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催产素调控感觉皮层早期发育研究上获进展

2014年1月2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于翔研究组在《自然·神经科学》学术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催产素介导早期感觉经验依赖的感觉皮层跨模态可塑性》的论文。该工作发现了一种在发育早期感觉经验依赖的感觉皮层跨模态可塑性,并揭示了催产素这种由下丘脑分泌的神经肽是介导该跨模态可塑性的关键分子。 对于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来自外界的各种感觉刺激对于他们大脑的发育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刺激包括颜色和光带来的视觉刺激、父母的抚摸给予的触觉刺激、声音的听觉刺激等。实验动物研究表明,感觉剥夺不仅可以导致对应大脑皮层区域的功能异常,还可跨模态影响其它脑区的功能。在跨模态可塑性的机制方面,前人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成年动物上,极少涉及其在发育早期的作用与分子机制。 本研究通过对新生小鼠进行单模态的感觉剥夺(拔胡须剥夺触觉输入,黑暗饲养剥夺视觉输入),发现对新生小鼠进行单模态的感觉剥夺不仅导致对应感觉皮层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阅读全文

Nature:爱情?一条神经环路作祟罢了

  诗人们歌颂爱情,科学家们研究爱情。  长久以来,科学家们就想搞清,恋爱中的男女究竟是中了什么邪,才会生出和对方共度余生的想法。今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一篇论文,让人们距离“理解爱情”又近了一步——来自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的Robert Liu教授与他的团队发

一剂见效:研究称催产素有助消除恐惧焦虑

  德国波恩大学心理学家莫尼卡·埃克施泰因最近发表了一个自己设计的研究项目成果,其内容很简单,把一种荷尔蒙注入62名参与试验者的鼻腔中,希望能消除他们的恐惧,对多数人来说,这还真的有效。  这种荷尔蒙名为催产素,由于它在母子关系、社会关系和男女性关系(发生性关系时荷尔蒙水平激增)中起到重要作用,我们

大道致远:林浩然院士学术成长资料采集感悟

   ■李剑  林浩然(1934年11月29日—)  林浩然,汉族,出生于海南省文昌县白延镇迈洲村。鱼类生殖内分泌学家。1950年入读岭南大学理学院生物学系,1954年毕业于院系调整后的中山大学。1979年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出国的访问学者,先后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阿尔伯塔大学深造,并与

最强大脑皮层神经网络重建 揭哺乳动物最大神经线路图

  据国外媒体报道,我们经常会出现大脑迷糊的状态,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幻觉,最常见的情况就是我们会形容自己“一头雾水”,这种现象有一个科学的名字,叫做“脑雾”(Brain fog),它是大脑难以形成清晰思维和记忆的现象,就像是大脑里笼罩着一层朦胧的迷雾。目前科学家正在积极探索“脑雾”是如何形成的,是人

大道致远:林浩然院士学术成长资料采集感悟

   林浩然,汉族,出生于海南省文昌县白延镇迈洲村。鱼类生殖内分泌学家。1950年入读岭南大学理学院生物学系,1954年毕业于院系调整后的中山大学。1979年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出国的访问学者,先后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阿尔伯塔大学深造,并与阿尔伯塔大学鱼类学家彼得(R.E.Peter)教

6月11日《科学》杂志精选

气候变化和亚洲水塔  山脉是地球上的水塔。研究人员说,气候变化即将以非常重大但又不同的方式改变东南亚主要江河流域的水资源和食物保障。Walter Immerzeel及其同事深知,超过14亿人口的生活依赖于来自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长江和黄河的水。他们开始着手调查全球暖化

Nature子刊颠覆原有理论:补上大脑如何调控食欲关键拼图

  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BIDMC)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前所未知的神经环路,这种神经环路在促进饱腹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发现颠覆了目前关于大脑维持机体现有摄食行为状态的模型,为了解饥饿和饱腹调控提供了新的信息,也有助于研发针对肥胖流行病的解决办法。  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公布在11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美科学家称大脑有“爱情环” 爱由心生不准确

