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蓝田直立人年代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日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朱照宇研究员的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黄慰文研究员及英国埃克塞特大学(Exeter Univercity)Dennell院士等合作在《人类进化杂志》(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 发表了对蓝田(公王岭)直立人年代测定的最新研究成果。这项研究将蓝田公王岭直立人的生存年代从原先普遍接受的距今115万年提早到大约163万年前。 1964年,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人员在我国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发现一件近乎完整的直立人头盖骨以及上颌骨骼、鼻骨和牙齿化石。对公王岭蓝田直立人化石形态的研究发现呈现出比周口店直立人更为原始而近似于爪哇人的特征,可能代表一种比周口店直立人更为原始的直立人。多年来,学术界对蓝田县公王岭直立人的年代一直存在争议。根据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古地磁和黄土序列的研究,其年代在115万年的结果得到普遍引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非洲、欧洲和亚洲新发现......阅读全文

蓝田直立人年代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日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朱照宇研究员的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黄慰文研究员及英国埃克塞特大学(Exeter Univercity)Dennell院士等合作在《人类进化杂志》(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 发表了对蓝田(公王岭)直立人年代测定

广州地化所朱照宇领衔项目获广东自然科学一等奖

朱照宇研究员领奖。邓土连 供图中国黄土研究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然而,运用黄土地层序列研究古人类环境的高分辨率序列仍十分稀少。在4月15日召开的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地化所)研究员朱照宇领衔的项目“黄土高原南部黄土地层年代与古环境及其早期人类演化新发现”获得

科学家发现中国黄土高原212万年以来的上陈旧石器遗址

  在将中国蓝田公王岭直立人头盖骨赋存地层年代由原来距今1.15 Ma前推至距今约1.63 Ma之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朱照宇(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联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慰文和英国国家科学院院士Robin Dennell以

中国发现东亚古人类化石中发现"尼人内耳迷路模式"

  西方远古的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具有独特的“尼人内耳迷路模式”。但中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东亚古人类中的许家窑人的内耳迷路形态与尼人相似。这挑战了以往尼人内耳迷路模式专属尼人的看法,促使学者重新思考应用孤立特征(包括形态上和分子遗传上)追溯人类迁徙及判断人群亲缘关系的可靠性。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

古人早已走出非洲 考古证据将时间前推27万年

由中国科学家带领的国内外合作团队在中国陕西蓝田公王岭附近发现了一处新的旧石器遗址——上陈遗址,该遗址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持续性的人工制品文化层序列,时间可追溯至约210万到130万年前。这一发现表明,古人类出现在非洲以外的地方的时间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早。相关成果北京时间7月12日凌晨在线发表于《自然》。

访徐旭东、施一公、王晓东:基础研究有什么用

        从普通科研人员到中科院院长白春礼,高智商的精英们经常被一个简单的问题问倒:基础研究有什么用?  那些玄妙深奥的新发现、新突破,既不创造经济效益,也不解决实际问题——除了发发文章,基础研究还能有什么用?   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源泉   如果没有电磁理论,就不会有后来的电动机和无线

南京古生物所“蓝田生物群”研究取得新进展

  最近,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袁训来研究员等人对产自安徽休宁埃迪卡拉纪的“蓝田生物群”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这一特殊埋藏的生物群为多细胞生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带来了新的启示。   研究发现,微体真核生物在新元古代大冰期结束后迅速演化出宏体形态, 它们底栖固着生活在较深水的安静环境中;早期

王艳丽:做研究就像破案

  人类对于基因组乃至生命科学的了解仍只是冰山一角,王艳丽期望更多科研人员加入其中,并保持谦逊、谨慎的态度,持之以恒地投身科研,确保我们的世界最终能向着我们所期望的、健康、美好的方向改变。  CRISPR/Cas系统是源于细菌和古细菌的一种后天免疫系统,它是近年来发现的由小分子RNA介导的免疫系统。

Nature重点介绍施一公研究组成果

  近期施一公教授研究组题为“早老素家族天冬氨酸膜整合蛋白酶的结构”的文章,引起了不少关注,1月3日Nature杂志以“Structural biology: Membrane enzyme cuts a fine figure”为题,详细介绍了这项成果及其意义。   文章指出,这项研究成果令

王志珍饶毅施一公梅永红建言科技体制改革

  采访对象   王志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饶 毅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施一公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梅永红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司长   创造良好的环境,让科技工作者“更加自由地讨论,更加专心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