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华裔科学家王林发:新病毒导致SARS

华裔科学家王林发:新病毒引致严重呼吸道疾病 中国新闻网消息,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一组澳洲科学家在病毒研究方面再有举世瞩目的新发现。 来自维省智朗(GEELONG)澳洲科学院(CSIRO)的高级首席科学家王林发博士(LINFA WANG)与11名研究员于较早前发现一种存在蝙蝠体内的新病毒,它能导致人类感染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 王林发博士等人将新发现的病毒命名为马六甲(MELAKA)。他表示,目前仍未有证据证实马六甲病毒属致命性,但已证实它会导致与SARS类似的严重呼吸道疾病。王博士称,这种马六甲病毒与尼尔森湾(NELSON BAY)呼吸道肠道孤儿病毒(REOVIRUSES)很相近,1968年新省一只蝙蝠受感染而被隔离。 人类曾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感染呼吸道肠道孤儿病毒而需隔离,研究资料显示,该病毒与其它疾病并无关联。至于马六甲病毒的患者则会出现发烧、头痛、肌肉持续性疼痛病征,患病儿童更会出现呕吐和腹泻。 ......阅读全文

王林发当选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

  近日获悉,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新发传染病中心科学顾问委员会主任王林发当选为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   王林发,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同年10月赴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留学,1986年6月获得生物化学、分子化学博士学位,之后从事博士后研究。1989

SARS病毒的传播途径

  SARS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经口液、喷嚏、接触传染,并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感染高峰在秋冬和早春。病毒对热敏感,紫外线、来苏水、0.1%过氧乙酸及1%克辽林等都可在短时间内将病毒杀死。[4]

SARS病毒的形态特征

  SARS病毒粒子呈不规则形状,直径约60-220nm。病毒粒子外包着脂肪膜,膜表面有三种糖蛋白:刺突糖蛋白(S,Spike Protein,是受体结合位点、溶细胞作用和主要抗原位点);小包膜糖蛋白(E,Envelope Protein,较小,与包膜结合的蛋白);膜糖蛋白(M,Membrane P

Nature医学:SARS病毒的“死穴”

  快速突变被认为是病毒适应环境改变的关键,但北卡罗来纳州大学和Vanderbilt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加速突变反而影响了SARS病毒对动物的致病能力。该文章发表在十一月十一日的Nature Medicine杂志上,为科学家们制造更安全的活病毒疫苗开辟了新途径。   研究人员将SARS冠状病毒

SARS病毒的并发症

  SARS病毒可能引起休克、心率紊乱或心功能不全、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DIC(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败血症、消化道出血等。

科学家报告称“类SARS”病毒复制能力高于SARS

  打破砂锅   近日,已在多国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被贴上了一个恐怖标签——“类SARS”病毒。5月12日,正在沙特考察的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透露,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请关注——   早在新型冠状病毒刚出现时,就有人给它起名叫“沙特SARS”。   尽管新型冠状病毒——类S

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相似

   “目前看来,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在结合受体途径上很相似。”1月21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郝沛说。  当天,郝沛与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钟武、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李轩合作,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在

同传染病毒赛跑

  施一,一名“85后”大男孩。谁能想到今年只有32岁的他,竟已是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国科大存济医学院兼职教授,还获得“卢嘉锡青年人才奖”“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创新突破奖”等一系列含金量颇高的荣誉。  H5N1和H7N9禽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这些病毒令人谈之色变。而施一的工作,正是与

27位科学家联合发文谴责新冠起源阴谋论

   “我们在此共同强烈谴责认为该新型冠状病毒疾病 COVID-19并非自然起源的阴谋论。”  北京时间2月19日,来自9个国家的27位公共卫生科学家联名在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通讯文章,声援中国抗击2019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中的科研、公共卫生、医务工作者。  《中国科

中科院等发现致命猪病毒起源 与SARS有诸多相似之处

  4月5日在线发表的《自然》杂志刊登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单位的一项研究成果,科研人员发现了2016~2017年在中国造成24000多头猪死亡的致命疾病是一种起源于蝙蝠的新型冠状病毒。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联合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新加坡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