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太湖巢湖现蓝藻环保部要求24小时监测饮用水源

入夏以来,太湖、巢湖均出现数次蓝藻水华现象,发生时间较2013年有所提前。为此,环保部向上海市等5省市人民政府发出通知,希望加强预防,确保水源地水质与供水安全。 据介绍,除了太湖、巢湖均出现数次蓝藻水华现象外,滇池外海北部水域出现蓝藻富集。为加强防控蓝藻水华大面积暴发,确保饮用水安全,环保部表示,希望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云南省加密监测,强化蓝藻水华预警预报。 “为及时掌握蓝藻水华发生发展情况,应采取水质采样监测、卫星遥感监测、人工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密切关注蓝藻发生、聚集与水质变化,及时发布蓝藻水华监测预警信息。”环保部要求,强化应急,提高蓝藻打捞处置能力。同时提出,要加强应急值守,严格信息报告制度,强化信息公开,建立健全蓝藻水华预警体系。 环保部特别提出,加强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控,落实自来水厂原水和供水24小时连续检测,督促指导供水企业做好应急深度处理的技术保障和物资储备,确保饮用水安全。此外,还要以......阅读全文

水库蓝藻周期性循环影响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群落组成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水库水环境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的严重后果是引发蓝藻水华,蓝藻水华威胁水生生物多样性和供水安全。即便人们采取了一定的应急治理措施,由于气候变化以及难以在短时间内对水体营养物质进行有效去除,水库蓝藻水华往往每隔一段时间会周而复始地发生。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包括浮

南京地理所太湖蓝藻水华监测、预警与控制研究获进展

  太湖是著名的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长期受富营养化和有害蓝藻水华的影响,严重影响太湖的饮用水供水安全与生态系统健康。虽然自2007年太湖蓝藻危机事件以来,控源截污做了相当多的工作,但是有害蓝藻水华还是频繁和持续地出现。  为了减轻太湖蓝藻水华引发的污染,确保饮用水供水安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

《蓝藻水华形成过程及其环境特征研究》一书出版发行

  由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和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等合作撰写的《蓝藻水华形成过程及其环境特征研究》一书于近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出版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为书作序。  该书内容主要来自两位作者所在研究团队承担的国家重

水源地水质在线监测与蓝藻水华预测预警技术研究通过验收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应对太湖蓝藻水华的饮用水质保障应急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子课题“水源地水质在线监测与蓝藻水华预测预警技术研究”验收会3月4日在无锡召开。蔡道基院士担任验收专家组主任,张全兴院士和候立安院士担任副主任。专家听取了课题负责人孔繁翔研究员所

“湖泊富营养化过程监测”通过验收

“湖泊富营养化过程监测与水华灾害预警技术研究与系统集成”通过验收  5月27日至29日,中科院重大交叉项目“湖泊富营养化过程监测与水华灾害预警技术研究与系统集成”课题验收会议在无锡召开。验收专家组由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土壤研究所、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高等研究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江

水专项巢湖项目科研人员对水源保护区蓝藻水华的应急处置

  近日,在持续西南风的驱动下,巢湖重污染的西湖区所形成的大量蓝藻水华随湖流飘向巢湖市唯一的水源保护区,形成了局部水域的蓝藻水华,并在湖岸带堆积,严重威胁巢湖市第一、二水厂取水口水质。  针对此危急情况,水专项巢湖项目第5课题“湖泊水源保护区物理-生态净化与水质保障技术及工程示范”的

减排立下头功 入湖污染减少 巢湖未现蓝藻暴发

  巢湖的蓝藻哪里去了?已经步入8月下旬,今年巢湖蓝藻没有大规模暴发,很多人认为是今年的高温帮了大忙,是高温把蓝藻“烧死”了。果真如此吗?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 巢湖蓝藻为何减少?   据了解,今年以来,巢湖未出现大面积水华现象。6月,巢湖东、西半湖藻类密度平均值约200万个/升和400万

湖泊蓝藻水华生态灾害形成机理的基础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近日,科技部基础研究司主持了973计划“湖泊蓝藻水华生态灾害形成机理及防治的基础研究”项目结题验收会,验收专家组由孙鸿烈院士等组成,项目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代表参加了会议。   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吴庆龙代表项目重点汇报了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研究水平和创新

