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声纳技术有望用于机器人

一直以来蝙蝠都被认为具有非凡的能力,能通过自己的回声“看到”黑暗中的物体,分辨出前方究竟是天敌、食物还是障碍物。英国研究人员正试图将这种生物声纳系统应用到机器人中,使其产生“机器视觉概念”,识别出周围物体的形状。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生物灵感和仿生学》杂志上。 负责这项研究的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超声工程中心的西蒙·怀特利说:“我们的目标是弄清楚蝙蝠经过数千年进化所获得的回声定位系统的具体运作过程,并借助人工系统将其重现。” 怀特利和他的同事用6只埃及狐蝠进行了实验,在它们身上安装无线微声传感器以获取并记录下它们发出的声音。蝙蝠在飞行的时候通过舌头和口腔发出高频超声波,当遇到食物或障碍物时,超声波会反射回来,蝙蝠用耳朵接收这些回声,并据此确定物体的位置、远近、形状和性质。研究人员让这6只蝙蝠在一个狭长的走廊中各自进行16次飞行,每次飞行持续3秒钟左右。研究人员记录下大量相关数据。记......阅读全文

惊奇!像“超人”一样听见超声波!

  球形阵列有6个对超声波敏感的麦克风。这些超声波被回放到耳机中,这样听者就能正确地探测到它们的来源方向。  人类的听力范围通常在频率20赫兹到2万赫兹之间。阿尔托大学的研究人员现在开发了一种新的音频技术,使人们能够听到产生频率在2万赫兹以上的超声波源,同时感知其方向。研究结果已于2021年6月2日

机器人会做生物学实验,你相信吗?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机器人可以在20秒之类完成人类需要一整天才能完成的生物学实验,使烦躁沉闷的实验变得有趣,更重要的是避免人为出错或是疏漏搞砸一项实验。你相信吗?  自动化机器人现在已经配备了能够借助干细胞培育简化版仿造人类器官的工具。幸运的是,这并非是来自“机器人统治地球并且圈养人类”的科幻情节

柔性机器人创建体内3D生物打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4919.shtm 科技日报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刘霞)澳大利亚工程师开发了一种微型柔性软体机器人手臂,可将生物材料直接3D打印到人体器官上。未来医生们有望通过小的皮肤切口或天然小孔,将该设备送入

“变形金刚”成真机器蝙蝠问世

  地球的天空中出现了机器蝙蝠,难道是动漫《变形金刚》中“霸天虎”的成员机器蝙蝠入侵了吗?还好,这是人类自己的研究成果,它刚刚登上了美国学术刊物《科学·机器人学》新一期的封面。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模仿蝙蝠的生理结构,用新型材料制造出了这种机器蝙蝠。它体型较小,重约93

蝙蝠葛碱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蝙蝠葛碱分子量:624.77CAS:524-17-4分子式:C38H44N2O6

蝙蝠能通过树叶听清同伴声音

  丛林是一个嘈杂的地方,但是,一种小型动物却找到一个聪明的方式,帮助它们更容易听到外部声音。   这种体重为4克的吸盘翼蝙蝠,栖息在新发芽的热带植物的叶子上,并利用后者临时的卷曲形状躲避捕食者。而飞行的蝙蝠在寻找栖息地时,会发出音调尖利的问询叫声,同时,那些已经筑好巢穴的同伴——如图上那只蝙蝠一

蝙蝠身上发现新型冠状病毒

  美国和乌干达研究人员4月4日说,他们在乌干达蝙蝠身上找到了与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类似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为此类病毒源自蝙蝠的观点提供进一步支持。但科学家强调,与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不同,这种新病毒可能不容易传播至人身上。  研究人员当天在美国《微生物学》网络杂志上报告说,这种新型冠状病毒被命名为PD

蝙蝠作为病毒自然宿主的秘密!

