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Nano:新纳米模拟技术可阻断疟疾

疟原虫可以入侵人类的红细胞并且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近日来自巴塞尔大学等处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可以“哄骗”疟原虫模拟人类细胞膜的微型纳米结构,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ACS Nano上,该研究或可帮助开发治疗疟疾及其它感染性疾病的新型疗法和疫苗。 研究者Wolfgang Meier表示,利用纳米模拟技术就可以使得疟原虫的正常循环被打断,文章中我们设计并检测了这种宿主细胞膜纳米模拟结构的性能。为了开发这种模拟化的细胞膜,研究人员也设计了一种新型步骤来制造小型的人工气泡,其可以作为细胞受体处于细胞表面,而这样的携带水溶性宿主受体的多聚体小囊泡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成块共聚物的混合物来制备,在水溶液中这种模拟的纳米细胞膜可以进行自发组装。 通常情况下,疟原虫可以在进入机体48小时后破坏宿主红细胞的功能,随后就会继续感染新的红细胞,在感染阶段疟原虫必须结合特殊的宿主细胞受体,而研究人员开发了纳米细胞膜结构则可以结合从细胞中外流的疟原虫,进......阅读全文

疟原虫耐药性研究获得新进展-疟原虫的耐药性不会扩散

  耐药性问题是全球疟疾防治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美国《科学》杂志14日报告一个好消息:疟原虫不会把对抗疟药物阿托伐醌产生的耐药性传给后代。这是第一次有研究显示疟原虫的耐药性不会扩散。   阿托伐醌2000年正式上市,孕妇与儿童均可安全使用,但很快疟原虫就对这种药物产生耐药性,现在阿托伐醌已基本从市场

对疟原虫的单细胞基因组测序

  美国圣安东尼奥,2014年5月8日——美国德克萨斯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和他们的同事开发出了一种分离单个疟原虫细胞然后对其基因组测序的新方法。这一进展将让科学家能够改进他们识别病人感染的多种类型的疟原虫的能力,而且还可带来最佳的经设计的药物何疫苗以应对这种主要的全球性杀手。疟疾仍然是全世界最致

科学家构建基因编辑工具研究恶性疟原虫

  分子水平的遗传操作是研究恶性疟原虫病理学以及抗药机制的重要工具。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陆斌研究组利用CRISPR/dCas9系统,在恶性疟原虫中成功构建了基于表观遗传修饰的新型基因编辑工具。相关研究成果于12月24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疟原虫是引起疟疾的真核病原微生物,其中恶

基因芯片技术在疟原虫研究中的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人们对疟原虫生物学的认识。早在2000年,恶性疟原虫的基因组测序尚未完成, Hayward等根据恶性疟原虫绿豆核酸酶基因文库, 制成“鸟枪”DNA ( shotgunDNA)芯片,分析了疟原虫滋养体和配子体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为疟原虫发育阻断剂和疫苗研究提供了有益线

Science:新研究有助于杀死肝脏中的疟原虫

  在持续寻找更有效的抗疟疾武器的过程中,国际研究人员周四表示他们正在探索一条迄今为止尚未研究的途径  -在疾病出现之前,在肝脏中杀死寄生虫。  “在肝脏阶段工作非常困难,”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药理学和药物发现教授Elizabeth Winzeler说:“我们传统上一直在寻找治疗疟疾的药物,”

血疟原虫导致血细胞分析仪分类嗜酸细胞假性增高

【摘要】目的加强使用血液分析仪细胞计数对镜检复查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应用MAXM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进行筛检。对镜检复查时发现的4例间日疟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MAXM、WBC显示“R”报警,分类出现“R”报警,散点图上嗜酸细胞明显增多。结论对全血细胞分析仪细胞计数时的报警和异常图形要加强镜检复查,同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和读片分析疟原虫感染

病例6:疟原虫感染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和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分别可以引发间日疟、恶性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和读片分析疟原虫感染

病例6:疟原虫感染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和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分别可以引发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疾病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及读片分析疟原虫感染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和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分别可以引发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疾病。在我国主要有间日

如何诊断恶性疟原虫?

