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μ介子实验大搬家有望颠覆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

研究人员为储存环制定旅行路线。 要去一个新地点,GPS导航仪会告诉你应该怎样走。如果你询问它如何从美国纽约厄普顿到芝加哥西郊,它会告诉你沿着80号州际公路一直向西行驶14个小时即可,而不是花费6周时间乘驳船沿东海岸向南航行,绕过佛罗里达州,穿过墨西哥湾,沿密西西比河溯流而上。 然而当一个大件的实验设备从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动身,朝着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Fermilab)的新家行进时,蜿蜒5000多公里的行程将是一个挑战。该设备—— 一台粒子加速器的储存环——有15米宽、14吨重。它比瓷器茶具更加易碎,这便是并非任何路线都能走的原因。 这个储存环是一个名为“μ介子g-2”的实验的一部分。该实验于1999年至2001年间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进行。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物理学家在精确测量μ介子旋磁比时发现,g的数值并不是精确等于2,而是有大约1%的误差。因此,g与理论值的差距:g-2被称为“反常磁矩......阅读全文

μ介子实验大搬家 有望颠覆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

研究人员为储存环制定旅行路线。   要去一个新地点,GPS导航仪会告诉你应该怎样走。如果你询问它如何从美国纽约厄普顿到芝加哥西郊,它会告诉你沿着80号州际公路一直向西行驶14个小时即可,而不是花费6周时间乘驳船沿东海岸向南航行,绕过佛罗里达州,穿过墨西哥湾,沿密西西比河溯流而上。   然而当

美国费米实验室计划重测μ介子磁矩

  据英国《自然》杂志11日报道,美国费米实验室表示,他们将于下月重测μ介子的磁矩,此研究有可能揭示未知的虚粒子,从而开辟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学。  μ介子带负电,质量为电子的200多倍。量子理论认为,宇宙中的能量于短暂时间内在固定的总数值左右起伏,从这种能量起伏产生的粒子就是虚粒子。“短命”的虚粒

费米实验室着手重测μ介子磁性

  据美国《科学》杂志网站26日报道,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190名科学家已着手精确测量μ介子的磁性。此前的实验表明,μ介子的磁性或比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预测的稍大一些,如果最新实验证实这一点,有望翻开物理学的新篇章。   μ介子是电子更重且不稳定的“表亲”,它带电荷,会在磁场中旋转。每个μ介子会像

期待已久的μ介子实验结果即将揭晓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5345.shtm 费米实验室μ介子g-2实验的存储环磁铁 图片来源:Reidar Hahn/Fermilab 经过20年的等待,重新启动的μ介子实验即将公布结果。他们计划于4月7日公布μ

美实验证实:宇称不守恒可解释为何物质主导宇宙

  为什么宇宙中充斥着物质而非反物质?这是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未解之谜。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7月6日报道,现在,美国费米实验室的最新实验认为,宇称不守恒或可解释物质为何能成为宇宙的主导。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认为,宇宙诞生伊始,物质和反物质一样多。如果情况真如此的话,在强烈的辐射下,

宇宙何以充斥物质而不是反物质?

  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称,他们仔细分析了该实验室的Tevatron加速器中收集到的质子和反质子碰撞的数据后发现,B介子衰变产生的μ介子对比反μ介子对多1%,这有助于解释为何宇宙间充斥着物质而不是反物质,或许也有助于解释人类为什么会存在。      爱因斯坦相对论和

新实验未见“暗光子”的“芳踪”这并非表明暗光子不存在

  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对“开创性高能核反应交互实验(PHENIX)”的最新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并未发现“暗光子”的踪迹。他们表示,最新研究并非表明暗光子不存在,只是意味着暗光子不太可能是导致“μ介子的G-2反常磁矩”出现的“罪魁祸首”。  “暗光子”的“行为举止”与普通光子类似,会同任

3个四夸克新粒子首次“现形”

  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官网消息,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实验(LHCb)团队近日报告称,他们通过分析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获得的数据,发现了3个新的“奇异”粒子并证实了第四个“奇异”粒子的存在。这些“四胞胎”粒子全由4个夸克组成,但拥有不同的质量和属性。  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默里·盖

