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合成生物学:正在起飞的技术

——首例人造生命开辟崭新时代 “人造生命”如何诞生 美国生物学家克雷格·文特尔、汉密尔顿·史密斯及其同事在5月20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宣布,他们创造了一个人造生命。更准确地说,他们利用实验室里现成的化学物质,制造出了载有约1000个基因的DNA片断。这是自万物起源以来第一个没有祖先的生命,这个名为"辛西娅"(synthia)的人造生物的诞生,意味着人造生命的时代已经来临。 "科学家对基因修改的研究已有多年,但交换整个基因组则是完全不同的,其他一些研究通常所作的改变是将少量的基因从细菌中分离。现在我们可以从计算机中提取信息开始,可以从数字代码开始,以四个实验瓶中的化学物质(指组成DNA的A,T,G,C)创建新的遗传密码,我想这就是最大的不同。" ——克雷格·文特尔 曲折的创造生命之路 从最基本的生命组件创造一个活生生的有机生命,是文特尔15年前就有的一个雄心勃勃的理......阅读全文

清华大学成立合成与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

  7月16日, “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合成与系统生物学前沿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和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王志新院士为中心成立揭牌。来自科技部、教育部等相关方面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合成生物学研究机构的代表和中心共建单位的师生代表共两百余人出席成立大

从无生命中创造生命

  克雷格·文特尔团队培育出首个人造基因组后引起强烈反响,不少人通过网站、E-mail等途径提出了大量问题。《科学》杂志特邀请科学记者伊丽莎白·彭尼西和俄勒冈里德大学科学哲学家兼《人造生命》杂志主编马克·贝多给予解答。本刊摘译其中部分内容,供读者参考。   问:这项成就是否真的代表着新生命的创造? 

美国院士合成生物学实验室落户深圳先进院

杰·基斯林实验室揭牌与会人员见证了先进院院长樊建平与基斯林院士的签约先进院合成生物中心主任刘陈立(左)介绍实验室情况  9月27日,由国际合成生物学产业化先驱,美国工程院院士杰·基斯林(Jay D. Keasling)领衔的杰·基斯林实验室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成立。该实验室的成立,将促进中

“人造生命”诞生引争议 科学家被指“扮演上帝”

  尚未打开的“黑匣子”  这项研究证明了文特尔的重要的观点,即人工合成的基因组被植入活体细胞后可以重新启动生命的复制程序。从根本上说,这也是合成生物学“重塑生命”的核心:生命的所有“零件”都能由化学方法合成,进而通过工程化的方式“组装”成实用的生物组织。对此,文特尔在听证会上表示,“将生命密码转换

美国院士合成生物学实验室落户深圳先进院

  9月27日,由国际合成生物学产业化先驱,美国工程院院士杰·基斯林(Jay D. Keasling)领衔的杰·基斯林实验室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成立。该实验室的成立,将促进中药资源的合成生物学创新开发与商业化。  美国院士领衔 创新利用传统中药有效成分  樊建平在致辞中表示,基斯林院士对于

为生命工厂奠基 合成生物学研究期待完美基因工具

  从进化的角度讲,酵母与制作止痛剂可谓风马牛不相及。但是通过对这种微生物的基因重新进行编辑,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家Christina Smolke使其精确地拥有了这一功能,Smolke团队用糖作为一种原料,将酵母转变成了一个“生物工厂”,生产出了有效的止痛剂氢可酮。  这是合成生物学的有名案例之一。

从人类基因组到人造生命:克雷格·文特尔领路生命科学

  3 早期的合成生物学及中国的贡献     如果说Craig Venter是国际上率先解读人类基因组的研究者之一,那么在合成生物学领域他绝对是世界上“制造”能够自我复制的细胞基因组的第一人。人造细胞“Synthia”的诞生,让Craig Venter又一次站在了全世界的聚光灯下。但如果从广义的角度

科学看待生命“被制造”

