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年龄可能比传统认知的更年轻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497.shtm宇宙的年龄或许比以往认为的要小。《自然·天文》22日在线发表了一项有关宇宙年龄的重要研究成果。基于斯隆数字巡天(SDSS)数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发现,在真实宇宙中,大质量星系群比理论预测的形成时间更晚,这也预示了宇宙的年龄可能比传统认知的更年轻。按照宇宙学标准模型,在宇宙大爆炸之初,小结构的物质团块先形成,然后逐级并合形成越来越大的结构。“作为宇宙中最大的结构,大质量星系群和星系团的动力学平衡状态反映了宇宙演化的状态。人们通常可以借助卫星星系的运动信息,推测星系群和星系团的动力学状态。”论文第一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郭琦说。 左:往大质量星系群中掉落的星系(国家天文台廖世鸿供图);右:同向运动卫星星系对占比随张角的变化(受访者供图)。借助斯隆数字巡天......阅读全文

跟着科学去旅行:天文旅游探奇宇宙

  又是一年七夕时。相传,每年的这个夜晚,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诗里说“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自有一番浪漫与清雅。牛郎与织女的爱情神话我们早已熟知,但是神话毕竟是神话。在天文学上,牛郎星与织女星之间的距离有16.4光年,即使牛郎跑得快,每天跑100公里,也要跑43亿年时间才能与织女相

国家天文台预期发现宇宙暗能量动力学演化

  近期,世界最大星系巡天eBOSS国际科技计划合作组织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期刊MNRAS上发布了一组科学目标综述论文。其中,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公博领导的研究团队,发表了一项倍受瞩目的研究报告,预期eBOSS巡天将有可能首次在3s置信度水平上(即99.7% CL)发现宇宙暗能量动力学演化。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揭示富钡恒星的起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723.shtm  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张萌博士与北京大学张华伟研究员、云南大学刘晓为教授等人利用LAMOST对主序星和亚巨星的钡元素丰度开展了系统研究,发现了一批钡元素丰度显著增丰的富钡恒

访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

  日前,由世界各地8个天文台的亚毫米射电望远镜组成的虚拟望远镜网络“视界面望远镜”,结束了对银河系中心黑洞Sgr A*和星系M87中的黑洞的观测。科学家们将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分析相关数据,预计2018年黑洞会首次向人类露出“真容”。不过遗憾的是,在这次的全球协作中,没有看到中国科学家的身影。黑洞为何

国家天文台与广西大学共建天文台研究中心

  11月4日下午,广西大学—国家天文台天体物理和空间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广西大学君武楼第二会议室举行,仪式由广西大学科技处简金宝处长主持。授牌仪式现场  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埮、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国家天文台书记刘晓群、广西大学党委书记梁颖、校长唐纪良、国家有关部门代表、

国家天文台等在宇宙大爆炸锂丰度问题研究中获进展

  2月15日,美国天文学会在其研究亮点官网AAS NOVA(Research highlights from the journals of the 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上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何建军(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现为客座研究

天文学家或已找到宇宙“丢失”物质

  加州大学天文学家利用欧航局(ESA)的XMM-牛顿太空望远镜与美国宇航局(NASA)的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在距地球4亿光年之处,发现巨大的星系际气体储存槽。这一发现成为迄今为止最强有力的证据,证明这些在宇宙中的弥漫之物,就是科学家不断寻找的丢失物质。  这些宇宙“失踪家族”的

学习强国太空教师课堂·王亚平天文课:认识宇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861.shtm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天文界正为SKA做充分科学准备

  记者14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为迎接天文领域SKA(世界最大射电天文望远镜——平方公里阵射电望远镜)时代的到来,中国天文界正在做充分的科学准备:在中国SKA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武向平院士牵头下,中国天文界已形成11个科学工作组,并完成《中国SKA科学白皮书》中、英文版。  同时,

