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肺军团菌与孢子菌的区别

种类、形态、治疗方法不同。根据查询百度百科显示,嗜肺军团菌与孢子菌的区别如下:1.种类不同:嗜肺军团菌是细菌;孢子菌是真菌。2.形态不同:嗜肺军团菌有鞭毛,革兰氏阴性,属于多形态性的短小球杆菌;孢子菌属于真菌,通常为真核细胞,有核膜和核仁的细胞器。3.治疗方法不同:嗜肺军团菌感染可使用红霉素、氯霉素等治疗;孢子菌感染可使用酮康唑、伊曲康唑等治疗。......阅读全文

孢子丝菌病的概述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所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附近淋巴管的慢性感染,偶可播散致全身,引起系统损害。本病在中国散在发病,但多见于东北及长江以南沿海地区。孢子丝菌寄生于植物、土壤中,皮肤外伤可感染此病。真菌镜检不易找到病原体,需作真菌培养,取脓液、组织块作真菌培养,鉴定菌种即可确诊。常见的孢子

孢子丝菌病临床特点

  一、病因:多有外伤史。  二、好发部位:四肢和头面部等暴露部位。  三、皮疹特点:皮下结节或暗红色浸润性斑块,表面可呈轻度疣状增生,挤压有少许分泌物,逐渐扩大与皮肤粘连,并沿淋巴管蔓延。  四、自觉症状:轻微。  五、分型:淋巴管型、固定型、播散型。

如何诊断肺孢子菌肺炎?

  高危人群(HIV感染人群、尤其是外周血CD4+细胞

狗狗为什么会得孢子菌

1、狗狗免疫系统较弱造成感染狗狗的免疫系统不如人类发达,容易受到各种病菌的侵袭。当狗狗接触到含有孢子菌的土壤、泥土、淤泥等,孢子菌很容易侵入到狗狗的身体内部,导致狗狗感染孢子菌。孢子菌感染在狗狗身体内更容易发展成为真菌感染,比如曲霉菌病、芽生菌病等常见的狗狗疾病。为了减少感染,狗狗需要保持身体的健康

嗜肺军团菌与孢子菌的区别

种类、形态、治疗方法不同。根据查询百度百科显示,嗜肺军团菌与孢子菌的区别如下:1.种类不同:嗜肺军团菌是细菌;孢子菌是真菌。2.形态不同:嗜肺军团菌有鞭毛,革兰氏阴性,属于多形态性的短小球杆菌;孢子菌属于真菌,通常为真核细胞,有核膜和核仁的细胞器。3.治疗方法不同:嗜肺军团菌感染可使用红霉素、氯霉素

孢子丝菌凝集试验的概述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所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附近淋巴管的慢性感染,偶可播散致全身,引起系统损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从婴幼儿到老人,无性别差异。地理分布以温热带多见。职业特点以农民或在阴暗潮湿环境中工作及园林工作者为多。

副球孢子菌病的概述

   副球孢子菌病(Paracoccidioidomycosis)又名南美(巴西)芽生菌病或副球孢子肉芽肿,是由巴西副球孢子菌引起健康搜索的一种好侵犯黏膜、皮肤肺和淋巴系统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 流行病学: 本病流行于拉丁美洲特别是巴西健康搜索其次是阿根廷、秘鲁和委内瑞拉等。患者多为农民,年龄多

副球孢子菌病的病因

  病原体和感染途径:   为双相真菌,真菌学分类为有丝孢菌,为自然界腐生菌。可能经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皮肤黏膜损伤处进入人体引起感染。实验室工作者可通过皮肤接种感染,但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   易感人群和发展:   本病多发生在中年人,男多于女。皮肤及黏膜损伤是本病的诱发因素。当身体抵抗力减弱而又

副球孢子菌病的概述

   副球孢子菌病(Paracoccidioidomycosis)又名南美(巴西)芽生菌病或副球孢子肉芽肿,是由巴西副球孢子菌引起健康搜索的一种好侵犯黏膜、皮肤肺和淋巴系统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 流行病学: 本病流行于拉丁美洲特别是巴西健康搜索其次是阿根廷、秘鲁和委内瑞拉等。患者多为农民,年龄多

关于肺孢子菌肺炎的简介

  肺孢子菌在分类学上长期以来被划归原虫,被称为卡氏肺孢子虫。2001年的国际会议上一致同意重新修改命名,以肺孢子菌代替卡氏肺孢子虫。临床上两类易感人群需要引起重视,包括HIV感染人群、尤其是外周血CD4+细胞

