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澄:鲁迅早已回答了“钱学森之问”

记得那是在1978年12月2日,钱学森先生在北京接见我和我的几位同事的讲话中,讲到了培养总体人才问题,他说: 对于现在的状态,我希望总体室(注:1978年5月,钱学森先生去我工作的单位视察。后来单位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一个总体室,负责单位科研工作的抓总。)有一个学习阶段。实际上,没有天生的总体人才,总体的人才是要逐步培养的。要考虑是否吸收一些其他专业的人,总体室应该是一个人才的混合体。对每一个总体人的要求是既有好的专业基础,又要知识面广,因此一定要到各有关单位见习见习,了解了解,一个一个地去蹲点,发现他们各自存在什么问题。总体就有这个好处,哪儿都能去。 还有一点建议,总体室每一个礼拜要有一次学术活动,起码要有一次。大家在一起讨论讨论,三个人总比两个人好。将来我们总体室在思想上会很融洽。慢慢地大家就不要太客气,在讨论中大家要思想解放。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一定要有民主的气氛。大家来讨论,努力去创造,充分发扬民主。 ......阅读全文

科学时报:争“状元”不能回避“钱老之问”

  高招渐近尾声。近日一则清华北大间“争状元”的新闻令人深思。前者宣布,已有九成省份的理科第一名和近三成省份的文科第一名投入门下;后者表示全国状元十得其六。数据矛盾重重,一时令人大跌眼镜。  站在清华、北大这两所名校的角度,“争状元”似乎无可厚非。但办教育看“进”更要看“出”。孕育具有全球

BMJ:灵魂之问:肥胖是一种病么?

  如今,英国有近三分之一(29%)的人口患有肥胖症,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升至35%,我们现在应该承认肥胖是一种疾病吗?专家们近日在英国医学杂志上讨论了这个问题。  利物浦大学的John Wilding教授和代表欧洲肥胖人群联盟(ECPO)的Vicky Mooney认为,肥胖是身体多余的脂肪

世纪科学之问“合作+行为是如何进化的”

  合作+行为普遍存在于动物界和人类社会. 然而, 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 合作行为的成因是难以被理解的一个谜题. Science在2005年把“合作行为是如何进化的”这一问题列为125个科学前沿问题之一.  2016年《科学通报》第一期“Science 125个科学前沿问题系列解读”中,从中国学者的

中国量子卫星回答爱因斯坦“百年之问”

  登上美国《科学》杂志封面——这一次,中国站在世界最前沿  中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就像是一个隐喻,来自中国的“墨子号”量子卫星从太空发出两道红色的光,看上去像极了汉字里大写的“人”字,这幅景象被当作“封面”,刊印在6月17日的美国知名学术期刊杂志《科学》上。这一次中国科学站到了世界面前

三万余页手稿再现鲁迅精神世界

棕色的硬质封面上,嵌印着线条分明的鲁迅木刻肖像,3.2万余页鲁迅手迹收藏其中,细看手迹笔法,是汉魏风骨,也富晋唐神韵——这套共78册的《鲁迅手稿全集》,陈设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单元内。它是目前国内卷册与篇幅量均列第一的手稿集,含文稿、译稿、书信、日记、辑校

钱学森遗体在京火化

  11月6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追悼会向公众开放,社会各界群众祭奠。图为钱学森的灵柩抬出追悼厅。   中新网北京11月6日电 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遗体今日在京火化。   钱学森的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上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

对兰州水污染事件的三个未竟之问

  记者12日从兰州有关部门在西固区政府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造成自来水苯超标的原因已经查明,系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一条管道发生原油泄漏、污染了供水企业的自流沟所致。(4月12日新华网)  水乃生命之源,水的质量安全直接关乎人们的健康状况,这是最基本的共识。而在11日,兰州市城区唯一

“钱学森纪念园”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落成

12月22日上午,“与大师对话”系列雕塑之钱学森纪念园落成揭幕仪式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举行。在举行仪式前,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会见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荣誉院长、钱学森先生之子钱永刚,双方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交流座谈。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成进参加会见。卢建军说,作为杰出校友,钱

那个令钱学森“久久不能平静”的问题还在吗?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602.shtm今天是“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逝世十四周年纪念日。先生离开我们十四年了,他留下的“钱学森之问”在科学家、教育家的反思与讨论中依然常被提及。此前,有热心读者提供线索:“网上流传着一封钱学

全球青年科技领袖峰会将在鲁迅故里召开

  12月10日~11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青年科技领袖峰会将在浙江绍兴召开。同时,全球最权威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榜——《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20年中国区榜单也将在现场揭晓。 本届全球青年科技领袖峰会将围绕“引领未来科技之光”“科技创新的百年传承”“生命科学的爆

“颜宁之问”:为什么得不到亮眼的答案

  据每日经济新闻消息,近日,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在个人微博上讲述了一段最近参加博士生推免面试时的经历,引起学界关注。  颜宁向考生问了一个问题:“假设时间来到10年后,你已经成为一名PI(Principal Investigator,即独立带领一个实验室的博导),你拥

蓝天保卫战之问:北京蓝是不是风帮忙?

  回忆起2017年元旦的那场跨年霾,环保部大气司司长刘炳江至今还对当时的无奈记忆犹新。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一年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2017)》(以下简称“大气十条”)的收官之年,之前4年的重拳减排已经使得北京市PM2.5的年均浓度从每立方米89微克降至73微克,但离“大气十条”每立

西安交大纪念钱学森百年诞辰图书出版发布会侧记

  4月12日,西安交通大学纪念钱学森百年诞辰图书出版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作为对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百年诞辰的一份献礼,我国首部记载钱学森生平、思想和业绩的编年体著作《钱学森年谱》正式出版发行,汇集钱学森留美深造期间大量珍贵手稿的《钱学森力学手稿》以及“钱学森第六次产业革命探微”和

切中“实践之问”,助科学家转型科创企业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412.shtm

史上最难实习暑假,大学生发出这句“灵魂之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849.shtm 图片来源:pexels■本报实习生 刘聪儿 记者 陈彬暑假“清零”,晓雯(化名)也结束实习返校了。两个月的实习生活,让她第一次发出这样的“灵魂之问”:“下一步我该往哪儿走?”

