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原体效应蛋白SAP05介导非泛素化蛋白降解的结构基础揭示

12月1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和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合作完成的题为Bimodular Architecture of Bacterial Effector SAP05 that Drives Ubiquitin-Independent Targeted Protein Degrad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植原体效应蛋白SAP05如何同时结合植物中的靶蛋白和26S蛋白酶体上的泛素受体RPN10,以实现非泛素依赖的蛋白酶体降解。 植原体是一类典型的虫媒细菌性病害,由叶蝉、飞虱等刺吸式昆虫取食植物而传播,特异侵染植物的韧皮部组织。它们能够侵染上千种植物,引发枣疯病、泡桐丛枝病和桑萎缩病等病害。染病植物通常表现出花变叶(phyllody)或丛枝(Witches' broom)等症状,无法正常生长繁殖,从而沦为植原体滋生和虫媒传播的温床,被称为“僵尸”植物(......阅读全文

这种“永葆青春”的方式可能有严重副作用

  有些寄生物能把宿主变成“僵尸”,使其任它摆布。比如一种名叫偏侧蛇虫草菌的真菌,可以寄生在蚂蚁体内。被感染的蚂蚁会走出原本生活的蚁穴,爬上附近的植物,咬住一片叶子的叶脉。从此,蚂蚁便留在了那里,而它所在的高度刚好有适合真菌生长的温度和湿度。  如果说失去自我的“僵尸”动物余生只能做寄生物的奴隶,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