  Nature丨王林发等讨论蝙蝠作为病毒自然宿主的秘密——宿主防御与耐受平衡  近几十年出现的亨德拉、尼帕、马尔堡和埃博拉病毒、以及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道综合征(MERS)、以及当前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几乎都与蝙蝠有关,蝙蝠寿命长,肿瘤发生率低,且具有携

研究发现:人脑也有“蝙蝠视觉”功能

  据英国广播公司5月27日(北京时间)报道,加拿大科学家通过研究确认,人类大脑中特定的功能区也可以产生“蝙蝠视觉”,即能够在黑暗的环境中依靠回声来确定方位并察看环境。这项研究有助于提高盲人“听声辨位”的能力,相关论文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  习惯于夜行生活的蝙蝠具有敏锐的听觉,并利

蝙蝠葛碱的应用领域

作用与作用机制:降低自律性和心肌兴奋性,并可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具有起效快、恢复慢的特点。由胃肠道吸收,1-2h达血药浓度峰值,经粪便和尿排出。 本品是一种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适用于快速型心律失常,尤其对房性、交界性和室性早搏效果较佳;对预激综合征伴室性心动过速效果也好;但对房扑和房颤效果较差

蝙蝠不得糖尿病的秘诀

蝙蝠是唯一一种演化出真正的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之前对蝙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仿生学以及病原传播、携带体等。而德国生态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以蜜糖为食物的蝙蝠燃烧糖的速度比地球上其他任何哺乳动物都快,甚至是世界上顶级运动员消耗糖速率的三倍。这项研究发现公布在英国生态学协会的《功能生态学》杂志网络版上上,该研究

蝙蝠或是对抗埃博拉病毒关键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院的科学家研究称,蝙蝠的免疫系统可能是人类对抗埃博拉病毒奥秘所在。  埃博拉病毒的起源目前还无法完全确定,但大部分科学家认为非洲果蝠(African fruit bats)可能是其起源之一。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院(CSIRO)的米歇尔·贝克博士说,蝙蝠身上载有

蝙蝠避免干扰靠改变频率-有助进一步研发声呐与雷达

  《自然》旗下《通讯·生物学》杂志6日发表的一篇动物学论文称,日本科学家通过直接监测蝙蝠的回声定位行为,揭示出蝙蝠为避免干扰彼此信号所采取的策略。这个策略对仿生学有重要意义,将会为人类的声呐或雷达的研究带来新启发。图片来源于网络   某些动物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

蝙蝠避免回声干扰靠改变频率

科技日报北京5月7日电 (记者张梦然)《自然》旗下《通讯·生物学》杂志6日发表的一篇动物学论文称,日本科学家通过直接监测蝙蝠的回声定位行为,揭示出蝙蝠为避免干扰彼此信号所采取的策略。这个策略对仿生学有重要意义,将会为人类的声呐或雷达的研究带来新启发。 某些动物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

6种让机器人实现避障的方法

  在传感器避障领域,采用单一的传感器测量的效果并不理想,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采用其他类型的传感器进行补偿,才能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探测的最佳效果。当然,这就产生了多传感器信息的融合处理的问题,增大了信息处理的工作量和难度。  那么,除了这种传感器避障方法,还有很多的其他方法融合处理多种传感器信

进化博弈:蛾子拥有最敏感的耳朵

  大蜡螟和许多飞蛾一样,是蝙蝠的美餐。   蝙蝠和飞蛾在进化的进程中被锁定在一场武器竞赛之中:为了不让猎物发觉,蝙蝠使用高音频;而飞蛾进化出了能够听到更高音频的能力。      据 Nature 网站报道,英国斯特莱斯克莱德大学科学家于是想知道这种大蜡螟所能听到的高音极限。研究人

超声波供电的微型机器人、干细胞治疗老年痴呆。。。

美国发明超声波供电的微型机器人:能清除血液中的细菌与毒素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工程师们开发出一种由超声波供电的微型机器人,它可以在血液中游动,去除有害的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研究人员在金纳米线表面涂上由血小板和红细胞混合而成的薄膜,制造出纳米机器人。金纳米线可以响应超声波,使其在没有化学

超声波应用提取生物纳米(超声波化学合成法)

超声波化学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声波的空化效应,在超声波的辐照过程中,在液体里将发生空化气泡的形成,长大和崩灭,当空化气泡崩灭时产生一个覆盖着的强压力脉冲,产生许多独特的性质,例如产生高达5000K的高温,大于200Mpa的压力,这就是超声波化学合成的能量来源,利用这些能量能在一些特殊粉末表面合成出

生态环境部印发通知-工业噪声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开展工业噪声排污许可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工业噪声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要求,指导地方依法有序开展排污许可证核发和开展排污登记管理工作,推动“十四五”时期工业噪声依法全部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  《通知》重点提出推动落实工业噪声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具体措施。在实施

