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2-28 14:20 原文链接: 治理土壤污染良策:依法治理全民参与

  土地是农产品的载体,只有土地干净了,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而近年来我国农田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

  依法治理

  上海化工研究院院长徐大刚在发言中介绍,2014年4月,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从土地利用类型看,耕地、林地、草地的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10.4%,其中耕地是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点位超标率最高的。去年12月,农业部又发布了《关于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的公报》,其中评价为一至三等的优良耕地仅占总面积的27.3%,而评价为四至十等的中等及劣质耕地的占比为72.7%。

  这两份调查公报的发布引人深思,对土壤污染的综合治理势在必行。“土壤防治工作目前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法律缺失,但在我们制定法律的过程中,面临最大的挑战是缺乏成功模式,对于典型成功经验的总结目前还很少。”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副处长丁敏说。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一定要有法可依。这是与会代表的共识,而目前我国土壤防治法律还不健全。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依旧是1995年发布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据悉,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草案《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指导值》已完成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环境保护部生态司土壤处处长张山岭说:“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把《土壤污染防治法》列入了防治行动计划。去年12月15日,环境保护部已经按要求正式提交《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

  据悉,农业部正积极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条例》和《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等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修订工作,这也为下一步继续做好耕地污染防治及土壤修复提供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成因复杂,治理更复杂。

  目前我国对土壤环境管理的基本思路是采取“分级、分类、分区”方式管理,对于受到轻微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土壤要采取分类管理,在整个管理思路上实行“防、控、治”三位一体的策略。

  张山岭对此解释说,“防”就是要加强措施,将来随着地方政府法律法规的出台,现在比较好的农田周边不允许再想上什么项目就上什么项目,而局部地区为了整体利益做出了牺牲,应该得到相应的补偿;“控”并不是污染的土壤都不能用了,关键是要合理地使用;“治”是在技术可行的条件下,需要治理的土壤要采取措施。

  上海化工研究院土壤环境修复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商照聪告诉笔者,农田土壤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修复技术复杂性,因此要进行综合治理。“农田土壤的多元限制因子决定了综合治理的必要性。目前,土壤的贫瘠化比例在不断提高,土壤里面的微生物种群及生物的多样性在不断下降,但一些重金属的污染却在加剧。一块地不可能这些问题都存在,但可能存在其中几项,所以要降低成本,提高有效性。”他提出,针对农田土壤出现的生产功能和环境功能的退化,要从作物营养与施肥、土壤改良与调理、作物培育与操作、土壤修复等多个方面采取适宜的治理修复技术,恢复和提升其作物生产能力,消除土壤污染,提高农田土壤综合质量。

  全民参与

  张山岭说:“我们过去也组织开展了农田土壤修复的试点示范项目,发现特别重要的问题是最基层组织的参与问题。如果只修复一小块农田,恐怕没有村主任参与问题不大,如果要涉及几千亩的土地时,没有村组织、农民的参与,没有把他们的思想工作做通,没有得到他们的支持,想做下去是很难的。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碰到的最大问题不是技术问题,是沟通、协调问题,是让农民理解、支持并参与进来的问题。

  一些与会代表提出在实施治理中要考虑利益主体的复杂性。“农田污染治理既关系消费者饮食安全,也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因此,代表人民建议在治理中要充分考虑农民利益,不能简单一划了之、一禁了之。”他说。

  尽管土地整治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近几年废弃土地的复垦、污染土地的修复治理已经成为了土地整治的重要内容,但污染土地的修复治理成本较高,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土壤修复的关键。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综合处处长贾文涛认为,虽然土壤污染治理亩均成本到底需要多少资金没有确切的数据,但可以肯定这比现在开展的农田整治的成本高得多。全国农田整治按每亩1500元来算的话,假设现在重度污染耕地有5000万亩,确实是有海量的资金需求,单靠国家财政有很大困难。所以在资金方面要建立健全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民间资本,保障土地污染修复治理工作持续推进。因此,应探索多元化的农田土壤修复资金渠道。

  仲鹭勍强调了治理投入的公益性。他说:“要坚持政府主导推进,农民主体实施的模式。同时,要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的有效途径,但要慎言农田污染治理的产业化。农田土壤污染治理的任何一项技术都应该进行反复研究和试验示范,在研究上要积极,在推广上要慎重,切忌夸大和炒作,千万不能因治理技术不过关导致‘二次污染’。”

  商照聪则建议国家应给予相关从业单位和农户扶持激励政策,可以参考西方的期货制,对于一些优质农田的产品以期货较高价格收购,有了期货商的合同,农民根据合同可以获得低息或者免息贷款进行生产,或者进行土壤改良等。同时,也要探索公司与农户结合的商业模式,以及结合土地流转探索土壤修复资金的运作机制。

  土壤修复工程师乔生则提议鼓励偏重污染农业区的农民使用有利于土壤修复的改良产品,并给予补贴。他倡议相关企业响应土壤治理的号召,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标准生产优质合格的产品,成为农田土壤环境综合治理的积极参与者。

相关文章

索赔100亿!买下17块地14块“有毒”!陆家嘴起诉苏钢集团

11月8日,“陆家嘴起诉苏钢集团索赔100亿”引发广泛关注。事情起源于近日陆家嘴发布的一则公告,公告称此前收购的苏钢集团出让公司旗下的17块地,有14块地存在污染,且污染面积和污染程度远超苏钢集团挂牌......

涉及气相、液相、原子荧光!环境部征求7项标准意见

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开征求7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意见,涉及征求意见单位名单,水质17种杂环类农药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征求意见稿)、《水质17种杂环类农药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等,详......

土壤铁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库研究获进展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土壤环境研究室在土壤铁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库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近日,相关成果分别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和Journ......

Nature发文土壤修复新工艺,XRF分析证明无损土壤品质

现有土壤修复处理时间长,污染物多样化,处理技术缺乏通用性。因此,来自休斯顿莱斯大学的研究者们设计了一种可快速修复土壤中多种污染物的高温电热工艺。通过脉冲直流电输入,使污染土壤在几秒钟内升至1000到3......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发布

18日发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倡议明确提出,发展人工智能应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各国无论大小、强弱,无论社会制度如何,都有平等发展和利用人工智能的权利。倡议指出,人工智能是人类发展新领域。当......

城市环境所在塑料际抗生素抗性健康风险及驱动机制方面获进展

微塑料在环境中无处不在。有报道证明微塑料能够作为微生物的载体,促进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定殖和传播,从而对生态系统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近年来,对于环境水体塑料际ARGs的报道集中于微塑料......

我国稻田和旱地土壤总有机碳的微生物代谢特征研究获进展

稻田是我国常见的农田类型,通常比相邻旱地具有更高的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残体碳含量。然而,稻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的微生物代谢特征尚不清楚。因此,解析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对设计适当的农田管理......

黄土高原深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研究中获进展

在全球气候和土地利用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深层土壤有机碳在碳管理和碳循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区域尺度上,深层土壤样品获取困难,导致深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缺乏。中国科学......

生态环境部:征求镉汞砷等18种重点控制的土壤有毒有害物质名录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重点控制的土壤有毒有害物质名录(第一批)(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已会同国家疾控局组织编制了《重点控制的土壤有毒有害物质名录(第一批)》,现联合公开征求意见。公开征求......

研究揭示中国湿地土壤有机碳库现状与变化特征

近期,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地理景观遥感研究团队对中国湿地土壤有机碳库估算进行了优化创新研究,揭示了中国湿地土壤有机碳库现状特征、历史变化和未来趋势。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全球变化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