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我国科学家在几种小型哺乳动物物种中发现病毒跨物种传播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复旦大学、龙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探究了毛茸茸的小型病毒载体如何影响病毒的传播和进化。他们报告了669种病毒的鉴定结果,其中包括534种新型病毒,大大扩展了人们对哺乳动物病毒组(mammalian virome)---包括以前未知的冠状病毒和正腮腺炎病毒(orthorubulavirus)---的了解。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3年10月12日的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Host traits shape virome composition and virus transmission in wild small mammals”。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作者利用宏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来自中国四个栖息地的2443只野生蝙蝠、啮齿动物和鼩鼱的内脏器官和粪便样本进行了测序。几乎所有被研究的动物体内都发现了病毒。 这些作者发现了与已知人类......阅读全文

Cell:我国科学家在几种小型哺乳动物物种中发现病毒跨物种传播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复旦大学、龙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探究了毛茸茸的小型病毒载体如何影响病毒的传播和进化。他们报告了669种病毒的鉴定结果,其中包括534种新型病毒,大大扩展了人们对哺乳动物病毒组(mammalian vir

复旦大学最新Cell

  蝙蝠、啮齿动物和鼩鼱是人类传染病最重要的动物来源。然而,病毒在它们之间的进化和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仍未被探索。  2023年9月20日,复旦大学张永振团队在Cell 在线发表题为“Host traits shape virome composition and virus transmission

“中东冠状病毒”跨物种传播途径获揭示

  近日,中美科学家合作在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MERS)病毒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首次发现该病毒从蝙蝠传染到人类的途径,相关成果发表于8月11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科学家已经知道MERS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两个步骤:首先吸附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DPP4,然后进入人体细胞

科学家发现跨科重组的新型蝙蝠冠状病毒

  目前,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感染人类多种的冠状病毒可能均来源于蝙蝠。蝙蝠冠状病毒的多样性比其他动物冠状病毒更高。近日,通过泛冠状病毒和深度测序技术,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实验室与云南省疾控中心和华大基因合作,从云南西双版纳采集棕果蝠的直肠拭子样本中鉴定出一种新型蝙蝠冠状病毒,将其命名为果蝠冠状病毒

野生小型哺乳动物病毒组组成和病毒播散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2130002、31930001、32041004、U22A20526)等资助下,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永振教授团队在野生小型哺乳动物中的病毒多样性、进化、生态及其播散规律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宿主特征决定野生小型哺乳

泡沫病毒在物种进化过程中的多重感染和跨物种传播

  近期,《病毒学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崔杰课题组题为Multiple infiltration and cross-species transmission of foamy viruses across Paleozoic to

泡沫病毒在物种进化过程中的多重感染和跨物种传播

  近期,《病毒学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崔杰课题组题为Multiple infiltration and cross-species transmission of foamy viruses across Paleozoic to

科学家在蝙蝠中发现跨科重组的新型冠状病毒

  分别于2002年和2012年暴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在公共卫生领域中造成的重大影响,激起了广大研究者密切关注冠状病毒的生物多样性、基因组学及跨物种传播的可能性,尤其是来源于蝙蝠(第二大哺乳动物群体)的冠状病毒。目前,大量的研

3分钟了解蝙蝠冠状病毒及其跨种感染研究详情

  武汉肺炎疫情失控,外界广泛质疑病毒是否来自某所,日前有学者网友实名指证某所研究员石正丽,揭露医学实验室管理混乱或是病毒泄露原因。  “武小华博士”公开叫阵石正丽  日前,有名为“武小华博士”的微信网友实名指证,武汉肺炎与石正丽实验室的病毒泄露有关。此事在微信群流传甚广。目前“武小华博士”身份未明

跨物种“催生”!这是什么原理?

