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成立北极航线有望开通

10日,来自冰岛、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和中国等10家北极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在上海签署了《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合作协议》,宣布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北极中心)正式成立。 北极中心将致力于增进对北极及其全球影响的认识、理解,促进北欧北极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与北极的协调发展,并将围绕北欧北极以及国际北极热点和重大问题,开展北极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北极资源、航运和经济合作、北极政策与立法等方向的合作研究和国际交流。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表示,北极地区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冻冰加快融化,海冰退缩,这不仅令北极丰富的资源有了被开采的机会,也促使北极航线的开通有望从梦想变为现实,为中国和北极地区合作增加了新机遇。另一方面,研究北极必须考虑到人的因素和国家社会经济活动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北极地区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也是北极中心的重要研究内容。 据悉,北极中心开展合作研究的形式包括:围绕合作主题组织合作......阅读全文

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成立 北极航线有望开通

  10日,来自冰岛、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和中国等10家北极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在上海签署了《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合作协议》,宣布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北极中心)正式成立。   北极中心将致力于增进对北极及其全球影响的认识、理解,促进北欧北极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与北极的协调发展,并将

海油工程夺得北极101亿大单 中俄能源合作提速

  近日,海油工程宣布,公司刚刚获得俄最大LNG工程YAMAL(亚马尔)项目核心工艺处理生产线工程的建造合同,合同总价格达16.63亿美元(约合101.09亿元人民币)。  据了解,亚马尔项目是位于俄北极圈内的亚马尔半岛上,是俄方开发北极地区油气资源的重要工程之一,该项目LNG输出总能力将达1600

俄中科学家合作研发北极冰下通讯技术

  据俄罗斯《报纸报》报道,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和中国哈尔滨工程大学的专家正在合作研发一种新的冰下通讯技术,近期已在俄罗斯岛(远东联邦大学校区所在地)的诺维克湾进行一次独特的技术应用测试。   冰下通信是现代水声学研究的最新方向,对北极地区的油气勘探和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声波在冰下的运动有其自身的

中国北极海冰预测研究获新突破

在北极科考时的张瑜  今天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近日在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举办的2017届国际北极模型与观测综合大会(FAMOS)宣布,该校教师张瑜在2015届大会上提交的2017年海冰融化情况预测,非常接近实际海冰覆盖面积值的结果。表明中国对北极海冰预测研究有了新突破,张瑜本人也因此获得2017年

北极海冰减少机制研究获重要进展

近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黄海军课题组在北极海冰减少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大气水汽和能量输运引起海冰减少的具体物理过程。大气水汽和能量输送对北极气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向极能量和水汽传输的变化将通过多种机制对北极海冰的年际变化和长期趋势产生显著影响。 研究成果在线发表

研究指出冰川消融使北极汞污染加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182.shtm 研究人员近日在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月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由气温上升引起的冰川消融正导致海洋向北极大气层排放更多的汞,从而给北极生态系统带来风险。 由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

气候研究人员敦促更新加拿大北极研究项目

  250多名国际气候科学家在给加拿大总理Justin Trudeau总统的公开信中提出,该国政府应该重新为即将结束的北极气候和大气研究项目提供资金。 加拿大埃尔斯米尔岛 图片来源:NASA/Michael Studinger   信中写道:“加拿大的气候和大气研究将面临一场危机,而这一危

“北极前沿”大会呼吁负责任开发北极资源

  在挪威北极圈内最大城市特隆姆瑟举行的第十届“北极前沿”大会1月26日呼吁各方负责任地开发北极资源,以长远眼光协调该地区的商业和环境利益。  当天的会议围绕“工业和环境”议题展开。冰岛工业和贸易部部长奥德纳多蒂尔表示,北极地区近年来发展加快,受关注程度也日益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应把北极当成一

为什么北极没企鹅,南极没北极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92.shtm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于本月12日正式起航,向着北极进发。总台央视记者王楠也随船出发,全程记录我国此次北冰洋科考进程,带来《北极“楠记”》系列报道。在

