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07 10:52 原文链接: 科学家通过生物矿化可控制备蛋白无机杂化纳米结构

  生物矿化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如牙齿、骨骼、磁小体等的形成。受其启发,近年来,以生物分子为模板进行矿化也成为材料学家可控合成新材料的一种重要途径,在纳米影像、高灵敏传感、肿瘤无创诊疗、疫苗、催化、电池等领域均有重要应用价值。

  病毒纳米颗粒(virus-based nanoparticle)是由病毒衣壳蛋白自组装形成的空心笼形或管状结构,尺寸一般10-200纳米,具有精确的三维结构,是一种理想的纳米材料生物矿化模板。它不仅可实现尺寸和形貌的精确控制,更提供了多功能整合的平台。

  近期,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李峰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先恩课题组合作,建立了一种普适性的蛋白笼内生物矿化的策略,即先在病毒纳米颗粒内腔包装一个预先合成的无机纳米颗粒核心,再以该核心为种子,可控地生长厚度可精细调控的同质或异质无机纳米外层。应用该策略成功地在野生型SV40病毒纳米颗粒内矿化了一系列粒径(≤10 纳米)均一的AuNP及Au@Ag核壳型异质纳米颗粒(图)。该策略克服了传统方法在蛋白笼内直接矿化的重要局限——种子生成条件苛刻情况下造成蛋白笼破坏,大大丰富了生物矿化种子材料的种类。该研究所构建的病毒纳米颗粒-贵金属杂化纳米结构可用于发展多功能纳米器件。

  这一研究结果发表于《纳米研究》(Nano Research)。武汉病毒所博士生张文静为论文第一作者。该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资助。

图:SV40 病毒纳米颗粒内的生物矿化

相关文章

“即插即用”纳米颗粒,靶向多种生物目标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工程师开发出一种模块化纳米颗粒,其表面经精心设计,可容纳任何选择的生物分子,从而可定制纳米颗粒以靶向肿瘤、病毒或毒素等不同的生物实体。研究论文30日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上。与......

“即插即用”纳米颗粒可靶向多种生物目标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工程师开发出一种模块化纳米颗粒,其表面经精心设计,可容纳任何选择的生物分子,从而可定制纳米颗粒以靶向肿瘤、病毒或毒素等不同的生物实体。研究论文30日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上。这......

颠覆认知!Nature子刊:中国科大团队对药物递送屏障的重大发现

从脉管系统到肿瘤的有效纳米治疗运输对于最小化副作用的癌症治疗至关重要。2023年9月1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育才、江维及新加坡国立大学DavidTaiLeong共同通讯在NatureNanotech......

源自皮肤细胞的纳米颗粒可治肺病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由成人皮肤细胞设计的治疗性纳米载体可抑制小鼠受损肺部的炎症和组织损伤,这意味着人们有望治疗因感染或创伤而严重受损的肺。这是一种局部治疗,可经鼻腔给药并留在肺里。相关......

研究发现氧化锌纳米颗粒可导致味觉感知异常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教授邵龙泉团队研究发现舌-脑转运的氧化锌纳米颗粒可导致味觉感知异常。相关研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AdvancedHealthcareMaterials。在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

新发现!纳米颗粒在人体内寿命与其弹性相关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教授阳丽华课题组的研究揭示了纳米颗粒的弹性如何影响其进入体内血液循环后的寿命,以及如何通过调控其蛋白冠从而实现这种影响。......

研究揭示纳米颗粒弹性影响血液循环寿命的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教授阳丽华课题组,揭示了纳米颗粒的弹性影响其血液循环寿命的机制,并表明纳米颗粒的弹性作为一个易于调节的参数,未来有望用于合理利用蛋白冠。研究成果日前发表......

Nature子刊:阳丽华课题组在蛋白冠研究新进展

7月1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阳丽华课题组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NanoparticleElasti......

JEM:揭示趋化因子可与DNA形成纳米颗粒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和纽约特种外科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将免疫细胞引向感染部位的小分子蛋白---称为趋化因子(chemokine)---也能与DNA一起形成DNA结合的纳米颗粒,从而诱发......

Science子刊:能帮助抵御人类实体瘤的新型纳米颗粒疗法

肿瘤对免疫破坏的逃逸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性腺苷酸的产生有关,抗癌疗法或能诱导肿瘤细胞释放三磷酸腺苷(ATP),从而促进外切核苷酸酶(ectonucleotidases)CD39和CD73迅速形成腺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