蚂蚁和蚜虫是自然界的一对经典“CP”:蚂蚁为柔弱的蚜虫提供保护,蚜虫则报以甜美的蜜露。而为了获取更多蜜露,蚂蚁甚至能“催”蚜虫生育更多后代。在看似“语言”不通的两种生物之间,“催生”是怎么做到的呢? 近日,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立教授团队联合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瑞士纽沙泰尔大学等国内

Science:mRNA,跨物种的沟通语言

  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潜在的新的植物沟通形式,其使得它们彼此之间共享了惊人数量的遗传信息。  由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农业和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病理学、生理学及杂草科学教授Jim Westwood获得的这一研究发现,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科学领域的大门,从分子水平上来探索植物彼此的沟通机制。它还为科

JBC:朊蛋白跨物种传播之谜

  朊蛋白病是一种可传染的致命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脑海绵状变性,因此又称为海绵状脑病。近日,Alberta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新发现,将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这种疾病适应宿主并在不同物种间传播的机制。   变异朊蛋白在脑组织中沉积会引发朊蛋白病。正常朊蛋白PrPC是α螺旋结构的水溶性蛋白,而变

《自然》:气候变化正创造传染病传播的危险时代

地处赤道附近的东南亚国家新加坡近日表示,由于登革热疫情提早发生且规模远超往年,该国正面临疫情暴发的“紧急情况”。 截至6月1日——在往年新加坡登革热高峰期开始前,今年记录的病例已经超过11000例——远远超过新加坡去年全年报告的5258例。

研究揭示蝙蝠为何那么“毒”

和其他种类蝙蝠一样,埃及果蝠总是成群出现,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何它们是埃博拉病毒和一些其他病毒的宿主。图片来源:OCEAN/CORBIS   主要问题是,蝙蝠栖息地正在被破坏,它们越来越多地被迫生活在接近人类住所的树上。   近日关于中东一种致命新病毒起源于蝙蝠的研究引发了人们

高福院士研究组EMBO解析禽流感病毒跨物种传播机制

  在台湾发现了全球首例人类感染H6N1亚型禽流感病例。从患者体内所分离的病毒基因序列显示,此病毒为一典型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与台湾本土家禽中的H6N1病毒株非常接近,其跨物种传播的分子机制成为世界科学家所关注的焦点,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高福课题组在此方面的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

Nature:癌症具有跨物种传染性?

  海洋是不计其数的多样性的海洋生物物种的家园。一项新的研究提示着这种让海洋生物繁荣生长并保护它们的水域可能也促进某些癌症在物种内和跨物种传播。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6月22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Widespread transmission of independent c

Nature:癌症具有跨物种传染性?

   海洋是不计其数的多样性的海洋生物物种的家园。一项新的研究提示着这种让海洋生物繁荣生长并保护它们的水域可能也促进某些癌症在物种内和跨物种传播。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6月22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Widespread transmission of independent

石正丽研究员曾做过蝙蝠冠状病毒及其跨种感染研究报告

  2018年11月14日,第二期求真讲坛在树华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研究员应邀做了题为《蝙蝠冠状病毒及其跨种感染研究》的主题演讲,来自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药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系统院的教师、博士后及研究生近60人参加了此次讲坛,讲坛由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冯雁主持。  石正

我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抗癌蝙蝠

  1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近期在众多的蝙蝠中,发现一种抗癌蝙蝠。这不仅为蝙蝠物种有癌症抗性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还为揭示哺乳动物癌症抗性的自然机制提供了启示。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著名国际期刊《自然·通讯》。  蝙蝠是哺乳动物中适应性演化最成功的类群之一。目前,全球共发现蝙蝠1

《JV》蝙蝠细胞不会感染SARSCoV2的原因

根据发表在《Journal of Vir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蝙蝠细胞有特定的分子屏障来应对SARS-CoV-2的复制病毒学杂志美国微生物学会的出版物——包括巴塞罗那大学生物学院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所(IRBio)讲师、生态流行病学研究专家Jordi Serra-Cobo的参与。这项研究是在欧洲

癌症治疗又见曙光-科学家发现蝙蝠不得癌症的秘密

哺乳动物表现出不同的癌症发病率,长寿物种通常表现出更大的抵抗力。尽管蝙蝠因其长寿而被认为对癌症具有抵抗力,但这尚未得到系统的检查。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刘振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cancer resist

