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科学家揭示抑郁症神经生物学亚型

抑郁症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疾病负担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然而从儿童青少年到整个成年时期,抑郁症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为疾病诊治带来了巨大挑战。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基于抑郁症磁共振脑影像大数据和脑功能连接组学规范化模型,识别了抑郁症神经生物学亚型。该成果于近日发表在《Biological Psychiatry》杂志上,题为:Mapping neurophysiological subtypes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using normative models of the functional connectome。 研究人员利用从儿童青少年到老年阶段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多中心脑影像大数据,通过建立脑功能连接组学规范化模型,定量刻画抑郁症患者脑功能连接组学异常的个体间异质性。在此基础上,他们通过非监督机器学习识别了两种具有不同脑功能连接组异常模式的神经生物学亚型,并揭示了两种亚型的临床关联和......阅读全文

我国科学家揭示抑郁症神经生物学亚型

  抑郁症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疾病负担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然而从儿童青少年到整个成年时期,抑郁症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为疾病诊治带来了巨大挑战。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基于抑郁症磁共振脑影像大数据和脑功能连接组学规范化模型,识别了抑郁症神经生物学亚型。该成果于近日发表在《Biological Psych

2009年Eppendorf神经生物学奖揭晓

  2009 年神经生物学奖颁奖仪式已落下帷幕,此项由Eppendorf和Science 杂志共同合作的大奖授予瑞士洛桑大学整合基因组中心的教授助理Richard Benton博士。在10 月19 日芝加哥举办的全球神经生物学年会的庆祝晚宴颁奖礼上,这位科学新星同时获得了25,000 美金

恐惧和焦虑的神经生物学研究

害怕是面临威胁性情境时的情绪反应,当害怕显著超过了应有的程度时称为恐惧;在无现实威胁时,感到的害怕或担心则称为焦虑。过去曾经认为情绪很难用神经科学的方法探讨,而现在情绪已成为神经科学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对恐惧和焦虑的神经通路及发生机制的研究已获得很大进展。这类研究是在经典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采用了新的

神经生物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神经生物学领域最近的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Nature:新研究首次揭示抑制年龄相关的神经活动增加竟可延长寿命  doi:10.1038/s41586-019-1647-8.  在一项针对线虫、小鼠和人类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整个动物界

PNAS:童年创伤或与抑郁症有关

  重度抑郁症MD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表征各异——持续抑郁的情绪、失去兴趣、负能量、失眠或睡眠过度等等。这些症状会影响日常生活并增加自杀风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抑郁症是世界范围内致残的首要原因。然而迄今为止,MDD背后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

中药抗抑郁:传统医学焕发新生

  近几年,一些演艺明星接连因为抑郁症离世,唤起人们对这种疾病的重视。同时,也让一些之前对抑郁症不了解的人,开始正视这个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在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抑郁症的实况报告,目前全球至少有3.5亿名抑郁症患者,自杀也成为15—29岁年龄组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显然,抑郁症已成为全球性严重的

从明星抑郁症说起:为何无法对抑郁症免疫

  因为又一个年轻生命选择了这种方式离开人世,抑郁症又再次抓住了公众的眼球,此前三毛,阮玲玉等人的离去,还有许多身边人的真实故事,已经不断的说明了这种疾病正如感冒一样普遍。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表明全世界抑郁症患者达3.5亿人,其中每年因为这一疾病而自杀的死亡人数更是高达上百万。  更为关键的是不少人将

从明星抑郁症说起:为何无法对抑郁症免疫

  因为又一个年轻生命选择了这种方式离开人世,抑郁症又再次抓住了公众的眼球,此前三毛,阮玲玉等人的离去,还有许多身边人的真实故事,已经不断的说明了这种疾病正如感冒一样普遍。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表明全世界抑郁症患者达3.5亿人,其中每年因为这一疾病而自杀的死亡人数更是高达上百万。  更为关键的是不少人将

神经生物学|Nature:革命性新技术

  现有记录设备依赖于金属丝电极,允许被植入脑内的数量有限,通常有几十个传感器,因此只能提供脑内很小范围内的详细信息。新探针拥有960个记录位点,能同时记录跨大鼠和小鼠不同脑区数百个神经元的活动,让研究人员了解大脑不同部分如何协同处理信息,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抑郁症或阿尔兹海默症的神经回路,从而产生新