   (图片来自网络)   人们长久以来相信“爱由心生”,但科学家对爱情的解释没有那么浪漫。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爱情产生于脑部而非心脏,脑部图像、荷尔蒙和遗传学能帮我们更好解释爱情的奥秘。     大脑“爱情环”   美联社2月12日报道,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神经学家比安卡·

Science:癌症与神经元的关系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整个西方国家的男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平均每6位美国男性中就有一位会患上前列腺癌,并且一旦前列腺癌转移到其它部位,就难以治愈。尽管过去数十年西方国家已经对PCa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

关于打哈欠,有哪些有趣的事实

  可能每位朋友都经历过打哈欠。一般我们会认为人在困倦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打哈欠,这表明我们是时候方向工作或娱乐活动去睡觉了。但有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的打哈欠,而且显然并不是因为困(可能睡醒,或者白天好好地走在路上突然打个哈欠)。其中原因又是什么呢?打哈欠对我们来说又究竟意味着什么?  考虑一下下面的场

《Nature》5月最受关注的十篇论文

  英国著名杂志《Nature》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近期《Nature》下载论文最多的十篇文章(2015年4月

2019年10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10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Science:新研究揭示人类微生物组是潜力巨大的新型抗菌药物聚宝盆  doi:10.1126/science.aax9176  就像淘金热中的淘金者曾经在北加州的山上开采这种闪亮的贵金属一样,“生物勘

Cell 揭示孕妇高脂肪饮食导致孩子自闭的原理

  不少研究都表明母亲肥胖会影响后代健康。华盛顿大学医学院6月16日发表在《Cell Reports》杂志上的一项小鼠研究(详细)首次表明即使在孕前女性肥胖导致的遗传变异也可通过血液传递至三代以上。如果你以为仅仅是增加子孙后代与肥胖相关的疾病风险而已,那就错了。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

睡不够,肉来凑!又添新证据!

  当我们睡得不好时,我们的身体会自动进入“求生模式”。这似乎是由进化导致的:在史前时代,睡得少通常与危险与短缺相关。  科学家现在知道,睡眠剥夺会引发一连串代谢反应以确保我们的生存:即,它会使我们更加饥饿(所以我们在面对威胁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能量)。  在远古时代,这将帮助我们生存。但是在这个热量

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的定性和定量实验

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的定性和定量实验             实验步骤

亮点研究深入解读缺氧与疾病的关联

  近年来,随着科学家们研究的深入,他们慢慢发现,氧气在多种疾病发生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有研究人员就发现,缺氧状态能够让肿瘤变得更加恶性;但又有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将小鼠置于极端缺氧的环境下时,小鼠就能够进行心肌再生。那么氧气到底有着怎样的特殊功效呢?本文中,小编对相关研究报告进行了整理,分享

PNAS:沉默单个基因影响人们的社交能力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佐治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沉默一种特定的基因可能影响人类社会行为,包括一个人形成健康关系或者识别其他人情感状态的能力。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6月20日在线发表在PNA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pigenetic modification of OXT and hum

镇痛药

第十七章  镇痛药[目的要求]1.掌握吗啡的作用、作用机制、应用及不良反应。2.掌握可待因、哌替啶和喷他佐辛的作用特点。3.熟悉阿法罗定、美沙酮、二氢埃托啡、曲马朵、罗通定以及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与纳曲酮的作用特点。4.了解芬太尼、强痛定的作用特点。[教学内容] &nb

2月7日《科学》杂志精选

  降低氯离子可恢复转换功能   据一则新的报告显示,一种药物可防止自闭症模型的怀孕小鼠的后代出现自闭症行为,虽然无法在产前将该药物给予人类孕妇(因为没有办法筛检人类胎儿的自闭症),但在之后的发育过程中给予该药物,即将这种药物给予已经出现自闭症症状的幼童,这样临床试验正在取得进展。自闭症谱系障碍或

