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国务院:到2020年应能做出有减灾实效的临震预报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中国将扎实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力争到2020年做出有减灾实效的短期预报或临震预报。 意见提出,到2015年,基本形成多学科、多手段的覆盖中国大陆及海域的综合观测系统,人口稠密和经济发达地区能够监测2.0级以上地震,其他地区能够监测3.0级以上地震;在人口稠密和经济发达地区初步建成地震烈度速报网,20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地震预测预报能力不断提高,对防震减灾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同时,基本完成抗震能力不足的重要建设工程的加固改造,新建、改扩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建立比较完善的抗震救援队伍体系,破坏性地震发生后,2小时内救援队伍能赶赴灾区开展救援,24小时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安置;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社会公众基本掌握防震减灾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 意见明确,到2020年,建成覆盖中国大陆及海域的立体地震监测网络和较......阅读全文

池顺良:“地震不能预测论”既错误又有害

地震预报,路在脚下 汶川大地震在没有预报的情况下发生,6万多人丧生。国家领导人震后两小时急赴震区组织救灾,十数万军人和志愿者急速前往灾区抢救生命。唐山大地震悲壮的惨剧再次在华夏大地发生,“地震究竟能否预测”再次引起公众和科技界关注和讨论。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地震仪记录地震波行

国际地震专家: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站在新高度

  汶川地震以后,国内学术界和媒体都十分关注地震预报问题。近日,国际地震研究专家和学者会聚北京,召开了地震学与地震可预测性国际会议。会议期间,《科学时报》记者访问了一部分在国际上得到公认的地震研究专家。他们既有一致性观点,也存在科学问题解决途径的分歧。   Max Wyss:追求真理是科学的本质

专家: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 民众莫信谣传谣

     新华网北京5月14日电(记者胡浩)针对玉树地震后人们更为关注地震、担心地震的状况,中国地震局有关专家介绍了地震预报制度和相关科普知识,强调目前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

无法确认我国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

中国西部发生了举国震惊的“5·12”汶川大地震,7.8级的强震摧毁了震区与外界的一切联系,空前规模的救灾工作旋即夜以继日地展开。国人在心系灾区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发问:地震在发生前就没有什么先兆吗?为什么没有提前预报、提前示警呢?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研究员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

专家受访谈地震预警:预警信息发布尚需规范

  4月1日,中国地震局宣布面向公众启用自动地震速报服务,中国地震台网将通过手机、网站、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渠道向全社会实时发布地震信息。   有了这个速报系统,地震发生后,社会公众了解地震信息就方便了很多。但社会公众更关心的是,地震是否可以被准确预报?前段时间一度成为“热点话题”的地震预警,和只有

张晓东:识别地震谣言 科学应对地震问题

地震专家张晓东谈如何识别地震谣言和科学正确应对地震等问题 【摘要】中国地震专家张晓东指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非常具体,甚至发震时间精确到“上午”、“晚上”的“地震预测”都是谣传,目前我国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很低。      1.近期网络上

地震预报新尝试:我国将建首个地下云图网

5月7日,四川省地震预警重点实验室、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在成都高新区宣布:将在四川、云南建设面向地震预报的我国首个地下云图网——通过在地表安装约2000个地下云图网监测站,收集地下8千米至20千米的应力和能量动态演化信息,并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处理生成的动态

分秒必争:科技助力地震速报、预警

   九寨沟7.0级地震发生后不久,网络上流传一段视频。视频显示,汶川县电视台的电视画面变成了蓝底白字的地震预警信息,从40多秒开始倒计时。随后,视频拍摄者所在房屋顶部的吊灯开始晃动。  据汶川电视台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地震预警系统在发挥作用。该系统是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研制,目前汶川、北川、茂县均可

地震预报研究将成为重要科研领域

新华社澳大利亚悉尼6月12日电 中国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地震预报再次成为广大民众关注的焦点。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测量与空间信息系统学院华人科学家葛林林日前表示,尽管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难题,但相关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这一领域将成为重要的科研领域。 葛林林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地震预报研究需要运用

汶川地震,科学为何没能走到前面?

5月12日14时28分,7.8级的强烈地震猝然降临中国四川的汶川县,世界也随之震动不安。汶川的这次地震几乎等同于1976年中国唐山的大地震,但是,相较于30多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中国这次的救灾反应和灾情公开的速度已今非昔比,完全是天壤之别,因而中国人有理由有信心有能力把这次灾情减少到最低程度。 然而

香山科学会议聚焦汶川大地震

这是一次计划外的紧急会议,40多位科学家到会 5月19日,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七天,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机理及后续灾情科学分析”为主题的一次计划外的紧急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举行,40多位从事地震、地球物理等方面研究的科学家到会,对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机理与后续发展态势、重大地震灾害的多学科综合前期

九寨沟7.0级地震七疑问 专家逐一解析

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7.0级地震8日夜发生后,中新社记者采访相关专家,对此次地震的七大疑问逐一进行了解析。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为何发生?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主任蒋海昆说,从断层活动类型来看,这次地震是水平推挤,即走滑型地震。这也是中国大陆最常见的地震类型。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地震监测仪计算 汶川大地震相当于100颗广岛原子弹

