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自然子刊综览

《自然—纳米技术》 新型药用纳米粒子结构可分解排出体外 将DNA链和纳米粒子当作构件,组装成一种可以增强摄取小鼠体内肿瘤的纳米结构,并在之后发生分解,改善体内清洁度,最终降低潜在毒性。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上的这项研究结果为抗癌药物投递的安全、可控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为了改进投递效果,纳米粒子的体积必须足够大到能够吸收并困住肿瘤。但是,一旦纳米粒子发挥治疗效果后,会残留在体内很长时间,因为体积太大而无法被体内系统自行清除,从而可能产生慢性中毒。 Warren Chan等人设计出一种纳米粒子结构,其结构由一个带有DNA链的核心纳米粒子与多个小纳米粒子层相连而成,体积大小刚好能够吸收肿瘤。研究人员发现该结构能够作为成像试剂和抗癌药物的载体。他们注意到与核心纳米粒子和未经过组装的纳米混合结构相比,这种纳米结构在小鼠体内能够在肿瘤中产生的累积效果更好。重要的是,在后续的小鼠尿液分析中检测到这种纳米结构的......阅读全文

英研制出纳米探针 检测抗生素与细菌结合情况

英国伦敦纳米技术中心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纳米探针,利用该纳米探针可以检测出某种抗生素药物是否能够与细菌结合,从而减弱或破坏细菌对人体的破坏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将纳米探针运用于药物筛选,相关试验的初步结果已经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 人们在用抗生素治病的过

纳米探针在药物筛选中首获应用

英国伦敦纳米技术中心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纳米探针,利用该纳米探针可以检测出某种抗生素药物是否能够与细菌结合,从而减弱或破坏细菌对人体的破坏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将纳米探针运用于药物筛选,相关试验的初步结果已经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

11月19日《自然》杂志内容精选

  封面故事:SAXS方法的最新应用  本期封面所示为由三维小角度X射线散射确定的一个人小梁骨样本中的超级结构和胶原原纤维取向。“小角度X射线散射”(SAXS)原则上能探测从纳米尺度到宏观尺度的一系列不同长度上的结构顺序。然而,此前仍然没能获得三维图像同时保持纳米结构取向信息的实验方法和分析方案。 

9月19日《自然》杂志精选

  一个反映人脑发育情况的模型   转基因小鼠被广泛用来模拟人类疾病,但由于人脑的组织要比啮齿类动物的脑组织复杂得多,所以脑发育疾病尚未得到研究。Juergen Knoblich及同事利用人多能干细胞建立了一种不同的模型,即一个三维“类器官”培养系统,它能反映人脑发育的几个方面。该系

1月31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DNA碱基对引导结晶的思想被付诸实践  DNA碱基对可以引导有用材料结晶的思想,对纳米技术专家来说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思想。现在,在首次发现与纳米颗粒相结合的DNA可以影响它们聚合10年之后,两个研究小组已将这一概念付诸实践。Park等人发现,结合到金纳米颗粒上的DNA分子以

3月13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 “湾流”对大气高层的影响  “湾流”是一个大西洋暖流,它将热量向北输送,使西欧在冬季要比北美明显温暖。人们知道它会影响短期天气现象,如地表风及气旋的形成等,但它对长期气候及大气高层的效应却不是很清楚。现在,将天气分析、卫星数据及一个大气环流模型结合起来的一项研究显示,

6月16日Nature杂志精选文章一览

  【1】封面故事: iPS细胞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doi | 10.1038/534310a  过去人们认为,“诱导多能干”(iPS)细胞将预示着一场医学革命。人们希望,一个患者的皮肤、血液或其他细胞有可能被重新编程为iPS细胞,然后用它们来生长肝细胞、神经细胞或治疗其疾病所需的不管什么其他细胞。

2017年5月HIV研究亮点进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1983年,HIV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  IV通

