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成效初显

4月23日,正在北京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所作的国务院关于生态补偿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在森林、草原、湿地、流域和水资源、矿产资源开发、海洋以及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领域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和初步成效。 初步形成生态补偿制度框架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生态补偿制度框架:建立了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补偿范围达18.7亿亩;建立了草原生态补偿制度,截至2012年年底,草原禁牧补助实施面积达12.3亿亩,享受草畜平衡奖励的草原面积达26亿亩;探索建立水资源和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进一步提高;形成了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制度,国家设立矿山地质环境专项资金;建立了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实施范围扩大到466个县(市、区)。 “据统计,中央财政安排的生......阅读全文

水生环境生态调查

项目背景按照《广东省江河湖库水生态环境调查评估工作方案》(粤环办函〔2021〕 69 号)要求,中科检测可开展主要河流水生态监测工作,包括全市主要河流(包括主要一级支流)水生态监测。江河湖库水生态环境调查工作着眼于对重点流域的生态环境管理需要,全面客观地反映城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探索建立地表水生态质量

生态环境部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土壤环境 词汇》

  5月1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土壤环境 词汇》,该标准自2022年8月1日起实施。关于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土壤环境 词汇》的公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规范土壤环境相关词汇的定义和使用,现批准《土壤环境 词汇》为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并

生态环境部: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部今天(2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过去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生态环境领域8项约束性指标顺利完成,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十四五”起步之年良好开局。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率为87.5%,同比

生态环境部: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部今天(2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过去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生态环境领域8项约束性指标顺利完成,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十四五”起步之年良好开局。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率为87.5%,同比

环评如何守住生态环境底线?生态环境部详解

  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环评工作如何在保障重大工程顺利开展的同时守住生态环境底线?面对新污染物治理等新要求,环评将如何发力?生态环境部2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环评相关热点问题。  加快重大项目环评审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开工项目13.4万个,比去年同期增

生态环境部:全国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329.shtm 生态环境部今天(22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碧水保卫战向纵深推进,全国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在长江、黄河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方面,生态环境部积极推

生态环境部公布生态环境执法6个典型案例

据生态环境部官方微博消息,2022年,各地生态环境部门会同公安、检察机关,扎实开展深入打击危险废物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重拳打击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行为。截至2022年10月,全国共查处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案件269起,合计罚款2000余万元,专项行动取得明显

生态环境部:全国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部今天(22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碧水保卫战向纵深推进,全国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长江、黄河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方面,生态环境部积极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开展水生态考核试点监测,长江、渤海排污口溯源任务完成九成以上,推动解决2万多个污水直排、乱排问题。完成

生态环境部发布5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提高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水平,规范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遥感调查工作,生态环境部现批准《入河(海)排污口三级排查技术指南》、《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 无人机遥感航测技术规范》、《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 无人机遥感解译技术规范》、

生态环境领域水环境专场举办

 报告嘉宾 北京环境科学学会供图 12月20日,2022年首都前沿学术成果系列报告会——生态环境领域水环境专场在线上举办。报告会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环境科学学会、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北京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