研究发现北极海底生物会受人造光影响

  根据英国《通讯·生物学》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论文,北极海底200米处的海洋生物,会受到船只上人造光的干扰。这项发现意味着在极夜期间,人造光会影响种群调查,进而对可持续管理工作产生影响。  鱼类和浮游动物,本来依靠自然光调整自身行为和迁徙模式,无论是喜光的还是不喜光的海洋生物,因人造光会扰乱海洋生物

我国研究表明 北极增温迅速,今年并非最高温

  北极地区是地球大气的冷源,在全球气候、天气和环境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表明,北极地区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其增温幅度远大于中低纬度,约为全球平均的两倍,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地区。近日,有媒体报道“北极地区近期出现史上最高温,比往年高30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邹捍团队对本次北极热浪进行了初

挪威首次颁发表彰北极研究的国际莫恩奖

   新华社挪威特罗姆瑟1月22日电,旨在表彰北极研究的国际莫恩奖22日在挪威特罗姆瑟首次颁发,加拿大海洋学家埃迪·卡马克和“冰的意义”国际项目团队分享本次奖项。   颁奖仪式在挪威2018年“北极前沿”大会期间举行。国际莫恩奖以挪威著名天文学家和气象学家亨里克·莫恩命名,由北挪威科学与文学院等

研究发现北极海底释放大量甲烷加剧全球变暖

据《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家表示,北极海底正在释放大量甲烷气体,他们由此得出结论,海底永久冻土是一个庞大但很大程度上被忽视的温室气体来源。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有着直接联系。以前的研究发现,北极湿地和湖泊永久冻土融化释放出甲烷气体。不过,科学家当时认为,遍布冰冷深海的永久冻土仍将继续保持冰冻固体状态,

最新研究称北极融化将释放8500亿吨碳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近日有最新研究成果称,北极融化将释放8500亿吨碳,全球变暖进程将加快。   印度时报近日发表一篇题为《最新研究称北极融化将释放8500亿吨碳》的报道。报道称,全球变暖已经超出预想。美国地质勘探局牵头的一项调查称,随着北极地区在下个世纪逐步融化,被冰冻

南京土壤所北极土壤微生物研究取得进展

  北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其变暖速度是地球上其他地区平均变暖速度的2倍。随着气候变暖加速,北极林线(森林和苔原交界线)不断向北推移,导致了苔原生态系统植被类型发生显著改变,可能会影响地下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功能。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褚海燕课题组以加拿大的北极苔原试验站为平台,利用高通量测序研究

南京土壤所北极土壤微生物研究取得进展

  北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其变暖速度是地球上其他地区平均变暖速度的2倍。随着气候变暖加速,北极林线(森林和苔原交界线)不断向北推移,导致了苔原生态系统植被类型发生显著改变,可能会影响地下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功能。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褚海燕课题组以加拿大的北极苔原试验站为平台,利用高通量测序研究

科学家研究发现:北极成海洋酸化“重灾区”

近日,北极圈现32度罕见高温,引发公众对北极熊生存现状的担忧。殊不知,北极生态系统面临的潜在威胁远不止于此。科学家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化所诱发的北极快速变化将放大北冰洋海洋酸化。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立奇团队通过对历次中国北极科考航次数据的集成与精细分析,发现北极酸化水体以每年

国际北极论坛在俄举行 专家热议北极科学发展

  俄罗斯北极发展问题国家委员会等机构于29日至30日在俄西北部城市阿尔汉格尔斯克举办第四届“北极—对话区域”国际北极论坛。在20多场研讨演讲活动中,各国专家对北极应有怎样的未来畅所欲言,为北极科学发展提出诸多宝贵建议。  防生态灾难  俄总统北极和南极国际合作特使、极地学家奇林加罗夫在“北极—科学

研究表明夏季高温热浪与北极冰雪消融有关

  近些年,伴随着北极海冰融化及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雪覆盖减少,北美及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的极端高温和干旱等天气事件更加频繁。最近一项国际合作研究表明,夏季高温热浪与北极冰雪圈消融及相应的大气环流形势变化有关。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汤秋鸿研究团队和美国罗格斯大学Jennifer A.