7.8级地震的能量有多大 四川7.8级汶川大地震震动了全国,其能量到底有多大?昨日(12日),广东省地震局副局长吕金水向记者解释:“它的能量相当于100颗广岛原子弹,5倍于台湾‘9·21’大地震;如果震级测量没有误差的话,是唐山大地震能量的两倍。但唐山大地震离地表近且在人口密集地区发生。” 震级

记中科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

实时测量泥石流的冲击力 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供图  在世界泥石流研究中,时常会出现这样一组英文:“Dongchuan Model”。这个由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东川站)开创的东川泥石流综合治理体系被外界总结为“东川模式”。  被誉为“泥石流的天然博物馆”的云南省小江地区,是世界上最

中科院学部就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组织院士咨询

“灾区下一步重建,更多要依靠职能部门;但是,我们也有必要着重在知识与关键技术以及一些系统的模式方面,向决策部门提供好的建议,使下一步重建、恢复工作都能更好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又好又快地向前推进。” 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的“四川汶川地震”咨询项目研究组院士咨询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

中科院学部就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组织院士咨询

“针对国家最紧迫需求提供咨询意见”  “灾区下一步重建,更多要依靠职能部门;但是,我们也有必要着重在知识与关键技术以及一些系统的模式方面,向决策部门提供好的建议,使下一步重建、恢复工作都能更好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又好又快地向前推进。” 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的“

地震信息化的三大技术 四大方向

未来15年三类防震减灾关键技术 地震监测、预测、预警技术 现有的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地震监测系统亟待开展信息集成、信息处理方面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亟待发展高密度、高分辨率、立体化的观测系统;亟待加强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在地震观测中的应用;需要进一步加强INSAR、卫星热辐射、空间电磁场等观测资料在地震研

卢耀如:从日本大地震思考我国今后防灾战略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卢耀如  这次日本大地震诱发海啸,给日本造成很大灾难,但因为电讯、交通的瘫痪,对重灾区的情况还没有全面了解,所以目前对地震造成灾害的损失情况,尚不能给出最后定论。但可以肯定,这次大地震对日本造成的损失是惨痛的。  作为一衣带水的我国,从这次日本大地震中,

我国首台万米科学钻探钻机将探求地球深部奥秘

挺进地心 我国首台万米科学钻探钻机将亮相大庆   高达60米、重达1000吨、占地约1万平方米的我国首台万米科学钻探钻机,计划今年初将运抵大庆油田。中国科学家将联合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在此实施松辽盆地科学钻探2井(简称松科2井)工程,计划钻进6600米,与已经完成的“松科1井”一起

地震预警缘何未能抢救更多生命

  “如果这次地震昭通市当地居民都使用了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减少上百人的死伤。”今天,成都高新减灾所所长王暾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尽管此次当地的地震预警系统及时发出了预警,仍有很多人没有收到预警信息,地震预警系统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记者从成都高新减灾所了解到,该所与云南昭通防震减灾

万钢部长解读“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从哪些方面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科技如何提升科技改善民生的能力,特别是防灾减灾水平?在下一个5年,我国将在国际科技合作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4月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科技部部长万钢详细解读了“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十

上海天文台在电离层地震学研究中取得进展

  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直接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然而人类至今仍然无法准确预报和理解地震,目前国际上常用地震仪和地表强震仪估计地震震级和破裂,但这些传统仪器受分辨率和精度等限制以及缺少近场实时观测,因此无法准确估计地震前兆和孕育详细过程及其释放传播特征。地震和海啸等引起大气向周边和上

专家:吉林连发超5级地震与日本9级地震有关

  11月23日6时4分、32分,在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分别发生5.8级、5.0 级地震,加上22日16时18分发生的5.3级地震,这是当地在15小时内三次出现5级以上地震,长春、松原、四平、哈尔滨等地震感明显。地震导致部分房屋受损,部分住户电力供应中断,目前暂无人员伤亡报告。   吉

山区小流域山洪泥石流精细化数值预报研究获进展

  山区小流域山洪泥石流精细化预报涉及降雨-入渗-汇流-坡面、沟道物源起动-运动演进与成灾等多物理过程耦合、时空关联和学科交叉,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何思明团队针对这一问题取得新进展。  在中科院基础前沿科学研究计划“从0到1”原始创新项目“山区小

“两院”院士大会召开 胡锦涛大会上讲话

“两院”院士大会于6月23日召开 分别修改《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工程院章程》 中国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定于本月23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两院”6月22日联合举行媒体吹风会称,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将分别有536位院士和6位

国际宇航科学院全球环境影响合作首次国际研讨会举行

    5月29日至30日,由国际宇航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承办的国际宇航科学院全球环境影响合作首次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国家航天局局长刘纪原,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系统工程

中科院与中国地震局开展重大地震灾害应急遥感合作

  7月2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地震局重大地震灾害应急遥感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京举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阴和俊、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出席仪式并讲话,中国地震局副局长赵和平主持签署仪式。  陈建民在致辞中对中科院在汶川、玉树地震中为抗震救灾工作做出的重要贡献表示感谢,并高度评价了中科院

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意见的通知

  国科发社〔2011〕27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为积极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

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在京挂牌

5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授牌仪式在京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执行秘书弗拉基米尔·拉宾宁出席仪式,并与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林山青共同为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揭牌。 据了解,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主要职责是为南中国海周边

我国标准化体系建设五年规划印发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与国际互通  “规划”指,到2020年,基本建成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体系。标准化战略全面实施,标准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显著增强。标准化体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