天文学家测定迄今最精确宇宙膨胀速度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报告说,他们用天文望远镜确定星系距离,对宇宙膨胀速度进行了迄今最精确的测量。 宇宙膨胀速度通常被称为哈勃常数。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最新测得的哈勃常数值为73.5公里/(秒·百万秒差距),即一个星系与地球的距离每增加百万秒差距,其远离地球的速度

上海天文台在“宇宙再电离”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早期宇宙与高红移星系团组通过分析哈勃空间望远镜(HST)深场GOODS-S的观测数据,发现一例121亿光年之外(红移3.8)、具有莱曼电离光子逃逸的星系。该星系的发现为探索星系驱动宇宙再电离过程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对象。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The As

寻找“宇宙望远镜”,天文学家带你“玩”

近日,由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基于真实天文科学数据策划并实施的“引力透镜搜寻公众科学项目”正式启动。光线经过大质量天体时会发生弯曲,产生类似透镜成像效果的“引力透镜效应”。强引力透镜为天文观测提供了一扇独特的窗口,科学家可以用它研究宇宙物质分布、宇宙学常数、检验引力理论等。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海量天文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最新Nature

  北京时间8月18日,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发布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邓李才研究团队的一项重大科学进展。在青海省地方政府支持下,研究团队自2018年1月启动青海冷湖地区的天文选址工作。研究团队克服野外高海拔等重重困难,建成所有关键台址参数的测量平台,经过3年连续监测数据显示,冷湖台址的光学观测条件比

国家天文台阿里观测站十年磨一剑探索宇宙奥秘

头顶上灿烂的星空,能够深深震撼人们的心灵。     平均海拔4500米的西藏阿里,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因其稀薄洁净的大气条件和极高的海拔高度,成了天文学家放眼星辰大海、窥探遥远宇宙的理想之地。     20年前,国家天文台部署启动了重大科

上海天文台利用VLBI揭秘早期宇宙中的类星体

  类星体,由于在光学上看起来像恒星一样明亮而得名,其实它既非恒星,也非星系,而是一类活动星系核,它的中心被认为存在着千万倍太阳质量以上的超大质量黑洞。超高红移意味着十分遥远的过去,红移大于5的区域对应的宇宙年龄只有十亿年左右。探测高红移类星体的辐射性质是研究宇宙早期天体演化的重要途径。由于红移越高

来自宇宙的天文学信号,一个都不放过!

  今天,帕克太阳探测器顺利升空,人类太空探索又迎来新的里程碑。同一天在北京举办的“2018年世界科技创新论坛”上,这一消息也成为与会嘉宾热议的话题。  宇宙中哪些奥秘是人类共同的求索方向?探索深空究竟面临哪些无法绕开的坎儿?空间探索和相关科技的发展,为什么会惠及全人类?  参加“太空探索的挑战与机

天文学家确认暗能量存在-推动宇宙加速膨胀

此次研究中采用的方法之一便是测量宇宙中星系打大尺度分布情况。英-澳望远镜的数据在研究中功不可没。这是一幅示意图,宇宙处于引力和暗能量的平衡之中,图中用下方的绿色网格线代表引力,而用上方的紫色网格代表暗能量。  北京时间5月23日消息,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报道,运用最先进的天文

天文学家找到宇宙大爆炸决定性证据

这是利用美国宇航局威尔金森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长达9年时间内积累的数据构建的详尽的宇宙初期全天地图。这张图像中可以看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在空间上分布的微小不均一性        北京时间3月18日凌晨消息,据 报道,天文学家们在北京时间0点左右刚刚宣布他们发现了他们专业领域的“圣杯”——这是时空

上海天文台科研团队:探测宇宙第一缕曙光

正在这个暗室中进行天线信号测试的年轻人就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宇宙黎明和再电离探测团队。这支团队的20多名科研人员,全部为80后和90后,他们中大多数具备国内外天体物理等相关专业的学习实践经验,大家聚在一起只有一个目标,探寻宇宙中的人类未知领域。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 郑倩:我们计划在甘肃地区

