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华人科学家Nature绘制癌相关细胞酶图像

发表在10月30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提供了与BRCA1乳腺癌蛋白相关的一种酶其功能的新认识。由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领导的这项研究,首次生成了核心蛋白复合体PRC1(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1, PRC1)的详细运作图像——其调控了细胞的发育,并与许多癌症类型相关。 一些酶如PRC1可通过操控核小体(nucleosomes)来开启或关闭细胞内基因的活性。该研究小组的领导者、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教授谭松(Song Tan,音译)说:“这些酶控制了对生命至关重要的一些遗传过程,核小体是它们的主要靶标。”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获得了一个基因调控酶在核小体上运作时的首个晶体结构。图像揭示出了从前未知的信息:该酶是如何附着到核小体靶标上去的。在此研究之前,科学家们一直无法准确地描绘出PRC1癌症相关酶与核小体互作控制基因活性......阅读全文

生物物理所揭示开放核小体导致染色质松散的分子机制

  常规核小体的结构包括一个由四种组蛋白H2A、H2B、H3、H4组装而成的蛋白核心,一条在组蛋白核心上缠绕1.6圈、长度为147 bp的双链DNA。核小体具有稳定的结构,对DNA组成和组蛋白修饰的改变均不敏感。组蛋白变体可改变核小体和染色质结构调控基因转录,在迄今测定的所有单核小体结构中,组蛋白H

华人科学家Nature公布核小体分布图

  来自美国西北大学分子生物学系,统计系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 map of nucleosome positions in yeast at base-pair resolution”的文章,通过建立了一种新方法,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分析核小体分布的位置,这将有助于揭示体内与转录相关的核

Nature:解析核小体的重塑机制

  在细胞核中,基因组DNA紧紧包裹在核小体上形成染色质,但基因在如此紧密的包装中是无法表达的。现在德国慕尼黑大学LMU的研究团队,揭示了局部释放核小体DNA的分子机制,正是这一机制使染色体DNA得以转录。文章发表在本期的Nature杂志上。   高等生物的细胞核负责储存基因组DNA,这些DNA环

两位华人教授最新Cell介绍新技术 胚胎干细胞中的核小体

高等生物的细胞核负责储存基因组DNA,这些DNA环绕着由四种组蛋白组成的八聚体,形成碟状的核小体结构。核小体的组织影响了基因活性,因此也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近日,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的研究人员介绍了一种新研发的化学生物学方法,为研究哺乳动物细胞中核小体如何介导基因调控提供了一个宝贵的

检测细胞凋亡的实验方法比较

◆ TUNEL 与 ELISA 检测凋亡的方法比较TUNEL法   细胞凋亡中, 染色体DNA双链断裂或单链断裂而产生大量的粘性3'-OH末端,可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TdT)的作用下,将脱氧核糖核苷酸和荧光素、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或生物素形成的衍生物标记到DNA的3

厉害了!cfDNA又添新用途,或将成为新型衰老生物标志物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DNA会规矩的待在细胞核中,但随着年龄的增长,DNA开始不再那么听话。在血液中,细胞因应激或降解释放的cfDNA仍保留了部分的组装状态,可为生物标志物研究提供信息。  近年来,表观遗传学成为研究热点。由DNA和组蛋白形成的染色质基本结构单位——核小体也是表观基因组的重要组成。在

Cell:在细胞分裂时,组蛋白化学修饰也可遗传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不仅DNA的遗传,而且包装DNA的蛋白发生的变化的遗传在细胞增殖时维持它们的身份。这项研究揭示了在发育期间,每个细胞进行增殖而产生两个子细胞时,它们将它们的身份传递给下一代细胞。这些研究人员说,所有细胞都具有一套相同而又完整的DNA,

外源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系统

1. 真核生物表达的优越性和必要性① 真核生物具有转录后加工系统,可识别并删除基因中的内含子,剪切加工为成熟mRNA.②具备完善的翻译后加工系统,可进行糖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使蛋白形成正确的天然构型,因而真核生物表达系统产生的蛋白更接近天然状态,有利于其功能、生物活性的研究。③某些真核细胞可将基因表

