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袁亚湘:“手把手教”扼杀创新能力

袁亚湘 说起研究生培养之道,中科院院士袁亚湘有着自己的“八字箴言”——培养兴趣、鼓励独立。在他看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做科研,更应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精神。 “‘手把手地教’在很大程度上阻止或扼杀了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更多的应是保护学生的创新兴趣和能力,鼓励尝试,放手让他们学会自己去做。”袁亚湘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选题阶段是最容易让导师‘帮办’的。”袁亚湘说,很多导师帮学生确定研究题目,这虽能节约学生的时间,但也会抹杀他们的探索兴趣和创新思维,同时掠夺其科研乐趣。 袁亚湘指出,选题本身就是科研的一部分,“它是导师了解学生、学生肯定自己的过程。我希望学生在离开我之后还能有后劲继续作研究。因此,起步阶段不妨多花些工夫”。 袁亚湘坦陈他一直很喜欢“研究”的英文表述——“research”。“‘re’是反复,‘search’是寻找。选题是研究......阅读全文

袁亚湘院士:学生要敢比老师厉害

袁亚湘院士   “有没有梦想,敢不敢去做别人没做过的研究,这是我招收学生时的要件。”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袁亚湘这样说。  “科学研究是一个长久的东西,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时不能急功近利。”袁亚湘说,比如陈景润破解了哥德巴赫猜想,有什么用呢?可能马上用不上,但现在知道了,它在破译密码时

忆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四位师长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化所)建所70周年。70年来,大化所人紧扣时代使命,坚持“三个面向、四个率先”,强化创新能力建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充分展示了“锐意创新、协力攻坚、严谨治学、追求一流”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传承。

裴钢院士接受“研究生教育访谈录”专题采访

“动机”(Motivation),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裴钢院士用这个词作为对研究生们的第一个建议,“你首先要有非常强烈的动机和动力,如果你喜欢科学,我建议你就努力去做,如果不喜欢,那就趁早挑选你喜欢的事去做。”在裴钢看来,研究生应具有的第二个素质是“矢志不移”(persistency),

创新中国论坛综述:创新人才培养,箭在弦上,路在何方

  日前,由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科学时报社共同主办的首届“创新中国论坛”成功落下帷幕。   作为论坛主席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在耄耋之年仍然心系祖国,关注祖国的未来,令人敬佩。尤其,他在会上就创新之道发表的主旨演讲

大道至简 平淡为归——记北大药学院王夔院士

在一切美好没有来临之前,心灵首先美好起来了;在一切平静没有来临之前,心灵首先平静下来了。经历了三次政治和社会的大震荡,三次改变研究方向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夔先生,对世事变迁和人生境遇始终淡然置之、不喜不悲,以哲人的睿智和科学家创新求变的精神探求世界的客观规律和科学真理,走过了七十五年的生命历程。王先生

留学如何做好学术?三位海外名校博士的学术研究心得

  “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论文,是很多海外留学学子都曾烙下的痛印,亦折射出留学海外进行学术研究的辛酸和不易。近日,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媒体均报道部分中国留学生学术适应能力差的问题,一些美国高校教授甚至被迫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中国学生。学术问题,俨然成为中国学生海外留学能否顺利毕业的拦路虎。  为

中国的科技创新被科研体系扼杀了吗?

  看到本文的标题,人们一定会大吃一惊。翻开今天的中外媒体,充斥的全是中国科技飞速进步,感觉是马上要领导世界的架式。2016年中国科技论文数量超越美国,更是让中国人信心爆棚。  这些成就仅从论文统计数据本身角度来看,客观上确实是不错的。坦率地说,我本人是长期对中国的发展持最乐观态度者。即使在很多年前

顾海良:中国博士培养模式是高水平的“不伦不类”

  【精彩掠影】    1、获得过”百篇博士论文”的导师和社会公认的优秀导师应当有权利选择学生,对导师看中的学生我们也应当给予特殊的放行;   2、给博士上课,应当更多地采取“讲座”的形式,让同个学科不同方向的博士生导师分别来给学生上课;   3、如果一个教授不能很好地从事教学,对教学没有热忱和

首届创新中国论坛在京举行

李政道李佩王志珍黄祖洽叶铭汉秦伯益朱清时张信刚张杰吴德星胡建淼林崇德韩水法章启群熊丙奇   王长乐  10月31日,以“求答钱学森之问:中国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为主议题的首届创新中国论坛举行,来自全国教育界、知识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会聚一堂,针对创新与人才培养领域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美

国科大本科教学:“研讨式”教学新在哪里?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玉泉路校区,从教学楼一层沿着楼梯拾级而上,会发现每个楼层都有2~3间挂有“研讨室”牌子的教室。不同于一般教室里成排成行、整齐划一的桌椅设置,这些研讨室里面的桌椅被摆成了圆桌型,非常适合不同的小组开展学习讨论。每天课前课后,这里会有许多学生、老师光临,讨论至

