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提出普适性混合量子系统

安徽理工大学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教授陈华俊研究团队,提出一种以碳纳米管振子为通用量子接口的混合多模量子系统。通过对系统中声子耦合调制相位的有效调控,实现对群速度的量子操控,为实现芯片尺度上的量子信息处理提供了一个有前景的集成平台。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交叉科学》。多模式混合量子系统模型图混合量子系统将完全不同的物理元件耦合在一起,既能实现单个元件无法拥有的新颖特性,又能以整个系统的综合优势来减轻单个系统的弱点,引起人们对该系统中量子现象研究和量子技术发展的极大关注。“光子、原子、自旋、介观超导、纳米机械等量子单元,在量子信息处理及高精度传感方面具有重要应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集成量子单元以减轻单个系统的弱点。因此需要设计一个通用量子接口来调谐各单元之间的交互,实现可靠地存储、处理和信息传输。”陈华俊向《中国科学报》介绍。针对该问题,鉴于金刚石空位自旋与碳纳米管的卓越特性,陈华俊团队提出以碳纳米管机械振子为通用量子接口,构建一......阅读全文

研究人员提出普适性混合量子系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409.shtm安徽理工大学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教授陈华俊研究团队,提出一种以碳纳米管振子为通用量子接口的混合多模量子系统。通过对系统中声子耦合调制相位的有效调控,实现对群速度的量子操控,为实现芯片尺度

混合型量子网络实现信息可靠传送

  《自然》杂志在线版11月22日刊登了量子通讯研究的一项里程碑式成果:西班牙光子科学研究所(ICFO)科学家用两种完全不同的量子节点,建立了一种混合型量子通信网络,并在两个节点间成功实现了光量子通信。新研究首次证明,不同量子节点组成的混合型量子网络,能像相同量子节点间一样进行可靠的量子信息传送。

光量子测试系统概述

  光量子测试系统是一种用于能源科学技术领域的计量仪器,于2014年7月17日启用。  技术指标  (1) 仪器原理:光子计数 (2) 检测波长范围:185-900nm (3) *检测极限:460 aM荧光素 (4) *信噪比:10000:1 以上 (5) *采样率:50000点/秒~1点/100秒

量子系统创51个量子比特新纪录

  能模拟化学反应 研究原子间相互作用  据《新科学家》杂志网站7月18日报道,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团队在近日召开的莫斯科国际量子技术大会上宣布,他们已经制造出迄今最强量子系统,其拥有51个量子比特(Qubit),能模拟一种化学反应,研究原子间相互作用。此前,谷歌公司在4月份曾强势宣布,将在今年底打造出

人工量子系统中量子纠缠新途径被发现

  记者从浙江大学获悉,该校物理学系和量子信息交叉研究中心王大伟研究员同王浩华教授联合国内外多个研究团队,首次在人工量子系统中合成了反对称自旋交换作用,演示出利用手征自旋态制备量子纠缠的新方法。这项研究成果于22日发表在《自然·物理》杂志上。   “手征性是指物体和它的镜像不能重叠。好比左右手,

人工量子系统中量子纠缠新途径被发现

   记者从浙江大学获悉,该校物理学系和量子信息交叉研究中心王大伟研究员同王浩华教授联合国内外多个研究团队,首次在人工量子系统中合成了反对称自旋交换作用,演示出利用手征自旋态制备量子纠缠的新方法。这项研究成果于22日发表在《自然·物理》杂志上。  “手征性是指物体和它的镜像不能重叠。好比左右手,互为

稀土铕可用于量子通信,开拓光量子系统

近日,科学家研究发现基于稀土铕的新材料,具有开拓光量子系统的潜力。 在量子系统中,材料与光交互的能力将提供重要作用,例如应用于远距离通信和开发光量子计算机。然而,要找到一种能够充分利用光量子特性的材料非常困难。 此次,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沥青混合料蠕变弯曲实验系统

SYD-0728沥青混合料弯曲蠕变试验系统的详细资料:沥青混合料弯曲蠕变试验系统主要用途:沥青混合料的弯曲蠕变试验,用于测定热拌沥青混合料试件,在规定温度和加载应力水平条件下,弯曲蠕变的应变速率,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变形性能。由于供应商河北大宏实验仪器有限测量数据是评价沥青混合料性能的重要依据,因此试