物理所SM1组基于单分子力谱技术解析泛素修饰对基因调控

  人类基因组包含大约31.6亿个DNA碱基对,线性DNA分子作为庞大遗传信息的载体一般都比较长(人类一条染色体的DNA长度约为2米),生命通过组蛋白将DNA分子有序组织压缩形成微米级别的染色质存储到细胞核中。核小体是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元,其中DNA缠绕在组蛋白巴聚体周围约两圈,完成对DN

单分子力谱定量解析泛素修饰对基因调控研究的新进展

  人类基因组包含大约31.6亿个DNA碱基对,线性DNA分子作为庞大遗传信息的载体一般都比较长(人类一条染色体的DNA长度约为2米),生命通过组蛋白将DNA分子有序组织压缩形成微米级别的染色质存储到细胞核中。核小体是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元,其中DNA缠绕在组蛋白巴聚体周围约两圈,完成对DN

清华大学生科院在Nature上发表论文阐述染色质重塑机理

  2017年4月19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柱成课题组和李雪明课题组合作在《自然》(Nature)杂志上以长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题为《Snf2-核小体复合物结构揭示的染色质重塑机理》(Mechanism of chromatin remodelling reveal

Cell | 染色质激活或抑制状态决定了核小体分离的差异性

  染色质结构通过促进或抑制该结构的转录可以控制基因组的功能和细胞身份认定。这些染色质结构中存在特定的组蛋白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PTMs),它们与特定转录状态相关,并可促进抑制性染色体结构的形成,影响基因的表达【1】。  为了在细胞分裂时依然保

上海九院发表Cell,Nature,Science,在结构领域取重大进展

  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家族的甲基转移酶  -包括MLL1,MLL2,MLL3,MLL4,SET1A和SET1B-在赖氨酸4(H3K4)上实现组蛋白H3的甲基化,并且在造血,脂肪生成和发育中的转录调节中具有关键和独特的作用。目前关于MLL活性调节的知识仅限于组蛋白H3肽的催化,以及H3

中国学者发表6篇Nature,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iNature  2019年9月4日,中国学者在Nature连续发表了6项成果,涉及生命科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等不同的领域,iNature系统介绍这些成果:  【1】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家族的甲基转移酶  -包括MLL1,MLL2,MLL3,MLL4,SET1A和SET1B-在赖氨

人类遗传物质中首次发现前核小体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18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在人类遗传物质中发现了一种新物质并将其命名为“前核小体”。科学家们认为,这种新物质是位于染色质和核小体之间的中间物质,新发现有望让生物教科书小小地“变脸”。相关研究发表在8月19日的《分子细胞》杂志上。  染色质是细胞周期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

Cell:新技术解决细胞分裂争议

  美国Stowers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在复合体中计数荧光分子的新方法,并通过该方法解决了细胞生物学界的热点争议,即DNA如何组成着丝粒。这一研究成果有助于人们理解细胞分裂机制,和细胞避免分裂后出现染色体数异常的方式。   着丝粒是介导染色体分离的特殊结构,位于姐妹染色单体“X”型交汇点

生物物理所揭示N端乙酰化修饰促进Sir3的转录沉默功能

  8月11日,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许瑞明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文章题为Nα-acetylated Sir3 stabilizes the conformation of

许瑞明课题组Nature子刊解析Sir3转录沉默新机制

  8月11日,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许瑞明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文章题为Nα-acetylated Sir3 stabilizes the conformation of

科学家揭示相关组蛋白甲基化活性的串扰调控机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精准医学研究院黄晶课题组首次揭示了染色质的核小体结构对组蛋白修饰酶MLL(Mixed Lineage Leukemia)复合物的酶活调控及其分子机制,阐明了组蛋白H2B第120位赖氨酸(H2BK120)的单泛素化修饰对MLL甲基化活性的串扰调控机制,并发

组蛋白研究进展速览!