杨培东:勤奋是成功关键

2011年6月29日,纳米精英杨培东在母校苏州木渎中学演讲时心怀感恩。   2011年6月29日,纳米精英杨培东(右二)与嘉宾一起为中科大培东实验基地、实验班揭牌。   2011年6月29日,纳米精英杨培东(第三排左四)在母校苏州木渎中学内与师生合影留念。   “他成功的最重要原因

感染过鲁迅、肖邦的致命细菌,人类如何与它为战?

图 1 欧洲描绘“黑死病”的绘画(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  引 言  传染病的滋生和流行一般都离不开住宅拥挤、通风不畅、食物污染、营养不良等条件,因而贫苦人群常常成为入侵对象。可是“白色瘟疫”似乎“偏爱”那些充满浪漫气息的文学艺术家,波兰钢琴家和作曲家肖邦、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以

科报问两会之七:创业这一年打几分

“‘互联网+’,加出了一个大的网络零售,加出了一个大的社会服务。”科技部部长万钢在3月10日全国人大举办的记者会上所言,堪称对过去一年全民创业热潮的形象表述。 2015年,举国上下兴起的创业潮波及到了很多社会领域。让58岁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济师鲁贵卿颇有感触的是,

走进深圳光明科学城启动区,探寻生命科学之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621.shtm宇宙的起源在哪里?生命的本质是什么?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变革,研究生命的底层规律有了更精密的仪器和设备。4月27日,在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的主论坛环节举行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入驻仪式。重大

切问国之所需,笃志科研报国:复旦教授汇聚一堂

2023年5月27日,是复旦大学118周年校庆。“校庆种种活动,以促进科学研究为中心。”从1954年校庆前夕时任校长陈望道提出这一主张开始,在校庆期间举办科学报告会,就成为复旦的重要学术传统之一。赓续学术传统,百年弦歌不绝。5月9日起,来自文社理工医各学科的50多位复旦名师将陆续带来学术演讲。切问国

刘晓艳:把“二十年求解之问”带上全国两会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532.shtm“大家好,今天我想提一个有关‘促进我国生物农药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建议。”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湖北代表团举行的小组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刘

评论:打破唯分数论北大责无旁贷

  破除“唯高考分数论”,试用“高考成绩与本校专家面试相结合”的招生选拔方式,不可能是直视无碍的坦途。何以保证招考公平,是沉甸甸的现实命题。   11月8日,北大公开了一封北大11位教授联名写给校长周其凤的公开信,建议进一步加大北京大学本科招生改革力度,打破“唯高考分数论”的羁绊与束缚,尝试采用“

鲁迅之子、无线电专家周海婴逝世-享年82岁

  从相关方面获悉,4月7日凌晨5时36分,鲁迅之子周海婴在北京医院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2岁。目前,广电总局正紧急筹备治丧委员会。   周海婴,1929年9月生于上海,是鲁迅和许广平仅有的1个儿子,出生于1929年9月,著有《鲁迅与我七十年》等书。1952至1960年,在北京大

致敬|-钱学森诞辰112周年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这是2007年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岁月不居,今天是钱老诞辰112周年。对祖国航天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

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享年98岁    钱学森 资料图片   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钱学森,因病于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

俞鸿儒院士:“与众不同”的钱学森

“钱所长不随大流,敢想、敢做别人不敢想、不敢做的事,他也不怕别人追上自己。他是大科学家,也是高明的组织家。”在近日《力学学报》组织纪念首任主编钱学森先生诞辰110周年活动上,中科院院士俞鸿儒做了《向钱先生学习什么》的报告,讲述了他在钱学森身边学习、工作的故事。俞鸿儒1957年初来到力学所,他的办公室

钱学森“久久不能平静”的问题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871.shtm2023年10月31日,是“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逝世14周年纪念日。当天,《中国科学报》头版头条刊发报道《令钱学森“久久不能平静”的问题还在吗?》,回溯了“钱学森之问”的本质,探讨其对

钱学森诞辰110周年:科学与忠诚是他的人生答卷!

  2021年12月11日,是钱学森诞辰110周年。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吕成冬从事钱学森研究近10年。  他在《科学与忠诚:钱学森的人生答卷》一书中描述他心中的钱学森:科学是他的精神底色,忠诚是他的信仰实践。科学与忠诚在他的人生中合奏出“刚强与坚毅”的生命交响曲。  时代是一位公平

戴汝为院士:对中国科技创新寄予期望

戴汝为  在传承钱学森学术思想衣钵的人中,其弟子中科院院士戴汝为堪称50年来最彻底的一个。在他的同事、学生和友人眼中,这种薪火相传绝不是“言必钱老、行必钱老”式的教条,而确是出于对一位大科学家的思想及精神魅力的信服并身体力行。  上世纪80年代末,钱学森及戴汝为等“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

多位院士专家研讨钱学森科学与教育思想

  2009年10月31日,大师钱学森逝世。  一年后,钱学森留下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问话,依旧让世人反复咀嚼,并渴望找到答案。  从钱老自身的科学和教育思想出发,是求答“钱问”的思路之一。  2010年10月30日,钱学森逝世一周年之际,由中国科学院举办的钱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