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首轮高校教学评估喧闹落幕存废之争不断

教育部表示,将大幅度精简对研究型大学的其他各类检查评估活动 2007年,是高校教学评估的高峰期,北大、清华、浙大、复旦、上海交大等知名高校在喧闹中完成了第一轮的评估。由教育部主导的第一轮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即将于2008年初结束。 与此同时,自2007年以来,“取消高校教学评估”之声也不断响起。 一次意在促进、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估,为何在一些专家眼中认为是存有弊病、秘而不宣的潜规则?第二轮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即将启动,总结其得与失、经验与不足,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如临大敌 学生忙于应付 小王是北京某重点大学大三学生,2007年下半年,他所在的学院进行了本科教学评估。 早在2006年底,作为班长的小王就在院里忙得不可开交,他要将许多过去没有的材料进行补充和编写;不合格的各种教学档案、文件重新修改和装订;对某些没有达标的指标,用各种方法重新统计和修改等。为迎接评估,该院还提前一年就......阅读全文

澳大利亚联邦教育部长:综合大学并非唯一模式

据《澳大利亚人报》高等教育版报道,2007年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改革基金(CASR)将重点支持“旨在提高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效率和效益的重大结构性变革”,即通过支持大学之间以及大学内部不同校园、院系、课程之间的整合,实现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重组。这一变化反映了澳大利亚联邦教育、科学与培训部部长朱

朱清时:让大学回归本来面目

2012年6月9日,朱清时在滨湖新区合肥一中进行招生宣讲,吸引众多听众。   他是中科院院士,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研究分子的高振动态,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要成果。担任过10年的中科大校长,任内不搞大兴土木,使中科大成为2000年以来全国惟一没有扩招的高校。   他呼吁高校去行政化,是人

熊丙奇:行政化是当前大学职称评审病根所在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在行政化评审的影响下,高校师资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能走红吃香的,往往是那些能适应这种规则并善于运用这种规则的人,至于那些老老实实做学术的人反而会被逐渐边缘化。评审评不出好老师,也就意味着学生遇不到好老师,最后的结果就是,教学质量的下降与学

教育部:不统计不排行,正确认识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

  12月18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提到,不把人才称号作为评价人才、配置学术资源的唯一依据,不单纯以人才称号获得者数量评价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扭转以“帽子”为牵引建设人才队伍的不良倾向;  要精简教育领域各类人才计划,对原有人才计划进行优化整合,层

我国建立普通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12月28日说,我国建立普通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发布教学质量年度报告,使高校教学状态和教学质量的监测信息化、常态化。   28日,袁贵仁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情况。    袁贵仁说,我们坚持提高质

一个专业 如何“变幻”出一千种学法

  互联网时代,教育有了诸多的创新“玩”法。如:翻转课堂、微课、慕课……人们尝试着体验这些“进口”的新教学模式后,或多或少有些许体会:尝着“新鲜”,坚持起来却似乎有点难以为继,仍需不断探索,让它们“服水土”。  近日,记者从2018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一项获奖成果中,发现了一种“古老”的互

教育部:高校教师经批准可开展多点教学并获得报酬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高校教师经所在单位批准,可开展多点教学并获得报酬。  《意见》提出,要引导教师潜心育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完善高校教师评聘制度。高校可根据需要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

教学与科研,密切相关还是相互排斥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无论中外,高校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人们不断争论的一个议题。7月5日,《高等教育界》杂志采访了400余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校教师,请他们回答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这一调查结果及其所引发的问题,或许对中国的高等教育有所启发。■郭英剑 《高等教育界》于

从美国高校看,我国高校“双一流”如何建设?

  “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高校要进一步转变理念,做到四个‘回归’,即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日前,笔者赴美国高校考察,通过21天在美国9所不同类型高校的深入学习和思考,深切感受到陈宝生部长提出“四个回归”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研修期间,笔者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层次类型

教育部2009年工作要点:十方面谋划发展促进公平

  2009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谋划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加强管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一、

事关下轮“双一流”!多份重磅文件,来了

  2020年将尽,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验收与下一轮“双一流”评选工作已经陆续展开。今年以来,针对“双一流”这一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教育部接连发布重磅文件,透露有关“双一流”遴选与评价工作的重要信息,可以被视为下一轮“双一流”评审的政策信号。在“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第一时间掌握政策信息

我国工程教育迈入全球“第一方阵”

  “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舞台上的一张“名片”。  2016年6月,随着国际工程联盟大会《华盛顿协议》全会全票通过中国的“转正”申请,标志着我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权威互认协议的正式成员,我国的工程教育质量认证体系实现国际实质等效。  就在不久前,一条消息再次吸引全社会的关注:截至201

石·米歇尔:大奖是推动国际合作的“催化剂”

  新年伊始,幸运再次眷顾了法国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教授、国际著名催化专家和化学家石·米歇尔(Michel Che),他获得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到现在我的心情还十分激动!”1月13日,《科学时报》记者再次见到了石·米歇尔,这已是记者一年内第三次

熊丙奇:大学该有怎样的质量观

  今年7月,教育部高教司发文,要求“985工程”高校率先公布201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北大、哈工大、浙大、武大等名校日前相继公布了各自的质量报告。在已公布报告的高校中,有的给自己做出满分评价,几千字的自我评价中没有不足之处。  “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是去年7月颁布的

首届创新中国论坛在京举行

李政道李佩王志珍黄祖洽叶铭汉秦伯益朱清时张信刚张杰吴德星胡建淼林崇德韩水法章启群熊丙奇   王长乐  10月31日,以“求答钱学森之问:中国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为主议题的首届创新中国论坛举行,来自全国教育界、知识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会聚一堂,针对创新与人才培养领域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美

翟亚军:大学评估也要低碳

  低碳评估是评估方式的一种转变,是以实现物质能源的低消耗来降低评估成本、提高评估效益的一种评估方式。  低碳评估,其意义不仅仅是降低能源消耗,对于提高评估的效率和效益,保证评估的公平和公正都影响巨大。  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使“低碳”一词从养在深闺开始声名远

卢晓东:推荐免试研究生制度有待继续改革

  与教育部的同志们接触会发现,他们工作很忙,有些司局因为任务太多而不得不从高校借调老师和管理人员帮忙,借调人数还很多。但如果他们忙到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学习和思考,也许需要旁观者进行工作分析,帮助他们“减负”。  教育部太忙,下面的高校也会跟着忙,比如忙着申请各种项目(精品课、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