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介绍

约10%的患者在接受治疗以前死亡。30天内病死率约为25%或更高。再出血的死亡率约为50%,2周内再出血率为20%~25%,6个月后的年复发率为2%~4%。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是发病后的时间间隔及意识水平,死亡和并发症多发生在病后2周内,6个月时的病死率在昏迷患者中为71%,在清醒患者中为11%。其他因素,如年老的患者较年轻患者预后差;动脉瘤性SAH较非动脉瘤性SAH预后差。......阅读全文

关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介绍

  约10%的患者在接受治疗以前死亡。30天内病死率约为25%或更高。再出血的死亡率约为50%,2周内再出血率为20%~25%,6个月后的年复发率为2%~4%。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是发病后的时间间隔及意识水平,死亡和并发症多发生在病后2周内,6个月时的病死率在昏迷患者中为71%,在清醒患者中为11%

关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查介绍

  1.头颅CT  是诊断SAH的首选方法,CT平扫最常表现为基底池弥漫性高密度影。严重时血液可延伸到外侧裂,前后纵裂池,脑室系统或大脑凸面。根据CT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或提示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如位于颈内动脉段常是鞍上池不对称积血;大脑中动脉段多见外侧裂积血;前交通动脉段则是前间裂基底部积血;而出血在脚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疾病预后介绍

  约10%的患者在接受治疗以前死亡。30天内病死率约为25%或更高。再出血的病死率约为50%,2周内再出血率为20-25%,6个月后的年复发率为2-4%。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因素是发病后的时间间隔及意识水平,死亡和并发症多发生在病后2周内,6个月时的病死率在昏迷患者中是71%,在清醒患者中是11%。其

关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简介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多种病因引起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导致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或自发性SAH。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继发性SAH是脑实质内出血、脑室出血和硬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穿破脑组织和蛛网膜流

关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鉴别诊断介绍

  1.脑出血  深昏迷时与SAH不易鉴别,脑出血多见于高血压,伴有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和体征。原发性脑室出血与重症SAH临床难以鉴别,小脑出血、尾状核头出血等因无明显肢体瘫痪易于SAH混淆,仔细的神经功能检查、头颅CT和DSA检查可资鉴别。  2.颅内感染各种类型的脑膜炎  如结核性

关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分析

  动脉瘤可能由于动脉壁先天性肌层缺陷或后天获得性内弹力层变性或两者联合作用导致。动脉瘤的发生一定程度上有遗传倾向和家族聚集性。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一级亲属中,约4%患有动脉瘤。但颅内动脉瘤不完全是先天异常造成的,相当一部分是后天生活中发展而来的,随着年龄增长,动脉壁的弹性逐渐减弱,在血流冲击等因

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概述

  治疗的目的是防治再出血、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等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1.一般处理及对症处理  SAH患者应作为急诊收入医院密切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体征变化。保持气道通畅,维持呼吸、循环稳定。安静卧床,避免激动及用力,保持大便通畅,可对症应用镇静镇咳及抗癫痫类药物。注意液体出入量平衡

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简介

  依据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阳性及头颅CT相应改变可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如果CT检查未发现异常或没有条件进行CT检查时,可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腰穿CSF呈均匀一致血性、压力增高等特点作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诊断确定后应该进一步检查寻找病因,如脑血管造影等。

关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并发症介绍

  本病常见的并发症为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  (1)再出血是SAH的急性严重并发症,病死率约为50%左右。出血后24小时内再出血危险性最大,发病4周内再出血的风险均较高。病后14天内的累积再出血发生率为20%~25%,1个月为30%。6个月为40%,以后每年为2%~4%。临床表现为:在病情

简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机制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有多种:  ①颅内动脉瘤最常见,占50%~85%;  ②脑血管畸形主要是动静脉畸形(AVM),多见于青少年,占2%左右;  ③脑底异常血管网病(moyamoya病)约占1%;  ④其他夹层动脉瘤、血管炎、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结缔组织病、血液病、颅内肿瘤、凝血障碍性疾病、抗凝

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鉴别诊断介绍

  1、 脑出血 深昏迷时与SAH不易鉴别,脑出血多于高血压,伴有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和体征。原发性脑室出血与重症SAH临床难以鉴别,小脑出血、尾状核头出血等因无明显肢体瘫痪易于SAH混淆,仔细的神经功能检查、头颅CT和DSA检查可资鉴别。  2、颅内感染 各种类型的脑膜炎如结核性、真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基本介绍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常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中国发病率约为2.0/10万人年,亦有报道为每年6

概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

  1.性别、年龄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青壮年更常见,动脉瘤破裂所致者好发于30~60岁,女性多于男性。  2.起病情况  突然起病,以数秒钟或数分钟速度发生的头痛是最常见的起病方式。患者常能清楚地描述起病的时间和情景。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饮酒、性生活等均是常见的发病诱因。  3.