费米实验室未来专注中微子和μ介子研究

  美国费米实验室的科学家当地时间7月8日宣称,实验室主加速器产生了功率为521千瓦、用于中微子实验的高能粒子束,打破了此前欧核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所产生的400千瓦的纪录。  费米实验室主加速器项目负责人艾维彼·克尔宾斯说:“我们拥有世界上功率最高的、用于中微子实验的粒子束,我们将从这里崛起。”在当

奇异π介子氦原子精密谱理论精度提高到十亿分之四

  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少体精密谱理论团队完成π4He+奇异原子(17, 16) → (16, 15) 跃迁频率的理论计算,精度达到十亿分之四 (4E-9),这是目前世界上跃迁频率理论计算最精确的结果。结合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PSI)正在进行的高精度实验测量,该研究有望将现有

《自然》:质子半径可能比以前认为的要小4%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8日(北京时间)报道,科学家在最新出版的《自然》(Nature)杂志指出,质子的半径比以前认为的要小4%。如果这个结论在未来进一步获得证实,那意味着,要么阐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本身有问题,要么许多基于现有质子大小计算所使用的里德伯常量(原子物理学

日本对撞机升级明年完工

在日本的SuperKEKB加速器内,左边的电子圆环和右边的正电子圆环共同占据了一个周长为3公里的隧道空间。图片来源:KEK 5年来,粒子物理学家即将首次迎来两台大型对撞机同时运行的时刻。位于日本筑波的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KEK)官员日前宣布,研究人员在一台名为SuperKEKB的对

D介子与反D介子衰减差异首次“现形”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学家,首次发现了D介子粒子与反D介子粒子的衰减差异,为解释宇宙为何由物质而非反物质组成提供了新途径。  参与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LHCb实验的科学家做出了上述发现。此前,研究人员已预测到这种行为差异,而且这也符合粒子物理学标准

科学家首次实现费米尺度的单粒子双缝干涉实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能核物理课题组与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山东大学等单位的联合研究团队,在STAR国际合作组中发挥主导作用,首次在高能重离子碰撞过程中以不稳定粒子——短寿命矢量介子(ρ0)为实体,实现了费米尺度的单粒子双缝干涉实验,并利用该过程的线性偏振特征观测到极化空间的干涉现象。该研究成果

欧核中心发现新的物质—反物质不对称现象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4月24日报道,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今天在《物理评论快报》上提交了一份报告称,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实验(LHCb)首次在B0s粒子的衰变中观察到物质—反物质的不对称性。这是已知的第四个亚原子粒子表现出了这种行为。   LHCb是LHC上的六个探测器之一,主要目标是测量在b强子中的C

费米实验室精确测量特定中微子 有助进一步揭示原子核

  中微子是研究原子核内部情况的极好工具,但中微子很难产生和探测,且很难确定中微子撞击原子时的能量。现在,美国费米实验室MiniBooNE研究团队报告称,他们日前首次识别出能量为2.36亿电子伏特的缪子中微子,有助进一步促进中微子振荡和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科学院高能所研究员曹

美巨型磁铁到达费米实验室新家

图片来源:Reidar Hahn   7月26日早上,物理学家们终于可以松口气了。15米宽的超导磁铁储存环成功进入了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Fermilab)的大门。这是令人焦虑的5000公里旅行的最后一步,该大设备从纽约的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来到了位于伊利诺伊州的新家。   这

新研究称B介子衰变成电子和缪子频率一致

此前测量结果显示,B介子衰变成电子和缪子(μ子)的频率不同,这违背了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为发现新物理学提供了佐证,但一项最新研究推翻了这一点。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底夸克探测器(LHCb)实验合作组宣布,他们的最新研究表明,B介子衰变成电子和其质量更大的“表兄”缪子的频率是一致的,据此发现

