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气候变化致土壤养分失衡世界1/5人口生活受影响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世界上的干旱地区变得更加干燥,水将不是唯一短缺资源,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可能会受到影响而失衡,致使世界1/5人口的生活受到影响。该研究结果刊登在《自然》杂志上。 这项研究详细说明了土壤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探讨了相关影响。该项目的参与者之一、北亚利桑那大学森林土壤和生态学助理教授马修·鲍克解释说,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大部分营养素,如氮和磷等共17种来自土壤资源。他为该研究开发的统计模型表明,随着气候变得更加干燥,氮会降低而磷会增加。 鲍克说:“这两种养分对于植物生长都必不可少,无一不是化肥的典型组成部分,但需要合适的水平才能对植物生长发挥出最有效的作用。” 旱地含水分较低,覆盖于地球约41%的表面。这项研究表明,那些依赖于农作物、家畜饲料、燃料和纤维生态系统的人们,会发现他们的资源将越来越多地受到抑制。 鲍克说,近几十年来,亚利桑那......阅读全文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全文如下: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减缓气候变化   二、适应气候变化   三、基础能力建设

专家详解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适应与减缓并重

  编者按 201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以下简称《战略》),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规划,对于提高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综合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气候变化及其适应行动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为了帮助各级部门和全社会多方面深入了解《战略

杜祥琬: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科学性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环境和发展问题。应对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将对各国的能源资源战略产生直接影响,而且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战略性选择问题。尽管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已有大量科学依据,但仍然存在一些质疑和不确定性,而应对气候变化却必须有一个确定的战略,采取

杜祥琬: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发展的意义

会议执行主席丁一汇、杜祥琬、何建坤   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科学性   厘清对气候变化科学性的认识,有利于进一步取得科学共识,坚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取向。   首先是对气候变化科学认识的差异和共识。从对气候变化趋势的认知来看,尽管有些学者对变暖是不是主要趋势提出质疑,但从科学界已掌

扎根西部 创新发展

          记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地处西部的兰州大学,先后被确立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培养人才,服务地方,兰大在融入西部的发展中即将迎来百年校庆。   作为兰州大学众多科研

合作方能共赢:气候变化催生增长机遇

  距离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已过去5年,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越来越严峻,但各国在联合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始终难以达成一致。  在刚刚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表示,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继续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  “不回避责任,不纠结困难,这再次表达了中国愿意在气候

戴尔阜团队探索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

   全球气候变暖对陆地生态系统尤其是森林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气温升高、辐射强迫的增强将显著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近年来,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戴尔阜团队模拟了2010-2100年江西省泰和县森林分布及森林地上生物量变化,以探究树种、森林类型和森林景观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差

黄标滕应:健康土壤带来健康生活

  2013年12月,第68届联合国大会正式宣布,将2015年定为“国际土壤年”,其口号为“健康土壤带来健康生活”。国际土壤科学联合会还确定每年12月5日为世界土壤日。今年的土壤日到来之际,对“健康土壤”的热议,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土壤是一个非常美妙的自然体。她是维持人类生活的主要支撑系统,

农作物能够抵御气候变化吗?

气候变化威胁着全世界的粮食作物。如今科学家正在把他们的努力重新集中到作物耐性而不是产量上来。 气候变化最令人担忧的问题之一就是它对全世界粮食供应的影响。最坏的设想情况非常严重:非洲荒漠草原地区的谷物产量减少,亚洲的水稻栽培将受到威胁,蔬菜也会减产——土豆和豆类有可能灭绝——而畜牧业和渔业将受到严重

未来全球农业至为重要的100个问题。

   1.前言  尽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全球粮食生产有显著的增长, 但当今社会需要面对的最重要挑战之一是,如何养活21世纪中叶全球即将达到的90亿人口。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又不明显增加粮价,基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对能源安全、地区饮食结构变迁的关注,以及到2015年全球贫穷和饥饿减半的千年目标,估计届

土壤氮磷钾分析仪测量甘肃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实验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部,居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及内蒙古高原交汇处,从东南至西北长1655km,南北最窄处25km。介于东径92°13′ ~108°46′、北纬32°31′~42°7′之间。全省土地面积45. 4万k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 73%,居全国省区第七位。1989年全省土壤普查资源汇总净耕地

科学家评估气候变化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

   在海拔高度1500米~2600米的高寒地区,科学家们试图通过监测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揭示气候变化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从2011年开始,西班牙奥尔德萨-佩迪杜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韦斯卡省比利牛斯山脉)里建立一个微生物观测站。该观测站由巴斯克农业发展研究所设立,其目的是通过监测

做实“一个贯通”和“五个打通”

  组建生态环境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具有历史性、标志性和里程碑的意义。这次机构改革的突出亮点和特点,可以概括为“一

节能环保 持续发展的选择

  2009 年至2013年,欧盟实施“环保型经济”中期规划,拿出数千亿欧元财政资金支持打造包括“绿色能源”、“绿色电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绿色城市”在内的“绿色产业”,并以此作为欧盟产业结构调整和促使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为欧盟在节能环保领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   欧盟: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系统影响项目启动