副球孢子菌病的病因

  病原体和感染途径:   为双相真菌,真菌学分类为有丝孢菌,为自然界腐生菌。可能经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皮肤黏膜损伤处进入人体引起感染。实验室工作者可通过皮肤接种感染,但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   易感人群和发展:   本病多发生在中年人,男多于女。皮肤及黏膜损伤是本病的诱发因素。当身体抵抗力减弱而又

关于球孢子菌病的检查

  1.实验室检查  真菌直接镜检可见内有孢子的孢子囊。室温下真菌培养可见菌丝关节孢子。  2.血清学检查  (1)IgM(免疫球蛋白M) 本病的诊断指标为,急性感染患者大多数可在感染前4周内被检测出特异性的IgM,在2个月时消失,提示患者已经发生播散性感染。  (2)IgG(免疫球蛋白G) IgG

诊断孢子丝菌病的简介

  依据本病临床表现,结合真菌检查、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一般不难。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及皮下组织的化脓性及肉芽肿性炎症,很难看到微生物,当存在大量病原体时,可通过PAS染色看到。但应与疣状皮肤结核、着色真菌病、芽生菌病及炭疽病等鉴别。

酵母菌随即孢子分析实验

实验材料 酵母菌试剂、试剂盒 2-疏基乙醇乙醇酵母裂解液仪器、耗材 超声发生器探头离心机实验步骤 1.  制备可供剖分四分体用的细胞。如果孢子在平板上形成,可用牙签挑起孢子放入装有5 ml 水的50 ml 烧瓶中;如果孢子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可将1 ml 培养液加入5 ml 水中。然后加入0

治疗孢子丝菌病的简介

  全身治疗为主,单纯局部治疗无明显效果。  1.全身治疗  (1)伊曲康唑 治疗皮肤淋巴管型和固定型孢子丝菌病效果好,疗程3~6个月。  (2)碘化钾 无抑制真菌作用,可能通过影响患者的免疫反应而发挥作用。治疗有效,但要注意胃肠不适及对甲状腺抑制等副作用。  (2)两性霉素B 用于严重的及播散型孢

简述糠秕孢子菌的诊断要点

  1.症状体征  (1)皮损为孤立散在的红色圆顶毛囊性丘疹或脓包,常发生在皮脂溢出的部位,如胸背、颈、肩部。严重者有脓头形成,内含病原菌,病程慢。  (2)自觉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常伴有花斑癣、痤疮、脂溢性皮炎等。  2.辅助检查  可做组织病理检查 [1] 。

副球孢子菌病有哪些

  副球孢子菌病主要是由巴西副球孢子菌引起来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是由于病原菌经过皮肤、口腔,甚至于黏膜损伤进入人体,最终诱发了人体的疾病。主要的表现有以下:  1.慢性肺副球孢子菌。病肺是主要的,感染部位会出现咳嗽、咳痰,甚至于消瘦。  2.皮肤黏膜附球孢子菌病。主要侵犯黏膜和口腔,出现口腔、齿龈、

酵母菌随即孢子分析实验

将减数分裂产物从子囊中释放出来,通过超声破裂,直接铺在琼脂平板上,孢子菌落可以通过影印平板法来筛选目的基因型。实验材料酵母菌试剂、试剂盒2-疏基乙醇乙醇酵母裂解液仪器、耗材超声发生器探头离心机实验步骤1.  制备可供剖分四分体用的细胞。如果孢子在平板上形成,可用牙签挑起孢子放入装有5 ml 水的50

关于糠秕孢子菌的基本介绍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是由圆形糠秕孢子菌或/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所引起的毛囊炎性病变。发病多在30岁左右,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背、胸、颈、面及肩等处。皮疹多为毛囊性炎症丘疹,直径2-4毫米,间有脓疱,散在分布,且对称。自觉不同程度的瘙痒,常伴灼热或刺痛感。  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是由糠秕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

铁锈色孢子菌是什么病

铁锈色孢子菌是真菌病。这类真菌引起一系列作物疾病,这些疾病被称为铁锈病,因为感染后植物叶片上产生的黄褐色孢子类似铁锈的颜色,所以叫铁锈色包孢子菌。孢子菌(Sporefungi),也称真菌(Fungi),是一类独立的生物界,与细菌、植物、动物等不同。它们由许多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真核生物组成,包括了许多不

