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研究发现大量潜在基因会对自然选择有反应

研究人员利用大型围场监测鹿鼠的进化。图片来源:ROWAN BARRETT 从远处看,很难在人群里认出Rowan Barrett,这个长着浓密黑胡子的瘦小男人。但是他的同行却认为,Barrett是可以脱颖而出的。在过去的两年里,Barrett包揽了为年轻进化生物学家设立的几乎所有的主要奖项,包括日前他在2013年进化学年会上获得的多布赞斯基奖。他的成就是:敢于进行规模宏大的实验性进化,以研究自然选择如何构筑生物体的整个基因组。 “事实证明,对于一些曾经被认为很难测试的假说,他并不害怕在自然环境中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测试。”美国奥斯汀得克萨斯大学进化生物学家Robin Hopkins说,“他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毅力。” Barrett现工作于在内布拉斯加州的沙丘地区,生活在当地浅色沙丘上的老鼠的颜色比周围草原上的老鼠颜色要浅。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一直假设沙丘老鼠是由于猫头鹰这样的捕食者而颜色变浅,以便保护自己不被......阅读全文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王明伟,浙江大学张岩及匹兹堡大学医学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讯在Science发表题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中国学者连发PNAS等两篇文章 解析病毒基因

  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 tick-borne segmented RNA virus contains genome segments derived from unsegmented viral ancestors ”的文章,发现了第一个

武汉病毒所蝙蝠飞行和免疫适应进化基因组学研究获进展

  近期,由5个国家9个实验室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解析了2种蝙蝠的全基因组序列。这2种蝙蝠分别来自澳大利亚的大蝙蝠狐蝠(Pteropus.alecto)和中国的小蝙蝠大卫鼠耳蝠(Myotis.davidii)。分析结果提供了蝙蝠飞行、免疫系统及其它独特生物学特性的适应性进化的生物信息学

病毒所蝙蝠飞行和免疫适应进化基因组学获进展

  近期,由5个国家9个实验室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解析了2种蝙蝠的全基因组序列。这2种蝙蝠分别来自澳大利亚的大蝙蝠狐蝠(Pteropus.alecto)和中国的小蝙蝠大卫鼠耳蝠(Myotis.davidii)。分析结果提供了蝙蝠飞行、免疫系统及其它独特生物学特性的适应性进化的生物信息学证据。相关成果发

武汉病毒所在蝙蝠飞行和免疫适应进化基因组学研究获进展

  近期,由5个国家9个实验室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解析了2种蝙蝠的全基因组序列。这2种蝙蝠分别来自澳大利亚的大蝙蝠狐蝠(Pteropus.alecto)和中国的小蝙蝠大卫鼠耳蝠(Myotis.davidii)。分析结果提供了蝙蝠飞行、免疫系统及其它独特生物学特性的适应性进化的生物信息学证据。相关成果发

南京师范大学Nature子刊基因组研究新成果

  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处的研究人员,报告称绘制出了白鱀豚 (baiji)的高质量基因组图谱,由此揭示出了白鱀豚的低遗传变异性,提供了关于水生生活适应的一些新认识。相关成果发表在10月29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南京师范大学

Nature:梳理衰老研究指出人类最终有望健康衰老

  几十年来,对衰老和限制寿命的过程的了解一直困扰着生物学家。三十年前,通过鉴定延长多细胞模式生物寿命的基因变异,衰老生物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科学可信度。  在本文,我们总结了标志着这一科学成就的里程碑事件,讨论了不同的衰老途径和过程,并提出衰老研究正在进入一个具有独特的医学、商业和社会意义的新时代。

免疫治疗相关的人源化动物模型

昨日,美国FDA批准了全球第二个CAR-T上市,用于治疗特定非霍奇金淋巴瘤,这是继诺华的首个CAR-T疗法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肿瘤免疫疗法频传捷报,特别是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技术(CAR-T)以及免疫检查点阻断技术为代表的新兴肿瘤免疫疗法,发挥着巨大潜力。考虑到该疗法临床前评估需要接近人类免疫系统且具

