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星上植树造林靠谱吗

“让我们去火星上植树造林吧!”日前,《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土井隆雄等人正以此为目标开展实验。他们希望在火星上种植树木,将其用作建筑物和人造卫星的原材料。如果研究取得进展,未来人类就有可能在火星上生活,那里的森林也将成为重要资源。这听上去似乎是一个极其美妙的想法,但国际宇航联合会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日本科学家的实验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不过以目前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火星上的条件而言,想要让树木在火星上茁壮成长几乎不可能。此外,即便未来树木能在火星成长,用其建造房屋或制造卫星还不如就地利用火星上的土壤、岩石或者铁元素等便利。”极低气压下种树困难重重据报道,土井隆雄等人目前正对杨树开展实验,因为这种树木通过插条就能培育出拥有相同遗传特性的新枝叶。他表示,火星大气层95%由二氧化碳构成,这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但火星表面的气压约为地球的百分之一,他希望杨树能在低压环境下成长。不过,目前该团......阅读全文

植树造林不能走形式

  春暖花开,草木生长。正值第41个植树节之际,国家林草局局长接受记者采访、回应热点关切,直言不讳地提及当下一个现象——“植树不见树,造林难成林”,表示将重点关注下决心解决,引发广泛共鸣。  “年年种树年年荒,年年种树还是老地方”。这些年,全民植树氛围高涨,上述现象也愈发突出。何以如此怪诞?很大程度

植树造林,让地球降温还是升温?

  一提到抵御气候变化,树木常被认为是最好用的“武器”之一。由于各国在控制碳排放方面取得的进展有限,许多政府和倡议人士力推植树计划,希望利用树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缓解气候变化。但是最新研究表明,树木可能并不总像人们希望得那样有用。马来西亚的樟树在生长过程中会避免树冠重叠,因此从下往上看时,仿佛一

火星长这样?“好奇”号火星车拍摄火星全景(图)

  中新网2月12日电 据外媒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消息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了一段美国“好奇”号火星车拍摄的火星全景视频。  据悉,这段视频拍摄于2018年12月19日,由各种静态图片拼接而成。  这段视频是由火星车在12月19日拍摄的全景照片合成的。(图片来源:NASA) 

植树造林的气候效益可能被高估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982.shtm植树造林可以吸收一些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有助于限制地球进一步变暖。近日,英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由于树木吸收阳光等其他影响,全球范围内的气候效益可能比之前的估计要小15%~3

“火星500”项目成功模拟着陆“火星”

  俄罗斯医学生物问题研究所2月12日发布消息说,载有3名“火星-500”项目志愿者的登陆舱当天成功模拟在“火星”表面着陆。  据悉,登陆舱内载有来自中国的王跃,以及2名分别来自俄罗斯和意大利的志愿者。他们将在“火星”表面停留至2月23日。其间,志愿者将完成3次出舱“登陆”。  据“火星-

植树造林对土壤pH产生明显的中和效应

   土壤pH是调控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关键要素之一,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影响。植树造林在保持水土、增加碳汇的同时,也可能会改变土壤pH。然而,由于缺少较大尺度的实地采样数据,当前对于这一影响的研究仍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全球变化及应对重

植树造林对土壤pH产生明显的中和效应

   土壤pH是调控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关键要素之一,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影响。植树造林在保持水土、增加碳汇的同时,也可能会改变土壤pH。然而,由于缺少较大尺度的实地采样数据,当前对于这一影响的研究仍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全球变化及应对

火星表面为何这么干-火星幔太吸水

  为什么火星表面的水在星球形成不久后便消失殆尽,而地球上的水却能维持下来形成适合生命演化的条件?英国《自然》杂志12月19日发表的一项行星科学研究为此提供了一种解释,该研究认为,火星上的玄武岩可比地球上的玄武岩留存更多的水,火星上的一部分水可能被埋在地下。  众所周知,地球表面71%的面积被水覆盖

好奇号火星车首次清扫火星岩石

好奇号在盖尔陨石坑内部一块出露基岩表面清理出了一块直径约6.5厘米的区域 这是DRT设备清理出的基岩表面区域的近距离观测照片   北京时间1月1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这是人类第一次清扫火星表面!近日,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车使用其“尘埃去除工具”(DRT)清除了一块岩石“Ekwir_1”表面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发布

  4月24日,在2023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  本次发布的影像图为彩色,包括按照制图标准分别制作的火星东西半球正射投影图、鲁宾逊投影图和墨卡托投影加方位投影图,空间分辨率为76米,将为开展火星探测工程和火星科学研究提供

NASA撤销火星探索任务-火星生命发现或推迟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2013年预算将面临严峻的形势,行星科学部的经费下降直接导致了已取得巨大成功的火星科学任务被削减一半的科研经费。首当其冲的是两项与欧洲空间局合作的2016年“痕量气体轨道探测器”与2018年“火星生命探索者”(火星车),它们都属于“火星天体生物探索计划”的关键组成部分,

来自火星的新年祝福——“祝融”号展示火星全貌

  国家航天局发布天问一号探测器传回图像  2022年元旦来临之际,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从遥远火星传回的一组精美图像,向全国人民报告“天问一号”平安,致以节日问候。  本组图像包含环绕器与火星合影、环绕器局部特写、火星北极冰盖、“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火面地貌等内容,展示环绕

美欧火星探测计划选定火星大气探测“利器”

