形成乙醇性肝硬化。动物实验证明,乙醇性肝损伤首先集中于肝小叶中心区,引起中心区肝细胞氧供减少,进而发生变性、坏死,呈所谓“硬化性玻璃变性坏死”,即中心静脉周围硬化。连续活检还发现,乙醇性脂肪肝患者40%有中心

关于巨肥厚性胃炎的病理生理介绍

  Ménétriér病的特点是胃体粘膜皱襞巨大扭曲像脑回,是表层和腺体的粘液细胞增生所致,使胃小凹延长扭曲,在深处有囊样扩张并伴有壁细胞和主稀少的减少。胃窦一般正常。如在肥厚粘膜上发生溃疡,可按胃溃疡处理。蛋白质丢失如持续而加重,可能需要全胃切除。  肥厚性高胃酸分泌性胃病的特点是胃体粘膜全层肥厚

关于神经源性肿瘤的病理生理介绍

  不明。 诊断检查(点击查看详细内容) 为明确颈部肿块的原因及其性质,诊断时应注意以下各点:  1、详细询问病史 包括年龄、性别、病程长短、症状轻重、治疗效果,以及有无鼻、咽、喉、口腔等器官受累的临床表现,或发热,消瘦等全身症状。  2、临床检查 首先注意观察两侧颈部是否对称,有无局部肿胀,瘘管形

关于痛风性肾病的病理生理介绍

  尿酸性肾病(痛风肾病)即血液中尿酸盐浓度增高达到过饱和状态,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脏而引起病变。尿酸性肾病组织学特征性表现为肾间质和肾小管内出现尿酸盐沉积,可见双折光的针状尿酸盐结晶,这些结晶造成其周围单个核细胞浸润,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肾小管萎缩 、管腔闭塞、间质纤维化,进而肾单位毁损。在集合

关于腔隙性梗死的病理生理介绍

  腔隙性梗死灶呈不规则圆形、卵圆形或狭长形,直径多为3-4mm,小者0.2mm,大者达15-20mm。病变血管多为100-200μm直径的深穿支,常见于豆纹动脉、丘脑深穿动脉及基底动脉旁中线支。病灶常见于脑深部核团(壳核约37%、丘脑14%、尾状核10%),脑桥(16%)和内囊后肢(10%),脑深

关于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基本介绍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FPC)是一种常染色单体显性遗传性疾病,30%~50%的病例有APC 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长臂,5q21-22)突变,偶见于无家族史者。新生儿中发生率为万分之一,人群中年发生率不足百万分之二。全结肠与直肠均可有多发 性腺瘤。多数有蒂。息肉数从100左右到数千个,大小不等。常密集

关于浆细胞白血病的病理生理介绍

  与多发性骨髓瘤相比,PCL浆细胞多表达CD20(50%vs17%),多不表达CD56,而MM细胞多表达C56,CD56是个预后较差的指标。继发性PCL多表达CD28,CD28与高增殖率和疾病进展有关。应用Fish技术在80%以上的PCL患者中可检测到13q缺失和13号染色体单体。大约80%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