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21 15:43 原文链接: 成都山地所在泥石流灾害评估研究方面提出新思路

  2017年8月8日,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突发震级为Ms 7.0的走滑型强震,震源深度为20km(33.20°N, 103.82°E),造成25人遇难。地震诱发数以千计的同震滑坡,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松散固体物源,增大泥石流的危险性。因此,如何在无长期监测数据的情况下,快速准确评估震后次生灾害对保护国家瑰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现有的评估方法鲜有考虑震后泥沙补给量的变化。为弄清震后泥沙补给量变化对泥石流的影响,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胡凯衡带领团队对九寨沟流域展开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并取得新进展。

  研究团队结合实地考察与遥感解译技术,在九寨沟流域内发现83处地震诱发的崩滑体,主要集中在距震源断层3 km的范围内。调查发现流域内扎如沟、荷叶沟、树正沟、则查洼沟以及下季节海子沟泥沙增量较大,震后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最高。后期通过多期高清遥感影像和无人机相片,解译获取地震前后五条泥石流沟的泥沙增量。由此,结合泥沙增量、流团模型以及数值模拟手段开发一套完善的泥石流灾害评估方法,并通过震后下季节海子沟泥石流事件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利用新方法,评估了上述五条泥石流沟的规模、冲出距离、堆积范围、堆积深度等泥石流关键特征参数,并制作泥石流危险分区图,为震后九寨沟景区土地利用规划、泥石流次生灾害防治等提供参考依据。

  该研究最近发表在国际期刊Engineering Geology。



相关文章

探索评估地震高频信号中的地质灾害动力学特征

滑坡、泥石流、崩塌滚石等地质灾害往往会对人民生命财产、公共设施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但由于缺少对地质灾害运动过程直接观测,在分析地质灾害动力特征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目前,大型滑坡在高速运动中产生的长周期信......

川藏交通廊道泥石流致灾降雨过程获成功监测

7月10日,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复杂山区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与技术装备研发”在西藏波密县开展示范点建设,并成功监测到波密县古乡雪瓦卡村附近发生的泥石流......

兰大方案精准“狙击”西部泥石流

团队在泥石流沟进行现场调查测量实验平台立面示意图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加上汶川地震后甘肃南部山区整体松动,重大、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开始频频光顾生态脆弱的西部,尤其是甘肃。兰州大学资源环境......

来自科研界的“泥石流”

“网络上有个梗--泥石流(意为画风突变)。您听过这个梗吗?”“没听过。”“不过,研究泥石流的,不是更应该叫作来自科研界的‘泥石流’吗?”“有点道理。”这是《中国科学报》记者与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副......

科考队再出征:排摸中巴经济走廊泥石流家底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队19日从兰州出发,开始对中巴公路喀什至红其拉莆口岸全长424公里范围进行为期15天科学考察。本次科考旨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天、空、地相结合......

九寨沟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完成十年评估

九寨沟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供图 9月17-19日,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九寨沟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第二个十年评估工作顺利完成。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林......

高光谱设备揭秘九寨沟喀斯特湖泊不同颜色

九寨沟五花海取样点实时湖泊颜色图片来源:李小辉九寨沟是享誉世界的自然旅游景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等多项国际桂冠。景区内遍布着众多的岩溶湖泊,清澈的湖水与湖底广泛分布的钙华沉积物、藻......

泥石流灾害预判与综合防控关键技术让泥石流灾害可预测

自然资源部的最新消息显示,全国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8.8万余处,潜在威胁1600万人,受调查手段和精度限制,尚有大量地质灾害隐患没有发现。20年前,在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山......

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新方法——水文响应单元

灾害风险研究是当前国际减灾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此前在区域泥石流风险评价过程中,较少考虑承灾体的暴露性,同时区域尺度的灾害评价单元多采用网格单元、均质单元或行政单元,不能有效反映基本水文过程的综合地貌......

成都山地所在泥石流灾害评估研究方面提出新思路

2017年8月8日,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突发震级为Ms7.0的走滑型强震,震源深度为20km(33.20°N,103.82°E),造成25人遇难。地震诱发数以千计的同震滑坡,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松散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