副球孢子菌病的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真菌学检查亦可结合组织病理发现特征性病原菌可确定诊断健康搜索 鉴别诊断: 皮肤黏膜淋巴管炎型应与皮肤结核肿瘤皮肤利什曼病鉴别;播散型应与结核病、肿瘤等鉴别。另外还应与其他深部真菌病如皮炎芽生菌病、球孢子菌病和组织胞浆菌病等鉴别。 治疗: 本病较顽固难治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局限的

副球孢子菌病的发病机制

   原发性肺部感染多由吸入孢子引起。大部分患者无症状或亚临床症状,可自愈。少部分出现乏力、发热、咳嗽、痰中带血丝、胸痛和呼吸困难。病原菌直接感染或经淋巴、血行播散。皮损为小肉芽肿或溃疡愈后遗留瘢痕,造成畸形。原发感染经血行播散至肝、脾、小肠以及泌尿生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脏器,引起肉芽

副球孢子菌病的检查化验

  1、直接镜检 取溃疡处渗出液、脓液、穿刺液等标本作氢氧化钾 涂片,可见圆形、厚壁10~60μm直径的芽生孢子,芽孢可以单生或多生、典型者为多生,芽孢小者1~ 2μm直径,大者10μm或更大。标本中发现形成特征性多芽体的大型(常>15μm)酵母菌。   2、真菌培养 在葡萄糖蛋白胨琼脂上25℃,呈

副球孢子菌病的发病机制

  原发性肺部感染多由吸入孢子引起。大部分患者无症状或亚临床症状,可自愈。少部分出现乏力、发热、咳嗽、痰中带血丝、胸痛和呼吸困难。病原菌直接感染或经淋巴、血行播散。皮损为小肉芽肿或溃疡愈后遗留瘢痕,造成畸形。原发感染经血行播散至肝、脾、小肠以及泌尿生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脏器,引起肉芽肿

关于类球孢子菌病的简介

  类球孢子菌病系由副球孢子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好侵犯黏膜、皮肤、肺和淋巴系统。类球孢子菌病为流行病,本病手工业者发病较多,发病地区有从农村转向城市的倾向。在南美除智利及圭亚那外,各国都有报道。中国迄今未见报道本病的感染来源还不清楚。

诊断类球孢子菌病的简介

  1.本病为地方真菌病,病人常有流行区的居留史。  2.肺部感染者,伴有经久不愈的皮肤溃疡和淋巴结肿大,或多系统受累时需考虑本病的可能。  3.皮肤副球孢子菌病的诊断比较容易,主要是找到病原菌。  实验室检查:  1.直接镜检 痰、分泌物或黏膜刮取物,镜下可见芽生厚壁孢子。  2.真菌培养 阳性。

关于肺孢子丝菌病的简介

  肺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肺部慢性真菌病,是常见的深部真菌病之一。  申克孢子丝菌属于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丝孢菌目,丛梗孢科,孢子丝菌属,为双相型真菌,在组织内为酵母型,温室培养为菌丝型。

治疗类球孢子菌病的概述

  1.磺胺药 自1940 年始,磺胺药便用于治疗副球孢子菌病。早期报道显示60%以上的病人治疗成功。磺胺嘧啶的用法为每6 小时给药1 次,成人每天的总量为3~5g,儿童0.2g/kg。也可选磺胺甲氧嗪(长效磺胺)每12 小时1 次,成人每天总量为1g。治疗应至少持续3 年,过早中止治疗可致治疗失败

副球孢子菌病的检查化验

   1、直接镜检 取溃疡处渗出液、脓液、穿刺液等标本作氢氧化钾 涂片,可见圆形、厚壁10~60μm直径的芽生孢子,芽孢可以单生或多生、典型者为多生,芽孢小者1~ 2μm直径,大者10μm或更大。标本中发现形成特征性多芽体的大型(常>15μm)酵母菌。   2、真菌培养 在葡萄糖蛋白胨琼脂上25℃,

副球孢子菌病的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真菌学检查亦可结合组织病理发现特征性病原菌可确定诊断健康搜索 鉴别诊断: 皮肤黏膜淋巴管炎型应与皮肤结核肿瘤皮肤利什曼病鉴别;播散型应与结核病、肿瘤等鉴别。另外还应与其他深部真菌病如皮炎芽生菌病、球孢子菌病和组织胞浆菌病等鉴别。 治疗: 本病较顽固难治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