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学者发现免疫细胞诱导干扰素产生新机制

新一期出版的《自然—免疫学》杂志刊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曹雪涛小组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他们首次发现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能够通过一种被称为Lrrfip1的蛋白分子,识别入侵细胞内的病原微生物DNA和RNA,随后通过非经典的天然免疫信号转导通路激活免疫细胞产生干扰素,以迅速清除病原微生物。该杂志配发专题评论表示,该项研究对于人们进一步深入认识免疫系统如何感知病原微生物入侵并启动防御机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也将为抗感染免疫药物的设计提供新思路。 病毒、细菌等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一旦入侵机体,免疫系统会迅速启动抗感染免疫应答反应,包括迅速产生I型干扰素,以激活免疫细胞的杀伤功能并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从而清除和抵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但长期以来,困惑免疫学界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是,机体免疫系统通过什么样的细胞与分子机制,去区别“自我”与“非我”以特异......阅读全文

解读2015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实现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   量子隐形传态在概念上非常类似于科幻小说中的“星际旅行”,可以利用量子纠缠把量子态传输到遥远地点,而无需传输载体本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多自由度量子体系的隐形传态,成果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于《自然》杂志。这是自1997年

中国科学家发现控制艾滋病病毒复制新机制

  日前,《免疫学期刊》(Journal of Immun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唐宏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论文阐述了天然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信号分子TBK1控制免疫缺陷病毒(HIV-1)复制的新机制,为基础研究和临床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当病毒侵入机体时,天然免疫细胞会

2016年关于肿瘤这些研究进展,你都知道吗?

  肿瘤一直是科学家们想要攻克的难题,也一直在探寻肿瘤治疗的方法。2016年,国内外的科学家们在肿瘤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绩,下面让我们来看看2016的肿瘤研究都有哪些进展吧。  2016年1月8日,索尔克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了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细胞能够快速增殖的机理,并且将此作为癌症治疗的靶点。

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微环境因素研究进展

  19世纪六七十年代,Bianco等发现骨髓中含有一种能自身繁殖的间质细胞群,简称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研究发现,这是一类广泛存在于骨髓及间叶组织中的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学者们将此类细胞称为间充质干细胞。MSC周围的细胞和微环境精确调节间充质干细胞的动态平衡。微环境因子失调会引起间充质干细胞

2015糖尿病领域“十大突破进展”

  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估计,现在全球约8.3%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到2035年,该病患者人数预计会上升至5.92亿。在2013年,糖尿病导致约510万人死亡,平均大约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大家对糖尿病领域的研究进展一直有很高的关注度。转眼间2015年已经过去了一半,本文为大家盘点这半年来糖尿病

降钙素原(PCT)检测在不同临床科室中的应用

使用传统诊断标志物检测临床疑似感染病人存在很多局限性。因此,不必要的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将严重影响病人预后,同时不当的抗生素疗法会增加抗生素耐药性。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使用降钙素原(PCT)可改善临床感染的诊断、指导抗生素治疗。这篇综述旨在总结目前在不同临床科室中所使用的PCT证据,并讨论PCT的未来应

降钙素原(PCT)检测在不同临床科室中的应用

使用传统诊断标志物检测临床疑似感染病人存在很多局限性。因此,不必要的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将严重影响病人预后,同时不当的抗生素疗法会增加抗生素耐药性。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使用降钙素原(PCT)可改善临床感染的诊断、指导抗生素治疗。这篇综述旨在总结目前在不同临床科室中所使用的PCT证据,并讨论PCT的未来

清华大学专家:魏则西之死背后的免疫疗法

  最近两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魏则西之死引发滔滔舆论。这位21岁的滑膜肉瘤患者经历了漫长痛苦的放疗和化疗后,于2016年4月12日安静辞世。  滑膜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转移性强,目前难以治疗。魏则西生前在传统的治疗手段无望的时候,通过百度搜索找到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接受一种号称为“最先进技术

浙大张龙教授连发两篇Cell子刊 发现关键信号通路新机制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张龙主要从事细胞信号转导及肿瘤细胞转移方向的跨学科研究,近期其研究组接连在Molecular Cell和Cell Host & Microbe上发表文章,发现了YAP/TAZ激活新机制,以及调节固有免疫自激活的重要分子机制。  在第一文章中,研究人员揭示了去泛素

冠状病毒17问:2019-ncov疫苗有多重要?

什么是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Coronavirus)是一种有包膜(或囊膜)的正链线性RNA病毒,也是一种最大的RNA病毒。冠状病毒属于网巢病毒目。我们通常说的冠状病毒是冠状病毒科的两个亚科之一。该亚科包括甲、乙、丙、丁(α,β,γ和δ )四个属。  冠状病毒的包膜是由双层脂质和跨膜蛋白组成。病毒的

免疫系统紊乱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免疫系统是机体维持健康状态的根本保证,免疫系统的异常会导致各种类型疾病的发生,包括癌症、自体免疫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等等。针对近段时间以来科学家们在免疫系统紊乱以及引发的相关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的盘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 J immunol:天然免疫紊乱促进多发性硬化  doi: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名单之复旦大学(生物类)

  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等方面的评审结果。有关评审结果将通知相关依托单位,其科研管理人员可登录

曹雪涛阐明新型长非编码RNA介导固有免疫的反馈调节机制

  宿主的固有免疫系统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感应入侵病原体激活免疫应答从而达到清除病原体的目的。针对于RNA病毒的入侵,RIG-I(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I)受体识别胞质病毒RNA并产生I型干扰素(

