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在调试设备

  我国首座独立设计、制造、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天文科考智能支撑平台1月8日在南极昆仑站成功运行。该平台由东南大学和南极天文中心联合研制。

  据了解,该平台攻克了昆仑站所在的南极Dome A地区极寒、低气压、缺氧条件下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将为我国运行于该地区的各类天文科考仪器提供能源动力、就地自动监测与控制、远程遥测与遥控及海量数据存储等技术支持。

  平台单台机组输出功率1.8千瓦,最多可6台机组并网运行,并可实现无人值守自主运行,在输出功率、智能化程度等方面超出国外同类平台的水平,同时由于平台的远程监控和数据接收中心位于国内,因而打破了我国南极天文科考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平台的成功运行得到了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

  南极大气的清净度和透明度很好,特别是整个天空非常清净,最新研究表明,南极高原可能是地球上最好的天文台址,很多方面接近太空天文站。曾有研究说,在Dome A地区观测天体的效果堪比美国哈勃太空望远镜。在昆仑站建设天文台,对宇宙深空、暗物质观测等前沿课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前几次南极科学考察中,我国已对Dome A地区进行了天文台址的测量和研究,并计划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监测。

相关文章

预算削减2500万,澳大利亚南极科考受打击

据《自然》报道,澳大利亚南极司(AAD)将削减2500万澳元预算,致使多个南极科考项目被迫取消或推迟。全球科学家对此表示担忧,因为这预示着追踪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南极洲的研究将会中断。在此之前,有消息称南......

再次出征!武大先后选派近200人次参与中国南北极科考

武汉大学17日举行出征仪式,为即将随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征的杨元德、丁曦、陈亮宇3名队员送行。据悉,杨元德长期从事卫星测高和重力领域研究,先后3次到达南极冰盖最高点;丁曦、陈亮宇分别从事极地环......

巴西新建南极科考船拟于2025年投入使用

为了推进南极科考行动,日前,巴西海军正式签署造船合同,一艘新的南极科考支持船将正式投入建造。该科考船的建造地点位于巴西东南部的圣埃斯皮里图州。船只设计长度为93.9米,宽度为18.5米,最大吃水深度6......

性骚扰困扰南极科考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近日发布报告称,该国南极科考基地长期存在性骚扰问题。该报告还发现,在南极工作的人很大程度上不相信雇主会认真对待骚扰投诉、保护受害者或惩罚肇事者,而且有些群体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李航:南极科考的700个日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536.shtm冰雪覆盖、极端寒冷——在南极这片人迹罕至的冰封大陆上,充满了......

我国第38次南极科考圆满完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4/478017.shtm今天(4月26日)“雪龙”船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标志着中国......

在南极科考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近日,在距离祖国一万多公里的南极中山站,中国第37次南极考察队队员全荣辉顺利完成全部科考任务,结束一年多的南极生活,启程回国。  我国在南极科考已经取得丰硕成果,这背后离不开那些辛......

在南极科考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1月4日,在距离祖国一万多公里的南极中山站,中国第37次南极考察队队员全荣辉顺利完成全部科考任务,结束一年多的南极生活,启程回国。我国在南极科考已经取得丰硕成果,这背后离不开那些辛苦付出的科考队员。在......

我国南极昆仑站泰山站气象站正式业务运行

“成功了!接收成功了!”北京时间11月30日20时,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成功接收到中国南极考察站昆仑站和泰山站的气象观测数据。这意味着分别经过5年和近9年的稳定运行,我国南极昆仑站和泰山站气象站具备了业务......

张青松:我的四次南极科考

中国是南极考察的后来者。从1882年至1883年第一次国际极地年算起,至今,国外开展极地考察已近140年的历史。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与两次国际极地年(1882年至1883年、1932年至1933年)和国......