无机生物混合人工光合系统用于食品生产

过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水和太阳光能生产农作物和食物是人类获取粮食的主要途径,但该过程非常低效,只有大约1%的太阳光能量被用于植物生长,转化为生物质能。近日,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和特拉华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Food》上发表题为“A hybrid inorganic-biologica

机器与类器官混合计算系统诞生

  《自然·电子学》12日报告了一种由电子硬件和一个大脑类器官组成的混合计算系统,可执行如语音识别和非线性方程预测等任务。这一研究凸显出一种方法,或可克服现有计算硬件的一些限制。  近年来人工智能对算力的需求急剧增加。但随着模型越来越复杂,运行它们的底层计算硬件的能效和性能却难以跟上。为此研究者正在

量子力学仍无法描述宏观系统

根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8日报道的一项量子物理学最新研究,欧洲科学家指出,当多个能动者利用量子力学来预测彼此的观察结果时,他们得到的结果总是不一致。这一结果表明,当前人类对于量子理论的所有解读,仍无法外推至复杂宏观(大到肉眼可见)的系统,难以对其进行统一的描述。 量子力学是主要研究原子

量子系统模拟分子再创纪录

  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刊登了量子计算机领域一项重大突破:IBM公司科学家利用其研发的全新算法,成功在7量子位系统中模拟出氢化铍(BeH2)分子,是迄今量子系统模拟的最大、最复杂分子,打破了以往纪录。新研究意味着用小型量子系统研发新药和各种新材料指日可待。  当今超级计算机能模拟氢化铍和其他简单分子

纳米“镜廊”室温下实现分子与光混合-有助量子技术研发

  当一个分子发出闪光,发出的光子就不可能再返回。但据英国剑桥大学网站13日报道,该校研究人员设法把单个分子放在一种微小的光腔里,让它发出的光子返回到分子中,在适当的时候再离开,让能量在光和分子之间来回振荡,形成一种分子和光的量子态强耦合。这一成果有助于开发量子技术,以及能控制物质物理和化学性质的

纳米“镜廊”室温下实现分子与光混合-有助量子技术研发

  当一个分子发出闪光,发出的光子就不可能再返回。但据英国剑桥大学网站13日报道,该校研究人员设法把单个分子放在一种微小的光腔里,让它发出的光子返回到分子中,在适当的时候再离开,让能量在光和分子之间来回振荡,形成一种分子和光的量子态强耦合。这一成果有助于开发量子技术,以及能控制物质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新

纳米“镜廊”室温下实现分子与光混合-有助量子技术研发

   当一个分子发出闪光,发出的光子就不可能再返回。但据英国剑桥大学网站13日报道,该校研究人员设法把单个分子放在一种微小的光腔里,让它发出的光子返回到分子中,在适当的时候再离开,让能量在光和分子之间来回振荡,形成一种分子和光的量子态强耦合。这一成果有助于开发量子技术,以及能控制物质物理和化学性质的

量子科技再破新界!量子系统可靠性研究斩获重要突破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2088101、U2330401)资助下,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孙昌璞教授、杜亦牧助理研究员与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博士生崔廉相组成的研究团队在量子可靠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量子可靠性(Quantum reliability)”为题,于2023年1

量子电池充电更快-证明了量子系统的热力学优势

  最近,来自英国、意大利等四国的物理学家在英国物理学会(IOP)刊物《新物理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提出了“量子电池”的概念,并理论证明了多量子比特相互纠缠而产生的“量子加速”能为充电提供捷径,所以用量子电池充电比传统电池更快。  量子电池可以有多种物理形式,如离子、中性原子、光子等。量子比特能同时处

类器官电子混合计算系统可识别语音

  美国科学家报告了一种由电子硬件和一个大脑类器官组成的混合计算系统,可以执行如语音识别和非线性方程预测等任务。这一研究凸显出一种可能的方法,或可克服现有计算硬件的一些限制。相关研究12月12日发表于《自然—电子学》。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成为关键驱动因素,近年来对算力的需求