教育部:将“免费师范生”改称为“公费师范生”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  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  教师〔2018〕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编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编办:  现将《教师教

院士教授:科学人才首先是全面人才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从2010年开始,北京市十一学校将举办国内首个高中“科学实验班”。首届科学实验班学生人数不超过30人,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毕业出口、课时安排、招生方式等多个方面都进行独具特色的

专家解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研究生教育要做好提高质量这篇大文章  华东师范大学 唐玉光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规划》坚持“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发展主线,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与举措。笔者从影响质量的发展途径和关键要素出发,阐述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理解

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全面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八次全体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围绕

教育部:高校要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全面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八次全体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学

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印发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的通知教高函〔2020〕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为深

《求是》对话白春礼等:创新驱动发展如何落地

   激烈的国际竞争表明,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特别是这个民族的前途命运,最根本的取决于科技实力与创新能力。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抉择。这一战略如何落地,企业怎样才能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如何办学才能使创新型人才充分涌现。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与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中国环保机械行

范良藻:中国科技走向何方

党管人才是历史实践的必然回归  走高技术跟踪路线30年了,实践证明,不重视基础研究、单纯跟踪将永远落后。发现和发明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还是条条道路通罗马?世上事殊途同归是经常有的。当然创新比跟踪难得多,难在何处?是体制问题,还是队伍能力所限?  早在2002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聚焦两会:委员、代表这么评价“双一流”

  2020年全国”两会“,已于5月21日下午正式开始。不少与会的代表委员们都对高等教育发展、“双一流”建设等热点问题发表的自己的看法。事实上,从首次提出到现在,如何建设“双一流”的讨论一直没有停。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这个问题同样也成为高校领导们热议的话题。小编再度整理了部分涉及“双一流”建设的热门

“双一流”高校人工智能研究生将扩招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 《“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人工 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意见》要求,着力提升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水平,为我国抢占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撑。  以下为通知原文: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

“双一流”高校人工智能研究生将扩招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 《“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人工 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意见》要求,着力提升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水平,为我国抢占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撑。  以下为通知原文: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

三部委:“双一流”需加快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有关高等学校: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制定了《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

张涛、郭世佑谈博导与博士生关系

  当大家都来说博士江湖如何风起云涌时,身在其中的博导的话,或许能给人不同的视角。   1964年6月出生的张涛,早在2003年7月便受聘为北航材料学院材料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他漫长的求学之路后,这样的位置让很多人羡慕。   一些好朋友会来打趣,恭喜你,成为老板了。   老板,这个商业词汇在

教育部2009年工作要点:十方面谋划发展促进公平

  2009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谋划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加强管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一、

全日制教育硕士应该具有扎实的研究实践能力

   我国近几年来推进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及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均已取得显著成绩。但由于我国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起步较晚,各方面发展还很不成熟,尤其在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可能仍处于一个探索、发展的阶段。如何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实践研究能力”,需要进一步思考措施、有效落实。  实践能

交大博士血泪自述:不是读博的料,别上博士这条船

  一、前言  原先我是准备等到毕业的那一天,痛痛快快地哭过了之后,一口气写掉这篇文章的。其实一直在零散时间打腹稿,差不多已经煲熟了。刚才有同样读博士读得凄凄惨惨切切的师兄表示期待,于是一横心决定现在就写了。何况,早点让更多还没上博士这条船的弟妹们看到,提醒他们读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能多挽救一个像我

全国各级各类创新人才计划多达近百个

  “帽子”满天飞   创新驱动归根到底是人才驱动,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培养一支潜心科研的高素质青年科技队伍至关重要。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省市纷纷推出各种人才计划,在吸引、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帽子”过多过乱,其引发的负面效应也日益凸显。  科技界的

李政道与教育学者共答“钱学森之问”

  李政道先生作报告:要创新 需学问     过去的一年里,“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句震聋发聩的疑问一直是教育界、知识界、学术界的热点话题。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随着大师的远去,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引起了上至国务院总理下

6人获奖!2019年吴阶平全科医生奖获奖人名单公布

  2019年吴阶平全科医生奖评审会议于8月30日在北京召开,经评委无记名投票评选出6位获奖人,根据《吴阶平全科医生奖奖励条例》的规定,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19年9月2日至9月13日。2019年吴阶平全科医生奖获奖人名单吴阶平医学基金会2019年9月2日  丁静简介  丁静(1973年9月),

陆元九:科研机构也要注重人才培养

  《陆元九传》,刘茂胜编著,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定价:35.00元  记者手记  对陆元九院士的印象,最初来自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与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陆元九传》里那一张张珍贵的照片。1936年,已显得有些模糊的高中毕业册里稚气未脱的书生意气;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