  主要靠外周血涂片检查。  间日疟原虫用磷酸氯喹及磷酸伯氨喹治疗,恶性疟原虫用氯喹,对抗氯喹株则宜用青蒿素类药物、奎宁、咯萘啶、磺胺多辛和乙胺嘧啶等联合用药。

寻找疟原虫耐药基因

  对疟原虫(malaria parasites)进行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Whole-genome sequencing)发现了与疟原虫对青蒿素类抗疟药(artemisinin-based drug)耐药机制有关的基因组位点。这一发现有助于科学家们发现疟原虫的耐药机制,以及这种耐药机制的传播

疟原虫检查影响因素

疟原虫检查影响因素,医学|教育网整理相关知识如下: 1.用油镜检查疟原虫,若未检出疟原虫时,镜检视野不少于200个。 2.应在患者发热前后采血为宜。间日疟或三日疟在发作数小时至10h内采血较好,恶性疟则在发作开始时就采血为好。 3.一次阴性不能排除,对高度可疑患者应多次复查,以免漏诊。

疟原虫的形态鉴别

 随着现在医学水平的提高,寄生虫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但由于人们饮食的不注意,各省(尤其沿海城市)感染寄生虫病的案例层出不穷。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关于疟原虫的各期形态。    四种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各期形态不尽相同,是诊断、鉴别各种疟原虫的依据。瑞氏染色或姬氏染色后疟原虫的细胞质呈蓝色,细胞核呈红色,

首次从结构上揭示间日疟原虫入侵人红细胞机制

疟原虫入侵人体的年轻红细胞,随后开始在整个身体中扩散。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利用低温电镜技术(cryo-EM)首次在原子水平上揭示出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如何入侵人体红细胞的三维蓝图。他们绘制出这种疟原虫与它们入侵的年轻红细胞之间的首次接触,从

疟原虫感染引起血细胞分析仪散点图异常2例

【病例介绍】病例1:患者,男,29岁,自述在非洲从事木材生意,回国省亲,间歇性发热一周,出现寒战、发热、出汗、咳嗽、咳痰伴头痛。体格检查: 体温37.8℃,血压125/84mmHg,心率111次/分,律齐,神志清,两肺未闻及干湿罗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恶性疟原虫及间日疟原虫的流行率,发病率报告出炉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其中恶性疟原虫及间日疟原虫是引起疟疾主要死亡的疟原虫,为了使全球卫生界在2040年之前消灭疟疾的雄心更接近现实,必须更好地了解已知导致人类疟疾的疟原

Nature:寻找疟原虫耐药基因

  对疟原虫(malaria parasites)进行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Whole-genome sequencing)发现了与疟原虫对青蒿素类抗疟药(artemisinin-based drug)耐药机制有关的基因组位点。这一发现有助于科学家们发现疟原虫的耐药机制,以及这种耐药机制的传播

疟原虫发育期形态

(1)滋养体:为疟原虫在红细胞内摄食和生长、发育的阶段。按发育先后,滋养体有早、晚期之分。早期滋养体胞核小,胞质少,中间有空泡,虫体多呈环状,故又称之为环状体。以后虫体长大,胞核亦增大,胞质增多,有时伸出伪足,胞质中开始出现疟色素。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可以变大、变形,颜色变浅,常有明显

美国研究发现:11个基因变异与疟原虫耐药性有关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21日公布研究报告称,他们发现了11个与疟原虫产生耐药性有关的基因变异。  研究人员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分析了来自亚洲、非洲以及南美洲的57个已具有耐药性的恶性疟原虫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筛查了1.7万多个基