天文望远镜拍到宇宙最美部分红色超大心大星

  7月18日凌晨消息,据《每日邮报》报道,我们可能认为太阳很壮观,但是,与这个在600多光年之外燃烧的红色超大心大星相比,它显得苍白无力。   在这张美丽的图片中,心大星发出橙色光,周围是反射成明黄色的气体和尘埃。心大星是银河系中的巨无霸,直径是我们的太阳的800倍,发出的光线比太阳亮100

上海天文台发现宇宙平均尘埃密度因子的观测约束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是六祖慧能禅师著名的偈语,生动地反映了禅宗“缘其性空”的哲学思想。今天,我们知道宇宙中并不是一切皆空的,甚至尘埃也可能是无处不在的。  尘埃在天文观测中通常会引起两个效应,一是使观测天体变暗,二是使之看上去变红。雾霭和沙尘暴都属于是这样的物理现象。离开地球,在银河系中尘

天文盛宴,我们来了!

   从夏威夷的火山到南极点的冰盖,从西班牙的山脉到南美洲的沙漠……在地球上海拔最高、最偏僻的8个野外台站,8座射电望远镜连成一张巨网,形成一架与地球等大的虚拟望远镜。如同一片田野里的向日葵,它们阵列整齐、步调一致,遥指苍茫宇宙的同一方向。在这只巨大“复眼”的凝视下,就连黑洞这样的终极深渊也无法遁形

路甬祥:像伽利略那样勇于开拓执著探索

  “我们举办国际天文年纪念活动,纪念伽利略,不仅为了纪念他对科学的巨大贡献,更要学习、继承和发扬他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探索和为科学真理而献身的精神,为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科技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12月29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了“科学与中国

“星系形成和宇宙大尺度结构”中德马普伙伴小组启动仪式

  10月27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德国马普学会“星系形成和宇宙大尺度结构”马普伙伴小组启动仪式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举行。来自德国马普天体物理所(MPA)和马普天文所(MPIA)、中科院国际合作局、中科院基础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科院南京分院、上海天文台、国家天文台和紫金山天文台

国家天文台中国SONG项目设备通过验收

  SONG(Stellar Observations Network Group)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自主布局的重点发展项目。通过研发高性能设备,国家天文台SONG项目和全国恒星物理研究团队将参与全球恒星时域研究网络的国际合作。12月14日,“中国SONG望远镜”和高分辨光谱仪研制项目验收会由中

-国家天文台等揭示月球内部仍温暖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参加的,以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大学、国家天文台、日本国立天文台等科研机构的研究者为核心的一个国际合作研究小组,使用包括“嫦娥-1”号在内的探月数据对月球动力学形状的变化进行了精密测量,并借助对理论和实际估算,证认了在月球深处存在着超低粘性的半流体层,而

“天文望远镜及天文教学实践基地”揭牌

揭牌仪式现场  9月15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建的“天文望远镜及天文教学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云南天文台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中科院昆明分院副院长沈华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  云南天文台台长韩占文在揭牌仪式上致辞。韩占文指出,云南天文台地处我国西南边陲

宇宙有多老?新研究表明宇宙可能更年轻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574.shtm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郭琦带领科研团队围绕宇宙年龄之谜开展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宇宙可能比我们目前理解的更加年轻。1月22日,这项研究成果在《自然-天文》上发表。科研团队利用斯隆

国家天文台等发现动力学暗能量证据

  北京时间8月28日,国际期刊《自然-天文》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9月5日的《自然-天文》又在“新闻与观点”栏目发表国际知名学者撰写的解读文章。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公博带领的一支国际合作团队通过对最新天文观测数据的分析,发现了暗能量随时间演化的证据(Nature Astr

天文学家发现宇宙“最冷之地”特殊结构形成原因

  据每日科学网10月29日消息称,天文学家近日借助世界规模最大的毫米级/亚毫米级地面射电望远镜阵列“阿塔卡玛(ALMA)”,揭开了宇宙“最冷之地”的真实面貌。而在对距离地球5000光年的布莫让星云进行观测时发现,这个一直被称做“回力棒”的星云,其实有着另一种外形。研究结果被认为对理解恒星的死亡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