8月6日《科学》杂志精选

蝙蝠因为白鼻综合征而面临地区性灭绝  据Winifred F. Frick及其同事披露,Little Brown Myotis(一种鼠耳蝠)曾经是北美最常见的蝙蝠品种,但它现在可能会在未来的16至20年左右在美国的东北地区灭绝。白鼻综合征是在纽约州被人第一次发现的,它正在整个北美以东

为什么不能把蝙蝠全部消灭?蝙蝠很重要

  蝙蝠是极为有益的动物,为全世界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提供宝贵的服务。然而,它们也是最容易被误解的动物之一。除了在中国蝙蝠一直被认为象征吉祥和幸福,世界很多地区的传统中它被认为是邪恶和恐惧的。  最近充斥着关于蝙蝠的诸多负面报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了解下蝙蝠。  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的通称,翼手

武汉病毒所蝙蝠飞行和免疫适应进化基因组学研究获进展

  近期,由5个国家9个实验室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解析了2种蝙蝠的全基因组序列。这2种蝙蝠分别来自澳大利亚的大蝙蝠狐蝠(Pteropus.alecto)和中国的小蝙蝠大卫鼠耳蝠(Myotis.davidii)。分析结果提供了蝙蝠飞行、免疫系统及其它独特生物学特性的适应性进化的生物信息学

病毒所蝙蝠飞行和免疫适应进化基因组学获进展

  近期,由5个国家9个实验室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解析了2种蝙蝠的全基因组序列。这2种蝙蝠分别来自澳大利亚的大蝙蝠狐蝠(Pteropus.alecto)和中国的小蝙蝠大卫鼠耳蝠(Myotis.davidii)。分析结果提供了蝙蝠飞行、免疫系统及其它独特生物学特性的适应性进化的生物信息学证据。相关成果发

武汉病毒所在蝙蝠飞行和免疫适应进化基因组学研究获进展

  近期,由5个国家9个实验室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解析了2种蝙蝠的全基因组序列。这2种蝙蝠分别来自澳大利亚的大蝙蝠狐蝠(Pteropus.alecto)和中国的小蝙蝠大卫鼠耳蝠(Myotis.davidii)。分析结果提供了蝙蝠飞行、免疫系统及其它独特生物学特性的适应性进化的生物信息学证据。相关成果发

胞外RNA实现跨物种转移exRNA(一)

人类仍然被笼罩在新冠肺炎的阴影之下,没有人能够告诉我们将口罩脱下的明确日子,难以呼吸的困境,让我们对生命和非生命形式的物质进行探索的视野逐渐扩大,新冠疫苗的研发在病毒变异的追赶下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而旧药使用和新药研发也并不轻松,中草药(其中包含有效的miRNA成分)的重要性在此次疫情爆发的过程中逐渐

胞外RNA实现跨物种转移exRNA(二)

02 胞外miRNA进入外泌体的方式对miRNA进行包装并非是随机发生的,而是特定类型的miRNA可能会被优先分配到微泡中。有研究发现,血液细胞和单核淋巴瘤细胞THP1能够主动地、选择性地将miRNA包装到微泡中,响应各种不同的刺激将其分泌到机体循环中。神经酰胺依赖性分泌机制可以诱导核内体转移至胞外

蝙蝠身上发现新型冠状病毒

  美国和乌干达研究人员4月4日说,他们在乌干达蝙蝠身上找到了与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类似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为此类病毒源自蝙蝠的观点提供进一步支持。但科学家强调,与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不同,这种新病毒可能不容易传播至人身上。  研究人员当天在美国《微生物学》网络杂志上报告说,这种新型冠状病毒被命名为PD

蝙蝠作为病毒自然宿主的秘密!

  Nature丨王林发等讨论蝙蝠作为病毒自然宿主的秘密——宿主防御与耐受平衡  近几十年出现的亨德拉、尼帕、马尔堡和埃博拉病毒、以及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道综合征(MERS)、以及当前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几乎都与蝙蝠有关,蝙蝠寿命长,肿瘤发生率低,且具有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