Nature:从结构上揭示疟原虫接管人红细胞的机制

  疟疾是一种传染病,通过被疟原虫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给人们。它每年影响2亿多人,而且每年导致近50万人死亡。当被蚊子叮咬时,疟原虫入侵人红细胞,获取红细胞膜的一部分,并在它的自身周围形成一种保护性的区室,即液泡(vacuole)。  正常的红细胞过于简单而无法提供足够的营养物来支持活跃生长的疟原虫。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问题及读片分析——病例:疟原虫感染

为了让大家了解更多血细胞诊断的技术和经验方面的知识,本微信平台将连载推出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张时民教授为我们介绍血细胞诊断方面的各种知识。张时民教授根据自己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和总结,通过8例不同的血液病患者病例,从患者资料、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相关数据、血细胞分析仪散点图、直方图和测定数据、血涂片、血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问题及读片分析病例:疟原虫感染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和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分别可以引发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疾病。在我国主要有间日

疟原虫编码超大膜蛋白识别胎盘及肿瘤细胞的分子机制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经按蚊传播的虫媒病。全球范围内,每年约2亿多人感染疟疾,导致40多万人死亡。此外,耐药虫株在不断出现,使得疟疾依然是世界上危害最大的寄生虫病。疟疾高发地区的女性在怀孕期间对疟原虫高度易感,且容易发展成凶险型胎盘相关疟疾(PAM),给孕妇及胎儿带来致命性的伤害。疟原虫编码的

新研究表明转基因真菌可快速地杀死携带疟原虫的蚊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疟疾影响着全世界数亿人,每年造成40多万人死亡。几十年的杀虫剂使用未能控制携带疟原虫(即导致疟疾的寄生虫)的蚊子,并导致许多蚊子品系产生杀虫剂抗药性。作为回应,科学家们开始对蚊子和其他有助于根除蚊子的有机体进行基因改造。到目前为止,这些转基因方法都没有在实验室测

砍伐森林释放致命疟原虫

  在美国新奥尔良召开的热带医学和卫生学年会上发表的研究报告称,猴子身上的寄生虫已成为马来西亚疟疾的主要来源,其灾害源头或应归咎于森林砍伐。人际间传播的诺氏疟原虫曾一度销声匿迹,但该病现已成为马来西亚东北部超过2/3疟疾住院患者的主要致病祸首。  研究人员表示,过去10年,由于伐木和棕榈油生产导致大

绝对干货分享:《疟原虫检测技术》

绝对干货分享:《疟原虫检测技术》

疟疾与疟原虫形态检查鉴别

疟原虫的基本知识 (一)疟疾(Malaria)概况      疟疾(Malaria)是世界六大热带病和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对人类危害极大,非洲每年死于malaria的儿童约100万。      malaria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各国,在我国华南、华中的某些地区,特别是云南和海南省尚有不少病例,因

非典型间日疟原虫鉴定

 一、资料来源:  2015-10-10微信发自太原钢铁厂医院,发热40℃患者,血液涂片照片,请求鉴定,无其他病史与治疗资料,等待多日无果。  二、间日疟原虫鉴定要点  1.红细胞内寄生  2.红色的核;蓝色的浆;(由于着色淡,鉴定有一定难度)  3.棕色的疟色素(棕色);  4.红细胞胀大(间日疟

疟原虫抗体的临床意义

  疟原虫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有疟原虫感染。但是疟原虫抗体检测阴性不足以否定疟疾,应做抗原检测或涂片法找疟原虫。此对回顾性分析、流行病学调查有意义。

疟原虫病原学诊断方法

厚、薄血膜染色镜检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从受检者外周血液中检出疟原虫是确诊的最可靠依据,最好在服药以前取血检查。取外周血制作厚、薄血膜,经姬氏或瑞氏染液染色后镜检查找疟原虫。薄血膜中疟原虫形态完整、典型,容易识别和鉴别虫种,但原虫密度低时,容易漏检。厚血膜由于原虫比较集中,易检获,但染色过程中红细胞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