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科技系统“三强化”助力粮食生产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聚焦县区产业发展需求,从涉农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专合社选派70名市级科技特派员,统筹40名省“三区”科技人才,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开展粮食生产相关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科技服务300余次。 强化科技平台服务。充分发挥“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广元平台作用,按产业类别征集专家并更新平台专家库,入库专家1975名、信息员9880名,今年以来,平台共推送粮食相关领域技术需求10219条,解答技术需求9908条。 强化科技宣传力度。围绕粮食生产科技创新,以“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科技活动周、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等活动为契机,通过设立科技咨询台、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深入社区、农村开展粮食生产宣传70余次。......阅读全文

朱英国院士:粮食生产应居安思危

朱英国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鄂州实验基地时表示,我国的粮食安全要靠自己。   该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我国粮食安全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我们还要看到危机,要有危机感。   当前,我国的粮食生产已经实现了连续增

粮食生产风险防御体系亟待建立

  受国家政策的利好影响,近年来流转土地从事粮食生产的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由于粮食收购有国家最低收购价的政策支持,“种粮只赚不亏”成为很多种粮者的共识。然而一旦遇突发恶劣天气,对粮食质量有所影响就会降低效益,甚至挫伤种粮者的积极性。这势必对种粮者的农业科技水平、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防控市场风险的水

秸秆还田兼顾粮食生产与生态保护

   黑土以其高有机质含量、疏松、通气、透水性好等优点,成为自然界肥沃的优质土壤资源,也是高产玉米生产带。今天,东北黑土带已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北大仓”,但黑土在经历多年开垦后也面临着黑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板结等土地退化问题。  自然界的土壤都或多或少含有有机质。东北地区冬来早,春来晚,无

面对极端天气,粮食生产形势将如何发展?

今年入汛以来,中国遭遇了持续暴雨和极端高温天气,气候变化带来的灾害事件日益频繁,对中国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中国农业农村部20日对此进行了解答。在当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发布会上,中国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刘莉华表示,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显著的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在发生着改变。比如,中国降

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创纪录的“十一连增”

   2014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创纪录的“十一连增”,总产达到12142亿斤,比上年增加103.2亿斤。粮食连续11年增长,是令人欣慰的,但今后的粮食生产如何保持增长势头?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下,如何依靠科技力量改造中低产田?在确保“第一粮仓”三大平原区粮食生产稳步增长的前提下,如何全面规划,保障

国家统计局:2020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李锁强表示,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克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系统影响项目启动

  中国农业科学院9月7日宣布启动“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系统的影响机理与适应机制研究”项目。科学家们将重点研究解决气候变化背景下水分、热量等资源要素时空变化对粮食生产系统的影响机理和适应机制,以及病虫害和旱灾等灾变过程、致灾成灾机理及适应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  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唐华俊

粮食生产区如何使用小麦容重器提升粮食质量

  一是提升耕地质量。守好117万亩耕地保护红线,投资6000万元建成现代农业核心科技示范园5万亩、优质粮油基地20万亩,投资1.6亿元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宅基地复垦项目41个,新增耕地1.5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81万亩、基本口粮田5200亩。  二是增加粮食产量。粮食播种面积151.24万亩,年

国家统计局:2020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李锁强表示,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克

粮食生产地方性综合标准首次通过专家评审

  新来自农业部、国家标准委等部门的专家17日对山东省齐河县制定的两项小麦、玉米生产地方性综合标准进行了评审。专家认为,两项地方性综合标准的制定在全国尚属首创,值得各地研究借鉴。   据了解,两项标准分别为《小麦、玉米生产社会化服务标准综合体县市规范》和《小麦、玉米质量安全生产标准综合体县市规范》。

研究称人造温室气体近三成来自粮食生产

  据《联合早报》11月14日报道,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周三发布报告称,粮食生产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人造温室气体的29%。   该组织对开荒、肥料生产和农产品运输等整个粮食制造系统进行研究后认为,人们须做出更多的努力,来削减粮食生产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这份名为《气候变化与粮食系

四川广元科技系统“三强化”助力粮食生产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聚焦县区产业发展需求,从涉农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专合社选派70名市级科技特派员,统筹40名省“三区”科技人才,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开展粮食生产相关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科技服务300余次。  强化科技平台服务。充分发挥“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广元平台作用,按产业类别征集专家并更新

土壤墒情与旱情管理系统在我国粮食生产上的作用

干旱缺水是我国粮食生产遇到最大的问题。农田水情、土壤墒情作为农业生产管理对策中最重要的农情信息之一,对农业生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是指导农田灌溉,根据土壤含水量亏缺情况,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量,以避免过量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二是指导农业抗旱减灾,根据农田土壤干旱和作物缺水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技