基金委与瑞典研究理事会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瑞典研究理事会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通知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瑞典研究理事会(VR)双边合作协议,2018年双方共同在“Renewable energy”和“Biotechnology”领域征集和资助中瑞合作研究项目。经过公开征集,

冷冻电镜解析了哪种蛋白的三维结构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教授陈宇星和周丛照课题组与孙林峰课题组合作,利用冷冻电镜技术首次解析了人类溶酶体维生素B12外排蛋白ABCD4的近原子分辨率三维结构,为深入理解该类膜蛋白转运的分子机制以及其突变引发疾病的致病机理提供了基础。该研究成果以Cryo-

莱斯大学科学家利用新型纳米颗粒治疗癌症

  最近,美国莱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名为quadrapeutics的技术将四种癌症药物结合起来共同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前研究显示这种疗法疗效是传统疗法的17倍之多。这种载药系统的结构基础是一种等离子体纳米气泡,科学家将调整过剂量的化疗药物装载至这种纳米粒上,从而使其能够靶向治疗癌症细胞,却不会伤

纳米药物是21世纪医学技术重要方向

          中科院副秘书长谭铁牛(前排左三)等会见出席第331次香山科学会议的美国NIH副院长 Michael Gottesman博士(前排右三)等美国科学家。   以“肿瘤纳米技术与纳米药物”为主题的第331次香山科

Nature:细胞如何保护自己抵抗抗生素类药

  “一方面,ABC转运蛋白引起囊性纤维化等疾病,而另一方面它们帮助免疫系统识别受感染细胞或癌细胞,” Robert Tampé 教授解释道。大量的具有医学、工业和经济意义的ABC转运蛋白也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它们使细菌和其他病原体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同样,他们可以帮助肿瘤细胞抵抗抗肿瘤药物的侵入,

新技术新方法助力学科发展 2019金属组学研讨会召开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9年1月12日,“2019金属组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香港大学主办,共100多位业界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分析测试百科网作为本次会议的独家合作媒体,为您带来全程跟踪报道。会议现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富勒醇纳米抗肿瘤材料理论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近期,在北京市科委先导与优势材料创新专项支持下,中科院高能所赵宇亮研究团队在富勒醇纳米抗肿瘤材料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富勒醇纳米抗肿瘤材料是一种潜在高效低毒抗肿瘤药物,它通过“监禁”肿瘤细胞的方式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与传统化疗“杀死”肿瘤细胞的原理相比,具有不杀死细胞,没有可观测的体内

富勒醇纳米抗肿瘤材料理论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近期,在北京市科委先导与优势材料创新专项支持下,中科院高能所赵宇亮研究团队在富勒醇纳米抗肿瘤材料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富勒醇纳米抗肿瘤材料是一种潜在高效低毒抗肿瘤药物,它通过“监禁”肿瘤细胞的方式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与传统化疗“杀死”肿瘤细胞的原理相比,具有不杀死细胞,没有可观测的体内

Science:开启攻击细菌性疾病的大门

  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灵敏的新成像技术揭示了生物膜(biofilms)结构的一些细节,从而打开了攻击如霍乱、囊性纤维化患者肺脏感染以及甚至慢性鼻窦炎等因形成生物膜而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大量细菌性疾病的大门。相关论文发布在7月13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   细菌

南方周末:我国的“超级细菌”来自哪里

   2010年9月9日,北京,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读取实验结果。北大第一医院是19家“超级细菌”监测哨点之一。  最近在我国检测出的“超级细菌”呈现出“来路不明,致病性不强”的特点,但“超级细菌”的真正威胁在于“耐药性”的传播,而非“致病力”的强弱。  自8

Facebook创始总裁创办研究所,组建消灭癌症强大军团

  编者按:癌症是世界上最具毁灭性的疾病之一。三分之一的女性和二分之一的男性有可能会在一生中会遇到癌症。我们该怎么打败它?   作为一个成功的科技企业家,肖恩·派克(Sean Parker)曾与扎克伯格一起创立在线社交网络公司Facebook,并担任创始总裁。由于自身过敏和免疫疾病,派克很早就对免