太湖2011年蓝藻水华情势会商举行

  3月18日下午,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与江苏省水利厅举行了太湖2011年蓝藻水华情势会商会。南京地理所有关专家、科技处负责人以及江苏省水利厅相关业务部门领导、江苏省水利科学院和江苏省气象台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   会商会上,南京地理所孔繁翔研究员分析了2010-2011年太湖

蓝藻水华监测指标与致灾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交叉项目“湖泊富营养化过程监测与水华灾害预警技术研究与系统集成”第一课题研究人员围绕蓝藻水华发生与致灾的关键过程及其监测指标体系,在产毒微囊藻的快速检测、微囊藻毒素含量与藻类种群组成的关系、蓝藻水华情势预判的生物参数与环境指标、微生物作用下的磷循环与蓝藻水

环保部通知5省市:饮用水源须二十四小时监测

  入夏以来,太湖、巢湖均出现数次蓝藻水华现象,发生时间较2013年有所提前。为此,环保部向上海市等5省市人民政府发出通知,希望加强预防,确保水源地水质与供水安全。  据介绍,除了太湖、巢湖均出现数次蓝藻水华现象外,滇池外海北部水域出现蓝藻富集。为加强防控蓝藻水华大面积暴发,确保饮用水安全,环保部表

973“湖泊污染防治基础研究”项目联席研讨会召开

973计划“湖泊污染防治基础研究”项目联席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湖泊富营养化以及蓝藻水华的爆发是全球性环境问题。近年来,湖泊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蓝藻水华爆发的问题尤为突出。在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情形下,我国许多水体将长期面临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爆发问题。为此,需高度重视此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太湖治污,多亏这些“医生”

  今年是太湖水危机发生十周年。当年蓝藻堆积、湖水恶臭、自来水厂关停、市民疯抢矿泉水的场景,至今让人心有余悸。  令人高兴的是,尽管10年来太湖流域的人口增加了1000多万、GDP翻了一番,但太湖水质没有继续恶化,蓝藻水华也没有大规模暴发。  太湖转危为安,一个鲜为人知的群体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被称

水库蓝藻水华发生和消退后浮游细菌群落动态

  亚热带河流水库是我国重要的水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服务功能,拥有独特的浮游微生物群落。然而,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水体富营养化加剧的背景下,水库蓝藻水华暴发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监测蓝藻和浮游细菌群落的动态变化、研究藻菌的相互作用及控制浮游生物群落演替的关键因子,将有助于水库水质优化管理

NASA通过太空技术监测五大湖区蓝藻污染

最近,一架经过改装的鹰眼(Learjet)飞机被投入五大湖蓝藻生长监控活动。位于克莱温岛的美国宇航局(NASA)葛兰(Glenn)研究中心是这架飞机的制造者。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正通过飞机上的摄像头监视五大湖表层藻类污染情况。其中,被盯得最紧的是伊利湖(Lake Erie)和休伦湖(Lake Huro

水生所发现基因组可编码藻胆体降解蛋白的无尾噬藻体

  噬藻体是侵染蓝藻的病毒。噬藻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蓝藻高度专一的致死性感染,可调节控制水华蓝藻的密度与种群结构,减少蓝藻水华的形成与危害,有助于蓝藻细胞溶解物参与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作为一种潜在控制有害蓝藻水华的生物效应因子,噬藻体成为水生病毒学和水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对象。   近日

巢湖水污染治理与富营养化控制技术及工程示范通过验收

  12月22日,国家水专项管理办公室在南京主持召开了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湖泊主题“巢湖水污染治理与富营养化综合控制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验收会。验收会组成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道基为组长的验收专家组。环保部科技司副司长刘志全,水专项技术总师孟伟,国家水专项管理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明良

《Science》发表中科院研究成果

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美国北卡罗琳娜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317卷)发表了今年夏季太湖蓝藻水华大量暴发的现场报道。 原文检索:Science 31 August 2007:Vol. 317. no. 5842, p. 1166 DOI: 10.1126/science.3

聚焦污染:盘点治污战役中的科技身影

  几乎是踩着全国两会的尾巴,雾霾又来了,再一次成为盘踞华北上空的主角。这样的窘境,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前不久发出的治霾“悬赏”通告,显得更为迫切。  “国家为此将设立专项基金,不惜重金组织最优秀的相关科学家攻关,抓紧把雾霾形成的未知因素找出来,使治理雾霾更加有效。”3月15日,李克强会见采访十二届全

