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0-05 21:02 原文链接: 中国将坚定推进碳排放大幅下降兑现承诺

  尽管面临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改善民生等多重压力,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天津会议上仍然坚定地表示了强力推进减排的决心。

  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5日表示,中国将继续采取强力措施,并付出艰苦努力,确保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实现,兑现对国际社会的承诺。

  10月4日在天津开幕的今年第四次联合国气候谈判会议,是中国首次承办联合国框架下的气候谈判。有关专家指出,这次会议是中国为推动气候谈判做出的实质贡献,显示了中国推动气候谈判的诚意。

  2009年11月,中国公布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这是中国在1990-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基础上,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也是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有力表率。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4日在天津说,中国政府做出的到2020年碳强度下降的承诺,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

  参加天津会议的专家表示,中国要实现这一目标确实有相当大的难度。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徐华清说,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还比较落后,尚有1.5亿人口生活在每天一美元的贫困线标准以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居世界100位左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困难重重。

  “但中国言必信、行必果,无论国际谈判局势如何,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5日在天津会议上表示,中国政府始终负责任地采取行动,2006年,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纳入“十一五”规划,2008年在发展中国家中第一个发布国家层面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也陆续完成了省级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编制工作,全面推开地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解振华说,中国主要采取了结构节能,淘汰落后产能,在第二产业中发展高新技术、发展第三产业等手段,坚定推进减排。

  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统计显示,2006-2009年,中国淘汰了小火电机组6000多万千瓦,淘汰了落后的炼铁产能8000多万吨、炼钢产能6000多万吨、水泥产能2.14亿吨,相当于形成了节约1.1亿吨标准煤的能力。截至今年7月15日,又淘汰小火电机组1071万千瓦,中国5年里累计淘汰小火电机组7000多万千瓦。

  解振华说,中国还采取了技术节能,通过以奖代补方法鼓励节能改造。在2006-2009年,中央支持补贴2000多亿元资金用于技术改造,这只占全国节能技术改造总投资的15%左右。他表示,这说明我们为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的目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效果也比较明显。2006―2009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5%,工业产品结构继续优化。同时,中国采取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等。中国政府提出的“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已经过全国人大批准,具有法律约束力。

  目前,中国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均居世界第一位,风电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二,人工造林面积达6200万公顷,居世界第一,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

  中国的积极努力也得到国际关注与认可。联合国气候谈判最高官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赞赏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她4日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中国已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这个目标令人印象深刻,实际上,为达到这个目标,中国正在采取的措施也引人注目。

  孙翠华5日表示,为兑现承诺,中国正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将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将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及森林覆盖率等相关指标。

  同时,中国还将通过试点加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探索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出台中国低碳产品认证管理制度,鼓励社会公众使用低碳产品,鼓励企业产品结构升级,从消费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建立温室气体清单数据库等。

相关文章

微小太阳辐射变化促地球进入冰河期

大西洋径向翻转环流(Atlanticmeridionaloverturningcirculation,AMOC)是南北半球物质与能量的主要传送带,但南半球的过程如何影响AMOC冰期间冰期的形态变化尚不......

大连化物所发现过渡金属对二氧化碳的高效活化机理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光源科学研究室研究员江凌、樊红军团队与河北工程大学副教授赵志合作,利用自主研制的红外光解离实验装置,发现了氧化锆与二氧化碳形成双齿配位的新......

研究揭示气候变化下全球植被变绿的水文效应及机理

20世界80年代以来,全球特别是北半球的植被盖度呈现显著增加趋势,这一现象被称为“全球变绿”。鉴于植被与径流之间的紧密关系,全球变绿如何影响径流成为国际研究热点,但迄今为止仍缺乏统一结论。中国科学院遗......

大连化物所团队发现过渡金属对二氧化碳的高效活化机理

近日,我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光源科学研究室江凌研究员和樊红军研究员团队,与河北工程大学赵志副教授合作,利用自主研制的红外光解离实验装置,发现了氧化锆与二氧化碳形成双齿配位的新颖结构,从......

Nature预测:2021年,这些科学事件最值得关注!

12月22日,《自然》继对影响2020年的科学事件进行盘点后,又预测了2021年最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其中,新冠疫情和气候变化仍是绕不开的话题。应对气候变化进入新阶段2021年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

2020年全球30米地表覆盖精细分类产品公布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刘良云团队发布2020年全球30米地表覆盖精细分类产品。目前该数据集已在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数据网站免费共享。地表覆盖分布是气候变化研究、生态环境评估及地理国情监......

提高海岸带响应气候变化的韧性

最近一项研究显示,随着气候变暖,原本冬季南归的很多鸟类或将变为“北漂族”。该研究指出,作为濒危物种代表之一的丹顶鹤,在过去30年内已经在东部沿海地区失去了92%的越冬范围。可见,气候变化已显著影响到我......

大连化物所发表二氧化碳膜反应器综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副研究员张鹏、研究员朱雪峰和研究员杨维慎团队与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KevinHuang团队合作,发表了题为Thecurrentstatuso......

研究揭示黑碳气溶胶及温室气体对亚洲季风的影响机制

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及气溶胶含量的增加是造成人类世气候和环境显著变化的重要强迫因子。黑碳气溶胶作为大气溶胶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产生于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料燃烧过程。它可直接通过吸收可见光到红外......

最新研究:“节俭”细菌靠空气中物质繁殖

植物、藻类和其他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中吸收碳。这个过程是由一种叫作Rubisco的酶催化的,这种酶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下不起作用。作为一种解决办法,许多植物和其他光合生物体使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