鲸鱼“声纳系统”至少有2800万年历史

  艺术家对这种古老鲸鱼的描述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种被称作Cotylocara macei的新鲸鱼物种在头骨中拥有气腔,与海豚用于发射聚焦声束的气腔类似。这项研究的合著者,纽约理工大学的解剖学家Jonathan Geisler说道,这一发现将回声定位能力的起源推回到至少3200

生态环境部:依法有序将工业噪声纳入排污许可

  实施排污许可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将排污许可建设成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的重要举措。对于落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的排污许可管控范围以废水、废气为主,依法兼顾固体废物和土壤,暂未涵盖工业噪声相关内容。  为满足工业噪声纳入

石墨烯使人能靠回声定位

  美国科学家日前以石墨烯为材料,制造出质量轻薄的超声波发射器和接收器。这套系统使人类具有了类似蝙蝠的能力,即利用声音精确感知和测量身体周围事物的距离和运动速度。  蝙蝠和某些海洋动物能够利用高频率的声音进行回声定位或信息交流。它们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波来定向,

工程学突破!仿生物细胞群体机器人问世

  英国《自然》杂志20日发表了一项工程学最新突破:美国科学家团队研发了一种能模拟生物细胞集体迁移的机器人,可实现移动、搬运物体及向光刺激移动。该研究为开发具有预先确定性行为的大规模群体机器人系统提供了全新途径,且比已诞生的传统机器人和仿生系统具有更高的可扩展性。   经过设计的模块化或群机器人系统

可云集“围攻”生物靶标的智能纳米机器人来了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杨良保研究员课题组、安徽大学等构建了可非线性云集“围攻”生物靶标分子的智能DNA分子纳米机器人模型。相关成果发表于纳米材料领域顶级期刊《纳米视野》。智能DNA分子纳米机器人非线性云集“围攻”靶标原子力显微成像 李绍飞供图“围攻”生物靶标“在试管液体环境下,当目标生物

以细菌为基础的生物混合微型机器人

斯图加特-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身体智能系的一组科学家通过装备将机器人与生物学结合起来:细菌与人工成分构建生物杂交微型机器人。首先,如图1所示,研究小组将几个纳米脂质体附着在每个细菌上。在它们的外圈,这些球形载体包裹着一种材料(ICG,绿色粒子),这种材料在近红外光照射下就会融化。再往中间,在水

新型类生物四足机器人实现多种生态转换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085.shtm9月6日,记者从南方科技大学了解到,南科大机械与能源工程系博士唐昭,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南科大讲席教授戴建生有关类生物变胞机器人期刊文章获评国际著名期刊《ASME机构学与机器人学技术期

超声波

  我们知道,当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科学家们将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声音的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我们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赫兹。因此,当物体的振动超过一定的频率,即高于人耳听阈上限时,人们便听不出来了,这样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通常用于医学诊断的超声波频率为1~5兆赫。超声波具

沈阳自动化所“北极ARV”在第四次北极科考中再显身手

  近日,在我国第四次北极科考中,由沈阳自动化所主持研制的“北极ARV”水下机器人在北纬86度50分首次从冰洞下放,开展冰下调查工作并取得成功,刷新了我国水下机器人在高纬度的作业记录。   在参加我国第三次北极科考的基础上,沈阳自动化所“北极ARV”水下机器人经过了一系列改造,于20

“蝙蝠树”或为埃博拉原爆点

   安哥拉游离尾蝠(左)寄居在几内亚Meliandou的树上。图片来源:(左)JAKOB FAHR;(右)FABIAN LEENDERTZ   正在西非蔓延的埃博拉疫情的源头可能是一棵儿童嬉戏的空心树,这棵树同样也是蝙蝠的栖息地。在访问几内亚村庄Meliandou时——疫情明显暴发的地方

基因测序表明生态因素影响蝙蝠视觉

  蝙蝠是夜间环境里最大以及最引人注目的哺乳动物之一。最新对蝙蝠视觉分子基础的研究表明,蝙蝠视觉进化与蝙蝠生态之间存在联系,但这种视觉能力的具体性质和程度尚未确定。   此次,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科学家贝琳达·张(音译)及同事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上发表文章称,他们为更好地捕捉蝙蝠视蛋白基因中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