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发现一种抗癌蝙蝠

1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究员刘振牵头的课题组发现一种抗癌蝙蝠——大足鼠耳蝠。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蝙蝠是哺乳动物中适应性演化最成功的类群之一。目前,全球共发现蝙蝠1400多种,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类的第二大目。与其它大部分哺乳动物相比,蝙蝠演化出了多种独特的适应性表型,包括飞行、回声定位、抗病毒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许多蝙蝠物种的寿命都比相同体型哺乳动物的寿命更长,这引发了人们对蝙蝠能够抵抗癌症的猜测,因为许多长寿哺乳动物都表现出具有天然抗肿瘤的能力,例如裸鼹鼠、盲鼹鼠等。 为了验证上述假说,研究团队将致癌基因HRAS和SV40LT分别插入到7种不同蝙蝠物种的成纤维细胞的基因组中,先进行体外培养,再移植到小鼠体内培养。结果发现,在这些蝙蝠中只有大足鼠耳蝠的成纤维细胞没有出现恶性增殖的现象,提示大足鼠耳蝠演化出了抗癌能力。 研究团队还基......阅读全文

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发现一种抗癌蝙蝠

  1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究员刘振牵头的课题组发现一种抗癌蝙蝠——大足鼠耳蝠。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蝙蝠是哺乳动物中适应性演化最成功的类群之一。目前,全球共发现蝙蝠1400多种,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类的第二大目。

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发现一种抗癌蝙蝠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663.shtm

Nat-Ecol-Evol:在蝙蝠身上发现长寿和抗癌的基因!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与其他动物相比,长寿蝙蝠可能拥有超常的寿命和抗癌能力。  发表在《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杂志上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蝙蝠的DNA损伤程度会受到限制,它们的DNA修复和损伤清除水平会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新的调控基因介导的。图片来源

新发现:蝙蝠是已知唯一使用偏振光导向哺乳动物

  蝙蝠其实也没那么“瞎”?发表在7月23日(北京时间)英国《自然·通讯》上的一篇动物学研究显示,雌性大鼠耳蝠能够使用偏振光来进行定向。这让蝙蝠成为至今为止我们知道的唯一一个可以使用天空中光线的偏振模式来导向的哺乳动物。  动物在定位和导航时,会使用各种感官信息,例如太阳和星星的位置,地球磁场的强度

我国揭示蝙蝠STING蛋白突变是其携带致命病毒的原因之一

  蝙蝠作为第二大类哺乳动物,表现出许多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例如:蝙蝠是唯一能够持续飞行的哺乳动物;它是许多致命病毒的天然宿主,如埃博拉病毒,SARS冠状病毒,尼帕病毒等;蝙蝠寿命普遍很长,如4-8g体重的布氏鼠耳蝠(Myotis brandtii),寿命能达到40年。之前的研究显示:蝙蝠的DNA损伤

为什么不能把蝙蝠全部消灭?蝙蝠很重要

  蝙蝠是极为有益的动物,为全世界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提供宝贵的服务。然而,它们也是最容易被误解的动物之一。除了在中国蝙蝠一直被认为象征吉祥和幸福,世界很多地区的传统中它被认为是邪恶和恐惧的。  最近充斥着关于蝙蝠的诸多负面报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了解下蝙蝠。  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的通称,翼手

地质地球所揭示蝙蝠“磁罗盘”能够响应弱磁场

  地球上生物的起源和演化都是在地磁场环境中进行的。地磁场不仅可以保护地球生物免受太阳风和有害宇宙射线的侵袭,还能够直接影响部分生物的定向、导航行为和生理活动。地磁场及其变化对地球生物圈的影响是生物地磁学的主要研究目标,而动物地磁导航是生物响应地磁场的最引人瞩目的现象之一。  古地磁学研究表明,在地

13年不懈追踪-中国科学家寻获SARS病毒源头

  2002年,SARS疫情在中国广东首次被发现,逐渐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传染病疫情。从2002年12月第一例有报告SARS病例到现在,整整15年过去了。SARS病毒的源头,究竟在哪?近期,一项科研成果引发科学界的关注: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专家,关注: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

蝙蝠记忆力比人好?野生蝙蝠能多年记住声音

“吃青蛙的蝙蝠是研究认知和感觉生态学的一种优秀的新兴模式生物,”该论文的主要作者、生物学家M. May Dixon解释说,她刚刚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完成了博士学位,“学习在它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蝙蝠学习和保留信息的能力意味着,当它们捕食主要猎物青蛙时,它们不需要不断地重新学习青蛙的叫声