G蛋白偶联受体——Novus神经生物学研究

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一大类膜蛋白受体的统称。这类受体的共同点是其立体结构中都有七个跨膜α螺旋,且其肽链的C端和连接第5和第6个跨膜螺旋的胞内环上都有G蛋白的结合位点。目前为止,研究显示G蛋白偶联受体只见于真核生物之中,而且参与了许多细

饶毅:抚摸的触觉神经生物学

  为什么你不介意其他人握着你妻子无毛的手掌,但介意他人摸她有毛的手背?   这当然违背我国俗话“手心、手背都是肉”所强调的手掌和手背无差别,俗话流行乃因我们知识有限。   要验证手心手背有无差别,可以“以手试法”:在握手掌时抚摸对方的手背几次,看看对方和旁观者会如何反应,如果当场不遭暴力,可能人家

怎样预防抑郁症?

  有人对抑郁症患者追踪10年的研究发现,有75%~80%的患者多次复发,故抑郁症患者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发作3次以上应长期治疗,甚至终身服药。维持治疗药物的剂量多数学者认为应与治疗剂量相同,还应定期门诊随访观察。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本病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

抑郁症病例分析

病史简介:自杀意念,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J先生,56岁,因自杀意念和计划过量服用药物就诊于急诊(ED),有重性抑郁障碍(MDD),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病史。自述无情绪和生活压力,家庭用药记录显示当前用药情况如下:舍曲林 100 mg/d,安非他酮 150 mg/d,丁螺环酮

天然大麻素与焦虑症

  美国数百万人存在压力相关性情绪和焦虑症。一项最新研究对这些疾病背后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进行研究后发现,控制一种激活大麻素受体的分子可以减少焦虑症状。  在美国,有超过4,000万人(即占总人口数的18%)患有焦虑症,包括临床抑郁症、恐慌症、恐惧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将近有700万成年人

Neuron解决神经生物学一大难题

  我们的神经系统能够在维持完全功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重建,这是一种令人惊叹的能力。  神经元可以存活多年,但其中的元件(组成细胞的蛋白和分子)一直在更新换代。为何这种持续性的重建没有影响我们的思考、记忆和学习,这是神经生物学中最大的难题之一。  比利时Liege 大学的Eve Marder教授一直

神经生物学|运动记忆在睡眠中随机回放

  睡眠对大脑来说远不是一个静止的时间:当大鼠(和人类)睡着时,海马体中的神经元会迅速放电。当一只大鼠从一个地方反复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后,同样的神经元在大鼠睡觉时“重放”这个放电,即它们以相同的,但更快的模式放电。以前,人们认为重放模式只与大鼠在清醒时重复进行的行程相对应。在Neuron杂志上,奥地利

益生菌是对抗抑郁症的“法宝”,12周消除抑郁症状!

  新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在肠道中起作用,对大脑也有影响。奥胡斯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它们能防止抑郁。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奥胡斯大学临床医学系的研究人员们给大鼠喂食额外的脂肪和纤维复合饲料。有些老鼠在饮用水中同时接收到一种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只吃高脂肪食物的老鼠的行为与抑郁相似,接受益生菌强化饮用水的老

抑郁症患者福音!美最新研究带来更好的抑郁症疗法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佛罗里达分校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治疗抑郁症的新靶点,这是一种影响一千六百万多名美国成年人的疾病。他们的研究表明,高水平的神秘受体GPR 158可能更容易在慢性压力后抑郁。图片来源于网络  研究人员表示:“这个过程的下一步是想出一种能够针对这种受体的药物。”在发表于《eLife杂志

抑郁症的最新研究成果 为抑郁症治疗提供思路

   近日,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于书彦团队在Molecular Therapy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关于抑郁症的最新研究成果。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樊翠琴为第一作者,基础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于书彦教授为通讯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和唯一通讯作者单位。  抑郁症是全世界普遍面临的严峻医

怎样预防产后抑郁症?