  本文中,小编盘点了多篇研究报告,共同解析科学家们在组蛋白研究上取得的新成就,与大家一起学习!图片来源:Daniel N. Weinberg et al,doi:10.1038/s41586-019-1534-3  【1】Nature:揭示组蛋白标记H3K36me2招募DNMT3A并影响基因间DN

克隆基因的表达(expression of cloned gene)-3

(3)原核生物的基因组基本上是单倍体,而真核基因组是二倍体。(4)如前所述,细菌多数基因按功能相关成串排列,组成操纵元的基因表达调控的单元,共同开启或关闭,转录出多顺反子(polycistron)的mRNA;真核生物则是一个结构基因转录生成一条mRNA,即mRNA是单顺反子(monocistron)

Nature&Cell两大顶级杂志获表观遗传研究突破

  来自美国宾州大学与西北大学的两个研究组,近期分别在Nature和Cell这两大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分别取得了表观遗传学核小体研究方面的突破性进展,这两项的关键点都来自其重要的研究新技术――宾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展了超高分辨率ChIP-exo技术,而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则研发了一种基于改造后组蛋白的化

时隔两年 清华大学青年学者再发Nature解析染色质重塑

  在真核生物细胞内,DNA缠绕着组蛋白八聚体形成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核小体。染色质在包装、保护遗传物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染色质形成同时对细胞内的一些生理过程,如DNA复制、转录、修复等产生了巨大的障碍。为此SWI/SNF家族染色质重塑复合物通过利用ATP水解的能量调控染色质的结构,广泛参与

植生生态所组蛋白变体介导的表观遗传调控研究取得进展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生生态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方玉达研究组通过研究,发现了组蛋白变体H3.3分子中决定其嵌入核小体和从核小体上解离的信号氨基酸。   组蛋白变体嵌入核小体形成了结构和功能各异的核小体,在生物体表观遗传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组蛋白H3家族包括H3.1

奥盛AMR-100酶标仪有哪些应用

  一、蛋白质浓度测定   可见光吸收法    1.1 Lowry法    1.2 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    1.3 BCA法   方法   灵敏度   原理   应用   检测波长   改良的Lowry法   灵敏度高   TCA沉淀后的蛋白定量   750

两位华人教授最新Cell介绍新技术 胚胎干细胞中的核小体

  高等生物的细胞核负责储存基因组DNA,这些DNA环绕着由四种组蛋白组成的八聚体,形成碟状的核小体结构。核小体的组织影响了基因活性,因此也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  近日,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的研究人员介绍了一种新研发的化学生物学方法,为研究哺乳动物细胞中核小体如何介导基因调控提供了一

李国红/朱明昭组揭示H2A.Z对DNA复制起始位点调控

  已知大部分生物的遗传信息都储存在双链DNA上,遗传信息的精确传递对生命的繁衍和进化至关重要。而这个信息传递过程依赖于DNA复制这一基本的细胞活动。DNA复制包含起始、延伸和终止三个步骤。细胞在G1期时,复制起始识别复合物(Origin Recognition Complex, ORC)识别染色质

细胞凋亡的免疫检测技术-1

一、概述 细胞凋亡(apoptosis,Apo)是细胞增殖的反面,探讨的是细胞死亡的方式与机制。凋亡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指花瓣、叶片的脱落。自1972年Kerr首次提出细胞凋亡的概念以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和肿瘤学的研究发展,最近几年人们对细胞凋亡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细胞

北京大学Cell子刊发布表观遗传新成果

  来自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出了,组蛋白分子伴侣FACT促进DNA复制耦联的核小体组装的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在1月21日的《Cell Reports》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李晴(Qing Li)研究员,其主要从事染色质组装

Science:结构上揭示核小体依赖性的cGAS抑制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员首次确定了先天免疫系统中一种名为cGAS的关键DNA感应蛋白与核小体结合在一起时的高分辨率结构,其中核小体是细胞核内最重要的DNA包装单位。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9月10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tructu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