南通大学第一作者发Nature子刊文章

  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南通大学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等处的研究人员提出了确凿的证据,证明一部分大脑区域能独立于其它部分进化,这一发现将极大促进我们对于大脑的理解,这项研究也找到了几个调控不同大脑区域大小的遗传位点。相关成果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文章

华大基因再发Science进行基因组比对

  来自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澳洲科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利用Illumina的 HiSeq 系统,完成了两种蝙蝠的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并进行了基因比对,为解析蝙蝠的飞行起源,以及蝙蝠为何会携带多种致病性强的病毒,提出了新的观点。相关成果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   文章的

回顾2018:中国大陆在CNS发表的神经科学论文

  即将过去2018年,中国大陆学者在神经科学的基础、临床及技术方法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单位或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单位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Nature和Science 即CNS发表以神经科学为主体的研究论文共计19篇。其中,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和最

不患癌的分子机制:GWAS研究最新成果

  盲鼹形鼠是一种生活在地下的啮齿类动物,最早出现在五千万年前,尽管鼹鼠有着长达30年的寿命,据目前所知它从来不会罹患癌症。科学家们希望能从这种不寻常啮齿动物的遗传信息中,挖掘到对人类有益的信息。  近期一个国际性研究小组对一种盲鼹形鼠(Spalax Galili)进行的基因组测序研究,发现其这种动

是什么在掌控你的寿命?

  自古以来,人类就追求青春常在,生命不老。在蒙昧的远古时代,人们企图借助神灵或一种隐形的力量来炼制“仙丹灵药”,达到“长生不老”。近代,科学家则运用日渐先进的研究手段,从群体、细胞、分子、基因水平上,逐层深入,研究衰老的秘密。自19世纪以来,科学家先后提出的学说不下20余种,但是很多学说并没有得到

12月Cell期刊亮点研究全在这里

  2019年12月份即将结束了,12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Cell:经过基因改造的大肠杆菌也可通过摄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生长  doi:10.1016/j.cell.2019.11.009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

同性老鼠生出了鼠宝宝,人类离同性生殖还远吗?

  如果问你老鼠是如何生出小宝宝的?你肯定会说这还不简单,肯定和赵忠祥老师解说的《动物世界》一样:“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草原又到了动物们交配的季节。雨季又过了,又到了交配的季节,公老鼠趴在了母老鼠的身上,发出了酣畅的声音!!!”(图源:pixabay)  但最近的一篇发表在《细胞干细胞》(Cell

研究发现长非编码RNA种属特异性加工决定其功能差异

  北京时间4月6日,国际学术期刊《细胞》(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组关于长非编码RNA的最新研究成果“Distinct processing of lncRNAs contributes to non-conserved fun

27篇SNC论文!他凭这些学术成就获亿元融资

  基因修饰动物是研究在发育和疾病中基因功能的重要工具。CRISPR/Cas9系统有效的应用于构建基因敲除和敲入小鼠。而杨辉团队正好专注于该领域。  杨辉,30岁时,就成为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所研究员;2015年,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2019年,杨辉博士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由杨辉创办

基因编辑进展梳理 Part II 基于CRISPR-Cas9的技术应用篇(一)

前言:近年来,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正在席卷整个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上一期我们已先从CRISPR系统开发及机制研究方面梳理了2018年相关大事件。伴随着基础技术不断优化,CRISPR技术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如动物造模、药物筛选、单碱基编辑技术、细胞谱系示踪、基础疾病研究、疾病诊断、体内编辑和遗传病校正

转基因大鼠在突破技术限制再次发挥在特定领域研究...-1

转基因大鼠在突破技术限制再次发挥在特定领域研究的应用建立合适的疾病动物模型是基础医学科研中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大鼠和小鼠是疾病研究中的主力军。由于体积小、成本低,特别是胚胎细胞相对稳定,方便进行各种遗传操作,进行基因编辑这个优点,使得小鼠成为解析人类基因功能最重要的模式生物。但是,与小鼠相比,大鼠在