希格斯玻色子可能具有多种存在形式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7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期的研究表明,神秘莫测的希格斯玻色子可能存在多种形式。   美国能源部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理论物理学家亚当·马丁及其同事近日在对来自DZero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后提出,也许存在多种形式的希格斯玻色子。   DZero实验用

美国粒子物理学陷入僵局

  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每隔几个夏天,美国粒子物理学家就会聚集在科罗拉多州一个名为斯诺马斯的豪华滑雪圣地,评估当时该领域的研究情况,商讨下一步的计划。近日,粒子物理学家计划进行自2001年后的首次会面。但这一次,他们的聚会地点选在了一个不是那么高端的地方——明尼苏达大学双子城

正—反物质不对称性有了新证据

  近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宣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LHCb实验发现了D介子的正—反物质不对称性,并表示这项发现“绝对会被写进粒子物理的教科书”。这一发现被CERN研究和计算主任Eckhard Elsen称为“粒子物理学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科学家到底发现了什么?这次发现为什

美首次观察到粲夸克与反粲夸克“混合”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月3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科学家宣称,他们首次观察到了粲夸克(charm quark)衰变成其反粒子(反粲夸克)现象。1974年,科学家首次预测了这种名叫“混合”的现象,但至今实验室未观察到。科学家们表示,最新实验不仅有助于回答为什么宇宙由物质组成

变形中微子有望破解反物质之谜

超级神冈探测器正在搜寻物质和反物质间的差异。   为何宇宙中充满了物质而非反物质是物理学的最大谜题之一。现在,日本的一项研究或许给出了答案:中微子这种亚原子粒子在物质形态和反物质形态的表现不同。   在近日于美国芝加哥举办的高能物理国际会议(ICHEP)上,日本科学家表示,还需要收集更多数

宇宙物质多于反物质 中微子或是背后推手

   根据大爆炸理论和粒子物理理论,宇宙起源于大约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在宇宙诞生之初,能量转化为同样多的正物质与反物质,这两种物质相遇会发生剧烈爆炸,转化为能量,并归于湮灭。可是目前宇宙中的天体均为正物质,没有发现反物质天体。  为什么现在的宇宙间充满了正物质而非反物质呢?这是物理学领域最大的

μ子素或揭示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理论

科技日报北京12月5日电 (记者张梦然)通过研究一种叫做μ子素的奇异原子,研究人员希望“行为不端”的μ介子能揭示物理学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秘密。为了制造μ子素,他们在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PSI)使用了世界上最强烈的连续低能量μ介子束。该研究发表在最近的《自然·通讯》上。 自发现以来,μ介子一直以其打破常

大型强子对撞机“揪出”四个新型四夸克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779.shtm 科技日报北京3月18日电 (记者刘霞)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网站近日报道,该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底夸克探测器(LHCb)实验合作组宣布,他们发现了四个新型四夸克

LHC科学家为被驱逐同事举办研讨会

   粒子物理学家Adlène Hicheur自从7月份被巴西神秘驱逐并被软禁在法国东南部维耶纳的一个小城镇后便再没出席任何科学会议。因此,为了团结与声援他,Hicheur的那些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工作的同事召开了一次研讨会。  近日,在LHC工作的科学家从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粒子物理

高能所一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项目“BES-II DD-bar 阈上粒子(3770)非DD-bar衰变的发现和D物理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该研究

《自然》盘点既不能证实也无法搁置的六项研究

  《自然》杂志梳理了物理学、天文学和宇宙学中的一些发现——研究人员屡次任其自生自灭,却发现它们总是“阴魂不散”。  当一项科学成果看上去展示出一些真正新颖的东西时,随后的实验应该或者证实它——使教科书重写,或者证明它是测量异常或试验错误。不过,一些发现似乎永远夹在两者中间。即便是努力重现这些成果,

马余刚院士最新研究,重离子碰撞实验观测到新现象

  日前,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马余刚教授团队及其合作者,首次在RHIC-STAR国际合作的重离子碰撞实验中观测到了反应末态粒子的整体自旋排列现象。该成果为研究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中的强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方向,相关成果于北京时间1月19日凌晨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  该成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