《自然》及子刊综览

  《自然—通讯》  加拿大北极地区滑坡加剧  《自然—通讯》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在加拿大北极群岛的班克斯岛上,热融滑塌的数量在1984年至2015年期间增加了60倍——热融滑塌是由多年冻土中的地下冰融化导致的滑坡。研究指出,滑塌数量从1984年的63个增加至2013年的最大值4077个。这项研究和

降低氯离子以恢复转换功能

  给予有自闭症症状幼儿布美他尼药的临床试验显示了进度。   据一则新的报告显示,一种药物可防止自闭症模型的怀孕小鼠的后代出现自闭症行为,虽然无法在产前将该药物给予人类孕妇(因为没有办法筛检人类胎儿的自闭症),但在之后的发育过程中给予该药物,即将这种药物给予已经出现自闭症症状的幼童,这样的临床试验

单一基因不仅和糖尿病有关,突变体还会诱发癌症!

  最近,来自牛津大学和萨里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单一基因的突变或许就能对人类机体的面部特征产生较大的影响,近年来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研究都发现单一基因在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上扮演着关键角色,本文中,小编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整理,分享给大家!  【1】Science:单一基因或可驱动前列腺分化  do

偏头疼其实是一种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

  偏头痛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疾病,而且近年来还有年轻化的趋势,不少人年纪轻轻就患上了偏头痛,严重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  偏头疼的病因还不明确,目前也没有有效治疗方法,只能通过一些非处方止痛药或曲坦类药物缓解症状。近日,发表于Headache杂志上的一项新理论认为,偏头痛可能是大脑对氧化应激的自我

免疫酶细胞化学实验技术-3

一、对照实验  1.吸收实验  应用尚无文献报告的抗血清/自己制备的抗血清进行ICC染色时,需用相应的抗原吸收抗血清后,再孵育标本,判断结果的可信性(结果应为阴性)。常用的吸收实验分固相吸收和液相吸收两种(见本书第一章 ),对于不能形成沉淀,难以用离心沉降法分离的一些小分子多肽类抗原,以固相吸收为佳

多篇亮点文章共同解读癌症“帮凶”如何助纣为虐!

  我们都知道,癌症的发生很复杂,而且往往是由于多种因素互相作用而引起的,然而有时候癌症的发生或扩散往往需要帮手来帮忙,那么到底有那些因素会成为癌症的“帮凶”来帮助癌症发展呢?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年来相关的研究报告,分享给各位!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癌症都有哪些“帮凶”!  【1】两项研究揭示骨髓源性免

中加NSFC-CIHR健康研究合作计划项目初审结果公布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4月20日消息:在集中征集“2010年度中加(NSFC-CIHR)健康研究合作计划项目”期间共接收申请项目7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按照相关项目管理办法和征集项目通知的要求对申请项目进行了初审,现对初审结果予以公布。  受理申请项目6

美新疗“鼻吸”干细胞为神经疾病治疗带来新希望

  在某些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比如修复垂体腺,医生可以通过鼻子切除肿瘤,把对周围组织的伤害减到最小。反过来,鼻腔也能作为把物体送入大脑的另一条途径,而且这条途径有许多优点。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2月4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一家名为StemGenex的公司最近宣布,他们为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疗法

盘点激素疗法研究上取得的新进展

  【1】BJU international:运动可以降低前列腺癌激素疗法的副作用  doi:10.1111/bju.14922  根据东英吉利大学的一项新研究,针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短期运动处方可能有助于减少激素治疗的副作用。诺福克和诺威奇大学医院(NNUH)和UEA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试验,该试

RO5263397:治疗可卡因成瘾的潜在药物

  可卡因(Cocaine)又称为古柯碱,是一种由古柯叶中提练出的莨菪烷型生物碱,分子式C17H21NO4。它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其化学名为苯甲基芽子碱(化学结构式见图1所示),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 )对其系统命名为methyl (1R, 2R, 3S, 5S)-3 -(be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