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6-27 13:59 原文链接: eLife解答达尔文的“谜中之谜”

  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将发酵茶叶和啤酒的两种酵母进行杂交,为人们揭示了杂交不育背后的分子机制。研究显示,酵母杂交之后迅速出现了多种生殖屏障,帮助划清种属之间的界限。这项研究使用了非洲人酿造啤酒的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及其近亲红茶菌(S. kombucha),红茶菌是功夫茶的常见成分。

  上述两种酵母都属于裂殖酵母,而且DNA水平上的相似度达到了99.5%,但它们的杂交后代往往是不育的。Dr. Sarah Zanders领导研究团队找到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并将这一成果发表在本月的eLife杂志上。

  研究显示,酵母杂交能够形成可存活的二倍体。这样的二倍体有能力完成减数分裂,但它们很难生成有活力的配子。研究人员发现,这种不育现象的快速出现有两个主要的原因。首先,基因组重排限制了杂交后代,使其较难拥有一套完整的基因。其次,有三个减数分裂驱动基因,严重降低了杂交后代的生育能力。

  减数分裂驱动基因是“自私的基因”,它们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作弊,以增加自己的传递机会,实现在种群中的延续和传播。Zanders及其同事发现,酵母中有三种独立起作用的减数分裂驱动基因,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杀死没有遗传到它们的细胞。这三个基因共同起作用,几乎完全剥夺了杂交后代的生育能力。

  “类似的基因组结构改变和减数分裂驱动基因,在其他生物中(包括人类)也很常见,” Zanders说。“但裂殖酵母特别适合于研究这样的生物机制。”

  研究显示,亲本酵母与其杂交后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它们出现非整倍体和异常染色体构型的倾向性。这样的非整倍体现象在人类癌症中很常见,同时也是一些出生缺陷的致病因素(例如唐氏综合症)。“我们开发的酵母模型可以成为理想的工具 ,帮助人们揭示非整倍体倾向背后的分子基础,”Zanders说。

  “物种的形成机制是生物学领域最吸引人的问题之一,达尔文将其称为‘谜中之谜’(mystery of mysteries)。我们这项研究大大增进了人们对物种形成机制的理解,有助于完全解析杂交不育背后的遗传学基础,”Malik说。“另外,使用这些发现来研究染色体功能紊乱和人类疾病也是很有前景的。”

相关文章

冠状动脉疾病多基因风险评估,优化赛默飞和因美纳仪器

Allelica正在与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UAB)心脏基因组学诊所合作,研究多基因风险评分(PRS)在帮助预防冠状动脉疾病(CAD)方面的实际价值。UAB将为健康个体提供Allelica的CAD(......

实现可持续发展,基础研究能做什么

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紧密相关,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基础研究的突破。在11月28日举行的第四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闭幕式上,多位专家学者在高端对话环节围绕“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研究”议题展开讨......

中科院遗发布传升级版引导编辑实验指南

基于CRISPR系统开发出的引导编辑系统(PrimeEditing,PE)能够在基因组的靶位点处实现精准的片段插入、删除及碱基的任意替换,在基因治疗、育种改良、基础研究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中......

英美爆发高教罢工:研究陷入停滞

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校园发生抗议活动。图片来源:GenaroMolina/LosAngelesTimesviaGetty11月14日以来,美国加州大学约4.8万名学术工作者已经停止了他们的研究,并加入了......

从亲戚家“拿来”个基因,山羊成功登上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第三极”,其寒冷、低氧、低压和强紫外线的极端环境造就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伴随着人类迁徙与生产活动,一批家养动物也逐渐适应了青藏高原恶劣的生态条件,成为藏区居民不可或缺的生产和生活资......

CRISPR发展屡遭“拦路虎”,4年沉寂后能否“东山再起”

“面对真正有价值的技术创新,资本并非不能容错,资本也从来没有寒冬”。日前,EditasMedicine公布了体内基因编辑药物EDIT-101的Ⅰ/Ⅱ期临床试验(BRILLIANCE)数据,并表示将停止......

高强度有氧运动可大幅降低癌转移风险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高强度有氧运动增加了内脏器官的葡萄糖消耗,从而减少了肿瘤的能量供应,可将癌症转移的风险降低72%。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癌症研究》杂志上。这项研究结合了人类监测数据及动......

做全方位“定制”我国肝癌研究“另道超车”

记者23日获悉,在肝癌治疗药物方面,以PD-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疗法,正在改变中晚期肝癌诊疗格局,为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带来突破。今年10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

新研究以极高精度控制单个光量子

德国和西班牙联合研究团队成功地以极高的精度控制了单个光量子。研究人员在《自然·通讯》杂志报告了他们如何通过声波以千兆赫频率在两个输出之间来回切换芯片上的单个光子。首次展示的这种方法可用于声量子技术或复......

拟南芥超级增强子鉴定与功能验证研究获进展

近日,东北地理所农田有害生物控制学科组孟凡立研究员团队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StateUniversity)JimingJiang团队和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JohnInnesCen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