只有8.2%的人类DNA是功能性的

  有将近99%的人类基因组并不编码蛋白质,虽然最近科学家对剩余的非编码DNA部分,做了大量的生化注释,但是,这些DNA序列大部分是否具有重要的功能角色,目前尚不清楚。  最近,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只有8.2%的人类DNA可能起重要的作用——是“功能性”的。  这个数字与2012年给出的数字非常

lncRNA在农业领域的研究成果

  miRNA的好Homie,非编码RNA界的NewStar --没想到在农业上大展身手啦   你没看错!不是标题党。说到miRNA的好Homie,非编码RNA界的NewStar,想必聪明博学的你就已经猜到了是lncRNA。今天大阅哥要给大家挖一挖lncRNA在农业上的研究进展。为了写这篇主题

JVirol:中国学者解析新病毒

  来自中国疾控中心(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浙江省温州市CDC的研究人员报道称,我国社鼠所携带的汉他病毒(Hantavirus)不属于汉他型病毒,而是一个独立新种,并将其命名为“大别山病毒”,这一研究成果揭示了动物源性病原体在宿主动物间的跨种间传播与病毒进化的规律,相关研究公布在Journal

是什么让我们在动物中脱颖而出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类?

  据国外媒体报道,你是一只动物,但是又非常特别。你是一只身体大部分无毛的猿,是猿猴的后裔;你的特征和行为方式经过了自然选择的雕刻或筛选。但是,作为一只猿,你又是那么特殊。莎士比亚对这一思想做了提炼,而在250年后,查尔斯·达尔文确定了人类作为一种生物在地球生命家族树上最微不足道的末梢位置。这株家族

混种交配:改变人类基因 影响人类进化

   关于人类的进化史,一直谜雾重重。科学家最新研究认为,当现代人第一次离开非洲大陆后,他们曾经与尼安德特人进行混种交配,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基因,并提高了人类的免疫力。正是由于混种交配,人类才成功进化存活至今,而人类的文化也才得以发展进步。然而,由于目前尚无法对远古时代人类的基因进行分析,因此很

浙江大学PNAS解析甲基化与物种形成

  p53是细胞中最重要的肿瘤抑制子之一,以控制细胞命运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著称,在细胞周期调控、DNA修复和细胞凋亡等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实p53也在生物的适应性进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浙江大学、Haifa大学等单位的研究团队最近揭示了同域物种形成中的p53适应性甲基化调控。同域物种形成理论

克隆鱼诞生50年 中国克隆技术陷入困境

  在不久前上映的美国大片《遗落战境》中,由汤姆·克鲁斯饰演的克隆人在发现自己的身份后,奋起反抗外星人,最终获得胜利。   紧接着,电影《侏罗纪公园》再次讲述了科学家利用DNA技术复活恐龙却遭遇疯狂猎杀的故事。   两部大片不仅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也再度激起了人们对克隆技术的浓厚兴趣。

人工合成生命的时代要来了?

  在我们生存的自然界里,除了单细胞生物、少数低等生物,绝大多数的生物从小到大都遵循着一个相同的规律——由一个受精卵发育形成。  就像是父母的精卵结合,产生了受精卵,受精卵开始快速的生长分裂,经历四细胞期、八细胞期后形成桑椹胚,直到胚胎干细胞有了明显的分化进而发育成囊胚,原肠胚,最后发育成一个各器官

Nature封面:两篇文章解读至关重要的Y染色体

  科学家们对多种哺乳动物的Y染色体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Y染色体进化初期的确出现了大量的基因流失,不过在现存物种中Y染色体上的基因相当稳定。   哺乳动物的XY染色体被认为来自于同一个祖先,只是Y染色体出现了快速的基因流失。这一Y染色体退化理论得到了一些果蝇研究的支持。在本周的Nature杂志上

南京大学PNAS文章:基因转换事件

  来自来自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英国巴斯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指出了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进化进程:拟南芥重组事件中大部分都属于基因转换事件,这将有助于解析拟南芥着丝点附近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的遗传模式。相关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文章的

基因技术专题-2

RNAi技术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是近年来发现的研究生物体基因表达、调控与功能的一项崭新技术,它利用了由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引起的生物细胞内同源基因的特异性沉默(silencing)现象,其本质是siRNA与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