研究称北极光出现频率创下百年最低纪录

  北京时间10月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芬兰气象局科学家发现,在过去5年间,北极光出现频率逐渐减少,创下一百多年来的最低记录。  北极光一般遵循持续11年的“太阳活动周期”,在这个周期内,北极光出现频率先是达到一个峰值,接着逐渐减少,直至最低谷。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研

研究表明夏季高温热浪与北极冰雪消融有关

  近些年,伴随着北极海冰融化及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雪覆盖减少,北美及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的极端高温和干旱等天气事件更加频繁。最近一项国际合作研究表明,夏季高温热浪与北极冰雪圈消融及相应的大气环流形势变化有关。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汤秋鸿研究团队和美国罗格斯大学Jennifer A.

小狼蛛对抗北极变暖

  1.25厘米长的狼蛛可能对北极气候产生巨大影响。  研究人员报告称,当温度升高时,这种好斗且善于伏击的蛛形纲动物会转换食谱,吃掉彼此而不是其他昆虫。这种昆虫还能抑制释放温室气体的真菌。因此,狼蛛可能间接减少了北极的温室气体,并且让该地区变得更凉爽。  狼蛛是北极数量最多且占主导地位的捕食者之一。

冷暖谁知北极熊

一只在北纬81毅北冰洋夏季浮冰上的北极熊 一只在北纬毅地区斯瓦尔巴群岛上度夏的北极熊   这个炎热的夏天,冰冷的北极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位于北纬70°的挪威班纳克地区出现30℃以上高温,这样的温度让人忧心忡忡:那些生活在冰天雪地里的白色北极熊,它们还好吗? 毕竟,北极熊皮包骨头

北极油气开发潜力巨大

数据来源:俄罗斯科学院石油和天然气问题研究所   作者:瓦西里·博戈亚夫连斯基工科博士,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俄罗斯科学院石油和天然气问题研究所北极与全球海洋问题科研副所长,“大陆架”实验室主任   北极油气资源的开采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是资源国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俄罗斯有40多年开采

警惕全球变暖,北极更甚

英国《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11日在线发表的一篇气候变化论文报告称,与全球平均值相比,北极变暖速度确实比之前人们认为的更快。极地加速变暖表明该地区对全球变暖的敏感程度高于当前的评估。 北极在全球气候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调制作用。但过去的报告称,极地变暖速率平均而言是全球其他地方的2—3倍,是全球地

中国北极科考队进入北极圈 将进行综合调查

  “雪龙”号7月31日电(记者郁琼源)北京时间7月31日上午8时50分,“雪龙”号进入北极圈。上午9时,中国第八次北极科考队队员身着统一的红色队服,在“雪龙”号直升机停机坪组成“八北”字样庆祝进入北极圈。   同时,为迎接“八一”建军节,科考队员们又组成“八一”字样,八位曾当过兵的科考队员组成

“雪龙号”完成第8次北极科考 中国加大北极参与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0月16日报道,“雪龙”号此行历时83天,航行2万多海里,穿过了加拿大北极群岛,9日返回上海。  报道称,这艘极地考察船现在是中国第一艘完成三大北极航道航行的船只。在开始穿越西北航道约一周前,“雪龙”号穿越了北冰洋中央航道,2012年,它沿俄罗斯北极海岸穿越了北方海航线(

中国北极科考队成功到达北极点进行科学考察

8月20日,考察队领队吴军(右)和首席科学家余兴光(左)到达北极点。  北京时间8月20日15时38分,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成功到达北极点,并随后进行了科学考察作业,创造了我国历次北极考察队到达北冰洋最北的考察纪录。  当天上午,科考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到达北纬88度2

加拿大研究称海冰融化使北极熊生育率下降

  加拿大科研人员在新一期《自然—通信》(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报告说,由于气候变暖导致北极海冰面积逐渐缩减,生活在加拿大哈得孙湾的北极熊生育率正在下降。  哈得孙湾是位于加拿大东北部的一个大型海湾,位于北冰洋边缘,是北极熊的重要栖息地。加拿大艾伯塔大学的科研人

科学研究发现 海洋环流可解释为何北极变暖快于南极

  近几十年来,科学家观察地球两极的气候难题:北极变暖并逐渐丧失海冰,而南极许多地方却有所降温,甚至在增加海冰。现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经更好地了解南北极响应因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影响的不对称现象的基本过程。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绿色海洋学教授约翰·马歇尔及其团队通过研究海洋动力学这一现象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