  欧洲航天局日前宣布,该机构与美国航天局共同开展的火星探测计划已经选定首批科学探测仪器,这些仪器未来将对火星大气构成进行研究。  欧洲航天局在一份公报中表示,两家机构希望在2016年发射ExoMars火星气体探测器,这也是计划中的首个项目。欧洲航天局科学和自动探测负责人戴维·索思伍

“毅力号”火星车发现火星上有“绿沙子”

人们公认的火星景象是肉眼所见的红色岩石和陨石坑。这正是科学家在“毅力号”火星车降落在杰泽罗陨石坑时期望看到的。在火星上有液态水、空气和磁场的时候,该陨石坑曾是一个湖泊,是河流系统的一部分。 然而,火星车在地面上的发现却令人震惊:许多岩石不是预期的沉积岩(被河流冲刷并堆积在湖底),而是火成岩。具体

“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上火星表面

  从国家航天局获悉,根据遥测数据判断,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天问一号任务的科学目标是研究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火星表面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质组成、火星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特征、火星物理场与内部结构等。 探

广西大学副教授黄雯:在海底“植树造林”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729.shtm 图① 在广西涠洲岛珊瑚礁修复实验区海域,黄雯做出下潜手势。 图② 在广西涠洲岛珊瑚馆办公室,黄雯在出海前检查提前制作好的珊瑚苗托。◎刘 影 黄海珠 本报记者 刘 昊

美国研究证实中国植树造林行动卓有成效

  美国研究人员近日报告说,他们根据美国航天局发布的最新图片等进行的分析证实,中国近年来的植树造林行动卓有成效,成功扭转了持续多个世纪的森林滥伐局面,为控制全球气候变化进程带来希望。  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在《科学进展》杂志上报告说,美国航天局最新公布了一批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拍摄的卫星图片,研究人

植树造林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获揭示

由于植树造林在水土保持、固碳等方面的良好作用,其在全球范围内变得越来越普遍和越来越受欢迎,然而植树造林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人工林生态系统是“绿色沙漠”还是生物多样性的宝贵栖息地,仍不明确。 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被重建与生态修复研究团队在Global

美国“好奇”号火星车发回首幅火星彩照

  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车已经传回有关登陆地点的第一张彩色照片。保护性镜头盖上的灰尘导致照片比较模糊,它显示的是着陆地的盖尔陨石坑。   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8月7日宣布,“好奇”号火星车着陆当天下午已发回了有关火星表面的首幅彩色照片。   这幅照片由“好奇”号配备的火星手持

火星冲日巧遇火星伴满月-十分罕见

中新网广州12月7日电(郭军 李建基)据广州市五羊天象馆预测,今年12月8日,火星冲日,火星视亮度为负1.9星等,为两年来之冠。这也将是未来10年内(2033年6月以前)最明亮的火星。 火星是地球的外行星,平均779天冲日一次。今年8月27日,火星“西方照”,即火星在太阳的西面,与太阳的角距恰好等于

火星发现地下冰窖-有助了解火星气候历史

  科学家在火星陡峭的悬崖上发现了厚厚的冰。  本报讯 十多年来,亚利桑那州弗拉格斯市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质学家Colin Dundas每天都有一项例行工作——检查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每天传回的几十张高分辨率的图像。几年前,在这颗星球锈色外表下突然出现了一些令人惊讶的东西:一片淡淡的蓝色。  

参加“火星500”项目的中国志愿者登上“火星”

  俄罗斯地面飞行控制中心2月18日发布消息说,参加“火星-500”项目的中国志愿者王跃当天在俄医学生物问题研究所开始模拟“登陆火星”。  据悉,王跃同俄罗斯志愿者亚历山大·斯莫列耶夫斯基于莫斯科时间18日12时55分(北京时间17时55分)打开“登陆舱”舱门并“登上火星”。按计划,

“火星快车”探测器发现火星大面积高原

  欧洲航天局6月28日宣布,该机构的“火星快车”探测器日前在这颗红色星球上发现一处高原,且其附近散落着神秘的岩石堆。  欧航局在一份公报中说,这片高原区域面积为2.1万多平方公里,它位于火星南部一片火山区的西南方向,与麦哲伦坑毗邻。  对于这片高原附近散落的岩石堆,科学家们观点各异

美国“机智”号火星直升机正式结束火星任务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721.shtm

我国北方植树造林增汇效应系统评估取得新成果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朴世龙院士团队聚焦我国绿色长城——三北防护林,历时多年,开展了大尺度的配对采样调查研究。团队首次通过严格配对的大尺度采样调查系统评估了中国北方植树造林的增汇效应,并揭示了人工林植被碳汇和土壤碳汇的不对称变化受到土壤氮水平的调控,这对实现植树造林增汇的准确核算和精确预估具有积极意义

我国北方植树造林增汇效应系统评估取得新成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764.shtm

我国大量林地被非法侵占-植树造林成效遭抵消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为13.9%。尽管建国后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仍很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同时,大量林地被侵占,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植树造林的成效。草原面临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

对话“火星500”负责人-人类离火星究竟有多远

志愿者在“火星”表面进行训练 2月14日,第一乘组登陆“火星”的视频截图。  核心提示  “火星500”试验,与真实的载人火星飞行相比,能在多大程度上模拟真实情况?人类真正登陆火星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和挑战?“火星500”试验中方项目负责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

这款相机拍摄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547.shtm

探索火星——“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研制团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408.shtm 一系列探火成绩取得的背后,离不开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中国航天人。 在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设计师正在对火星环绕器的状态进行验证。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