新进展!通过特异性噬血细胞的分化治疗免疫并发症

  2019年1月11号,由弗吉尼亚梅森(BRI)贝纳罗亚研究所的杰西卡·哈默曼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对此研究发现发现了一种独特的细胞类型及其与危及生命的联系病毒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并发症。发表在《科学》 杂志上的该研究小组的发现,可能会导致全身性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疟疾和川崎病以及狼疮患儿致命形

治疗白血病干细胞的最新研究进展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同时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据报道,我国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种肿瘤中占第六位。

m6A“RNA甲基化”研究汇总—病毒篇

RNA甲基化领域是当前最耀眼的国际科研明星,也是国自然申请的大热点;究其原因,是因为最近一两年,RNA甲基化的功能与分子机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RNA甲基化已被证实在癌症发生发展,病毒感染,神经发育,干细胞分化等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今天,我们承接上一期的癌症篇,为您带来病毒领域的RNA甲基化研究

癌症耐药性是如何产生的?

  近年来,研究者们在肿瘤的预防与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临床上手术、放化疗以及免疫疗法的结合使用也大幅提高了患者的寿命以及生活质。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肿瘤组织还是会出现较强的抗药性,使得治疗结果往往不佳。因此,进一步探究癌细胞的耐药性的产生以及寻找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期为大家带

中科院科研进展2017

  Ce基非晶合金的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非晶形成的机理以及热力学、动力学和结构对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是材料科学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也是非晶材料和物理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物理所汪卫华小组与美国North Carolina大学Wu Yue研究小组合作,采用核磁共振NMR 27Al 方法系统研究了微量元

全面回顾:2014年全球生物医学突破进展

  美 国  遗传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细胞学攻克检测与治疗多项难题;脑科学研究记忆刺激技术帮助恢复记忆,发现大脑存在“意识开关”和“信息交换台”。  遗传学方面,杜克大学绘制出综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点图,而脆弱位点所在区域正是DNA复制机变慢或停顿的地方,揭示了许多固体肿瘤中基因异常的源头;冷泉港实验

2014年世界生物医学科技发展回顾

  生物 医学  美 国  遗传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细胞学攻克检测与治疗多项难题;脑科学研究记忆刺激技术帮助恢复记忆,发现大脑存在“意识开关”和“信息交换台”。  田学科(本报驻美国记者)遗传学方面,杜克大学绘制出综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点图,而脆弱位点所在区域正是DNA复制机变慢或停顿的地方

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应用

(一)概  述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种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是降钙素(calcitonin,CT)的前体肽。降钙素可被酶裂解为许多小的片断,最终形成氨基降钙素原、成熟的降钙素和钙抑肽。降钙素原可以以游离形式存在于正常人血清中。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血清PC

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进展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五聚体蛋白家族成员之一,是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分。由于CRP能通过磷酸胆碱(PC)残基与肺炎链球菌的C多糖结合,因此得名为CRP。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对感染、炎症和组织损伤等发生非特异性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CRP不仅仅能用于炎症的诊断

蒋争凡组报道细胞凋亡维持“天然免疫沉默”的分子机制

  外来病原体的入侵能够激活宿主的天然免疫反应,包括:1)抗感染I-型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产生;2)炎性小体(inflammasome)的活化;3)细胞凋亡(apoptosis)活化以杀死被感染的细胞【1】。虽然三者对于清除病原微生物都很重要,但任何一条通路的过度活化均会引起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如系统

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表观遗传学什么是重点

  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8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其中面上项目16709项、重点项目624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8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6155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829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

一文了解12月HIV研究亮点进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1983年,HIV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HIV通过

2018年微生物领域都有哪些惊人发现?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一个成年人的细胞数量大约是10的13次方,而与人体共生的细菌比人体细胞还要多10倍,其中肠道菌群就包含了500-1000种不同的细菌。早在1886年,就有学者发现了大肠杆菌对消化有辅助作用。由此而展开的,对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等常见肠道菌的发现和功能探索也开启了早期人类对

教育部揭晓2014年度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鼓励创新科技

  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2014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日前在京揭晓。经过形式审查、学部初评、主任办公(扩大)会终评和项目公示,北京大学主持的单个纳米颗粒光学检测新原理研究等10个高校科技项目,获评本年度高校科技十大进展。  据介绍,“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评选自1998年

曹雪涛课题组:m6A介导的细胞代谢重编程抑制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可以调节宿主细胞的代谢,从而影响病毒的存活或清除。RNA修饰,特别是最为常见的哺乳动物mRNA修饰---N6-甲基腺苷(m6A)---能够调节基因表达和病毒感染。比如,m6A甲基转移酶复合物组分METTL3/14限制寨卡病毒产生,而m6A去甲基酶ALKBH5和FTO增强这种病毒的产生。在

全景组织细胞定量分析系统技术在新冠肺炎相关研究 2

根据肺部肿瘤、炎性细胞等组织的颜色及形态学特性,对无特殊染色标记的组织病灶及结构进行识别,并用不同颜色标记以便进行后续的定量分析。TissueFAXS Cytometry技术支持超大组织样本切片全景扫描和定量分析,协助科研工作者们突破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水平直至器官水平的数据瓶颈,分析

盘点:Nature杂志5月亮点研究速览

  【1】合成生物学:一个用来控制转基因生物的内置毁灭开关  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10.1038/ncomms7989  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介绍了一个基于CRISPR的内置器件,它设计用来专门破坏转基因生物的特定DNA序列。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