关于长寿哺乳动物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获进展

  在适应性辐射过程中,哺乳动物的寿命演化出较高的多样性,包括从最长寿命只有3年的鼩鼱到寿命长达200余年的弓头鲸。其中,一些特殊的哺乳动物类群如裸鼹鼠、弓头鲸、大象和蝙蝠等,展现出长寿命、抗肿瘤的特点,成为研究动物抗衰老机制的模型。在这些长寿动物中,裸鼹鼠、大象和蝙蝠等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肿瘤能力,

新进展!长寿哺乳动物体内存在抗肿瘤机制

  在适应性辐射过程中,哺乳动物的寿命演化出较高的多样性,包括从最长寿命只有3年的鼩鼱到寿命长达200余年的弓头鲸。其中,一些特殊的哺乳动物类群如裸鼹鼠、弓头鲸、大象和蝙蝠等,展现出长寿命、抗肿瘤的特点,成为研究动物抗衰老机制的模型。在这些长寿动物中,裸鼹鼠、大象和蝙蝠等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肿瘤能力,

中国研究发现蝙蝠为何携带病毒却不生病

  蝙蝠可以携带埃博拉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等多种病毒,但它们并不会因此而染病。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原因是蝙蝠体内一个抗病毒免疫通道受到抑制。  22日发表在美国学术期刊《细胞·宿主与微生物》上的研究显示,蝙蝠体内一个被称为“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干扰素”的抗病毒免疫通道受到抑制,使蝙蝠刚好

昆明动物所从能量代谢角度揭示蝙蝠飞行起源的机制

  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的通称,是唯一演化出具有真正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跟鸟类进化出飞行能力一样,蝙蝠飞行能力的进化需要一系列十分复杂的形态和生理变化,因此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感叹“从不能飞的原始哺乳动物进化为能飞的蝙蝠是不可思议的”。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及其指导的博士生沈永

昆明动物所发现导致表型趋同进化的新机制

  趋同进化是进化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通常表现为,不同物种为了应对相似的生境而发展出相同的生存策略。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表型的趋同变化是适应性进化的结果。对趋同表型分子机制的阐释不仅能够提供一种将基因型和适应性表型相联系的新思路,而且能够探究基因在演化过程中在多大程度上是可预测和可重复的。  中国

棕果蝠月经周期与人类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生殖生物学》:棕果蝠有望成为小动物模型用于研究  由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院教授张树义和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研究员王红梅合作完成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棕果蝠具有与人类相似的月经周期,并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小动物模型用于月经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该成果发表于8月份出版的《生殖生物学》(Biology of Re

蝙蝠的回声定位演化

 蝙蝠内尔中神经节管壁的进化模式 图片来自:April Neander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罗哲西、Benjamin Sulser和合作者基于蝙蝠内耳解剖结构,支持了一项有争议的演化分类。理解各种蝙蝠内耳结构变化为其多样的回声定位策略提供了新见解。相关研究1月27日发表于《自然》。蝙蝠的系统发生学(结合基

Nature子刊解析蝙蝠为何“百毒不侵”

  埃博拉病毒、SARS冠状病毒、尼帕病毒……这些都是致命的病毒,在感染人类或其他动物时往往会造成疾病或死亡。然而,作为这些病毒的天然宿主,蝙蝠却能毫发无伤。它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近日,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领导的研究团队解析了背后的原因,并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发表

武汉病毒所蝙蝠飞行和免疫适应进化基因组学研究获进展

  近期,由5个国家9个实验室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解析了2种蝙蝠的全基因组序列。这2种蝙蝠分别来自澳大利亚的大蝙蝠狐蝠(Pteropus.alecto)和中国的小蝙蝠大卫鼠耳蝠(Myotis.davidii)。分析结果提供了蝙蝠飞行、免疫系统及其它独特生物学特性的适应性进化的生物信息学

病毒所蝙蝠飞行和免疫适应进化基因组学获进展

  近期,由5个国家9个实验室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解析了2种蝙蝠的全基因组序列。这2种蝙蝠分别来自澳大利亚的大蝙蝠狐蝠(Pteropus.alecto)和中国的小蝙蝠大卫鼠耳蝠(Myotis.davidii)。分析结果提供了蝙蝠飞行、免疫系统及其它独特生物学特性的适应性进化的生物信息学证据。相关成果发

武汉病毒所在蝙蝠飞行和免疫适应进化基因组学研究获进展

  近期,由5个国家9个实验室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解析了2种蝙蝠的全基因组序列。这2种蝙蝠分别来自澳大利亚的大蝙蝠狐蝠(Pteropus.alecto)和中国的小蝙蝠大卫鼠耳蝠(Myotis.davidii)。分析结果提供了蝙蝠飞行、免疫系统及其它独特生物学特性的适应性进化的生物信息学证据。相关成果发

蝙蝠作为病毒自然宿主的秘密!