中国科大在巢湖水华蓝藻天敌研究中取得进展

  蓝藻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进而参与调控生物圈的碳氮循环。然而,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蓝藻的过度繁殖导致水华,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在中国的第五大淡水湖——巢湖中,每年都发生严重的水华污染,目前仍然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控制巢湖蓝藻水华的爆发。噬藻体是一种特异性侵染蓝藻的病毒,

水华原位快速分析技术初探

图1.  宁波市常见水华快速检索。 水华监测已经成为环境监测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有效地对水华进行原位快速分析是各监测部门所面临的难题。本文应用PHYTO-PAM叶绿素荧光仪,通过多年原位监测数据结合实验室模拟结果,建立了一套水华原位分析技术,为水华监测的现场快速反应提供技术

中科院:湖泊富营养化过程监测与系统集成项目启动

3月2日,中国科学院重大交叉项目“湖泊富营养化过程监测与水华灾害预警技术研究与系统集成”项目启动暨课题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南京召开。来自国家环保总局、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江苏省水利厅、南京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高科技发展局、资源环境科学技术局等相关部门和高校科研院所的领导、专家及项目参

南京地理所湖泊水华蓝藻胞外聚合物环境效应研究取得进展

  蓝藻胞外聚合物(EPS)是蓝藻细胞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类高分子有机质,主要包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腐殖酸类等物质,并富含羧基、氨基、脂基等有机官能团。由于EPS的多组分特征及多官能团结构,使得其极易与水体中污染物发生界面吸附络合作用。研究EPS与这些污染物的作用特征及机理,对于探讨污染

北卡罗莱纳大学Hans Paerl教授访问水生所

    Hans Paerl教授作学术报告  5月30日至6月1日,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Hans Paerl教授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  6月1日,Hans Paerl教授作了题为Global Expansion of Harmful Cyanobact

城市环境所揭示水库水位波动对水华藻类的影响

  水库水资源在供水、防洪、发电、养殖等方面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已半个多世纪,中国是水库大国,目前水库水量约为自然湖泊的三倍,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愈显突出。然而,我国水库特别是亚热带地区水库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问题,具有较高的藻类水华发生风险。修建水库是人类活动影响地表水循环、调控水资源分

我国学者在流域调控的湖泊水环境效应模拟研究取得进展

  我国湖泊水污染问题突出,水环境精细化管理是保障湖泊水质的迫切要求;流域调控的湖泊水环境效应模拟具有模拟响应过程机制、预测未来变化情景等功能,是实现水环境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技术。图1 基于数值模拟的入湖污染风险指数构建  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2CB417006)、国家水污染治理重大

我国学者在流域调控的湖泊水环境效应模拟研究取得进展

  我国湖泊水污染问题突出,水环境精细化管理是保障湖泊水质的迫切要求;流域调控的湖泊水环境效应模拟具有模拟响应过程机制、预测未来变化情景等功能,是实现水环境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技术。图1 基于数值模拟的入湖污染风险指数构建  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2CB417006)、国家水污染治理重大

“五大湖”生态环境“转势”艰难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五大淡水湖,本应是“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景象。  记者今年在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四省采访发现,按照“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恢复生机”思路,国家和地方对“五大湖”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很大。  然而,受夺湖造陆、工业入侵、人为阻

水生所蓝藻越冬和复苏的分子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蓝藻细胞如何越冬是研究蓝藻水华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微囊藻等水华蓝藻以营养细胞形式越冬,并不形成厚壁孢子,这类蓝藻越冬的分子机理也是蓝藻生物学研究的难点之一。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不经过低温预处理,寒冷(5℃)和光照的双重胁迫可导致蓝藻死亡;但如果在15

技术生物所发现等离子体放电可杀灭蓝藻细胞并降解毒素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黄青带领的团队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荷能粒子辐射作用于生物及生物分子的机理及应用生物光谱技术研究辐射条件下生物损伤的原初物理化学变化过程研究。近期,该研究组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水体有害微生物,发现等离子体放电可高效杀灭蓝藻细胞并降解毒素。   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