  1.加强围生期保健  利用孕妇学校等多种渠道普及有关妊娠、分娩常识,减轻孕妇对妊娠、分娩的紧张、恐惧心情,完善自我保健。  2.密切观察  对有精神疾患家族史的孕妇,应定期密切观察,避免一切不良刺激,给予更多的关爱、指导。  3.充分关注  分娩过程和疼痛对产后抑郁有较大影响,尤其对产程长、精神

怎样预防躁狂抑郁症?

  随访研究发现,经药物治疗已康复的患者在停药后的1年内复发率较高,且双相障碍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单相抑郁障碍,分别为40%和30%。服用锂盐预防性治疗,可有效防止躁狂或抑郁的复发。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本病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

发现抑郁症分子标签

   最近,来自牛津大学、台湾长庚大学、华大基因、四川大学等40多家单位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与抑郁症相关的分子变化,可能用作诊断或预测标记。  几十年来,研究人员已经证明,童年创伤性事件会导致生命后期患上精神疾病,但直到现在,还缺乏分子证据证明这两者之间的真正生物学联系。现在,在《Current Bi

脑部扫描鉴别抑郁症

  目前我们对抑郁症的诊断还是基于患者自己或相关亲属对其症状的描述:患有抑郁症的人常常感觉到悲伤,或者难以享受以往的乐趣。然而,这些描述并不能决定他们确实是抑郁症发作,还是仅仅感觉到有些不舒服而已。  这些情形引发一个关键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其生活质量会严重受到影响,甚至会提高其自杀的

肥胖更易患抑郁症

  目前,南澳大利亚大学和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最新一项联合研究证实,即使肥胖不会产生其他健康问题,但也会导致抑郁症。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流行病学杂志》上。  研究指出,身体超重的心理影响会导致抑郁症,这比糖尿病等相关疾病更早出现。研究人员观察分析了英国生物库48000位抑郁症患者的个人档案,并与193

如何诊断躁狂抑郁症?

  主要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程特点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比较相关的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标准而确定。典型病例诊断一般不困难。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诊断标准有ICD-10和DSM-IV。但任何一种诊断标准都难免有其局限性,而密切地临床观察,把握疾病横断面的主要症状及纵向病程的特点,进行科学的分析是临床诊断的

抑郁症的体外模型

抑郁等精神疾患的发生可能与过量GC对海马的选择性损伤有关,但机理不明,Heuser和Cosi等报道可能是由于高浓度GC导致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降低造成的,而抗抑郁剂不仅使GC受体上调,HPA轴反馈恢复正常,而且使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升高,达到治疗目的.PC12细胞株为大鼠嗜铬细胞克隆化细胞株,分化的PC

用益生菌治疗抑郁症

  早在20世纪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神经学家迈克·格尔松教授就提出由肠管、肠道神经系统和肠道微生物形成了人体的第二大脑——肠脑。目前,逐渐增多的科学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会通过肠—脑轴影响人们的情绪与行为。   近年来,抑郁症在各国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在世界十大医疗疾病负担中排名第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

近50万个体进行遗传分析新发现939个与人类智力相关基因

  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24日在线发表了两项人类遗传学重要研究成果:欧洲科学家团队分别对超过25万个体和50万个体进行遗传分析,鉴定出了与智力和神经质相关的上百个全新遗传位点。这一结果大大拓宽了人类对于认知功能的理解。图片来源于网络  智力的遗传是十分复杂的,科学家此前认为,或许没有哪一个基因能

新发现939个与人类智力相关基因

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24日在线发表了两项人类遗传学重要研究成果:欧洲科学家团队分别对超过25万个体和50万个体进行遗传分析,鉴定出了与智力和神经质相关的上百个全新遗传位点。这一结果大大拓宽了人类对于认知功能的理解。 智力的遗传是十分复杂的,科学家此前认为,或许没有哪一个基因能产生巨大的

抑郁症动物模型介绍

抑郁症是一个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疾病,症状通常会复发且趋于慢性,甚至妨碍个人日常生活。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断增加,抑郁症已成为现代社会极为常见的心理疾病,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导致人类死亡和残疾的第2大疾病. 行为绝望模型:利用动物不能逃逸出恶劣环境,以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