人造生命单细胞制造过程示意图  5月20日,美国私立科研机构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宣告世界上首例人造生命诞生。这个被命名为“辛西娅”(意为“人造儿”)的人造细胞,是一种由人工合成的基因组所控制的单细胞生物,是地球上第一个由人类制造的能够自我复制的新物种。  “辛西娅

人工合成4条酵母染色体我国科学家开启“再造生命”新纪元

  大姑娘出嫁——头一回!3月10日出版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以封面的形式同时刊发了中国科学家的4篇研究长文!  由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和华大基因分别完成的这4篇长文,介绍了真核生物基因组设计与化学合成方面的系列重大突破:完成了4条真核生物酿酒酵母染色体的从头设计与化学合成——要知道,酿酒酵母总

首届全国合成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召开

  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分子微生物学及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共同主办,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筹)联合承办的“首届全国合成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于9月26日只9月27日在上海举行。   

科学研究拆掉围墙告别“各自为战”有多难

    今年,中国南方一个成立不足4年的年轻科研团队,十分罕见地吸引了来自美国工程院院士杰·基斯林的注意——后者因改造酵母生产青蒿素而闻名于世,被看作当代合成生物学的领军人物。很快,杰·基斯林就和这支团队开始了实质性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并列出一长串研究项目清单。这是他落地中国的第一个实验室,而且有

首届全国合成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分子微生物学及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共同主办,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筹)联合承办的“首届全国合成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9月26日―9月27日在上海举行

合成生物学的“魔力”:另辟蹊径 精准制造

  最近,一个名为银杏生物工作室的新型铸造厂入驻美国波士顿港口,在这个占地1672平方米的厂房内看不到钢水四溅,也没有震耳欲聋的嗡嗡声,工程师们采用一种秘密方法制造出多种产品,从香水到香料,再到益生菌,不一而足。这些种类丰富的定制品要归功于一个幕后英雄:微生物,而科学家们使用的秘密武器,则是一种方兴

专访清华大学谢震:人工合成基因线路技术在Nature子刊发表

  2015年2月2日,《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发表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谢震课题组与麻省理工学院Ron Weiss课题组共同完成的题为“Modular construction of mammalian gene cir

天文+生物 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在人们印象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向把目光投向深邃的宇宙。近日,它却爆出了一项生物学研究突破——由其资助的研究合成了一个类似于DNA的分子系统。这种分子系统能存储和传递信息。它虽然并不是一种全新的生命形式,却告诉正在寻找地外生命的科学家,生命在其他星球可能以另一种形式存在,需要重新思

中国科协举办学术沙龙研讨合成生物学发展问题

  近年来,合成生物学的兴起与飞速发展开启了生物技术的又一轮变革,但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环境、伦理等一系列问题,中国科协学术部日前在苏州召开第40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组织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从社会发展的不同角度对此进行深入的研讨、辩论和交流。  与会人员就合成生物学发展涉及的伦理学问题

中国学者Nature发文:迁徙进化实验揭示合成生物建构原理

  11月7日,Nature杂志以长文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刘陈立研究员实验室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华泰立教授实验室的合作成果“空间扩展生境定植的进化稳定性策略”(An 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 to colonize s

解密物种进化密码,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学研究取得新成果

  遗传变异为物种进化提供了动力。但遗传变异是如何发生的,又将如何影响物种遗传性状,改变物种进化方向?天津大学元英进团队正在揭开物种进化的神秘面纱,该团队首次发现了由人工基因组重排引发的不同尺度的杂合性缺失现象,揭示了基因组结构变异和非整倍体与酵母雷帕霉素耐受性的基因型-表型关系,为研究物种进化的遗

科技部“十二五”现代生物制造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发布

关于印发十二五现代生物制造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国科发计〔2011〕58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有关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导现代生物制造科技发展,加