脑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患者预后差

我国徐州中心医院院长张培影教授进行的研究显示,脑出血患者发生破入蛛网膜下腔的发生率为7%,这些患者90天预后较差。 该研究结果发表于近期《卒中》杂志上。    张培影教授对此前在今年5月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INTERACT2(急性脑出血强化降压试验2)研究进行了分析。试图明确脑出血破入蛛网膜下

关于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简介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各种原因出血致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统称。临床上可分自发性与外伤性两类,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由各种原因引起软脑膜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或脑室出血、外伤造成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所谓

关于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检查介绍

  1.头部CT  诊断急性SAH准确,显示脑沟与脑池密度增高。  2.头部MRI  发病后一周内的急性SAH在MRI很难查出。  3.脑血管造影  是确定SAH病因必须的重要手段,对SAH病人应视为常规检查。  4.腰椎穿刺  对CT已确诊的SAH不再需要作腰穿检查;因为伴有颅内压增高的SAH,腰

关于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查项目介绍

  1.血液检查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可出现血液白细胞计数增高,以多核为主。病情重并持续数天后,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时提示有感染的可能。  2.腰穿检查  腰穿检查是确定蛛网膜下腔有否出血的最主要根据,所以应尽早进行腰穿检查。但是,病情较重、出现昏迷或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局灶体征者,腰穿检查容易导致

关于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止血及防治再出血介绍

  以5~11天为高峰,81%发生在1月内。颅内动脉瘤初次出血后的24小时内再出血率最高,约为4.1%,至第14天时累计为19%。临床表现为,在经治疗病情稳定好转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加重、原有局灶症状和体征重新出现等。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再出血,容易危及生命,所以止血治疗和再

关于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简介

  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突然破裂,使血液进入颅内或椎管内的蛛网膜下隙所引起的综合征。它并非是一种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其中70%~80%属于外科范畴,临床将蛛网膜下隙出血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类。

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是诊断SAH的首选方法,CT显示蛛网膜下腔内高密度影可以确诊SAH。根据CT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或提示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如位于颈内动脉段常是鞍上池不对称积血;大脑中动脉段多见外侧裂积血;前交通动脉段则是前间裂基底部积血;而出血在脚间池和环池,一般无动脉瘤。动态CT检查还有助于了解出血的

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脊液(CSF)检查

  通常CT检查已确诊者,腰穿不作为临床常规检查。如果出血量少或者起病时间较长,CT检查可无阳性发现,而临床可疑下腔出血需要行腰穿检查CSF。最好于发病12小时后进行腰椎穿刺,以便于穿刺误伤鉴别。均匀血性脑脊液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征性表现,且示新鲜出血,如CSF黄变或者发现吞噬红细胞、含铁血黄素或胆

如何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

  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和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者,无局灶性神经缺损体征,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应高度怀疑本病,结合CT证实脑池与蛛网膜下腔内有高密度征象可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如果CT检查未发现异常或没有条件进行CT检查时,可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腰穿CSF呈均匀一致血性、压力增高等特点作出蛛网膜下腔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治疗介绍

  1.治疗脑积水  1周内发生的急性或亚急性脑室扩大所致的脑积水,机制主要为脑室内积血,临床表现主要为剧烈的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等,复查头颅CT可以诊断。发生急性阻塞性脑积水者,应积极进行脑室穿刺引流和冲洗,清除凝血块,同时加强应用脱水剂。  2.病因治疗  脑血管造影发现病因者,应积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紧急处理方法介绍

  1、突然剧烈头痛、呕吐,应怀疑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应及时送医院就诊;  2、尽量让病人保持头高侧侧卧位,避免舌根后坠阻碍通气,及时清理口中呕吐物,以免误吸入气道;  3、尽量避免长途转送,选就近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治疗;  4、转送病人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并随时观察病情变化,随时采取必要措施: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脱水治疗介绍

  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引起颅内压升高及脑水肿,严重者出现脑疝,这是本病的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应积极地进行脱水降低颅内压治疗。  ①药物治疗主要应用甘露醇、呋塞米(速尿)、人血白蛋白等进行脱水。  ②手术治疗如药物脱水治疗效果不佳并有脑疝发生的可能,应行颞下减压术和脑室引流,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机制

  动脉瘤是动脉壁因局部病变(可因薄弱或结构破坏)而向外膨出,形成永久性的局限性扩张。动脉瘤的形成可能是由动脉壁先天性肌层缺陷或后天获得性内弹力层变性或两者联合作用导致。所以动脉瘤的发生一定程度上有遗传倾向和家族聚集性。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一级亲属中,约4%患有动脉瘤。但颅内动脉瘤不完全是先天异常

关于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病因分析

  常见的病因为颅内动脉瘤和脑(脊髓)血管畸形,约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70%,前者较后者多见。其他原因有动脉硬化、脑底异常血管网症(烟雾病)、颅内肿瘤卒中、血液病、动脉炎、脑炎、脑膜炎及抗凝治疗的并发症,但均属少见。

关于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般处理介绍

  患者要卧床休息4~6周,镇静、镇痛,避免用力和情绪刺激。避免用力大小便,防止剧烈咳嗽等。烦躁不安者适当应用止痛镇静药物,稳定血压,控制癫痫发作。去除疼痛等诱因后,如果平均动脉压>125mmHg或收缩压>180mmHg,可在血压监测下使用短效降压药物使血压下降,保持血压稳定,力求平衡卒中、高血压相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案选择经验分享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流直接流入或主要地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脑卒中。引起该疾病的病因较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颅内动脉瘤和颅内动静脉畸形破裂导致的出血,其次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和白血病等其他病变。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因其起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高

如何诊断脑蛛网膜下腔出血?

  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者,应考虑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如进行腰穿或脑CT扫描发现脑脊液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即可确诊。但是,在表现不典型时,容易漏诊或误诊。如在老年患者发病或出血量不多时,其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常不明显,此时主要靠脑CT扫描及腰穿检查发现才能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