  中国农业科学院9月7日宣布启动“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系统的影响机理与适应机制研究”项目。科学家们将重点研究解决气候变化背景下水分、热量等资源要素时空变化对粮食生产系统的影响机理和适应机制,以及病虫害和旱灾等灾变过程、致灾成灾机理及适应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  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唐华俊

国家基金委八大学部公布“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十三五”期间,通过支持我国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从国家重大需求中凝练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学科的国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学部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则是:  (1)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协同攻关,

土壤水分记录仪对不同年份土壤湿度变化的研究

近年来,土壤水分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深入。马柱国等对我国东部地区土壤湿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张皓等研究了上海地区不同天气背景下土壤湿度的变化特征,得出“250px土壤湿度最低、波动最为剧烈,1250px土壤湿度最高、波动最小”的结论。方文松等研究用土壤水分记录仪来记录了河南地区土壤湿

美国新财年地球科学预算分析

  在美国政府建议的2011财年经费预算计划中,与地球科学相关的政府机构主要有美国能源部、美国地质调查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本文对美国2011财年经费预算报告中上述4个部门涉及地球科学项目的经费预算增减情况进行了分析。  在美国2011财年经费预算中,

根系分析仪对影响根系相互作用因素的研究

农作物根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竞争和互利两方面,它们可以同时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一些研究者认为 竞争作用通常在相对贫瘠的条件下最强烈,随着外界压力(养分状况等)升高而增强,也有研究证实了相反的情况——竞争与外界压力成反比。竞争现象主要发生在 两种情况下:当根系利用相同地域的有限资源或者个体产生对相邻植

从2008年环境保护部到2018年生态环境部,有哪些变化?

  2018年9月11日,中国机构编制网正式对外发布了于2018年8月1日起施行的《生态环境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三定方案”),小编将新“三定方案”与2008年原环境保护部组建时印发的《环境保护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进行了对比,供广大关心生态环境系统的读者参考。  新“

美学者称极端天气威胁中国粮食 十年后可能减产

  学者指出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不断加剧的极端天气时间将严重威胁中国粮食安全,加重中国农业生产中的灾害风险。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顾连宏博士近日指出他们的研究显示即使把科技进步考虑在内,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的人均粮食产量在2020年之后将会急剧下降。  顾连

生态环境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出炉

  第一条  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生态环境部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为正部级,对外保留国家核安全局牌子,加挂国家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

周生贤: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 构建强大科技支撑体系

周生贤: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要着力构建强大坚实的科技支撑体系  道路问题至关重要,事关全局。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选择什么道路,坚持什么道路,从来都是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得失的决定性因素。“十一五”以来,环保部门围绕着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让江河湖泊

《自然》文章呼吁防止全球土壤侵蚀与退化

         大多数土壤都属于私人所有,因此很难实施具有约束力的国际保护协议。图片来源:Luca Montanarella  80年前,也就是1935年,土壤首次被官方正式认可为一种有限的国家资源,应该得到负责任的管理。1933年,恶名昭彰的“灰

12家科研院所共同完成的全域高精度“数字土壤”炫酷登场

  21年,他们抢救性收集了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大比例尺土壤调查图件和资料,并利用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创新性技术进行时空整合,创建了我国全域高精度数字土壤。这些工作如果完全依靠人工流程,数百年时间也难以完成。  4月6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以下简称资划所)牵头,联合12

气候变化对华北平原作物产量影响研究取得进展

  位于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带的华北平原,自1970年代以来,粮食生产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南粮北调”的调入地,变成了“北粮南调”的输出地。以居于华北平原北部的河北省泊头市为例,粮食单产从1949年到2005年增产843%,达每公顷4784 公斤; 在位于华北平原南方的怀远,

共55项!国家基金委新批准与八个国际组织合作研究项目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示了最新批准与八个国际组织合作的研究项目,共计55项。详情如下:一、中国-日本  2019年双方在“环境可持续修复”领域联合征集合作研究项目,支持两国科学家开展实质性的创新研究与合作。经过公开征集、专家评审及双方机构共同协商,以下4个项目获得批准,项目执行期限为5年(2

土壤水分测试仪研究甘肃黄土高原土壤水分

陆地水资源源于大气降水,组成包括3部分: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对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来说,只考虑地表水和地下水,而忽略土壤水是不完整的。黄土高原深厚的黄土覆盖为降水资源转化为土壤水分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研究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的变化对有效利用水资源和生态保护有重要意义。在地表、

便携式土壤水分温度速测仪在植被中的研究

水是制约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关键自然因素,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地下水埋藏深,植物难以利用,所需水分主要来自土壤水分,土壤水分作为水量平衡和水循环与土壤资源的重要因素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便携式土壤水分温度速测仪的测定对象之一(土壤水分)通常被定义为土壤中非饱和带的水分,是将气候、土壤和植被对水分循环过程

联合国倡导“气候智能型”农业

  在“全球农业、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会议”即将召开之际,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表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将使许多粮食已经严重短缺地区的农业生产力、稳定性和收入进一步下降,若要满足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全球农业产量还须在未来40年间增加70%。农业部门要在一个气候日益变暖的世界中养活日益增加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