天津大学研究成果填补基因组结构变异的技术空白

   天津大学元英进教授带领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期刊同期发表《精确控制合成型单倍体和二倍体酵母基因组重排》《体外DNA重排》《杂合二倍体与跨物种基因组重排》三篇研究长文,文中介绍了精确控制基因组重排技术等一系列研究成果。该成果填补了基因组结构变异的技术空白,提高了细

回国加入中科院 戴磊:让微生物为人带来大健康

  实验台前,身着白大褂的戴磊与他的几名学生专注地操作着各种仪器和试剂,潜心钻研合成生态与进化,尝试通过人体微生物打开生命的奥秘。  现年31岁的戴磊,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一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今年初,他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辞职回国,加入了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的队伍。  “这是近

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 让微生物为人类带来大健康

实验台前,身着白大褂的戴磊与他的几名学生专注地操作着各种仪器和试剂,潜心钻研合成生态与进化,尝试通过人体微生物打开生命的奥秘。 现年31岁的戴磊,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一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今年初,他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辞职回国,加入了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的队伍。 “

人造生命时代即将来临

人类基因组图谱绘制计划创始人J. Craig Venter 博士最近决定在数周或数月内研制出世界首个自由生人造生命(free-living artificial organism)。也许一个只含有几百个基因的细菌并不惹眼,但成功的话,将是人类历史中一个亮眼的里程碑,改变我们对生命概念的认知。 Ve

人造生命将带来哪些商业变革 媲美微芯片?

  热衷于不断突破的克雷格 文特尔(Craig Venter)一直备受瞩目,也备受争议。眼红的同行把这位科学怪才、发明家和实业家比作希特勒(Hitler),《时代》(Time)杂志说他是“科学坏小子”。而鄙人曾在一本书中,把他比作浮士德医生(Dr. Faustus),浮士德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名医生,

“基因组DNA大分子设计原则与化学再造”应急管理项目指南

设计生命、合成再造、重塑生命,合成生物学开创了全新的科学研究模式。其通过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工程等多学科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交叉融合、系统集成,对生物体进行有目标的设计、改造乃至重新合成,创造新的微生物、细胞和蛋白(酶),从而在健康、药物、化学品生物制造、生物燃料合成等领域形成颠覆性技术,促

人造生命现阶段无严重影响

  随着世界首例“人造生命”辛西娅的诞生,合成生物技术引发的伦理和道德之争不断升温。近日,美国联邦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紧急就此举行听证会,与会的 “人造生命”缔造者克雷格·文特尔及其他人造生命科学家、生物伦理学家和众议员们经过激烈探讨达成一个基本共识:合成生物技术现阶段还不会立竿见影地引起环境、安

中国科学家已经迈入“改造”生命的大门!

  人类能否创造生命?“上帝”的特权能否交由人类自己掌控?选择与人类有1/3同源基因的真核模式生物酿酒酵母为突破口,将其天然16条染色体融合改造为1条巨大染色体,这个合成生物学领域开展的“异想天开”的结构设计与工程化实施,终于梦想成真!  合成生物学领域里程碑式的突破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

重新设计生命 人工创建单染色体真核细胞

  8月2日,《自然》在线发表我国科学家覃重军研究团队与合作者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的成果。以覃重军研究组为主的研究团队完成了将单细胞真核生物——酿酒酵母天然的16条染色体人工创建为具有完整功能的单条染色体。  合成生物学将基因工程化为一个个“生物元器件”,将生命通路设计为电子通路中的“

中国科协召开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专家座谈会

5月8日,中国科协召开座谈会,邀请专家共同探讨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的新进展、新趋势和新举措。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主持会议。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学会学术部部长、企业工作办公室主任宋军出席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周琪,

中国科协召开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专家座谈会

  5月8日,中国科协召开座谈会,邀请专家共同探讨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的新进展、新趋势和新举措。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主持会议。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学会学术部部长、企业工作办公室主任宋军出席会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