首个流感A病毒外壳模型研制成功 可理解病毒如何野外生存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结合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波谱、低温电子显微镜和脂质组学等多方面数据,首次构建了一个流感A病毒外壳的完整模型。这一方法称为粗粒度分子动力学模拟,能生成不同温度和脂类成分的轨迹,揭示出构成膜的各种成分特征。该成果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病毒如何在野外生存,并找出战胜它们的新方法。研

《技术评论》选出2013年10大突破性技术(四)

  (八)临时社交网络:让信息阅后即焚   随着人们隐私意识的逐渐觉醒,以Snapchat为代表的新型应用凭借着非永久性数据分享模式异军突起。这些服务所分享的数据带有“朝生暮死”的特性,信息能阅后自毁,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人们的隐私,极大地缓解人们对隐私被泄露的担忧,还可以让人们更自由畅快地交流,因

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技术介绍

广义的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指所有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的、以细胞为操作对象的技术手段,其中也包括细胞培养。一般地说,细胞工程主要指应用各种手段对细胞不同结构层次(整体、细胞器、核、基因等)进行改造,如进行细胞融合、核移植、基因转移等,以获得具有特定生物学特性的细胞。一.细胞融

最高奖4人 一等奖48项——2019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结果公布

  2019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专业评审工作已经结束。现将通过专业评审的4项省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和260项陕西省“三大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建议奖励项目在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和陕西省科学技术厅网站公布。最高科学技术奖建议奖励人选(4人)序号候选人提名单位1安芷

10月8日《自然》杂志精选

、   封面故事:怎样减小观测偏差  研究成果需要能够重复和确证,这是科学过程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但当今所采用的系统和方法的复杂性,却让编辑和审稿人对某项研究成果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更难有把握。作为关于研究成果不可再现性问题系列报道的一部分,本期《自然》杂志发表了两篇关于怎样减小观测偏差的文章。在评论

2015年十大新兴技术,两项“基因技术”入选!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2015年度十大新兴技术,飞行机器人、仿人脑芯片等十大突破性的科技进展入选。  此榜单每年发布一次,由世界经济论坛新兴技术跨界理事会选出该年最有潜力解决全球长期挑战的技术成果,旨在促使人们关注新兴技术的潜力及蕴藏的风险。  今年的十大新兴技术体现了创新在改善人们生活、推动行业变

第三届中国国际新药创制关键技术研讨会即将在京举行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的开局之年,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未来我国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承载着艰巨而伟大的历史使命。制药业是生物医药产业重中之重,抢占和攻克制约我国药物创新和产业化过程中许多亟需解决的瓶颈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等关键技术,是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经济发

质谱学会年会大会报告(二)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王勇老师   来自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的王勇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应用物理》期刊的相关情况。    近年来我国在应用物理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每年产生了大量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其知识总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但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分 散在各有关

基金委公布与英国国家科研与创新署合作项目初审结果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英国国家科研与创新署(UKRI)共同组织的研讨会所确定的合作内容, 2018年,双方共同资助中英双方科学家在“抗生素耐药”领域(Antibacterial Resistance)开展的实质性合作研究项目。经过公开征集,我委共收到23项申请,经初步审查并与英

非损伤微测技术(NMT)介绍

为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自然》期刊的250位主编选出2017年发表的最有可能改变世界的250多篇文章。这些论文来自全球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也包括中国作者的论文,大多涉及跨国或跨机构的科研合作。NMT非损伤微测技术,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优秀活体生理功能研究技术之一,中国科学家在NMT的生命科学应

2020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生物技术

以色列 研究抗癌、抗衰老疑难杂症 超高分辨率显微镜看到活细胞 本报驻以色列记者 毛黎 特拉维夫大学率先证明,通过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能有效地破坏动物癌细胞DNA,同时保持周围其他细胞组织完好无损;舍巴医学中心在全球首次试验性采用“逆向个性化药物”(RPM)治疗癌症患者;特拉维夫大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