中国科大实现基于拉曼过程的光子混合纠缠态的量子存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郭光灿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信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教授史保森领导的小组利用拉曼存储协议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光子偏振纠缠态以及由光子偏振和路径不同自由度组成的混合纠缠态的量子存储。该工作对未来实现高速、宽带量子通信具有重要意义。这项研究成果于3月

日本开发大容量量子保密通信系统

  日本东北大学电气通讯研究所与学院大学的研究团队联合开发了世界最高水准的隐秘性(暗号强度)高速大容量光通信系统。该系统首次结合量子噪声保密和量子秘钥分发技术,以接近以前2倍的速度——世界最高速的单信道每秒100GT的速度,成功实现了100公里的量子保密传输,有望实现抵抗网络攻击的极强安全通讯。该成

生物系统内创建出量子纠缠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5日报道,美国西北大学的科研团队近日首次创建出来自生物系统的量子纠缠。研究人员表示,最新研究将促使科学家更好地理解生物学,也为生物学工具通过量子力学获得新功能打开了大门。绿色荧光蛋白负责水母的生物发光 图片来源:美国西北大学  早在75年前,诺贝尔奖得主埃尔温·薛定谔就好奇,量子

超低噪声系统实现室温量子“光学压缩”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731.shtm

二合一液相系统:混合分析与制备功能的HPLC系统

  当液相色谱法被用于目标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时,首先需要使用一套制备型的LC系统来开发相应的纯化方法,然后,分析型HPLC则被用于纯化后的纯度和含量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准备两套HPLC系统,一个专门用于制备分离,另一个用于纯度分析,这无疑对于仪器采购来说增加了成本负担。  KNAUER新发布的

国际科学家团队称混合方案可使量子态隐形传输更有效

  在过去的20年里,不借助物理传输将量子结构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量子隐形传输,正从星际迷航般的幻想变为现实。在最新一期《自然·光子学》杂志上,由美日加三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则指出,基于不同协议和底层结构的混合方案或是量子态隐形传输的最有效方法。  量子态隐形传输是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

发酵产氢菌株与混合培养系统种群生态研究

近年来基于乙醇型发酵制氢工艺和理论,开展了大量以提高该工艺的产氢效率、完善工程控制对策、实现工业化生产为最终目的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筛选出若干株产乙醇杆菌,获得了大量工程控制数据,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乙醇型发酵制氢工艺的工程控制对策还有待完善,产氢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混合菌种乙醇型发酵产

超导量子实验团队:模拟BoseHubbard梯子模型多体量子系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朱晓波、彭承志等组成的超导量子实验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范桁理论小组,在超导量子计算实验领域取得新进展,在一个集成了24个量子比特的超导量子处理器上,通过对超过20个超导量子比特的高精度相干调控,实现了Bose-Hubbard 梯子模型多体量子系统的模拟。该研究成

中国科大观测到单体量子系统中最强的量子互文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024.sht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物理基本问题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教授李传锋、许金时与南开大学教授陈景灵、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教授Adán Cabello等合作,实验研究了单体高

“播种”激光或助量子加密系统实用化

  英国剑桥大学和东芝欧洲研究所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光子学》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采用“脉冲激光播种”技术,将一台激光器内的光子“播种”进另一台激光器内,新方法或有助于“牢不可破”量子加密系统的实用化,并将信息传输速度提高了10多倍。    传统加密技术越来越容易被破解。量子加密技术则有望通

中国科大建成新型光学量子行走实验系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提出基于时间复用的新型量子行走方案,建成了50步的光学量子行走实验系统,并基于该系统首次直接测量具有手征对称性的量子行走中的体拓扑不变量。该成果6月26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量子行走是量子信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理论上已经证明基于该模型可以实现普适的

中国科大建成新型光学量子行走实验系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提出基于时间复用的新型量子行走方案,建成了50步的光学量子行走实验系统,并基于该系统首次直接测量具有手征对称性的量子行走中的体拓扑不变量。该成果6月26日发表在上。 量子行走是量子信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理论上已经证明基于该模型可以实现普适的量子计算。尽管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