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袁隆平:生物技术是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出路

“虽然中国杂交水稻技术目前在国际上领先,但如果不加强分子育种技术研究,短则5年、长则10年,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就要落后国际水平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月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粮食连续6年增产,但从长远来看,人口、资源、生态等因素为保障粮食安全提出很多挑战。“在耕地有限而人口众多的中国,要解决粮食问题,关键要靠科技创新。”袁隆平说。正是在他领衔研究的杂交水稻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帮助中国实现了水稻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目前,袁隆平领衔研究的超级杂交水稻已经完成了亩产700公斤的一期目标和亩产800公斤的二期目标,正在攻关亩产900公斤的三期目标。袁隆平说,前两期目标靠的都是常规技术,但要进一步提高产量,就必须运用分子技术手段,从理论上讲,只要把常规技术和分子技术结合运用,水稻单产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目前,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国际上遥遥领先,但是颇有忧患意识的袁隆平说,国际上生物技......阅读全文

袁隆平:生物技术是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出路

  “虽然中国杂交水稻技术目前在国际上领先,但如果不加强分子育种技术研究,短则5年、长则10年,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就要落后国际水平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月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粮食连续6年增产,但从长远来看,人口、资源、生态等因素为保障粮食安全提出很多挑战。“在耕

袁隆平将分子生物技术引入超级杂交稻育种

  为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1000公斤攻关,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新引入分子生物技术。记者5月9日从“十二五”国家科技部“863”课题“超高产水稻分子育种与品种创制”启动式上获悉,课题组拟运用分子生物技术,精细定位出一批重要性状基因,创制一批优异新种质及新材料和选育有重大应用前景的优质高

袁隆平的“遗愿”

吴朝辉最后一次见到导师袁隆平,是在今年年初。杂交水稻高产攻关会在三亚举行,91岁高龄的袁隆平在会上发表了十几分钟的讲话。 那次会后,吴朝辉去到袁隆平家里,对方特地嘱咐他,搞了行政管理,科研工作不能丢。 从2002年,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吴朝辉已经追随袁隆平做杂交水稻高产攻

袁隆平院士唁电

袁隆平院士治丧委员会: 惊悉袁隆平院士不幸病逝,山川失色,江河呜咽,举国同悲。我谨代表中国工程院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袁隆平院士的逝世表示最沉痛的哀悼,向袁隆平院士亲属表示最诚挚的慰问!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也是享誉世界的著名科学家。他毕生躬身田畴,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

袁隆平最后的送别

5月24日上午,“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举行,袁隆平生前亲朋好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向这位科学家表达最后敬意。 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人就像种子,

“请暂时遗忘袁隆平”热度不减 但袁隆平的贡献不容忽视

  近日,一篇“请暂时遗忘袁隆平”的文章在网上被大量转发并引起很多人的讨论。这篇名为《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以下简称《遗忘》)的文章,呼吁民众多关注水稻育种领域其他科研工作者。由于文章引用了大量国内大规模种植的水稻品种、杂交水稻的发现过程等资料,也被一些人认为文

不能遗忘袁隆平,“暂时”也不行

  近日,一篇公号文章《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让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朋友圈获得了一波“新流量”。  文章努力想说明这样几个问题: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名不符实;“给我们米饭吃”的人,除了袁隆平还大有人在;袁隆平的成就被“过度放大”,应该被“暂时遗忘”,把“舞台

袁隆平与《中国科学报》

  多年来,《中国科学报》始终关注着由袁隆平领衔的杂交水稻科学研究,及时、真实、准确报道杂交水稻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成果。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科学报》与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报道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是由科学记者与科学家为求真、求实与客观的互动而生,是一种媒介科学传播共同体“情缘”。很多从事科技新闻报道

袁隆平获评“中国心灵首富”

  4月28日上午,中国首届“心灵富豪榜”在北京揭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评“中国心灵首富”,陈光标、李书福、韩寒和胡舒立等人亦入榜。   本届“中国心灵富豪榜”由首富榜、风云榜、致敬榜和怀念榜4部分组成,共65人获得提名,13人最终上榜。“中国心灵首富”袁隆平成为发布会上的第一明星。主办

袁隆平:找准自己的成长方向

袁隆平跟师生们合影  近日,由中南大学校团委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主办的“我的理想、实践与情操”百名院士百场报告会之袁隆平院士访谈专场在中南讲堂112室举行,袁院士与中南学子畅谈学术研究、分享人生感悟。谈人生:找准方向才能成功  当袁隆平院士的某些研究陷入思维定势的时候,他想到的就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