陈锡文:旱情对粮食生产影响不大-粮价会保持稳定

   “我想讲这样三句话:第一句,一段时间以来的旱情对中国粮食生产一定会有影响;第二句,这种影响不是太大;第三句,经过努力,当然我们也希望气候能好转。”今日上午,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在谈及旱情对粮食生产影响时作出上述表述。  陈锡

科技部立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消息,5月21日,科技部“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年项目立项工作会议”上,经过两轮专家评审和科技部审核批准,以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为依托、研究员为首席科学家的“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系统的影响机理与适应机制研究”项目获准立项。  这是全球变化研究国家

欧洲环境局:利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并不能造福环境

  欧洲环境局在周三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利用粮食制作的生物燃料并没有起到改善环境的作用。报告中还提到,原料作物的来源在很大程度决定了这些生源燃料环境效益的高低。   当农业残留物或浪费的粮食成为原料时,无论是在温室气体的排放方面还是在影响生态系统方面,生物能源的效率都会明显高于石油燃料。但欧洲环

农业部:加快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把粮产任务落到地块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7日10时45分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副部长张桃林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第一财经记者:我的问题和粮食总产量有关。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去年我国粮食产量出现了首次回落

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后更需防止大滑坡-不能盲目乐观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今天开幕的2014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上表示,在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的大背景下,我们在粮食问题上不能忘记历史盲目乐观,不能今天温饱无虑就忘了昨天饿肚子,不能粮食连年增产就看不到今后保证粮食安全的难度和压力,“粮食十连增后更需防止出现大的滑坡”。  陈晓华介绍,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粮

国务院部署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经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部署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划定和建设工作。   《意见》提出,建立“两区”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要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统计局刊文谈中国粮食生产: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国家统计局网站今日刊登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高级统计师黄秉信署名文章,谈我国的粮食生产情况。黄秉信称,中国粮食生产基本面良好,2013年以来,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超过12000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2017年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了470公斤,中国人吃不饱饭的问题彻底成为历史,我国粮食安全保

河南省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农情遥感监测系统项目通过验收

  近日,由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合作的河南省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河南省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农情遥感监测系统”通过了由河南省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组织的验收。  项目组向验收会议作了项目工作总结报告,全面介绍了项目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考

中国拟规定主要粮食品种不得擅用转基因技术

  国务院法制办2月21日在其官方网站全文公布《粮食法(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意见稿规定,转基因粮食种子的科研、试验、生产、销售、进出口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   意见稿提出,国家加强对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统筹规划,建设稳定的商品

国务院:主要粮食品种不得擅用转基因技术

  国务院法制办21日在其官方网站全文公布《粮食法(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意见稿规定,转基因粮食种子的科研、试验、生产、销售、进出口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   意见稿提出,国家加强对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统筹规划,建设稳定的商品粮生

河南农业大学“红包”和小轿车重奖科技功臣

  河南农业大学两个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团队和12名在服务粮食生产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3月11日接到了学校奖励的“红包”和一辆价值20多万元的小轿车。   其中,该校尹钧教授主持的“河南小麦夏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团队和范国强教授主持的“泡桐丛枝病发生机理及防治研究”项目团

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正值秋粮收获季,不少粮食大省因地制宜、科学实施,抢抓时机收割,确保完成保秋粮夺丰收重要任务。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应收尽收、颗粒归仓,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  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而要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就需要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党的十八大以来,

减肥增效:绿色农业“加减法”

专家在观摩有机无机配合示范田,对实施效果进行讨论。 小满已过,小麦渐黄,收割在即。5月24日至26日,在河南封丘县,中科院STS(科技服务网络计划)区域重点项目“河南粮食生产减肥增效示范”接受了第三方评估专家组的小麦现场测产。 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

国家粮食局:粮食安全的弦不能松-否则生产容易滑坡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进一步明确了各省级人民政府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事权与责任,对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作出全面部署。国家粮食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局新闻发言人颜波解读意见时强调,虽然粮食实现十一连增

减肥增效:绿色农业“加减法”

小满已过,小麦渐黄,收割在即。5月24日至26日,在河南封丘县,中科院STS(科技服务网络计划)区域重点项目“河南粮食生产减肥增效示范”接受了第三方评估专家组的小麦现场测产。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吴跃进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了测产结果:“项目示范

减肥增效:绿色农业“加减法”

专家在观摩有机无机配合示范田,对实施效果进行讨论 小满已过,小麦渐黄,收割在即。5月24日至26日,在河南封丘县,中科院STS(科技服务网络计划)区域重点项目“河南粮食生产减肥增效示范”接受了第三方评估专家组的小麦现场测产。 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

万建民:科技创新-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

  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有效地解决了“吃得饱”的问题,城乡居民消费正在向“吃得好”跨越。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需要从粮食安全大视野进行战略与科技布局。粮食消费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