  Nature丨王林发等讨论蝙蝠作为病毒自然宿主的秘密——宿主防御与耐受平衡  近几十年出现的亨德拉、尼帕、马尔堡和埃博拉病毒、以及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道综合征(MERS)、以及当前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几乎都与蝙蝠有关,蝙蝠寿命长,肿瘤发生率低,且具有携

欧盟科学家研究蝙蝠DNA揭示细胞老化机理

   蝙蝠(Bats)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及其丑陋外观另人厌恶,特别是非洲最近流行的埃博拉病毒据称由蝙蝠传播引起,更让人对蝙蝠产生恐惧。然而,蝙蝠作为唯一可持续飞行的哺乳类物种,部分蝙蝠甚至一夜间可飞行1000公里,具有其它哺乳类动物无法比拟的优势。一般情况下,哺乳动物的预期寿命同其身体质量成正比,体

研究揭示蝙蝠为何那么“毒”

和其他种类蝙蝠一样,埃及果蝠总是成群出现,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何它们是埃博拉病毒和一些其他病毒的宿主。图片来源:OCEAN/CORBIS   主要问题是,蝙蝠栖息地正在被破坏,它们越来越多地被迫生活在接近人类住所的树上。   近日关于中东一种致命新病毒起源于蝙蝠的研究引发了人们

蝙蝠葛碱的功能作用

本品由防己科植物蝙蝠葛(山豆根)的根茎中提取分离而得。是一种双苄基四氢异喹啉生物碱。其电生理效应与奎尼丁相似,但无抗胆碱作用。该药对K+、Na+、Ca2+跨膜离子流均有抑制,可降低动作电位0相最大上升速率和振幅、延长心房和心室肌动作电位时程。

沈阳农业大学等发现所有蝙蝠曾经都能回声定位

  沈阳农业大学张树义、王喆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学院Emma Teeling等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认为,所有蝙蝠物种,包括无法回声定位的蝙蝠的内耳在演化之初都有回声定位的能力。该研究认为,回声定位能力在蝙蝠中演化出了一次,一些物种后来失去了这种能力,而不是多次演化出来的。相关成果1月10日发表于《自然—

我国学者揭示吸血蝙蝠专门以吸血为食的演化适应机制

  吸血蝙蝠,是专门以吸血为食的蝙蝠。是哺乳类唯一专门以吸血为食的类群。血液里边不仅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而且营养物质也极度缺乏——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太少,盐含量过多。专门以血液为食对物种生存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昆明动物所的研究表明,吸血蝙蝠演化出了专性食血的特殊适应。研究人员对普通吸血蝙蝠(拉丁

新冠状病毒为什么不传染蛇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确诊的病例数不断增加,科学家们正积极努力地试图找出病毒的源头,确认引发病毒动物的身份。在昨天发表的一项有争议的研究中,来自北京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宁波大学以及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一支研究团队指出,蛇或是这场疫情的元凶。  但其他科学家认为,没有证据表明爆发后的病毒可以感染

武汉病毒研究所在食虫蝙蝠肠道中发现多种新型病毒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采用宏基因组学方法,对我国蝙蝠肠道病毒首次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表在《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2012, 86(8):4620. DOI: 10.1128/JVI.06671-11)。  蝙蝠是哺乳动

为什么鸟类和蝙蝠都有奇怪的肠道菌群?

  系统共生树形图显示,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蝙蝠和鸟类(用黑色条标记)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多样性。  微生物群落研究正变得越来越火热。近日,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首次对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肠道内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并非所有物种对肠道微生物的依赖程度都相同。鸟类和蝙蝠体内

基因传承:蝙蝠为什么倒挂着睡觉

  进化允许动物通过偏爱那些有优势帮助它们生存的动物来适应环境。如果它们存活的时间足够长,能够生孩子,它们就会通过基因把这种优势传给下一代。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适应。   动物已经适应了生活在不同的环境,吃不同的食物,所以它们不必互相竞争。   大约5.3亿年前,所有的动物都生活在海洋中。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